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励志名言 >

励志名言

佛性禅心的后一句(精选99句)

励志名言2022-03-09134举报/反馈

1、当我们与人

2、不惑到来,虽然也会有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的感喟,但

3、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

4、世间原本有许多美丽的东西,只宜远远的欣赏,而不宜去获取的。心若在幼稚、贪婪、愚钝的控制之下,是不懂此中微妙的。

5、选择做什么,怎么做,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因为你一旦选择,就必须承担后果,没有人能够替你承担。因是你种,果也是你收。

6、人生如梦,这场梦不论是美梦、噩梦,我们都是这场梦的主人,可以选择在美梦里不迷失,陷入噩梦时保有醒觉的能力。一海涛法师

7、或称扬彼德,开善举之门,或赞叹其名,发荐贤之路。成人之美,助发勇心,喜他之乐,同兴好事。(五代)延寿《万善同归集》卷四

8、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既不可得,日常应缘处事, 用的是哪颗心?不要说什么佛心、禅心、清净心,此亦不可得。

9、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圆觉经》卷上

10、【佛心禅语】 不惧无常,随处安心自在生活中常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一个人面对拂逆和不顺,而人力又不能改变的时候,就应面对现实,随遇而安。

11、净土极则事,无念外之佛为念所念,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正下手时,便不落四句百非,通身拶人。(明)澫益《灵峰宗论》卷四之一,《答卓左车茶话》

12、有些人,没信佛以前不信有天堂地狱,一直为贪图欲念享受,造作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事。一旦信了佛,又迷于有天堂地狱而贪图功德,这二者都是“迷”。

13、【佛心禅语】 真正的英雄,并不是能打败敌人的人,而是能降伏烦恼的行者。打败敌人,只是一时的战胜。降伏烦恼,才是永恒的胜利。打败敌人其实会制造

14、古人用功,首先是叫你直下承当,然后再讲其他的事。直下承当我就是佛,然后以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佛?不是佛,赶快修!不像佛,赶快修!

15、当我们受到别人赞美的时候,如果我们谦虚对待的话,我们的福德便会更加增长;当我们受到别人赞美的时候,如果随之生起我慢的话,我们的福德不久就会消失。

16、【佛语经典语录】 人的思想可以决定人的行为,这是精神活动对于物质活动(人的各种行为)的指导作用。所以每个人完全可以决定自己是做个好人,还是做个坏人。

17、【唯美古韵】坐望于季节的末端,画一卷沧海桑田,听一曲万水千山。吟一阕思念无边,梦几回浅笑迷离间。一缕菩提,一钵梵音,待禅意参透,红尘一笑,淡漠如烟。

18、【舍得与回报】 舍得,舍得,就是人们应该对社会,对国家,对众生,对佛家三宝要 有贡献,要有施舍,才能得到社会、国家、众生和佛家三宝的护佑和更大 的回报。

19、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元)优昙《劝念佛》

20、【佛心禅语】 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何?”师日:“作佛用,是佛性;作贼用,是贼性;作众生用,是众生性。性无形相,随用立名。”——《大珠禅师语录》

21、譬如火烧木,须臾作灰烬,智火焚业薪,当知亦如是。又如灯破暗,一念尽无余,诸业之暗冥,多劫所积聚,牟尼智灯照,刹那悉除灭。《大乘密严经》卷中,显示自作品

22、是金子,总会经过岁月的磨砺变得光彩夺目;是千里马,也总会被伯乐发现你的价值。如果我们想通这些,时时反观内省,汲取心灵的营养,就一定能找到属于我们的快乐。

23、【佛心禅语】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今夜一众,尽是他乡之子,因何不归?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住洞山语录》

24、苦阴灭时,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通、生慧、生证。尔时菩萨逆顺观十二因缘,如实知,如是见已,即于座上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缘经》

25、【佛心禅语】 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坛经·定慧第四》

26、人间佛教生活佛法化,生活中要有信仰,举凡婚丧喜庆、房子乔迁等,应以佛教仪式行之,不铺张浪费、不迷信执著看风水、时辰,应知只要心好,则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

