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古村印象

随笔美文2022-03-12110举报/反馈

在城里呆久了,总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品尝一回山野美味,拍摄一些美好景致,完成一次新的“约会”。更重要的,当是亲身感知和见证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顶着如火的烈日,直奔牛记庵而去。

“藏”起来的“世外桃源

如果没有卫星导航,很难“直达”牛记庵。因为这个名似庙宇但又不是庙宇的村子,“藏”在位于淄川区昆仑镇西南方向约13公里的大山深谷中。

“藏?”是的。

据说,这个村历史悠久,已经存在了数百年,曾经是植被满山、石屋高挂,鸡犬相闻,山果满枝。只是由于偏远闭塞,成了典型的“隐于深山人未知”。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村碑用字等问题出现的诸多纠葛,致使村民抛却故园,纷纷外迁,短短几年间,几乎山空人尽。也由此,牛记庵才开始引人注意。2013年起,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能人孙勇一马当先,牛记庵古村落得以保护和恢复,并很快声名鹊起,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时下的牛记庵,被誉为“天上的村落”。走近或者走进,可见村居或散落或排列,均依山而建,不是“扎根”在山脚处,而是“悬挂”在山崖上。尽管山体海拔只有600多米,这些石头垒造的家居,平日里也是临风依云,巍然存在。特别是这里远离都市,空气清新,内外兼秀,曲径见幽,俨然就是一处隐藏着的“世外桃源”。

“拼”出来的“田园古村落”

来到牛记庵,一路拾级而上,游历了牛角溶窟、牛心石、神牛泉、孙家大院、王家奇宅等景点,参观了新建的动物园区,登上了最高处的观景平台,整体印象美好而深刻,深感不虚此行。

而能赏得如此美景,不能不说到中国好人榜上榜人——孙勇。

1971年出生的孙勇,好学上进,执着睿智。青少时的一些经历,历练了他的意志,为他后来“拼了命”地干大事、成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发现,无论在企业当老板,还是振兴牛记庵,孙勇的执着是彰显的。作为昆仑镇东高村的党支部书记,他虽然不是牛记庵村人,但他不忍心让牛记庵的古老文明就此遗失。在创业初成并有了一定经济实力以后,他决心重振牛记庵之古风,担当起保护古村落、发掘民俗文化、开展特色旅游的责任。

难题和挑战面前,孙勇人如其名,勇往直前。面对资金瓶颈,他哪怕挤出自家企业的自有资金也要干。山里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他亲自带队上阵,克服了一个个意想不到的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他日夜坚守,现场督导。

“拼”字当头的孙勇绝非一味盲目蛮干,而是靠诚信、爱心赢得人心、去除阻碍。当初,牛记庵整建制保护性开发和修复的想法一公开,原住村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孙勇挨家挨户耐心沟通,做出承诺,以诚动人。后续的建设、发展中,工人的工资,短时工他确保每日给付,正式工按月发放,绝无拖欠。他说,因为自己吃过苦、遭过罪,最了解打工者的难处和需求。

今天的孙勇,每次登上牛记庵的观景平台,都豪情满怀。他说,牛记庵只是他乡村振兴计划中的第一步,接下来,邻近的几个小山村,都要打造成集文化传承、田园休闲、生态旅游三位一体的古村落集聚地,从而形成规模效应,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创造更高的效益,造福百姓乡亲。

“保”下来的“原生态”

在我印象中,我国北方的山,大都植在我印象中,我国北方的山,大都植物稀少,山石裸露,山体光秃秃、灰白色。牛记庵3600亩山体,几乎百分之百的植被覆盖率让我叹服。梧桐、枫树、槐树、垂柳等诸多新老树种,生长在山路两侧、石宅周围,绿意盎然,郁郁葱葱。还有孙勇决策种植的300余亩桃树、梨树、杏树、山枣树、苹果树,以及养殖的数千只(头)山鸡、山猪、山羊,都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另外,附着在湿润山体上、泉水流经处的各种微生物,也让牛记庵的原生态气质完美呈现。

这得益于国家对古文化保护和弘扬的大力倡导,更得益于孙勇保护性修复的大智慧。生于山里、长于邻村的孙勇,在做出恢复牛记庵古村落的决策时,充分考虑到了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确定了修旧如旧、保护与修复并举的原则。施工中,为了不破坏原生态的山势地貌,他坚决不用牛记庵山上的石头,而是从外地一车车运来。我注意到,有一段上山小径,是用废弃的铁路木质枕木铺成的。

5年间,孙勇“保”字当头,带领大家打造出的是中高端的集旅游度假、养生休闲、种植养殖为一体的复古式田园村落。他的思路,既突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兼有着现代文明的成分。对外开放3年来,牛记庵已成为国家3A级景区、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单位、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绿化模范单位、山东省乡村文明家园省级示范点。

的确,“保”下来的牛记庵,原生态的牛记庵,既古风犹存,又新韵满满。走一走,看一看,山上山下都是田园情致,真可谓峥嵘尽显,美不胜收。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