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人生感悟 >

人生感悟

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有多酷

人生感悟2021-01-28110举报/反馈

  01

  ​年轻的时候,觉得一个人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过了几年后,发现其实一个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苦与酷的差别,其实在于——你有没有学会讨自己的欢心。

  太多时候我们在学习讨这个世界的欢心,讨父母的欢心,讨恋人的欢心,讨朋友的欢心,我们把自己的心奉献出去,把自己的热情散发出去。然后矜持地,满怀信心地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等男友的电话,等朋友的邀约,等他们闯入你的生活中,在你的世界里走来走去,然后再毫无踪迹地消失掉。

  越长大越发现,等,是比一个人更孤独的事情。

  我们终其一生,或许就是为了把安全感从别人的身上,落到自己的身上。

  “究竟是经历了多少颠簸,才能够像你现在一样一个人过得自给自足?”

  有相识多年的朋友问我。

  在20岁的时候,我与每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无异,经历过失望,失恋,有过无数个在夜晚失落和痛哭的瞬间。

  想着这人生的艰险,该如何熬过去,变成强大而妥帖的另一个自己。

  我那时候没有工作,没有存款,也没有男朋友,对生活有着一往无前的热爱,也有这无穷无尽的迷茫。

  上学时候的压力与局限,无论是在精力还是物质上,都拥有的极其有限;结婚之后的责任与道德,无论家人多么开明,都放纵得极其克制。

  我们如此艰辛地在人生的夹缝里寻找着只属于自己的时光。

  我想,这大概就是一个人最自由最有创造力的时刻。

  每一个正在20多岁的人,我想你都应该有这样一段一个人的时光。

  02

  ​我当然也有过这样的时光,一开始觉得熬不下去,后来觉得不肯舍弃。

  22岁大学毕业,和想着可以“和他归家为他唱”的男友分手。

  很多感情不是不爱,只是生活中突然塞满了很多比爱情更重要也更复杂的事情。

  23岁的时候,差点因为工作的失误去向领导辞职,躲在楼梯里哭了好久,终于决定不是用辞职逃避而是勇敢面对并承认错误,然后走进主管的办公室说:“这次的失误,我会想办法弥补。”

  而24岁这一年,我经历的最大的事情,是自己去医院做手术,一个小小的手术,没有告诉父母,只是跟最亲密的好友说了一下,在她说要不要我来陪你的时候说了“不”。

  也不是不想要她的陪伴,只是无论是时间还是路程都过于麻烦,我突然意识到曾经看起来大得不得了的事情,成为了生命中的可以承受之重。

  自己一个人挂了号,进了手术室,然后下楼拿药,面对这个刚走进来的时候充斥着恐惧和茫然的门诊大楼,我变得淡定,也懂得心安。

  关于一个人的孤独等级,我已经get了最高级别的荣冠。既没有人为我鼓掌,也没有人为我欢呼。

  或许匿名投稿到微博平台上,还有可能会被吐槽“别把没朋友说得那么酷,如果有朋友谁还会自己一个人去医院。”

  可我没有太多不安的情绪,相反,我感觉我拥有了更多自己应付自己,讨自己欢心的能力。

  ​现在我马上要25岁了,签名上还写着“本命年这场戏,我不能演砸了”,我设置了一个闹钟,提醒着我距离“告别24岁还有**天”。

  从来不长痘的脸会时不时开始爆痘,上班偶尔有一种“休息8小时只够上班5分钟”的疲惫感。

  但是更多时候,我开始了更加自律的生活:

  每周三篇稿子,至少读两本书,看一场电影;开始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欲望清单,比如要备考明年5月份的商务英语考试,因为觉得打台球很优雅,经常去练习打台球。

  没有人是从一开始就知道如何面对自我,处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的。

  唯有从世界中剥离出来,时不时的看着自己,问自己怎么样最快乐,怎么样不怕黑,倾听心里那个微弱的声音轻轻说出自己的真心话。

  03

  ​一个人的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一个人,或许偶尔空旷,但并不寂寞。

  “一个人=孤独寂寞冷”这样的标签似乎成了固有印象,哪怕是自己欢欣鼓舞地在社交平台晒了独自一个人去旅行,去吃火锅的乐趣,也偶尔会在评论里看到“你已经被划分到孤独的第*个等级”之类的玩笑话。

  上周我刚刚一个人去看了live演出,周围的空气飘着啤酒味,大家开心地晃来晃去,跟着舞台的律动,我们互不相识,但因为拥有同样的共鸣而点头微笑。

  上上周我独自去附近的大学上了自习,自学了一个单元的外语课程,独自走过操场的时候,心绪有一种被拉回17岁的错觉,那时候独自奋战高考,也觉得世界上没人比自己更坚强了吧。后来的日子,似乎都没有那时候艰难。

  上个月独自去咖啡馆写稿子,顺便看了两本书,拿着余秀华的诗歌集《我们爱过又忘记》回家路上,我拍了一张照片发在朋友圈,有人说“是一个人去咖啡馆吗?”我回复“是啊!是一个人啊!”

