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原创美文 >

原创美文

河山册页读后感锦集

原创美文2022-02-26136举报/反馈

  《河山册页》是一本由钱红丽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河山册页》读后感(一):河山册页,说自己的人生

  不期然翻开书的第一页,是“宣州寻李白”,有我乐此不疲一年至少爬两次的敬亭山,有我的家乡水东,也有妈妈的家乡宁国,熟悉而觉得稀松平常的画面在作者的笔下,是诗歌,是水墨画,是自然的本色。读书读到家门口,是第一次,接下来的阅读就像是听一位“姐姐”说自己的故事,亲切而欢喜。

  不知作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记录自己的旅行,书中可以看到最早的是2006年11月4日,“苏州日记”。“x月几x日 天气”然后开始说惊险的乘车经历,独特的美景以及因为身体原因而一个人的独行。这样的记录一下子把我拉到学生时代,那时会每晚拿出笔记本,絮絮叨叨自己的一天,不讲究文体而只是直抒胸臆,同样的方式,作者留下了美的文字:

  这里的候车亭,是真正的“亭”,有古意在,廊檐飞翘,有木质屏风,圆形拱门,匠心独运。

  这些游记是断断续续的,年前去成都妹妹家,和孩子探访合肥的周边,大蜀山、紫蓬山、姥山岛,随同一百多人游云南,兴之所至而去杭州,下高速去桐城······ 多年各处的探访,总是绕不开“山”“水”“佛”,笔下的稻麦黍稷蔬果瓜花,处处是自然。作者说自己想给王维,李商隐他们写信,也已经写了一些了,这些无去处的信件,倒是浮躁焦虑的心的好去处。

  说到佛,僧人,主持和比丘尼微微笑走进了。晨钟暮鼓没有提及,倒是知晓了僧人“凌晨四点起床,六点早餐,十一点午餐,五点药石”。也随同“姐姐”感受了尘俗之外的温暖和关怀。佛寺大多在山中归隐,既可寻得,又需虔心,于寺前稍坐片刻,微风拂面,鸟鸣花香,梵音袅袅,人间值得了。

  “晴耕雨读”是皖南的习俗,多地重视教育,也崇尚文化礼教。枞阳,桐城,宣州,岳西的空气里都飘散着文字的气息,不过如果不识李白、谢脁、庚信、范宽、姚鼐、刘大櫆、方苞等等文人墨客,这些山水间的趣事和遐思,也不会在脑海中出现了。作者每到一处,便能够同过去的某位先人交谈,想来并不寂寞。

  除此之外,若是有作者一二分观察自然的能力,并因此获得喜悦,也是极好的。

  老人庭院内一株枇杷,无数小花,洁白细淡,将鼻子凑过去闻嗅——非常惊诧,枇杷花有香气。

  在旅途中,还会遇到很多生命的形态:

  她戴竹斗笠,行路一阵风,僧袍飘拂,仪态丰盈,像极敦煌壁画上菩萨。

  搬只小木桌,放门前泡桐树下,与孩子一点一点剥淡菜吃,微微的腥气,杂糅于泡桐花的芬芳里,阳光筛下大片浓荫,被四月的风吹着,快要盹过去了。

  读书,旅行,见人,记录,生命不过如此宜人。

  《河山册页》读后感(二):私人文化游记

  这本书是作者钱丽红的散文集,封面上的宣传主题是故乡,所以表面上看上去似乎是和故乡有很深的关系的一本书。但打开一看,才知道其实并不是,而是作者多年以来在各种地方的游记。是的,游记,用这个词最准确,也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再者,以这些游记为引子,再在旅途中见到的各种事物上牵出这些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用以丰富游记的内涵。所以,其实可以说钱丽红这些游记是非常非常典型的游记,就是以旅途见闻为线索,再借物抒情。所以,应该说是一本人文游记更准确。

