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名言警句激励语(精选199句)

名人名言2022-02-18193举报/反馈

1、人生各有志。一(汉)王粲《咏史诗》

2、下流壅则上溢,上源窒则下枯。释义:

3、荷天下之重任。一(汉)张衡《东京赋》

4、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5、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一(唐)卢延让《苦吟》

6、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一(宋)文天祥《正气歌》

7、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诗经·王风·采葛》

8、人生居世为安,岂若及时为欢。一(晋)陆机《董桃行》

9、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10、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1、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一《韩非子·喻老》

12、诫无诟,思无辱。——(汉)刘向《说苑·敬慎》

1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一《孟子·尽心上》
(m.taIks.com)

14、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15、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魏源:《默觚上·学篇十》

16、马奔乃见良御。——(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1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孟子·离娄下》

1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19、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宋)佚名《张协状元》

20、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管子·小匡》

21、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22、不愧于人,不畏于天。——《诗经·小雅·何人斯》

23、上一则下一矣,上二则下二矣;辟之若草木,枝叶必类本。释义:

24、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汉)王充《论衡·佚文》

25、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唐)武则天《臣轨·上》

2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一《荀子·荣辱》

2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第四》

28、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一《列子·天瑞》

29、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一(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0、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庄子·徐无鬼》

31、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汉)韩婴《韩诗外传》

32、三秋庭绿尽迎霜,唯有荷花守红死。——(唐)温庭筠《懊恼曲》

33、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一(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34、贤才出,国将昌;子孙才,族将大。一(宋)张载《正蒙·动物篇》

35、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墨子·非命下》

36、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喻老》

37、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列御寇:《列子·天瑞篇》

38、常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一(清)翟灏《通俗编·地理》

39、律者,乐之本也,而气达于物,凡者之起者本焉。◆柳宗元:《柳宗元集》

40、落红满路无人惜,踏作花泥透脚香。——(宋)杨万里《小溪至新田》

4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楚)屈原《渔父》

42、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汉)王充《论衡·自纪》

43、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汉)刘邦《鸿鹄歌》

44、一卒毕力,百人不当。——(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宗传》

45、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46、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47、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一《庄子·刻意》

48、大抵才智之在人,非能用之为难,而不能尽用之为难。◆陈亮:《陈亮集·汉论》

49、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苟悦《中鉴·俗嫌》

50、大丈夫,千山万水往长远处看。——(清)华广生《白雪遗音·火炉子热了》

51、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一(汉)班固《汉书·鲍宣传》

52、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一(晋)陆机《叹逝赋》

53、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附马谡传》

54、燕子来时,梅花落尽,人在江南。——(清)李良年《柳梢青·怀友人在白下》

55、行不苟合,义不取容。——(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励志古语大全

56、关尹子曰:习射习御,习琴习弈,终无一事可以一见得者。◆关尹:《关尹子·一字篇》

5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唐)杜牧《阿房官赋》

58、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载集·张子语录》

59、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氏春秋·先己》

60、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唐)杜牧《答庄充书》

61、官不必备,惟其人。释义:任命的官员不在多,但要称职,是有贤德之人。一《尚书·周官》

62、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释义:用好语赠人,比赠送金石珠玉更加珍贵。一《荀子·非相》

6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唐)王昌龄《闺怨》

64、凡有血气,皆有争心。释义:大凡有血气的人都有竞争进取之心。——《左传·昭公十年》

65、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66、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论语·宪问第十四》

6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释义: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难和易是互相对立而形成。——《老子》

68、君以民存,亦以民亡。释义:国君由于有了人民才能存在,也由于失掉人民而灭亡。一《礼记·缁衣》

69、天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南朝·梁)沈约《宋书·颜延之传》

70、尔胆怯等症由于阴亏,朱子所谓气清者魄恒弱。若能善晓酣眠,则此症自去矣。◆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71、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释义: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看起来好像不善言辞。一《老子》

72、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释义:春去秋来,有时节的更替,人间的道理也是如此。一(晋)陶渊明《饮酒》

73、惟治乱在庶官。释义:政治清明或混乱,其关键全在所任命的官员是否得当。——《尚书·说命中》

74、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孟子·尽心上》

75、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兰芷鲍鱼,与之俱化。慎乎所习,不可不思。◆吴竞:《贞观政要·论慎终第四十》

