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简奥斯汀介绍(精选70句)

名人名言2022-03-17137举报/反馈

1、《劝导》于1815年动笔,1818年出版。

2、《爱玛》于1814年动笔,1816年出版。

3、简·奥斯汀于1817年去世,年仅41岁。

4、《曼斯菲尔德庄园》于1811年动笔,1814年出版。

5、从简的信件来看,她似乎总在社交圈中不停地周旋。

6、女主人公经常被反角带走,又被父亲或男主人公救回来。

7、最温柔、最完美的一幕出现了,他们终于幸福地结合了。

8、男主人公当时刚刚摆脱了重重顾虑和束缚,正要去找她。

9、《第一印象》写于1797年,1809年改写并更名为《傲慢与偏见》,1813年出版。

10、还有《慷慨的库雷特》,讲述库雷特养了很多儿子,好像还养了很多条大狗。

11、恋爱之中的简与恋爱之外的简凭空猜测很容易做到,特别是在事实匮乏的时候。

12、简·奥斯汀也认识到,带有谐谑语调的简明扼要有时也是传达坏消息的最好途径……

13、《埃丽诺与玛丽安》写于1795-1796年,1797-1798年改写,更名为《理智与情感》,1809年修订,1811年出版。

14、女主人公还要被迫靠自己的才华养家糊口,但经常被别人骗走工钱。她瘦得皮包骨头,有时候还要忍饥挨饿。

15、简·奥斯汀于1775年出生在一个乡村牧师的家里,在家中的八个孩子中排行第七,也是家中两个女孩之一。

16、故事将沿着这样的开端向下发展,会涉及各种各样的冒险经历。女主人公和她的父亲从来没在一个地方呆过两周

17、直到如今,人们仍然一如既往地喜爱简·奥斯汀的小说,喜爱其中对社会的尖锐评论(往往都带着谐谑的口吻),带有讽刺意味的智慧,喜爱

18、在小说的最后,女主人公终于得以在上流社会过上了高贵的生活。这本小说的名字不是《爱玛》,但和《理智与情感》还有《傲慢与偏见》是一类的小说。

19、一半不能理解另一半:普通和独特的评论简·奥斯汀笔下人物的言论有一些只代表人物本身的观点,而不是简·奥斯汀自己的见解,比如玛丽·克劳福德

20、她之后是1774年出生的弗朗西斯(昵称弗兰克),后来加入了海军。小弟弟查尔斯1779年出生,比简小四岁,后来和弗兰克一样也加入了海军,两人最后都成了海军少将。

21、信中总在谈论各种舞会、狂欢、到别人家做客等等诸如此类的社交活动,而且描述中都带有夸张的幻想和不相干的幽默。但事实上,生活并不是她所写的那样舒适安逸。

22、詹姆斯·斯坦尼尔·克拉克是卡尔顿宫的图书总管,在1815年以摄政王的名义给简·奥斯汀写了第一封信。摄政王那时候才得知简·奥斯汀是自己最喜爱的小说的

23、美好的一家我们可以这样说,简·奥斯汀的家人对她来说就意味着整个世界,尤其是她的姐姐卡桑德拉,她所有的兄弟们:帮她出版小说的亨利(亨利以简为荣,并将她是小说

24、母亲让我告诉你,我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女管家。我干起活来任劳任怨,因为我把干家务当作自己一项特殊的专长。也正因为如此,我总是会做很多好吃的,让自己胃口大开,这也是当管家最大的好处吧。

25、我是一个很好的女管家简·奥斯汀很少在自己的信中郑重其事地谈到自己。我们所了解的她是一个故作清高的人,她对海绵蛋糕不太感兴趣,总担心自己变老,也不想让家里人为自己的病过多地担心。

26、……大儿子在13岁左右就被送到了普利茅新的皇家海军学院,后来跟随一个小舰队中的一艘船去了纽芬兰岛,并在那里退役。他性格随和,交了很多当地的朋友。他每个月都定期寄一只纽芬兰大狗回家。

27、《沃特森一家》于1804年动笔,1805年因父亲乔治·奥斯汀的离世而中断。(书中沃特森姐妹的父亲也死了——或许这是简·奥斯汀在自己的父亲去世时放弃这本小说的原因。)《桑迪顿》于1817年动笔,但简·奥斯汀在死前没能完成。

28、简·奥斯汀除了和家族成员保持联系之外,基本与世隔绝,而对所谓的伦敦文学圈更是闻所未闻。可是,她的小说却赢得了圈中文学家的赞誉,著名作家沃尔特·司格特爵士就曾说过: 她在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情感和人物方面非常有天赋。

