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心慧语(精选99句)
1、【天天禅语】与人相处要合群,但不要随波逐流。 2、【天天禅语】奉献付出后的心灵享受,就是净土。 3、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楞严经》卷六 4、【心安是福】 人若让内心不安,幸福便不会到来。 5、调伏自心,善护他心。《大宝积经》卷三十六,菩萨藏会 6、要自己快乐,先让别人快乐;要自己成功,先看别人成功。 7、【最有禅意的句子】只要有信心与爱心,每天都是健康与平安。 8、一切愚痴凡夫不如实知一法界故,起邪见心。《佛说不增不减经》 9、不受贫贱击败挫伤的人,不因富贵骄奢悭吝的人,都是成功的人。 10、不畏大事,不轻小事。尽悲智力,究竟无遗。“四十华严”卷十二 11、【天天禅语】待人处事,在原则中有方便,在方正中有圆融,才能与谐。 12、只要我们改变面对困境的心态,时时积德行善,我们的命运便会从此改变。 13、如饭一粒熟,余粒即可知。诸法亦复然,知一即知彼。《大乘密严经》卷下 14、如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佛日:依猗慈心不怀伤害,是日持戒。一《贤劫经》 15、【天天禅语】佛陀的真理,点燃着人们内心的智慧明灯,照亮了无明的轮回。 16、世间很多人,如同乘车,只关心如何坐得舒服一些,而不知车正快速趋向悬崖。 17、身缚尚可解,心缚不可脱。心既为欲缚,常受诸苦恼。《正法念处经》卷三十二 18、【佛心禅语】 人活一生,醒悟的少,疑惑的多,而最大的疑惑就是无法认清自己。 19、别人的错误,容易看到。自己的错误,不容易看到。南传《佛教格言·杂品第十二》 20、【珍惜】 人人都应该惜命、惜身、惜福、惜缘、惜光阴,因为这样才符合佛理 佛法。 21、【古风基地】煮一壶高山流水,倾一曲前尘绝唱;品一道云水禅心,悟一幕花开花落。 22、无量无数劫,解之即一念,知念亦无念,如是见世间。《华严经》卷四十九,普贤行品 23、心持世间去,心拘引世间,其心为一法,能制御世间。《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9经 24、【佛心禅语】 欲望的无穷来自人心的贫穷,心灵充实的人懂得“喜舍”才是真正的富有。 25、道心亦即理性。欲念如果扩张下去,就会埋没理性;理性如能发扬起来,就可以制止欲心。 26、【佛心禅语】 巍巍堂堂,万像之中独露;明明历历,百草头上相逢。——《宏智禅师广录》 27、把贪念转为满足,把满足化作慈悲;如此,不但能自我满足,还可发挥“用慈施悲”的爱心。 28、不管是解决个人的生死问题,还是解决社会问题和全人类的问题,都离不开我们当下这一念心。 29、【心灵禅语】 对于思想、观点等有了解的人很多,但是在行动中实践这些思想、观点的人极少。 30、只有真正做到“枯者由它枯,荣者由它荣”的人才能够宠辱不惊,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31、多闻圣弟子以智慧利刀,断截一切结、缚、使、烦恼、上烦恼、缠。《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59经 32、恭敬和尚及和尚同学,恭敬阿阁梨及阿阁梨同学,恭敬上下座,是名威仪行。《舍利弗阿毗昙论》 33、不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头来落得伤身败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34、勇猛精进,志愿无杂,深心坚固,恒不退转。具胜希望,如救头燃。《华严经》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35、真诚,是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具备的一种品质。真诚,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具有无穷的魅力。 36、行走在雨中,不要总在意脚下的泥泞,如果心中有一条洒满阳光的路,你的步履就不会犹豫而沉重。 37、【佛心禅语】 如何面对不幸每一分钟,我们都能抖落满身重负,放开过往的一切,开始下一段精彩。 38、若复有人作如是念:我除须发,乃为出家,当知彼人则住我相。《大宝积经》卷-。四,善住意天子会 39、怎样看待生活中的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之事?佛日:随顺众生心所乐。——《大方广佛华严经》 40、有力的人才会忍,有慧的人才能忍;忍是勇敢、担当,忍是负责、奉献。(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41、处理事情,感情要蕴藏在理智中:与人相处,则要把感情表现在理智上,如此才会事圆、理圆、人也圆。 42、慈悲是救世的泉源,但无智不成大悲。有智慧才能发挥无穷的毅力与慈悲,此即佛法中的“悲智双运”。 43、菩萨观心不在外,亦复不得在于内,知其心性无所有,我、法皆离永寂灭。《华严经》卷三十,十回向品 44、【佛心禅语】 入深山。住兰若,岑銎幽邃长松下。优游*坐野僧家,闲寂安居实潇洒。