76、子墨子曰:言足以迁行者,常之;不足迁行而勿常。不足迁行而,常之,是荡口也。◆墨翟:《墨子·贵义》

77、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78、天生一世之才,自足一世之用。释义:谓贤才很多,不必抱怨缺乏人才。一(明)张居正《答冏卿李渐庵论用人才》

79、或问:性善而情不善乎?◆子曰:情者,性之动也,要归之正而已,亦何得以不善名之?◆程颢、程颐:《二程集》

80、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学而第一》

81、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释义:我要与你相爱,还要使这种相爱永远不绝不衰。——(汉)乐府古辞《上邪》

82、恭为德首,慎为行基。释义:对人谦恭,这在品德方面是首位的;小心谨慎,这是行动的基础。一(晋)羊祜《诫子书》

83、立志不可不早,非谓暮年可宽也。释义:立志要从小开始,不能慢吞吞地拖到晚年。——(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84、与人当宽,自处当严。释义:与他人相处应当尽量宽容,自身处世应当尽量严谨。——(清)唐甄《潜书·取善》

85、祸福无门,唯人所召。释义:祸与福没有固定的界限,只是人们自己的行为招来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86、名正理顺,垂之无穷。释义:名义正当,道理上说得通,这样的事就会永垂不朽。——(唐)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

87、是谓宽乎形,徒居而致名。出善之言,为善之事,事成而顾反无名。能者无名,从事无事。◆管仲:《管子·白心第三十八》

88、言之为物也以多信,不然之物,十人云疑,百人然乎,干人不可解也。呐者言之疑,辩者言之言。◆韩非:《韩非子·八经》

89、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释义:人民是国家的根本,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唐)魏征《群书治要·政论》

90、义利之辨,精细茫渺,微乎其微,有毫厘千里之势。然只先责成一个心,故又自极有把握。◆刘光第:《刘光第集·都门偶学记》

91、动兮静所伏,静兮动所倚。释义:运动中隐藏着静止,静止是运动的依托,两者相互依存。——(唐)白居易《动静交相养赋》

92、皆有可也,知愚同;所可异也,知愚分。孰同而知异,行私而无祸,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荀况:《荀子·富国》

93、如彼登山,乃勤以求高;如彼临海,乃勤以求远。释义:治学如登山航海,勤才能登高致远。——(唐)马总《意林·典论》

94、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释义:用风浪般的磨炼来超逸其情趣,用天地间的奋斗来实现其志向。——(宋)赵令畴《侯鲭录》

9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释义:有德之人胸怀宽广,泰然自若;无德之人心胸狭窄,经常忧心忡忡、局促不安。一《论语·述而》

96、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孟子·尽心下》

97、士之处世,视富贵利禄,当如优伶之为参军,方其据几正坐,噫呜诃篓,群优拱而听命,戏罢则亦已矣。见汾华盛丽,当如老人之抚节物,

98、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释义:天上的浮云原本像件白净的衣服,转眼间却又变成了黑狗的样子。——(唐)杜甫《可叹》

99、人一己百,虽柔必强。释义:别人做一次,自己就做一百次,这样下去,即使原来很柔弱,也会变得十分强壮。一(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100、御将难,御才将犹难。释义:领导和驾驭将领是很困难的事,要领导和驾驭有才干的将领,尤其困难。——(清)钱益谦《响言·下》

101、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庄周:《庄子·人间世》

102、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释义:汉帝由于能广泛采纳群臣的谋略,发挥群英的才能,终于使事业兴旺起来。——(汉)扬雄《法言·重黎》

103、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释义:不用特意等着杨贵妃一笑认可,荔枝本来就有超凡脱俗的美好气质。一(宋)苏轼《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104、一夜干条计,百年万世心,火院有海来深。头枕着连城玉,脚踏着遍地金,有一日死来临,问贪公那一件儿替得您。◆卢润祥:《元人小令选·贪》

105、入主之行与布衣异,势不便,时不利,事仇以求存。执民之命,重任也,不得以快志为故。故布衣行此,指于国,不容乡曲。◆《吕氏春秋·行论》

106、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御寇:《列子·汤问篇》

107、自性虚妄,法身无功德。念念德行,平等直心,德即心轻c常行于敬,自修身是功,自修心是德。功德自心作,福与功德别。◆慧能:《坛经·之四》

108、马知良御,进取道里;人知善政。令行禁止。释义:好的御手能使马听从指挥;善施政令就会使民众遵从法令,认真执行。——(汉)李尤《辔铭》

109、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余少之时,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呜呼余乎,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韩愈:《韩昌黎文集·游箴》