  这本书是和陪花再坐一会儿一起看的,两本书都是一个系列的,原乡书系。所以也想对比一下这两本书的好坏,也挺有趣的。要是以故乡这个主题来看,周华成这本其实更接近原乡这个主题。因为他写的的的确确是自己所居住的乡村中的见闻。比如村里种植猕猴桃的大户,也成为他的写作题材。他写他怎么种猕猴桃,写猕猴桃这种植物的特性,比如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主人要给它施什么肥料,用什么农药之类的,写得很细。真真实实的就是农村人的生活记录。

  而且整本书,内容都是围绕这些农人的琐碎日常,所以看上去有种把双脚真正地踩进泥土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好。而钱红丽的文章,其实是建立在城市知识分子的眼光上去亲近自然的,所以看上去有一种距离。虽然但是,两者是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所以感觉也理所应当吧,无可厚非。

  钱丽红在她的文章里,无穷尽地引出李白、王维等等历史上的大诗人,去的那些景点也是等于重走当年大诗人们走过的路,所以可以看出来她是个非常痴迷这方面的人,对这些大诗人有着很深的崇拜心理。爱唐诗宋词的人,爱唐宋文化的人,应该会很喜欢她写的这些文章。

  再说到钱丽红的语言,不知道是不是她常常读这些方面的书,所以她的语言有种古文和现代文结合的感觉。如:桃花潭,深三十三米,一共三尺,共百余尺,但汪伦的情义,深有千尺。黄昏,众人于潭前徘徊,一只苍鹰疏忽而来,低空盘旋,久久不去,有着惊鸿照影的惊艳。

  这种非常短的短句,就像文言文的句式。以及用词上,有时候会看到一些网络流行语,比如唱歌的小姐姐之类的,所以钱丽红的文章总体上就是这样的感觉。

  相比起陪花再坐一会儿,钱丽红这本书其实更多历史文化的聚焦,所以把它归入历史文化类别的范畴也可以。

  《河山册页》读后感(三):旅行散文:既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概是人生最美好的追求之一了。如果可以,希望可以读很多很多的书,也去看很多很多的风景。
(m.Taiks.com)

  《河山册页》便是作者钱红丽积淀多年的行旅散文集,而这本散文集记录了作者钱红丽多年来所游历的二十多座城市。每一座城的背后都有他们各自的故事,作者将她与每一座城邂逅的故事跃然纸上,让我们这些读者心动不已。

  我尤其喜欢那篇“山中日与夜”中描写的山中禅意生活。作者一家借住于禅院,吃素斋,听住持诵经打板。这山中静谧的生活实在让人向往!当你厌倦这世间的一切,就来这山中小住一段时间,用心体会这山水自然与人心的真挚!

  作者钱红丽行走于祖国大好河山之间,生于皖南的她走进了石家庄,带我们领略北方之美,感慨北方之冬。我想正是有着北方严寒的气候锻造,才有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也有了太行山的巍巍峨峨,莽莽如神龙。

  大概本身也是东北人,所以对于北方的景色更加熟悉,也更有亲近之感,也更能体会这悲怆的情怀,也更加喜欢北方的内敛中的庄严肃然。

  旅行是什么,是游山玩水,带我们去过了山,也该玩水啦。于是,来到了太平湖。作者笔下的太平湖实在太美好了!如:“太平湖的夜,像一头小兽,将人温柔吞噬。整个身心似化掉,融入无边的黑里。”又如:“太平湖的寂静,终于将一个世俗多虑的人还原成一个单纯天然的人。”将太平湖的美好统统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迫不及待的想去看一看这美景!

  山水自然,总是给予我们人类无边的宁静。长期生活于俗世之中的我们,总该抽出空闲时间出去走一走,洗涤一下污浊的内心。

  钱红丽笔下的散文,不仅仅只是散文,也是她旅行的游记,同时也探寻了每一座城市背后的故事,这样的描写很好的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在了一起。

  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写出这城市背后的文人故事,可见“读万卷书”让人下笔有墨,而不是空泛的只会说好。

  而“行万里路”让我们脑子里的“万卷书”得以落实,那些场景不再抽象,它以万物不一样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所以,如果可以,我们读了万卷书,也要去行万里路;如果行不了万里路,那就多读一读像《河山册页》这样的书籍吧!