29、简·奥斯汀的小说一贯强调人类的社会共性,如:浪漫天真,自我幻想,容易上当,贪婪,势利,粗鲁,傲慢,阿谀奉承等等。此外,她的小说还把焦点对 准了那些一心想嫁入豪门的女人们,她们丑态百出,想尽一切办法将那些不太符合标准的赶出局外。

30、《苏珊》大约于1798年动笔,1813年将版权卖于出版商理查德·克罗斯比,但并未得以出版。简·奥斯汀直到1816年才将版权买回,并将女主人公改名为凯瑟琳,这本书也因这个名字而出名。简还为这本书写了序。但这本书直到1818年才得以出版,书名改为《诺桑觉寺》。

31、在她的作品中,傲慢的人会威风扫地;贪婪的人会输得精光;邪恶的人会恶有恶报(即使报应只是娶了个傻老婆或者丢了一大笔财产);蠢人和伪君子就是蠢人和伪君子;只为了得到金钱和地位,而不是为了得到爱与深情的婚姻都是空壳子一样的婚姻,最初的假想都会一一破灭。

32、婚姻市场:举世公认的真理简·奥斯汀的小说总离不开男女之间的婚姻纠葛,这也是针对她的作品最常见的批评焦点。虽然这些评论家也知道,婚姻的确是每一个情节发展的基础,但他们还是为此而恼火,甚至还轻视简的作品,这样的偏见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使他们感受不到

33、自发去监视别人的左邻右舍朋友和邻居是简·奥斯汀快乐的源泉,尤其是那些荒唐可笑、矫揉造作、傲慢无比的人,更成为自娱自乐的谈资。比如,邻居中有一位乡绅曾问简的父亲:您能帮我们夫妻俩解开一个难题吗?到底是法兰西在巴黎,还是巴黎在法兰西?简之所以喜欢和邻居朋友在一起,

34、(注:当时简·奥斯汀已经病得很厉害了。很多人都认为她得了阿狄森氏病,这种病的特征就是皮肤色素沉着日益增多。简与病魔斗争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她也努力不给别人添麻烦。1817年7月18日早晨,简·奥斯汀离开了人世。她的姐姐卡桑德拉一直日夜不眠地陪在她身边,直到最后一刻。)

35、她生前曾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她一共写了六部小说,生前得以出版的有四部。作为一名作家,简·奥斯汀的成功之处在于:尽管她生活的圈子很小,但她从中提炼的素材,以及她对周围人的洞察力,使得她的小说成为当时大社会的一个缩影。作品中尖刻的幽默直到今天仍像当初首次问世的时候一样引入入胜。

36、文学激情迸发:读书和写作简·奥斯汀终生酷爱读书。很多当时的小说她都读过,足以作出权威的评判。她嘲笑当时的哥特式小说(就是她非常热衷于模仿的恐怖与感伤小说)总是走极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总是美丽动人,德才兼备(完美的化身),作品总是在展现崇高的激情,生动地描绘了高贵的思想,无边的风景,无限的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37、她和姐姐的关系也一直都非常亲近。她们的母亲曾这样说过:即便卡桑德拉要把自己的头砍掉,简也一定会坚持和姐姐一样这么做的。成年之后,简和卡桑德拉还是亲密无间。两个人一旦不在一起,就会互相通信,细诉飞短流长以及日常琐事。简在信中总要写一些能让姐姐觉得好笑的事情,如果事情本身并没什么可乐的,简就会自己进行一下创造和再加工。

38、简-奥斯汀的信中经常提到正式做客、舞会以及其他社交活动。在过去,这些活动要比现在频繁得多。那时候没有像电视这样现成的家庭娱乐设施,所以有钱、有闲、有地方的人就开派对来作为娱乐。这样的社交聚会是人们公认的见面方式,而对那些中上等社会的年轻女子来说,这是找到如意郎君的重要时机,甚至可能是她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毕竟她们自出生以来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39、伦敦的挥霍无度巴思的奢侈浮华简·奥斯汀去过的地方很少。她从没出过国,每次出门也只限于拜访亲戚朋友,不是在汉普郡当地,就是在伦敦南部。奥斯汀一家曾在巴思住过一段时间。在简·奥斯汀生活的时代,巴思可是风靡一时的旅游胜地,以温泉著称。简偶尔也去伦敦,和家人或朋友一起看戏。不过她觉得伦敦挺无聊的,就是个挥霍堕落的地方。简最后的日子是在温彻斯特度过的。