110、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李太白全集》

111、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万乘之主,干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入主之筋力也。◆韩非:《韩非子·人主》

11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释义:什么时候才能与你相对坐在西窗之下,一起剪烛花,叙一叙巴山夜雨时我思念你的心情。一(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1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释义:已经做了的事,不必反复诉说;已经成为事实了,没有必要去劝阻;已经过去的事,不再加以责备。一《论语·八佾》

114、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典论·论文》

115、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释义:表面刚强,内心怯懦,就像小人,外表虽然持正,内里却常有穿壁逾墙盗窃之心。——《论语·阳货》

116、今夫飞蓬遇飘凤,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干仞之深,县绳之数也,故托其势者,虽远必至,守其数者,虽深必得。◆商鞅:《商君书·禁使第二十四》

117、异史氏日:富皆得于勤,此独得于惰,亦创闻也。不知一贫彻骨而至性不移,此天所以始弃之而终怜之也。懒中岂果有富贵乎哉!◆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成》

1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释义:历史上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要有杰出的才能,还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一(宋)苏轼《晁错论》

119、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释义:治理河水的方法,在于导引水流使其通达;治理国家的要诀,在于让百姓公开地发表言论。——《国语·周语上》

120、盖凡有人类,能具二性:一日受,二日作。受者譬如曙日出海,瑶草作华,若非白痴,莫不领会感动;既有领会感动,则一二才七,能使再现,以成新品,是谓之作。故

121、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122、桓赫日: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韩非子·说林下》

123、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释义:用人用他的长处,不过问他的短处;用人用他熟练的方面,不强求用他笨拙的方面。——《晏子春秋·问上》

124、听之术,日:勿望而距,勿望而许。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高山,仰之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也。◆管仲:《管子·九守第五十五》

125、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孟子:《孟子·万章上》

12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钓三江,终年守菰蒲。释义:男子汉志在四方,天下有事须率先佩带武器出战,怎能垂钓三江,终年守在水草之边?一(清)顾炎武《丈夫》

127、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能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艺之末。◆洪应明:《菜根谭》

128、千古圣人俱是狂狷做成的。夫子以狂狷两路收尽有道种子,又以狂狷绝尽世间假冒种子,圣人实实见得狂狷好处。不得中行者,言中行不易得,以千古道统付之也,阳明日三代

1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释义: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要行进的道路还很漫长,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战国·楚)屈原《离骚》

130、愈日: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砣跎,死而后已。◆韩愈:《韩昌黎文集·争臣论》

131、有目者必骋望以尽意,当望者必缘情而感时。有待者瞿瞿,忘怀者熙熙。虑深者瞠然若丧,乐极者冲然无违。外徙倚其如一,中纠纷兮若迷。◆刘禹锡:《刘禹锡集·望赋》

1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释义:看见贤人,应学习他的美德,并努力赶上去;看见不贤的人,则应以其缺点为鉴,并自我检查有没有类似的毛病。一《论语·里仁》

133、胸中鄙窄,不能容物,只是名利心未除。利心在,一切利害得以动我;名心在,则一切称讥足以动我,又何观天下之理,而顺万物之应乎?◆黄宗羲:《黄宗羲全集·子刘子学言》

134、采尺璧者,弃其微瑕;录大功者,不论细过。释义:采集大璧的人,扬弃它的小斑点;录用建立了大功劳的人,不计较他细小的过失。——(唐)魏征《谏西行诸将不得上考疏》

13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释义:品德不能培养,学业不能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挺身去做,有缺点不能改正,这是我的忧虑。一《论语·述而》

136、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释义:诗思一来,急忙提笔写下,就像追捕逃犯一样;不然,脑海中的印象一消失,就再也难以描摹了。一(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137、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倪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释义:忘了自己年纪已老,不知来日已不多了。正因为如此,才更勤勉,每天孜孜不倦,直到倒下为止。-《礼记·表记》

138、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在于独。释义:天下的事情,贵在考虑详尽,贵在努力实践,贵在依靠众人的智慧,贵在自己有主见。——(明)张居正《陈六事疏》