  《河山册页》读后感(四):《河山册页》:一场行万里路的心灵文化之旅

  一直以来,对旅行文学都有着特别的喜爱。因为自己无法走过所有的地方,便喜欢去看看别人笔下的“行万里路”有着怎样的风景。

  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记录旅途中的吃喝玩乐,看多了又有点单调乏味,缺少那些一点值得惦念的地方。

  对于擅长写散文的徽派作家钱红丽来说,她所走过的路、记录下的种种旅途趣事,在单纯的吃喝玩乐之外,又多了几分历史文化韵味和女性独有的细腻婉约之感。

  她将自己走过的二十余座城市,自己与这二十余座城市所产生的交集和故事,用灵动的笔端细细记录下来,从宣州、桐城、亳州、诸暨、苏杭,到成都、普洱、大理,从东部到西部,将祖国的河山串成绵延的一册书页,于是有了这本行旅散文集《河山册页》。

  这一路上,钱红丽不只是看山看水,她看到更多的是这片山水所承载的悠悠历史。她站在河山的这头,去探寻岁月那一头的故事。

  她来到宣州,登高望远,看到的不只是青山巍峨、碧水东流,她还看到了历代文人骚客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足迹。

  她特意带孩子拜谒李白墓,期望能起到示范之效,可见既充满才气又有着豪气万千的风姿的李白,正是她心目中的文化“偶像”。我们总说李白是诗仙,这“仙人”的背后,无法跨越的仍是凡人的真情。若不是身临其中,又如何能确切感受得到?

  作为李白的“粉丝”,她看到了李白潇洒行走江湖背后的孤独,也更能理解汪伦与李白之间惺惺相惜之情。站在桃花潭水旁,她感受到此中深有千尺的情义,看到了山水自然与人心的真挚。她走过的这片山水,也有了更多与众不同之处。

  我们外出游玩,常常会提前做好旅行计划,然后如打卡般按部就班地行进。虽能保证顺顺利利,减少意外,但也少了几分新鲜之感。

  钱红丽的旅途则带着几分随性,随遇而安,倒是收获了不少意外之惊喜,成为旁人无法复制的独特经历。

  她每年暑假都带孩子进行一次登山之旅,去过多座名山,似乎也难再出新意。但因为一次随性的闲逛,来到一个并不对外开放的清幽空寂的禅院,向师父们讨得一餐斋饭,继而又得到了留宿的机会,度过静好时光,并与主持一见如故,成就了一次难忘而特别的心灵之旅。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外缘分。

  到了成都,她感受到的是成都独有的文化气场。她独爱杜甫草堂,看到杜甫仁慈憨厚的赤子之心,看到杜甫也如她一般喜爱和推崇李白,有如找到了共鸣。

  当她从祖国的东部来到西南部,站在大理的土地上,沐浴着刺亮而和煦的阳光,她看到了一番完全不同的风物。她走过巍山县城、沙溪古镇,寻访古寺,观瞻故居,与村落居民交谈,与当地歌王对唱……

  这可比我当年曾经历过的大理之旅要丰富而深入多了。若是将来有机会再游大理,我也能跟随她的目光去关注和发掘当地更多的特色风物、趣味之处和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吧。

  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不同之处,我们所走过的山河,所经历的旅途,也有着各自的不同,我们无法复制别人的旅程,但幸而能跟随其脚步和目光,去感受每段旅程的特别之处。

  一位“对味”的作者,带着特有情怀与品味所记录的游记,能让我们沉浸在其文字中,犹如跟随其云游天下河山,开启自己的心灵之旅。

  河山册页

  8.3

  钱红丽 / 2022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