27、【佛心禅语】 然佛无别佛,唯心即是。以佛真法身,犹若虚空。若达妄元虚,则本有法身自现,光明寂照,圆满周遍,无欠无余。更莫将心向外驰求。——《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28、【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受到别人的**欺侮,如果是因为畏惧其人的势力而能够忍受的,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忍,只有那些没有任何威势可惧怕而能够忍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忍。

29、【佛心禅语】 媚景中春暖色暄,尽尘沙界一般天。林峦蓊郁争苍翠,花柳芬芳斗色鲜。蝶弄牡丹飞势紧,蜂游芍药谩迟延。人生几度逢春景,何不于中种福田?——《法演禅师语录》

30、在我们尚未认识道理之前,因受到社会的熏习,使清明的本性受到污染而迷失了自我;我们了解宗旨后,就要快快去掉无明,回归纯真的本性,回归自己可敬、可亲、可爱的本来面目。

31、我是我自己德行情操的见证者,我又是我龌龊心态的目击者,因此能辩证地看待自己。如果每个人都有一双内视的眼睛,客观地看待自己,并推己及人,人类的张狂和牢骚一定会少很多。

32、【佛心禅语】 跑得快不如长个好脑袋。人和人最大的差别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那些成功人士不是天生的聪明,而是会不断运用一些新方法帮助自己快速成长。创新才能闯出一条生路。

33、【心灵禅语】 我们对于自己物质生活的“富”与“贫”,不必看得太重,因为它们之间其实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不同。我们倒是应该看重这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34、以平等之心,和善待人,即是忍辱。许多人生怕被人看低,总爱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用不友好的态度掩饰自己的软弱,这是修养不到的缘故。受过苦的人,修夫深的人,能够以平等之心和善待人。

3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无须为了注定的悲剧,选择感伤。但也不能为了将来的圆满,停止修行在无尘的净水中彻悟禅意。让我们不为表象迷惑,早日抵达清静的彼岸。

36、【佛心禅语】 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情绪,就像变幻的天气。当你觉得悲观失望的 时候,你所看到的事物都是处在一片阴霾之中;但如果你选择一种乐观的 生活态度,你的生命中就会一直充满阳光。

37、没有琪花瑶草的贵气,却蕴藏风雪不折的坚贞,野火不灭的根须,年年知为春生。不上寂寞城的台阶,不入惆怅客青帘。禅坐于这川烟波的氤氲中,倾听溪涧流水潺潺,静看落絮逐波,坐等羽鹤归来。

38、【佛心禅语】 问:“何以人死而佛性不灭?”答:“贵居士所言之人,肉身之形也,犹如人家电灯之泡,日光灯之筒,佛性如电厂电力也。试问人家灯泡及灯筒坏后电厂之电力灭乎?”——李炳南居士

39、从有缘到无缘。平常人要对什么人好,一定要找和自己有缘的人,也就是自己喜欢的人。一旦遇逢有缘之人,那么倾其所有,也在所不惜,不但把感情付托给对方,甚至将身心生命,都可以全部交给他。

40、宽容不受约束,它像天下的细雨滋润大地,带来双重祝福:祝福施与者也祝福被施与者。若,人生只是一场美丽的梦,愿做清晨里的一滴露珠。尽管微小但不懦弱,因为知道世界的纯洁来自心灵的透明。

41、将所有的痛苦、困难或烦恼,当作人生最好的教育,也当作是人生另一种“再充电”。每天过日子,就像读一本书一样地掀开每页纸;而每天所遇到的人事或烦恼,就是这页纸上的一句铭言或一个警语。

42、【佛心禅语】 唐朝盘山宝积禅师说:“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当你被莫名其妙的烦恼所困时,如能了解自己的本心,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只要你不那么想,一切自然周全圆融。