139、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释义:难得一遇的机会,比不上好书和良友这样可贵;一生享受的福气,仅仅在于一碗茶和一炉烟。——(明)洪应明《菜根谭》

140、天下至大,方身则小;生为重矣,比义则轻。释义:天下是最大的,但比起身体就太小了;生命对人是最重要的,但比起正义原则就微不足道了。——(唐)魏征《隋书·诚节传论》

141、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人无失。释义:涉水的人要先把水的深度标出来,使人不至于陷入水深的地方;统治者要先标明治与乱的界限,使人不至于犯错误。-《荀子·大略》

142、谋将不取于弓马,良相不资于射策。释义:对运筹帷幄的大将,不应根据他对弓箭的使用和对战马的驾驭来决定取舍;管理国家的优秀宰相,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来选定。一(宋)王溥《唐会要》

143、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庄周:《庄子·秋水》

144、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吴就:《贞观政要一慎言语第二十二》

145、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可以为精舍。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正矣。凡心之形,过知失生。◆管仲:《管子·内业第四十九》

146、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释义:不要因为一时得意而骄傲自满,也不要因为一时失意而丧失信心。——(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147、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不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荀况:《荀子·法行》

148、言长本对短,未离生死辙。假使得长生,才能胜夭折。松树干年朽,槿花一日歇:毕竟共虚空,何须跨岁月?彭生徒自异,生死终无别。不如学无生,无生即无灭。◆白居易:《白居易集·赠王山人》

149、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释义: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要严肃认真办理国家大事,要守信用;还要节约费用,爱护人民,使老百姓不误农时。——《论语·学而》

150、谄谀苟免其身者,国之贼也;直言不避重诛者,国之福也。释义:谄媚阿谀、巴结奉承的人是国家的恶贼,不怕重诛而敢于直言的人是国家的福气。——(北朝·周)王明广《上书宣帝请重兴佛法》

151、毋犯其凶,毋迩其求,而远其忧。高为其居,危颠莫之救。◆可浅可深,可浮可沉,可曲可直,可言可默;天不一时,地不一利,人不一事。◆可正而视,定而履,深而迹。◆管仲:《管子·宙合第十一》

152、礼者,所以貌情也,群义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中心怀而不渝,故疾趋卑拜以明之,实心爱而不知,故好言繁辞以信之。礼者,外饰之所以谕内也。◆韩非:《韩非子·解老》

153、兴治化之流,浇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周:《庄子·缮性》

154、天地交,而后能成化育之功;上下交,而后能成和同之治。释义:天与地交互和谐,然后才能生成、孕育万物;上下(当权者与百姓)交互和谐,才能形成和睦同心的政治局面。——(明)张居正《论时政疏》

155、孔宣父云: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可者适意,不可者不适意也。君子以布仁施义,活国济人为适意。纵其道不行,亦无意为不适意也。苟身心相离,理事俱如,则何往而不适。◆王维:《王右丞集·与魏居士书》

156、苟得其人,虽仇必举;苟非其人,虽亲不授。释义:如果发现了一个非常需要的人才,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要举荐;如果不是适用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亲近之人也不要任用。——(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157、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释义:凡是施行政事,必须遵循政策法令而行动,修订法令制度一定要根据时势的变化而变化,如明白此理,那么就不会有错误的事了。——《吕氏春秋·察今》

158、《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能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59、民主之国,其用人行政,可以集思广益,曲顺舆情;为君者不能以一人肆于民上,而纵其无等之欲,即其将相诸大臣,亦皆今日为官,明日即可为民,不敢有恃势凌人之意。此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政之所以公而溥也。◆薛福成:《出使日记续刻》

160、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释义:精神同客观现象接触才起作用,情感由于客观条件孕育才生变化。描写外物,可以从外貌入手探求;刻画内心,可以从思想感情的活动进行反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161、故日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窥于牖而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故博闻之人,强识之士阙矣,事耳目、深思虑之务败矣,坚白之察,无厚之辩外矣。不出者,所以出之也;不为者,所以为之也。此之谓以阳召阳,以阴召阴。◆《吕氏春秋·君守》

162、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接物之要,大概备矣。诸生卒此而行,夫何学之不进。第今人虽知圣人门教有在,而每援事之无害于义,从俗可也自恕。则于此不能无戾。◆海瑞:《海瑞集·教约》