40、简在描述自己认识或遇到的人时,总显得有些刻薄,尤其是在社交聚会上的那些人。在简的心里,人们经常在那些场合里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在附庸风雅而又无聊透顶的家庭舞会上,简·奥斯汀常发现既可气又可笑的事情。她对阿姆斯特朗小姐的评价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她对别人是多么苛刻!难怪米特福德小姐的朋友会说她是世上最直言不讳而又最沉默寡言的顽固的独身主义者,而且还是个人人都害怕的扑克小丑。

41、——《集各方意见于一体的一部小说的故事梗概》,1816年有钱人总是值得尊敬的加上这样的变化……然而,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像简·奥斯汀所处这一阶层的女性而言,金钱又显得格外重要。那时候,女人是不可能出去工作的,或者说是注定要在家里待着的。因此,如果她们不能继承遗产,或者嫁个有钱人,她们就会陷入困境。简·奥斯汀也一样会有这样的顾虑。不过,她在这件事上还保持着一贯的讽刺风格。

42、我们都知道,简曾有过很多追求者,有些可能并不是真的要追求她,那些年轻人只不过是对她感兴趣,而且很有可能被她敏捷的思维、嘲讽的口吻以及幽默的天性给吓跑了。有些的确是认真的。简似乎曾热切地渴望,或者说是希望,自己和汤姆-勒弗洛伊的关系能够发展到谈婚论嫁的地步,汤姆是一位来自爱尔兰的朋友,简曾声称自己对他一点儿也不在乎。当简意识到自己并不能如愿以偿地嫁给汤姆的时候,她用自嘲掩饰了自己的失望。

43、《优美记述情感在不同人心中产生的不同效应》,其中讲述梅里莎病倒了,而且应该是病得很厉害。她周围最亲近的人对此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威廉先生时时守在她的床边,大约两个礼拜才在画室的沙发上凑合躺上五分钟,也睡不踏实,一会儿就起来喊一句梅里莎、梅里莎,然后又躺下去,伸出左手挠挠头。可怜的波那比的夫人受折磨过度,总是在叹气,频率大概是一周叹一次。悲伤的查尔斯则每时每刻都在喊着同一句话:梅里莎你好吗?理)
来源: m.taiks.com

44、在当时,贫穷和疾病是巨大的威胁,尤其对妇女而言。一个中产阶级的妇女要依靠自己的家庭或是丈夫。任何一个有教养的女子如果想自己工作谋生,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艰难的生活让一些女子选择去做家庭教师,但收入很微薄,而且还会因此而受到社会的轻视。在简很遗憾未能完成的小说《沃特森一家》中,伊丽莎白·沃特森曾这样感叹道,要知道,我们必须嫁人,……父亲可不能一直养着我们,等我们到了人老珠黄,一贫如洗,遭人耻笑的时候,那可就太惨了。

45、所有这些社交聚会都对服装有特殊要求,而在简的信中,对服装的描写比比皆是,还常常提到要找到自己中意的衣服会有多难。简·奥斯汀在这一点上又一次表现出了自己矛盾的双重性格:有时候对自己描述的礼服和帽子特别感兴趣,有时候又特别不耐烦。比如:她希望礼服能买现成的,自己唯一的理想就是能让头发整齐点儿等等。有的时候她又会嘲笑自己或别人。她说自己幸福与否全看能不能用黑墨水把自己的帽子修饰一下,还说卡桑德拉的衣服一定要加上荷叶边才行等等。

46、最后,他们被上流社会所不容,在乡下也无处栖身,被迫逃到了勘察加半岛。到了那里,可怜的父亲已经筋疲力尽,倒在了地上。他感觉大限将至,就和不幸的女儿长谈了四五个小时,将父辈的告诫和慈爱的教导一一讲给她听,最终带着文学激情迸发时的慷慨激昂,还夹杂着对什一税收缴人的责骂和诅咒离开了人世。女主人公为此伤心了很长时间,后来又悄悄回到了原来住过的乡下,这期间至少逃过了反角不下20次的追捕。最后在紧要关头,为躲避追捕而转过一个衔角,正撞进了男主人公的怀里。

47、尽管简·奥斯汀早期的许多作品都是词藻华丽,内容乏味,但是她后期微妙敏锐的讽刺风格已经在她粗糙笨拙的讽刺中初见端倪。她似乎格外热衷于模仿当时流行的小说中的情节和写法——女主’人公往往是完美的化身,出身高贵,感情细腻(也许简当时还不知道,女主人公也可以写成这样);真爱遭受挫折,财产失而复得;小说中还有反面人物,通常是父母和其他的亲戚;长年失散的亲人不期而遇;哭泣和昏厥的情节屡屡出现。所有这些都被简以荒诞可笑但又冠冕堂皇的方式表现出来。