43、【佛心禅语】 破坏大自然,等于破坏自己的家园;浪费资源,等于浪费自己的福德;伤害动物,等于伤害自己的生命。最终亏损的还是自己,实在是得不偿失啊!如果你真的疼爱自己的话,应值得慎重。

44、【佛心禅语】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你不先给火炉添加柴火,火炉怎么 会给你温暖?因此,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须先去帮助别人。其 实,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45、若见世人修行善业,求三乘果,劝助随喜。见受乐人,心亦随喜。见端正人、见勇健人、见富贵人、见智慧人、见慈心人、见孝顺人,以要言之,一切善人,劝助随喜,是为喜心。《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一

46、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般般具足。吃到苦的,忍受下去;吃到酸的,忍受下去;吃到辣的,忍受下去。吃到甜的时候,要反思,不能陶醉在甜蜜中。甜蜜总是暂时的,而酸、甜、苦、辣具足才是经常的。

47、人类要谦虚一些、慎重一些、节制一些……倡导生态文明的关键是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现实,摆正“人”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人”字现在写得太大了,应该写小些,把“人”写在应有的位置上。

48、【佛心禅语】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实中人人都会犯错,人人都会有失 误的时候,关键是能不能及时认识到错误,能不能及时改正它。有错不思 改正,或者口是心非,那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49、人生是变化无常的,在变幻莫测的生活里,人与人之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摩擦,有些事本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一笑了之。但有的人却做不到,总是对别人的小错误斤斤计较,结果不仅别人生气,自己也生气。

50、【佛心禅语】 所以在我们沧桑的人生里,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需要佛法的指引才会使我们的前途更加光明,才会减轻我们身心上的压力、操劳、忧愁、痛苦等等,更会唤醒我们沉睡中的真性,最终令我们证得大智慧。

51、人们往往执着于虚幻的“心”,由于这样虚幻的执着心,我们久久沉陷 于怨恨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怨恨”的本质是虚幻 的,当我们能切实懂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虚幻的怨恨。

52、生活的禅法是与命运一起进行,从困惑迷茫中突围,因为心头的执着与分别,我们不回避与逃避任何痛苦,保持一颗平常心来观察自己,观察环境。平心静气的去迎接那些违缘。协调好生活中的得失与荣辱,看破才自在。

53、人生欲壑难填,惜福让我们懂得勤俭节约,更加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一切。少一些攀比,就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学会知足常乐,便能让心灵达到一种从容而淡定的境界,便能用感恩的心去感受富足,包容一切、感激一切。

54、厚黑者的不顾廉耻,薄白者的忍让过度,凸显了人性的两极。极黑和至白,都是社会的病灶,如果一个社会仅仅由这两部分人组成,那么这一定是个患了绝症的社会。唯厚黑者能知耻,薄白者能当责,社会的肌体才会健康。

55、比如爱好音乐的人、喜欢美的人、舞文弄墨的文人,甚至是乡野种田的普通人都会有法喜。只要是从本心生出来的、是清净的、是真诚的都是法喜。人生若是到了“心态向阳,法喜满怀”的境界,这世间日日都将是好时节。

56、【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乐师为国王演奏音乐,国王答应给他一千钱。演奏完后,乐师向国王索取工钱,国王不给,反而对他说:“你演奏给我听,只不过使我空欢乐一场,我说给你一千钱,你听了,已经也让你欢乐了一场。”

57、人的心常依赖别人,自己不能做主,又常受外界牵引,自己无法把持……所谓“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我们要体验“祸福无门人自招,即心即佛人自在”,那么就要有慈悲心、菩提心、寂静心,也就是常持平常心。

58、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会后悔是人之常情,这是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的前奏曲,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但若一味地埋头后悔,无异于自寻烦恼,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59、俗话说,世上只有第七,没有第一。我的幸福感来自了然这个道理。没有必要一定比个高低,只要真正努力过,就已足够。决定结果的因素往往很多,有些并非人的意志所能左右,与其沾沾自喜,与其耿耿于怀,不如享受努力的过程。