163、家中境地虽渐宽裕,切不可忘却先世之艰难,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资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164、彭轻生子曰: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子墨子曰:籍设而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对日: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子墨子曰:焉在矣来!◆墨翟:《墨子·鲁问》

165、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蛇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成可载也。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天贫富,无徒归也。◆管仲:《管子·形势第二》

166、追风逐电之足,决不在于牝牡骊黄之间;声应气求之夫,决不在于寻行数墨之士;风行水上之文,决不在于一字一句之奇。◆若夫结构之密,偶对之切;依于理道合乎法度;首尾相应,虚实相生:种种禅病皆所以语文,而皆不可以语于天下之至文也。◆李贽:《焚书·杂说》

167、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抑又论之,祖考之嘉名美誉,亦子孙之冕服墙宇也,自古及今,获其庇荫者亦众矣。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世之汲汲者,不达此意,若其与魂爽俱升,松柏偕茂者,惑矣哉!◆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168、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尊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避违以骄溢入,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故日:君子能则人荣学焉,不能则人乐告之;小人能则人贱学焉,不能则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荀况:《荀子·不苟》

169、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况:《荀子·非二十子》

170、古云: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盖思生于情,而鬼神亦情所结也。使鬼神而无情,则亦魂升而魄降已矣,安所恋恋而犹留鬼神之名耶!鬼有人情,神有鬼情。幽明相人,如水融水。城之颓也,字之留也,亦鬼神所以效情之灵也。噫!鬼神可以情感,而况于人乎。◆冯梦龙:《冯梦龙诗文·引·情感类》

17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释义:天上的气候,有事先无法预测的风云变幻;人总免不了突然来到的灾祸与运气。——(元)佚名《合同文字》第四折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释义:因为别人说好话而得到的(好处),(将来)必然因为别人的坏话而失去。——(元)脱脱等《宋史·梅执礼传》

172、盖闻目之所见有界,耳之所闻有量,界有远近,量有大小,本乎天,因乎习,成乎学。语侥焦以龙伯之人,则口眩而合。临裸国以裳冕之文,则足跂而骇走。泻钜海之水,则诏沚不能泛其波;抟垂云之翼,则观望不能辨其物。度外之议,非常之论,龌龊者不能容,因而笑之。◆康有为:《康有为全集·与潘宫保伯寅书》

173、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躍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右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忧于中而泄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韩愈:《韩昌黎文集·送孟东野序》

17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于物格。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曾子:《大学》

175、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朗然不儇,若失其一。◆傲小物而志属于大,似无勇而未可恐狼,执固横敢而不可辱害,临患涉难而处义不越,南面称寡而不以侈大,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耳目遗俗而可与定世,富贵弗就而贫贱弗竭,德行尊理而羞用巧卫,宽裕不訾而中心甚厉,难动以物而必不妄折。此国士之容也。◆《吕氏春秋·士容》

176、夫为善得好名,为恶得恶名,本是常理。今乃有出于常理之外的,这等去处,须要见得透。修己的不可侥幸得名,便欢喜自足了,还要勉强为善,以求称其名。观人的不可徒取虚名,便轻易进用人,不可信人谗谤,便轻易黜退人。还要仔细详询访,实有可用然后用,实有可退然后退他,好此,则无实之毁誉不能乱矣。◆李东阳:《李东阳集·弘治六年八月十三日讲》

177、人之血气,固有强弱,然志气则无时而衰。苟常持得这志,纵血气衰极,也不由他。如某而今如此老病衰极,非不知每日且放晚起以养病,但自是心里不稳,只交到五更初,目便睡不着了。虽欲勉强睡,然此心已自是个起来的人,不肯就枕了。以此知,人若能持得这个志气定,不会被血气夺。凡为血气所移者,皆是自弃自暴之入耳。◆朱熹:《朱子语类·自论为学工夫》

178、人惟知所贵,然后知所耻:不知吾之所当贵,而谓之有耻焉者,吾恐其所谓耻者非所当耻矣。夫人之所当贵者,固天之所以与我者也,而或至于戕贼陷溺,颠迷于物欲,而不能以自反,则所可耻者亦孰甚于此哉?不知乎此,则其愧耻之心将移于物欲得丧之闻者矣。然其所以用其耻者,不亦悖乎?由君子观之,乃所谓无耻者也,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以此。◆陆九渊:《陆九渊集》