48、头脑简单,内心虚荣:自以为是,矫揉造作,荒唐可笑简·奥斯汀的喜剧很多都是围绕人们荒唐可笑、矫揉造作的行为展开的;当然,她作品中的喜剧人物也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荒唐可笑的特征。有些人物形象还算可爱,比如总像个老仆人一样爱唠叨的伍德豪斯先生。但大多数的人物形象都更极端一些,比如:愚蠢又势利的凯瑟琳·德布尔夫人,自鸣得意、阿谀奉承的柯林斯先生,还有爱慕虚荣的沃尔特·埃利奥特爵士,整天捧着《准爵录》寻找自我安慰,那本书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伯克贵族名录》。

49、像简-奥斯汀这样聪明的女子,一定不难看透这样的世俗浮华。她的信中也时不时地提到她对这一切的厌倦之心。不过,大多数的时候,她还是很愉快的,带着置身事外的超然和讽刺嘲弄的不屑。她似乎格外喜欢观察聚会当中的人,然后将自己的见闻写信告诉姐姐。(卡桑德拉自己可能是在别的地方参加舞会,想来她也一样会写信告诉简她的所见所闻的。)整理)当然,她也有受够了的时候:昨天晚上又是一次无聊的聚会,也许场面大点会让人好受一点儿。她在《劝导》中用了这样的字眼:附庸风雅而又无聊透顶的家庭舞会。

50、历史:大部分内容肯定都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尽管简·奥斯汀所受的正规教育时间很短,而且也不尽如人意,但她绝对不是自己宣称的那种没文化、没教养的女性。简天性聪颖,又受到了家中浓厚学术气氛的熏陶。她从书籍、家庭以及父母办的学校中汲取了足够的知识营养,完全可以和那些受过多年正规教育的人相提并论。也许是她觉得当时的历史课本只是将乏味的事实和主要当事人的言语结合在一起,写得都太粗糙,又或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简在16岁生日之前就自己写出了一本《英格兰史》。书中简述了历任国王和女王的生平,并附有

51、父亲乔治·奥斯汀是汉普郡斯蒂文顿的教区神父,母亲是卡桑德拉·奥斯汀。简出生时,她的大哥詹姆斯已经十岁了,他后来担任神职,并最终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二哥乔治当时九岁,因为生有残疾,并没有和家人住在一起。三哥爱德华,1767年出生,由父亲的远方表哥,富有的庄园主托马斯·奈特收养,成年后也自然而然成了庄园主。四哥亨利出生于1771年,和大哥詹姆斯一样,他也在牛津的圣约翰学院就读,之后在牛津郡预备役部队服役,退役后曾投身银行业,却以失败告终,最后他还是成了一名牧师。五姐卡桑德拉在简出生时还不到三岁。

52、后来,简·奥斯汀的大家族中还有其他人相继离世,每一次整个家族所有的人都会聚在死去的亲人身旁,体会生离死别的痛苦。当卡桑德拉得知自己的未婚夫汤姆·福勒在西印度群岛死于黄热病时,她的心静静地碎了;此后,她也再没有起过结婚的念头。她这样的决定是不是在潜意识中影响了自己的妹妹简?简跟卡桑德拉如此亲密,她不可能不受影响。也许这件事让简在自己的爱情道路上变得格外谨慎小心。她曾经爱上过一个追求者汤姆·勒弗洛伊,他是奥斯汀家的朋友(简似乎还曾经期望汤姆会向她求婚,如果真是那样,简很有可能会答应)。

53、然而,当汤姆不得不离开时,简并没有逼迫他留下,只是反过来嘲笑自己罢了。后来,有一年夏天,另外一个年轻人可能俘获了她的芳心,可是没等他们重逢,那个年轻人就离开了人世。再后来,当好朋友的弟弟哈里斯·比格一韦瑟向她求婚时,她当对倒是答应了,可是第二天却又反悔了,说自己头天晚上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不能履行婚约。是不是那些痛苦的记忆,或者是与卡桑德拉的姐妹情深,让她改变了主意呢?也许是因为哈里斯这个名字;也许是她自己不想失去相当自由的生活。因为当时她已经开始写作,尽管还是偷偷摸摸地,但是她写得很认真。

54、不折不扣的卑微小人作为一位作家,简·奥斯汀用笔简洁的天赋令人称羡。无论是在她的信中,还是在她的小说中,她只用短短的一句话就能传达出一个人物需要让别人了解的全部信息。像《理智与情感》中的费拉斯太太,话虽不多,可是有多少想法就说多少。在简的作品里,简单的几个并列词就是够说明一个人物了,比如:平静而易怒、卑微小人等等。在她的作品里,一个人物往往是一类人的典型代表,比如两面三刀的托马斯·简·奥斯汀·夏姆普尼爵士,愚蠢而又满腹牢骚的贝内特太太,还有脆弱又惹人怜爱的迪格韦德太太,就是有点儿傻兮兮的。