60、我们很少人有勇气独树一帜,或很清楚明了自己究竟拥护什么主张。假如周围环境与我们个性格格不入,我们会变得神经质或不快乐,会感到失落和迷惑,会不喜欢我们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人,表现在外的症状之一便是过度自我挑剔。

61、这样的人其实从未走出过苦难的阴影,心灵依旧被苦难纠缠,还没有来得及为快乐腾出位置。有些人即使曾经的苦难再多,你也很难从他们的口中听到苦难二字,他们呈现给你的大多是由衷的快乐和幸福感,因为他们已经将苦难变成了财富。

62、佛陀、正法与僧宝,此三外之归依境….上师、本尊与空行,此三内之归依境….气、脉、明点三精要,此三归依密境也……显现、空寂与无别,此三了义归依境….若欲脱离无边苦,应以身心作归依,全体交付三宝尊!《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63、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被了解与被尊重。我们觉得屈辱,不是因为别人言辞粗鲁、举止不雅,而是因为我们的尊严受到了侵犯,我们的精神世界被否定、被践踏,因此一时难以忍心头之气,冲动之下如果意气用事,最后只会让自己陷入难以收拾的局面。

64、拔苗助长的事,在凡夫没有一个能免。诸佛在众生心地辛勤耕耘,播种下菩提觉苗,但收成极少,总被骄慢的手拔起,枯萎。感阿弥陀佛的恩,如今我被阿弥陀佛捆束了自以为是的手,终免拔苗助长的过患。看着心中菩提灵苗日日增长,何其欢悦鼓舞!

65、常守本愿,不舍世间,作诸众生坚固善友。《华严经》卷二十二,升兜率天宫品菩萨摩诃萨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普为众生作善知识。《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66、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戒。《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大众受学品

67、金钱只是一种增进幸福的工具,赚得快乐,花得快乐,才能体现金钱的价值;假设赚得痛苦,花得痛苦,到头来还没有一个好名声,被人轻视嘲骂,那又何必对金钱孜孜以求呢?不如恬淡一点,做本分事,赚本分钱,过本分日子,这样反倒能尽享金钱带来的幸福。

68、人的本性清净无染,善恶都是后天的积习。接近恶知识,模仿恶知识,最终必然受到恶的熏染。在恶知识的引导下,我们错将谬见当做真知,错将退步认作进步,错将恶习看做个性,错将作恶视为自己的自由权利,久而久之,必然种下恶果,甚而危害到自己的生命。

69、花心的男人是因为没有碰到有魅力的女人。同样,太现实的女人也是缘于没有碰到有实力的男人。一个人大方还是小气,伟岸还是猥琐,忠贞还是虚伪,一方面取决于环境的熏习,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取决于他或她的另一半,及所打交道的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70、我不相信人性本恶,也不觉得人性本善,我认为人性中善恶并存。人的向善趋恶,取决于环境暗示,取决于如何引导,没有天生的恶人,也没有天生的善人。善恶的选择最终来自自我的觉醒,自我的觉醒又仰赖暗示和引导。恶塞其路,还是善行其道,就看如何去引领。

71、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于现在身受无比乐,或转贫贱获得富贵,或得果免宿业所追病患之苦,或转短命得寿延长,或怨家变恨得子孙繁荣、身心安乐、如意满足,如是功德,不可称计。《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

72、【一心一禅】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为心造,无心自解脱。佛曰: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73、【生活哲理】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怨人,心里越难过,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不是苦海是什么?管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管十分,别人恨十分,不是地狱是什么?必须反过来,能领人的才能了人间债,尽了做人的道。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就是佛。

74、【自伞自度自性自度】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己有真如佛性,应该不被魔迷。雨天不带伞想别人助我,平时不找到真如自性,想别人度我。自家宝藏不用,专想别人的,岂能称心满意?自伞自度,自性自度,凡事求诸己,禅师不肯借伞,这就是禅师的大慈悲了。