179、古者圣王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曰带剑,为刺则入,击则断,旁击而不折,此剑之利也。甲为衣,则轻且利,动则弁且从,此甲之利也。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三利也。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辑,足以将之,则止。虽上者三公、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饰。此舟之利也。◆墨翟:《墨子·节用中》

180、察司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如何不叹?◆鱼网三设,鸿罹其中;螳螂之贫,雀又乘其后;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智巧何足恃哉!◆贞士无心缴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险人著意避福,天即就著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洪应明:《菜根谭》

181、古之至人,皆未始欲言也,至人之言人情不得已,故虽导原于至人之心,不杂以至人之言,不原于至心则无本,杂以至言则勿用,杂以至言则勿尊,若其至心,则弗欲言已。大言若雨,百木一雨而异长;大言若规,百隅一规而异用。至言无吟叹,至行无反侧,大行无畔涯……起于意者,心声之而已歧也;起于心者,吻达之而已伪也;起于吻者,笔迫之已遁也。◆龚自珍:《龚自珍全集·凉燠》

182、忽有告我者日:或谤汝,则将应之?日:某未之闻也,果有之,吾反吾罪焉。又有告我者日:我欲聚众而辱汝,则将应之?日:夫夫也,亦何至于是。果有之,吾反吾罪焉。忽遇谤且辱我者于前,则何如?日:敢请某之罪。不得,则回车而避。既解仇焉,则何如?日:择其善者而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然则唾面而干者是乎?刘子抚然日:非谓此也,吾将励入以进吾学也。◆黄宗羲:《黄宗羲全集·子刘子学言》

183、仁,人也。人人相形,人已乃形。形于上者存乎人,为仁则由已也,颜子事之。形于下者人而仁,仁以为己任也,曾子重之。事仁者必竭才,必短命而死。重仁者必战就,必死而后已。◆乃若孔子之为人也,发愤忘食,何竭才耶?乐以忘忧,伺战就耶?安仁者也,不知老之将至,何死而后已耶?仁者之所以寿也。有志于仁,以默识为宗,识曾耶?识颜耶?识孔耶?抑于已于仁识不识耶?◆何心隐:《何心隐集·题仁为己任》

184、信者,交友之本。——(宋)刘荀《明本释》卷上小人之交以利,平时相亲不啻父子,一旦相噬不啻狗彘。释义:小人的交情建筑在利益的基础上,平时亲近起来同父子没有两样,一旦互相争斗就同猪狗差不多。——(宋)刘炎《迩言》卷**海皆兄弟,知己独难遇。——(明)宋濂《送李生还四明诗》十三解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释义:君子在交朋友时要注意选择,不要结交品德不好的人。一(清)张廷玉《杂兴》

185、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186、君子不敢违善以邀誉,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义、妇顺、家人和、姻族睦,不伤人,不害物,安常处顺以求无负于民彝,如斯而已。其吉也,福也、誉也、君子为善自若也,反是,君子之为善亦自若也。吾为所当为,如饥之食,渴之饮耳;吾不为所不为,如饥不食馑,渴不饮鸩耳,吉凶祸福毁誉,听其自来也,于我何与焉。虽然善者难言也,不择善者每失之,或日:忘其贵贱,同其尊卑,忍耻包羞,纳侮受欺,善乎?日:非也。◆吕坤:《吕新吾先生文集》

187、观物弗察者,称名不类,如世以琴棋并称是已。弈秋之弈,吾不得见矣,然度不能过于今之善弈者,且或不及之也;伯牙之琴,吾不得闻矣,然知今之善琴者远不能及也。何者?琴,天机也;弈,人机也。天机顺乎自然,人机凿而愈入,故于古今各有近尔。然使有人于此,挟天以胜人,遂可谓之古人乎?日:不可。夫所贵乎天者,忘乎天者也。挟天以胜人,是亦人也。是非惟不能以琴化弈,且将以弈之心而琴也,故不可也。◆刘熙载:《刘熙载论艺六种·观物》