55、简善于观察其他人的行为举止,在观察中她能发现人们的一些怪癖;而且,思维敏捷的她能够轻易从人的弱点看出人的虚荣和做作。她非常喜欢听别人扯闲话,开玩笑,也喜欢听那些见多识广的人讲故事,比如听当上陆军或海军军官的兄弟们的丰功伟绩。简一家与乡村贵族毗邻而居,母亲又有着优越的社会关系,简有很多机会可以观察那些家境富有或出身名门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尽管她并不羡慕那些人的生活方式,但她非常清楚地意识到社会地位的力量和金钱带来的安全感。毕竟,简自己的家庭还远算不上是什么富有人家。她讨厌为了结婚而结婚,嘲笑那些为了一个好的配偶而你争我夺的人;但是,她也知道美满的婚姻所带来的好处。

56、成长在相当浓厚的文学氛围中,周围都是聪明活泼的学生,再加上丰富的各类藏书,一个聪明的孩子还能做些什么?恐怕只有学习了。简在阅读方面涉猎颇广,且手不释卷,尤其是18世纪古典作家的作品,像约翰逊、戈德史密斯、理查森、菲尔丁、范尼·伯尼、斯特恩等人的著作。当然,她和家里的其他人也会读一些当时风行的恐怖和感伤类的娱乐性小说(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平装本恐怖小说和感伤小说)。而那些无聊小说中荒诞的情节则成了一家人最好的消遣。(简·奥斯汀在自己早期的讽刺诗文中曾拙劣地模仿过这样的手法,而在《诺桑觉寺》中则对此进行了无情的嘲讽。)简小时候很害羞,总是藏在姐姐卡桑德拉的背后。

57、简·奥斯汀成熟作品的特点是冷面幽默,并带有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以及对荒唐事物的敏锐捕捉。她早期的作品中就明显地表现出对人性荒谬之处描写的酣畅淋 漓。当时,她常常对流行的小说进行拙劣地模仿。在她创作的无数的滑稽诗、喜剧故事和小品中,她可以任性地表现出愚蠢可笑的一面。这些作品都是用来娱乐家人和朋友的,有时也供他们演出之用。其中很多作品都显得荒唐可笑,但它们已经显示出了简·奥斯汀诙谐戏谑的一面。在她的后期作品中,熙熙攘攘的场面多被风趣幽默取代,有的幽默运用得非常巧妙,甚至难以察觉。但是她并没有完全摒弃自己早期作品中的喜剧人物,只是对他们进行了提炼和改进。比如说《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先生,就是一个愚昧荒唐、阿谀奉承的自大狂漫画形象。

58、但同时她也坚决捍卫小说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认为小说比其他的文学形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更大更真挚。她也称赞过一些小说,像范妮·伯尼的《塞西莉亚》、《卡米拉》和《伊芙琳娜》,还有玛丽亚·艾奇沃新的《贝琳达》,认为这些小说向世人展现了对人性的最透彻的理解,生动刻画了人性的千姿百态,而且到处洋溢着机智和幽默,都用的是最精湛的语言。简·奥斯汀家中有很多成员也热爱写作,对他们而言,能拥有这样一位小说家兼文学评论家,真的是上天最大的恩赐。简的侄女们经常把手稿寄给她,让她出主意、提意见。她也很认真很严肃地对待她们的作品。她曾对侄女安娜说,不要写你自己不熟悉的地方,要尽量少用陈词滥调。当然她也不忘加上诸如:你不必太在意我的看法之类的外交辞令。

59、而当塞缪尔布莱考尔不能进一步和她交往的时候,她反倒觉得高兴。上了年纪的卡桑德拉曾向侄女谈起妹妹年轻时的故事。有一年夏天,简在某一个旅游胜地度假,碰到了一位年轻人,并对他起了爱慕之情。双方曾约好再见面,可是当奥斯汀一家再次有那个年轻人的消息时,传来的竟是他的死讯。简在1801年到1804年9月这期间写的相关信件一封也没有留下,这也许可以证明,在这期间简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她在信中对此的描述可能太多,后来都被卡桑德拉给毁掉了。不过,我们还是通过其他渠道得知,在1802年12月,的确有人向简求婚,而且简当时也答应了。求婚的人是好朋友阿勒西娅和凯瑟琳的弟弟~—哈里斯·比格·韦瑟。可是第二天早上简却告诉他,自己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从此以后,简似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写作之中。