75、【佛心禅语】 现实生活中,利欲之心人皆有之,甚至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这当然是正常的,问题是要能进行自控,不把一切看得太重。一旦快 接近了极限,就要及时抽身,跳出这个圈子,不为利欲之争而舍弃了一 切,否则就只会跳人自己给自己挖的坟墓中。

76、人生只有经历才会懂得,只有懂得才知道珍惜。一生中,总会有一个人让你笑得最甜,也总会有一个人让你痛得最深,忘记,是善待自己。人人都有痛苦,伤疤,经常去揭,会添新疮。学会忘却,才有阳光,才有欢乐。年华,不是埋葬在光阴里,而是淹没在无尽的牵挂里。

77、很多人虽然有爱心,但却无法培养“同体大悲”的平等爱念,这样的人我们应该赶紧鼓励他,使他培养博爱、慈悲的善念,去参与慰问病患,甚至愿意亲手去扶持、照顾;敢为往生者换寿衣,来表达至诚的善念。只要善加培养训练,自然能使他也生起同体大悲的平等爱念。

78、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欣赏的心态去欣赏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生就会因为这份欣赏与被欣赏而更加和谐、灿烂!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世间赏心悦目的人和事,常人大多都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但对那些让人不舒服的人和事,却更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79、有个老板告诉行者,他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习惯预设一个自己能够承受的最坏结果。理由是:决定一旦做出可以放手放胆去干,绝不会畏首畏尾;可以激发创新思维,不拒绝任何新的尝试;输赢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即使不成功,也不会失败到连一生都赔进去。

80、美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它有自己的形态、高度和质感;美需要用心才能体会,仅仅用五官去分辨是不够的;美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空灵,只有灵魂才能触摸它的质感;美与时间无关,真正的美永不凋谢。美是沉静的,又是飞扬的;美是本色的,又是多彩的;美是短促的,又是永恒的。

81、据说我国现在有2亿网民,如果这个数字有依据,那就是说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公众都是网民。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多数网民身份的隐秘性,个人认为,单个网民的网络发声多为心声,表露的情绪也很少加以掩饰。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声音更接近现实声音,网络民意更接近于真实民意。

82、【佛心禅语】 要做到贫而安并不容易,俗话说:“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别人穿金戴银,纸醉金迷,自己却捉襟见肘,箪食瓢饮;别人万贯家财,一掷千金,自己却不名一文,省吃俭用,为柴米油盐烦恼,日常生活都过得艰难,内心难免产生诸多不平,也就难以对现状坦然处之。

83、小学最大的责任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小学生学会了做人自然就有了学习的渴望和自觉性,向懂得如何做人的小学生传授知识事半功倍。这样的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再是书袋,而是有精神有灵魂的人。这样的小学生被知识武装起来之后,才会真正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84、人生最悲哀的感受,莫过于“人有眷属,唯我独无”。因此,菩萨道行者说:“你们看待世间一切众生,应该把年老者当作自己的父母去孝敬他;年龄与己相近者,就当作兄弟姊妹去敬爱他;年龄比较幼小的,则当作自己的子女一般去爱护他……”这是人性中最高洁、最真、最善、最美的爱。

85、在工作上——工作是道德,服务是幸福。百丈禅师的铭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表现了佛教徒对工作的热忱与奉献的精神,他的勤劳给予后人良好的榜样;六祖惠能在五祖处参学时,更是躬操脊椎,苦作供众;佛经中更一再召示:“工作是道德,服务是幸福;懒惰是罪恶,空闲是堕落。”

86、【一句禅语一种人生】遍于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尽所有智;超越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如所有智。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是佛教的唯一真理。尽所有智,是真理的广的角度而言,犹如辽阔的海面;如所有智,是真理的深的角度而说,仿佛深广的海底。虽然深广的不同,但究竟是一体。

87、【天天禅语】即使我们拥有了三干大干世界的一切财产,或者是我们面前天天降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珍宝雨,凡夫的欲望仍然无法满足:如《因缘品》中所说:“虽降珍宝雨,贪者不满足”如果随着贪欲放任自流的话,不但生死疲劳,还会成为欲望的奴隶,在轮回的苦海中无有出期。059。