188、语云欢喜冤家,冤家由欢喜得也。夫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辟如蠹然,以木为命,还以贼木,忍乎哉!被夫售谗行诳,手自操戈,斯无所蔽罪者矣!乃若垂成而败之,本合而离之,同欢而独据之,他好而代有之,天乎?人乎?是具有冤家在焉!然仇不自我,两人欢喜固在也,以冤家故愈觉欢喜,以欢喜故愈得冤家。况乎情之所钟,万物皆赘;及其失意,四大生憎,仇又不独在冤家矣!不情不仇,一不仇不情。嗟夫,非酌水自饮,亦乌知其冷暖乎哉!◆冯梦龙:《冯梦龙诗文·情仇类》

189、谲莫谲于魏武,奸莫奸于司马宣王。自今观之,魏武狡诈百出,虽其所心腹之人不吝假睡以要除之;而司马宣王竟夺其颔下之珠,不必遭其睡也。故曹公之好杀也已极,而魏之子孙即反噬于司马。司马之啮曹也亦可谓无遗留矣,而司马氏之子孙又即啖食于犬羊之群。青衣行酒,徒跣执盖,身为天子,反奴虏于鲜卑,戮辱于厥廷之下也。一何惨毒酷烈,令人反袂掩面,含羞而不忍见之欤!然则天之报施善人竟何如哉?吾是以知天之报施果不爽也;吾又以知谲之无益,奸之受祸也。故作《谲奸论》以垂鉴焉。◆李贽:《续焚书·谲奸论》

190、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宓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孝悌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以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191、或云英雄造时势,或云时势造英雄,此二语皆名言也……余谓两说皆是也。英雄固能造时势,时势亦能造英雄,英雄与时势,二者如形影之相随,未尝少离。既有英雄,必有时势;既有时势,必有英雄……然则,人特患不英不雄耳,果为英雄,则时势之艰难危险何有焉?暴雷烈风,群鸟戢翼恐惧,而蛟龙乘之飞行绝迹焉;惊涛骇浪,僬鱼失所错愕:而鲸鲲御之一徙千里焉。◆故英雄之能事,以用时势为起点,以造时势为究竟。英雄与时势,互相为因,互相为果,造因不断,斯结果不断。◆粱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自由书》

192、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变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从热闹场中出几句清冷言语,便扫除无限杀机;向寒微路上用一点赤热心肠,自培植许多生意。◆爱是万缘之根,当知割舍;识是众欲之本,要力扫除。◆谢豹覆面,犹知自愧;唐鼠易肠,犹知自悔。盖悔愧二字.乃吾人去恶迁善之门,起死回生路也。人生若无此念头,便是起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处讨些生理?◆为鼠常留饭,怜蛾纱罩灯。古人此点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无此即所谓土木形骸而已。◆洪应明:《菜根谭》

193、世之历史家、议论家往往日:英雄笼络人。而其所谓笼络者,用若何之手段,若何之言论,若何之颜色,一若有一定之格式,可以器械造而印板行者。果尔,则其术既有定,所以传习其术者亦必有定,如就冶师而学锻冶,就土工而学抟埴;果尔,则习其术以学为英雄,固自易易;果尔,则英雄当车载斗量,充塞天壤。而彼刻画英雄之形状,传述英雄之伎俩者,何以自身不能为英雄?噫嘻,英雄之果为笼络人与否,吾不能知之。借口笼络,而昔所谓笼络者,绝非假权术,非如器械造而印板行,盖必有所谓烟土披里纯者,共接于人也,如电气之触物,如磁石之引铁,有欲离而不能离者焉。◆梁启超:《梁启超选集》

194、梦者,魂之游也。魄不灵而魂灵,故形不灵而梦灵。事所未有,梦能造之;意所未设,梦能开之。其不验,梦也;其验,则非梦也。梦而梦,幻乃真矣;梦而非梦,真乃愈幻矣。人不能知我之梦,而我自知之;我不能自见其魂,而人或见之。我自觉其梦,而自不能解,魂不可问也;人见我之魂,而魂不自觉,亦犹之乎梦而已矣。生或可离,死或可招,他人之体或可附,魂之于身,犹客寓乎?至人无梦,其情忘,其魂寂。下愚亦无梦,其情蠢,其魂枯。常人多梦,其情杂,其魂荡。畸入异梦,其情专、其魂清。精于情者,魂与之俱;精于术者,魂为之使。呜呼,茫茫宇宙,亦孰非魂所为哉!◆冯梦龙:《冯梦龙诗文·叙·情幻类》