60、小说家兼散文家玛丽·罗素·米特福德在1814年的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我们最喜欢的小说家奥斯汀小姐竟然是妈妈结婚前就认识的同乡。妈妈说她记忆中的 奥斯汀小姐长得非常漂亮,但有点傻乎乎的,爱装腔作势,整天围着男人转,像一只花蝴蝶。玛丽的妈妈会不会记错了呢?她在结婚前就离开了奥斯汀一家所住的郊区,而且她自己的女儿只比奥斯汀小十二岁。简在小时候可能是显得傻乎乎的,爱装模作样。她会对着自己刚刚写完的幽默小诗傻笑;也会非常专注地观察周围大人的一举一动,把他们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包括他们事后会后悔不迭的言语。对大人们而言非常严肃的事情,也许有时候对简来说,就像玩笑一样好笑。另外一个认识简的人,费勒·沃特觉得13岁时的简是有些古怪和做作。但是整天围着男人转的花蝴蝶又做何解释呢?

61、简·奥斯汀的生活并没有远离外面的大千世界。只有傻瓜白痴才不知道周边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何况简当时还和自己当陆军军官的哥哥和两个当海军军官的兄弟保持着密切的联络。此外,简的表姐兼好友,伊丽莎-汉考克嫁给了一个法国的军官——费力德伯爵(这位伯爵后来在恐怖统治时期被公共安全委员会送上了断头台)。她常写信来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后来伊丽莎成了简的嫂嫂。简在作品中从来不提时政大事,也许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评论时事,或者是因为这些时事都不对她的口味,又或是有别的原因。反正她最终选择了不写这些事情。她在写给侄女安娜的信中说:乡村庄园里的三四个家庭就是最合适的素材。虽然只是寥寥几个家庭,主要是贵族家庭,却都很有代表性。从他们身上,简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人类共有的特点,诸如虚荣、脆弱、愚蠢等也都在他们身上展现无遗。

62、当米特福德夫人认识简的时候,简顶多只有十一岁,怎么可能会围着男人转?不过,当时年幼的简可能已经在自己的滑稽剧草稿中和幽默诗歌中描写过那些整天围着男人转的花蝴蝶,这些滑稽剧和诗歌都是简写给家人和朋友,仅供娱乐的。玛丽·罗素·米特福德还写道:我的一个朋友说简·奥斯汀是世上最直言不讳而又最沉默寡言的顽固的独身主义者。无论是米特福德小姐还是她的朋友,在对简的评说中也许会稍带恶意,但她们的话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大人们总觉得应该尽量克制神经质般的傻笑,小孩子却不一定都做得到。也许简在社交场合总会显得紧张,也许她对那种场合感到厌倦,又或许是米特福德小姐的朋友让她坐厌。这些都不仅仅说明简带有机智的冷面幽默,她充满智慧的反语和嘲弄可能常常被人误解,甚至有些反应迟钝的人根本无法领会。即便如此,简一直保持着少女时期的活泼热情,这一点可以从她的信函和作品中反映出来。

63、现实生活的冷酷,使姐妹两个时时遭遇爱情和死亡的坟墓。她们以为自己可以冷漠无情,笑对一切。在简·奥斯汀写给姐姐的信中揭示了一个能够让自己坚强 的要素,那就是自我解嘲和互相嘲笑。玩笑可以拿来当作恐惧的挡箭牌。简在汤姆·勒弗洛伊离开前这样自嘲地写道:终于,这一天还是来了,这是我和汤姆·勒弗洛伊最后一次一起嬉戏调情。当你收到这封信时,一切都结束了。这样的伤感让我泪流满面。如果这个年轻人能多待一段时间的话,简很有可能会嫁给他。简当时流下的是眼泪,还是强忍眼泪的自我保护?类似的玩笑还有:咱们又有一个侄子了,这真让人高兴,希望他最好能活到咱们都老得动不了的时候再被绞死。谢波恩的豪尔夫人昨天生了个孩子,比预产期早了几个星期,可孩子一落地就死了,原因是受了惊吓。我猜她可能是在不经意间看了一眼自己的丈夫,受到了惊吓。如果弗里曼太太在地面上任何地方出现的话,代栽向她致意。