88、【虚云长老嘉言录】①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②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③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④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⑤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⑥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89、眼界决定心界,胆识来自见识。倘若站在朝阳的高度,你的眼界就能拓展到整个世界,天下万物自然而然收于你的心中。眼界的宽度、心界的广度可以使你充分地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并不断提升你的见识。见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事物的本质、生命的本原便呈现出来,让你彻底洞悉生命和人生。

90、云何真实义?谓略有二种:一者依如所有性诸法真实性,二者依尽所有性诸法一切性。如是诸法真实性、一切性,应知总名真实义。此真实义,品类差别复有四种:一者世间极成真实,二者道理极成真实,三者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四者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

91、人性的多变,复杂的内心,流水的人情,给人生涂抹了一道道沧桑的风景。其实我们都渴望一种持久的温度,虽不能与日月同辉,但也温馨一程。行于俗世面对诸多的冷暖,慢慢的学会保护自己,学会了放手,不过多的奢求,保护自己也是一种不伤害他人的方式。以杯水禅心守一份纯静,念一份感动。

92、【一日一禅】闭目静想,自己是否因心浮气燥搞砸过很多事?是否常被环境、被人影响?是否常为小事生气?懂得以智慧、慈悲来处理问题,心就不会经常打结。心若能清明自在,不管任何境遇,都可以保持平静、稳定、自主、自在的心境。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

9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即是路,道即是生活,道在道中,道在日常生活里。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眼神,无不是道。事实是,世上的绝大多数人看不见道,更不能闻道。何故?缺少细致的观察,缺乏用心的体悟,缺失心灵与万物的沟通。倘若能够从喧闹的现实中获得片刻宁静,道必自现。

94、【佛心禅语】 无始轮回以来,我们在自己的生命中,积淀了根深蒂固的相续习气,是我们不断陷入烦恼痛苦的生命之流的恶因,也成为了我们获得解脱的阻碍。若我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缺乏佛法这味甘露妙药,那我们可能是误入歧途,充满迷惑的。就像盲人独自走在空旷的荒野中一样,只会迷失方向。

95、慈善是一种德行,慈善没有附加条件。任何带有附加条件的慈善,都是对德行的玷污。谁在借慈善之名行假慈善之实,谁在打着慈善的旗号干着玷污德行的勾当,谁心里明白。既然明白为什么还要公然去做?究其原因,一是没有起码的道德底线,二是敬畏心的缺失,三是社会未建立必要的甄别和惩罚机制。

96、【清雅基地】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古到今有多远,谈笑之间;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当欢场变成荒台,当新欢笑着旧爱,当记忆飘落尘埃,当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人生,是多么无常的醒来。-云乡禅师

97、信仰宗教,能够正信最好;不能正信,迷信也比不信好;但是宁可不信,千万不能邪信。信仰错误,就如走差了道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系列·人生与社会·佛教对民俗病态的疗法》诸佛菩提极甚深故,若不厚种善根,恶知识所守,难得信受。《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98、出去走走,这个世界能给你的,往往能比我们一直乱想的东西还多。人生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心存善良,世界就会变得美好;心若坚强,生命就会有力量;心若有归宿,日子便会馨香;心若随缘,便无烦恼生成;心若超脱,便会淡然;心若感恩,幸福就会来临;心若有禅意,人生则豁然开朗。

99、秋雨已歇,薄雾犹在,鸟鸣如常,枫叶红透,这样的早晨看不见朝霞,但我的心中依旧灿烂。这是另一道朝霞,会随你一起上天,随你一起落地,跟你一道前行。你的心灵不会暗淡,你的旅途没有阴霾,你的快乐将被点亮。朋友,心中有朝霞,这个早晨无论怎样都属于你,信心、希望和爱依然在生命中高扬。


(www.taiks.com)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