195、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皆从之,至于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皆入,贵贱之义别矣。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至于众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隆杀之义辨矣。工人,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二入场觯,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于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长而无遗也。降、说履升坐,修爵无数。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不废夕。宾出,主人拜送,节文终遂。焉知其所安燕而不乱也。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荀况:《荀子·乐论》

196、人生今世宜何如?不能有为且读书。读书终不可事章句,略知大意弃之去。鄙哉近代之儒生,白首矻矻穷一经,聪明远出马郑下,辄持议论相抗衡。悍者判入天竺国,操戈反与圣贤争,讥讪程朱为笨伯;居然自诧王阳明,妄言万事一以贯,叩之不异蚩蚩氓。源伪之徒擅文笔,鬼神欲语风雨惊,自夸读破五车书,胸中武库森纵横,一朝失身败名节,却似不曾识一丁。读书如此可悲痛,今日尤当知所重;忠义天生不必言,古来大儒皆有用。像纬方舆肆览观,六部之事由多端,学成会取通侯印,才大要登上将坛。人生遇合固有命,规模经书先时定,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我今读书幸不误,但恐荒嬉白日暮!愿告当世读书人,毋为空作书中蠹。◆归庄:《归庄集·读书》

197、道者,古今共由之理,如父之慈,子之孝,君仁,臣忠,是一个公共底道理。德,便是得此道于身,则为君必仁,为臣必忠之类,皆是有自得于己,方解恁地。尧所以修此道而成尧之德,舜所以修此道而成舜之德,自天地以先,羲黄以降,都即是这一个道理,亘古今未常有异,只是代代有了一个人出来做主。做主便即是得此道理于己,不是尧自是一个道理舜又是一个道理,文王周公孔子又别是一个道理。老子说:失道而后德。他都不识,分做两个物事。便将道做一个空无底物事看。吾儒说只是一个物事。以其古今公共是这一个,不著人身上说,谓之道。德,即是全得此道于己。他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若离了仁义,便是无道理了。又更如何是道!◆朱熹:《朱子语类·力行》

198、父母之爱其子也,根于天性,其感情之深厚,无足以尚之者。子之初娠也,其母为之不敢顿足,不敢高语,选其饮食,节其举动,无时无地,不以有妨于胎儿之康健为虑。及其生也,非受无限之劬劳以保护之,不能全其生。而父母曾不以是为烦,饥则忧其食之不饱,饱则又虑其太过;寒则恐其凉,暑则惧其燠,不惟此也,虽婴儿之一啼一笑,亦无不留意焉,而同其哀乐。及其稍长,能匍匐也。则望其能立;能立也,则又望其能行。及其六七岁而进学校也,则望其日有进境。时而罹疾,则呼医求药,日夕不遑,而不顾其身之因而衰弱。其子远游,或日暮而不归,则倚门而望之,惟祝其身之无恙。及其子之毕业于普通教育,而能营独立之事业也,则尤关切于其成败,其业之隆,父母与喜,其业之衰,父母与忧焉,盖终其身无不为子而劬劳者。呜呼!父母之恩,世岂有足以比例之者哉!◆蔡元培:《蔡元培全集》

199、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于有措矣。是故伊尹不惜贤于殷汤,故世济而名显。周旦不顾嫌而隐行,故假摄而化隆。夷吾不匿情于齐恒,故国霸而主尊。其用心,岂为身而系乎私哉?故管子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度而后行也。任心无穷,不识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庆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故论公私者,虽云志道存善,口无凶邪,无所怀而不匿者,不可谓无私,虽欲之伐善。情之违道,无所抱而不显者,不可谓不公。今执必公之理,以绳不公之情,使夫虽为善者,不离于有私;虽欲之伐善,不陷于不公,重其名而贵其心,则是非之情,不得不显矣。夫是非必显,有善者无匿情之不是,有非者不加不公之大非,无不是则善莫不得,无大非则莫过其非,乃所以救其非也。非徒尽善,亦所以厉不善也。夫善以尽善,非以救非;而况乎以是非之至者。故善之与不善,物之至者也。若处二物之间,所在者,必以公成而私败。同用一器,而有成败,夫公私者,成败之途,而吉凶之门也。◆嵇康:《嵇康集·释私论》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