  虽然看起来形单影只,自己却为每天的小目标而感觉充实和幸福。

  正是因为悄悄割离了与他人的关系,才让自己的成长节奏稳步推进。

  ​一个人,也许习惯独处,但不代表无趣。
来源: m.taiks.com

  大家常常把有趣挂在嘴边,不管是找恋人还是找朋友,“有趣”俨然成了一个标配,好似这个特征,只有在人群中才会闪闪发光。

  有趣的人,不仅仅意味着舌灿莲花,妙趣横生,在人群中发着光的人,我想它更加代表着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比如一个从厨房得到乐趣和满足感的人,一个独自去看电影都不亦乐乎的人。

  看多了社交型人格,反而觉得能在独处保持乐趣的人,才是真正的有趣。

  而且更多的“有趣”是逢迎:你需要让人认可,你需要让人觉得你是好玩的、热情的、丰富的,你需要表演有意思,否则就会陷入不被欢迎的恐慌中。

  一个可以在自我的世界保持热情的人,对我来说有着星辰之外的力量。

  而我,也非常开心能够在浮沉的生活中,学会偶尔变成这样的人。

  ​一个人,不代表不再需要爱情。

  所有的人都单身过,但很少有人能正常沉下心来体会单身的快乐。

  仿佛很多人的单身时光,只是为了下一次爱情的出击做准备,或者是上一段感情与下一段感情的青黄不接地带。

  我问我那位天天去相亲,一年后终于觅得姻缘的同事,“为什么你那么想拥有一段恋情。”

  她给我的回答是,“因为我不想带着一个单身的帽子走在别人的视野里,好像一个怪物。”

  在电影《单身指南》中,女主角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总要通过关系来定义自己是谁?”

  即便是提出“我很享受单身”,也会被别人当做自我安慰。

  我单身,仅仅是意味着,我还没有遇到那个理想的他。

  我依旧期待爱情光临,那种心噗噗跳,在看着聊天记录的某个瞬间不小心笑出声来的场景,走在超市里想着他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的时刻。

  可是我知道,我只是想把选择权紧紧握在自己手里。

  我不是为了逃避单身而去恋爱,不是为了甩掉大龄女青年的帽子而去爱你。

  人应该活出某种力量感,有不从俗的心,不被舆论绑架着贱卖自己的勇气,你可以不认同我的理念,但你不得不承认,这样活,真的很酷。

  04

  ​在北京生活第三年的时候,我终于搬到了属于自己的房间里。

  整理好屋子后,我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

  “我想做一个像样的人,有一个像样的房间,度过一个像样的人生,想尽量锻炼自己的肌肤,成为一个能够经受任何磨难的人。”

  我是这样想的,我也这样做到了。

  一个人,在这个大城市里,活得风生水起。

  我回想起离今天最近的周末,我早上起来洗好衣服,收拾好屋子,给自己做好早午饭(早上和中午一起吃的饭),然后给猫加了猫粮和水,换了猫砂。

  抱着笔记本走到了对面的咖啡馆,在那里坐了一个下午,要了一杯抹茶拿铁,心里暗暗欢喜,“抹茶真是幸福之光”,咖啡馆有不间断的柠檬水供应,写稿累了的时候眺望周边,有兴高采烈的人侃侃而谈,也有聚精会神的人对着电脑打字。

  ​生活就是时时刻刻,真正有价值的生活,不是一味地去追问意义,而是勇敢地扎进生活里,去寻找自己想要的。

  大概坐了四个小时,写了一篇稿子,看了1/3的书,同时做了笔记,用来做下一篇写作的素材。

  晚上回到房间,换好衣服去健身房,跑步一个小时,有时候去听听歌,有时候去听一些英语听力。

  05

  ​一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定制自己的生活。

  自律地学习也罢,任性地享受也好,你会逐渐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而不仅仅依附于别人对你的选择。

  不是每个周末有朋友约才出去,而是自己决定每个周末要去什么地方,如果有同行的人,就可以一起,如果没有,我依然不会错过自己想去看的风景。

  “生命中的美好永存不移”。

  这是我看过的一句广告语,美好而又坚定,即便再难过的时候,我也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因为我知道——

  如果你可以过好一个人的生活,那你一定可以过好这一生。

  越长大,就越能接受独处。仔细想想,一个人生活的这段日子,其实是最自由最珍贵的啊。一个人怎么了,我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很酷啊!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