64、死亡让原本就不稳定的生活更加悲惨。如今死亡也许离大多数人还算遥远,可在当时,死亡之神可能随时都会出现。儿童不幸夭折的几率很高,很多在今天用几种抗生素就可以治愈的疾病,在当时却是非常致命的。那时的疾病就像现在的车祸一样可怕,随时会降临到任何一个家庭中。因此,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要比今天更坚强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那时的人们对死亡不会太在意。他们一样会伤心欲绝,但因死亡真的太常见了,悲痛会显得平静一些。简·奥斯汀在七岁的时候就差一点死掉。那年,她和十岁的姐姐卡桑德拉,还有十一岁的表姐简·库珀一起被送到考利夫人在牛津办的寄宿学校。后来学校又莫名其妙地搬到了南安普敦。在那里,姐妹三人都染上了一种传染性的热病,病得很厉害。幸亏简·库珀背着考利夫人给自己的妈妈写了一封信,姐妹三人才被接回家中。简因此而逃过一劫,可是她的姨妈,也就是简·库珀的妈妈却因为她们也染上了热病,不幸去世。

65、简·奥斯汀的侄子,詹姆斯·爱德华·奥斯汀一雷对她曾有这样的评价:她的一生根本谈不上轰轰烈烈,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大事件,人生道路上也没有遇到什么重大的危机。她的一生几乎一成不变,也算得上是顺风顺水。现在大家都知道,简·奥斯汀一直生活在家庭的庇护之下,日子很单调,对外面的世界大事,阶级剥削都一无所知,也很少有情感冲动的时候。她用写作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写的也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写作成为她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在作品中,她对自己生活的狭小的社会圈子给予了尖锐又诙谐的评论。她的一生是平淡无奇,而大多数人的生活不也一样平凡吗?的确,她从来没有出过国旅游,可她拥有一个彼此联系紧密,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别忘了,她家里可有八个孩子呢!),还有众多的亲戚,她可以随时去拜访他们。她非常喜欢自己的侄子侄女们。对他们而言,简是一个开朗快乐又极富同情心的姑姑。简曾对自己有过这样的评价,我在诸位姑姑当中一直是最举足轻重的一个。

66、男人和女人:感情的特点婚姻包括男女双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平心而论,在简·奥斯汀的小说当中男女是平等的,他们有的荒唐,有的机智,有的聪明,有的蠢笨。但是无论怎样,人们还是一贯认为男人最终说了算。《诺桑觉寺》中天真的凯瑟琳几年前还是个假小子喜欢板球,讨厌洋娃娃(她对男孩子们玩的游戏样样喜欢……爱吵闹,爱撒野,不爱呆在家里,也不爱干净,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在屋后面绿草茵茵的小山坡上打滚儿,不知道这是不是简·奥斯汀少女时代的样子?),她的想法很有意思,她觉得男人从来不读小说,因为小说对你而言太肤浅了。绅士们应该读更深奥的书。安妮·埃利奥特并不像伊丽莎白·贝内特那么爱争吵,可她还是在《劝导》中**男人对女人的误解:我们关在家里,生活平淡,还备受感情的折磨。你们男人则不得不在外奔波。你们总有事业,有追求,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要做,可以在转瞬之间回到纷纭的世事之中,而不停的忙碌和变化就削弱了你们对女人的印象。总的来说,简·奥斯汀笔下的女主人公在男人面前都能把持得住,而且还经常在口舌之争中占据上风。

67、公平一点儿来说,简·奥斯汀是把能不能结婚当作同一阶层女性的头等大事来看,而且,如果一个女人不想再过自己并不喜欢的穷日子,那么她就必须结婚。最糟糕的就是,一个女孩子既不能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找到理想的丈夫,也没有一个足以养活自己的富裕家庭。到了那种地步,她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是靠做家庭教师来养活自己,挣的钱虽少得可怜,但还可以受人尊敬,装装体面;再就是像货物一样被运到印度或其他地方,任由那里还没有结婚的英国年轻人挑选。那些年轻人要么是去国外淘金的,要么就是被家里赶出去的。然而在简·奥斯汀的眼中,就算女孩予找不到自己的如意郎君,‘也绝对不应该稀里糊涂地嫁给自己根本不爱的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极端错误的。简·奥斯汀一直在强调这一点,不过她的想法似乎过于浪漫了。当然,她也清楚地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女人往往依赖男人生存,想找到一个彼此相爱,对方又非常有钱的丈夫,这完全只能靠碰运气了。不过,她至少可以让这样的事情在自己的小说里发 生。同时,她还不忘嘲笑那些一心想得到美满婚姻的女孩子,甚至还有她们的母亲,她们的行为实在太可笑了。

68、场景设在乡下,女主人公是一位牧师的女儿。这位牧师厌倦了尘世的生活,退居在乡下,谋得副牧师的职位,家境清贫。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男人,无论性格、脾气还是举止都完美无瑕,没有任何缺点和怪癖,长年陪在女儿身边,时时给她带来快乐。女主人公本身也是个完美无缺的人:善良温柔、多愁善感、聪慧机智。而且,她还多才多艺,懂多国语言,总之是所有才女学过的东西她都会,尤其擅长音乐,这也是她最爱的事业。她钢琴和竖琴都弹得很好,唱歌更是一流。她长得非常漂亮,有黑色的眼睛和丰满的脸颊(简·奥斯汀本人也是这样)。小说一开始就是对父女两人的描写。两人正在长谈,言语相当优雅,语调相当严肃。父亲在女儿的一再恳求下,开始讲述自己的过去。第一卷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他所讲述的往事,其中包括:他怎样对她的母亲有了爱慕之情,以及他 们怎样结的婚;还有,他曾作为宫中某位贵族的随从牧师,跟随海军出过海;后来他自己也进了宫,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也见证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他还总结了废除什一税带来的好处;他自己的母亲(即女主人公已故的祖母)因为什一税而不愿在死后将遗骨留在教区,所以他在大主教的要求下埋葬了母亲。父亲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充满激情,一生从不与人作对,委曲求全。同时,他也很热衷履行自己作为牧师的义务,是教区牧师的典范。女主人公还有一个好朋友,就住在附近,聪明伶俐,有着浅色的眼睛和白皙的皮肤。聪颖过人的女主人公,不太爱和人交往,熟人也不多。

69、为方便大家阅读,简·奥斯汀自己的拼写方式以及大小写的方式大部分都被改为规范化的形式,只有少数拼写为保留原有的风格而维持了原貌,比如,简·奥斯汀拼写时喜欢用ei,所以friendship(友谊)就被她拼作freindship。另外,引语中所有的ampersand(表示and的符号)都被替换成了and(和)。 早期作品:词藻华丽英勇无畏孩提时代和少女时代的简·奥斯汀不仅热衷于读书,也热衷于写作。她写作的体裁包括讽刺短剧、滑稽小品、喜剧片段、书信体小说以及轻松诗歌等;内容大多数是拿当时一些荒唐可笑的社会风俗或文学惯例来开玩笑。她把自己在1787年到1793年写的很多东西整理到了三个本子上,分别冠以:第一卷(1787-17,第二卷( 1790-17,第三卷(1792-1793)。其中的很多作品都是写给家人或朋友的,并附有华美的致辞。例如:《美丽的卡桑德拉:共十二章》就是写给卡桑德拉的:亲爱的女士,你就像凤凰一样完美。你的品味如此高雅,你的情感如此高贵,你的美德难以尽数,你的为人如此可爱,你的身材如此婀娜,你的仪态如此端庄,你的谈吐如此理性,你的容貌非凡脱俗……后来的《凯瑟琳》也是写给她的:亲爱的女士,感谢您对《美丽的卡桑德拉》和《英国史》的惠赐,我因此而备受鼓舞。在你慷慨的支持下,它们才得以在联合王国的每一家图书馆里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已经再版六十次之多。在这里,我冒昧地请求您同样尽力地支持接下来的这本小说。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将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之作。它将由您卑微而又充满感恩的仆人来完成:

70、一家人住在一幢破旧的神父公馆里,过着欢快的生活,也算是幸福的一家。奥斯汀夫妇还收了几个男孩子作学生,他们寄宿在公馆里,就像家里的孩子一样。奥斯汀夫人曾把自己的家戏称为知识大厦,说那里是一家人整天学习的地方,偶尔也会玩一会儿。(奥斯汀夫人小时候文笔极好,曾让当时身为牛津大学贝列尔学院院长的叔叔,西奥菲勒斯·雷,印象深刻。)家中处处洋溢的关爱与欢笑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了愉快的环境。奥斯汀家的男孩子们和家里的寄宿生一起,都是由父亲来教育的,而卡桑德拉和简两个女孩子不能和他们一起上课,这对她们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然而,她们在潜移默化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当时女童教育还很受限制,但在1783年,也就是简七岁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卡桑德拉和简,连同她们的表姐简·库珀一起被送到了考利太太办的一所小学校里。可是没过多久,她们都得了重病,因此不得不回到家里。一年后,她们又被送到里丁一家由拉脱奈勒太太办的女童学校。学校环境很宽松,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日后成为淑女所必备的最基本技能,如:刺绣、法语、舞蹈等等。除此之外,也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姐妹三人于1786年离开学校,回到了家中。至此,她们的正规教育也告一段落。然而,她们在家中所受的非正规教育却比学校教育要好得多。后来,简·奥斯汀曾称,我想我是有史以来最无知愚昧的女性成为作家的第一人,我认为我可以这样自吹自擂。(她在写给卡尔顿官的图书总管詹姆斯·斯坦尼尔·克拉克的信中如是说。当时摄政王,即后来的乔治四世,得知简是自己最喜爱的小说的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