——《永嘉证道歌》 45、能力有限不要紧,努力将有限的能力全部发挥出来,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生命便有意义,人生也不失精彩。 46、在感情发生问题时,要以大爱之心爱其所爱;也要退一步,用宽广的心接受眼前呈现的一切,这才是有智慧的爱。 47、【佛心禅语】 通身是眼见不及,通身是耳闻不彻,通身是口说不着,通身是心鉴不出。——《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48、成功皆有理由,失败均有原因。人生总是面临成功失败的交替,无论何种理由和原因都需要一颗强大的心灵去承受。 49、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盾乃得成菩提道。《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50、世尊上雪山,有谁为之说。仗此无情剑,便把青丝截。四相本来空,万法一无得。解脱内外着,生死从兹歇。一虚云和尚 51、何法名为苦?所谓贫穷是。何苦为最重?所谓贫穷是。死苦与贫苦,二苦等无异。宁当受死苦,不用贫穷生。《金色王经》 52、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事,慈悲感恩和为贵,忍辱包容是妙方;身体是寺院,心灵是佛像,两耳钟鼓齐鸣,呼吸梵音嘹亮。 53、要调心,少欲知足是法宝,一切随缘是妙方。少欲知足,心就安泰;一切随缘,心就自在。心能安泰自在,自然心平气和。 54、佛陀设教在人间,就是要教育众生回归真如本性,做个真正的人。所以说人格若成,佛格就成;人格若不成,又如何成佛呢? 55、精进太急,增其掉悔,精进太缓,令人懈怠。是故,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着、莫放逸、莫取相。《杂阿含经》卷九,第239经 56、【天天禅语】行善的果报是幸福与快乐,作恶的果报是忧虑与痛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果报是不可以用来相互交换的。 57、有的人追求爱欲荣华,过着愚痴烦恼的生活;有的人断欲守空,过着随缘清净的日子。崇高与卑微,全在感情心灵的一念取舍。 58、其有众生,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诵大乘经,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一弹指顷,除却百万亿阿僧祗生死之罪。《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59、怎样让生活中恼人的事变得越来越少呢?有两个法子:一个看似主动其实被动的法子:选择。一个看似被动其实主动的法子:不思量。 60、【佛心禅语】 问僧:“世间何物最苦?”日:“地狱最苦。”师日:“不然,在此衣线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洞山良价禅师》 61、【佛心禅语】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有一颗乐善好施的心,然后抓住机会,广结善 缘,布施他人,这样不仅造福了他人,也可以成就自己。 62、【佛心禅语】 一念一天堂,一念一地狱 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这个心,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 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 63、【佛心禅语】 与人相处时,善意的开始必然带来快乐融洽的结果。面带微笑,心存真诚,两人相对视第一个瞬间,必定能传达出发好的信号。 64、信仰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四件事是佛法的总纲,也是我们修行的起点和终点。 65、【天天禅语】当我们以正面心态去修行,即使做世间琐事,也会成为获得解脱的缘;当我们以负面心态去修行,即使行佛教事业,也会成为堕落恶趣的因。 66、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佛说阿弥陀经》 67、【天天禅语】我们要尊重众生的理由有三:-、过去的时候一切众生曾经是父母;现在的时候一切众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缘;将来的时候一切众生是未来的佛陀。 68、追随好人学做好人,便是上乘佛道怎样经营有价值的人际关系?佛日:择其善者从之,恶者远离之。我与善知识相随,自致成佛。——《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69、色声香味触,及第六诸法,爱念适可意,世间唯有此,此是最恶贪,能系着凡夫。超越斯等者,是佛圣弟子,度于魔境界,如日无云翳。《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103 70、禅宗是理性的,它的目标是开启人的智慧、消除人的烦恼,从而使人人皆成菩萨、人人皆人佛道。以慈悲心对他人,则身边处处皆有佛缘,人人成佛,又哪里会有敌人? 71、如是诸病,从宿食生,若诸众生能于饮食知量知足,量其老少、气力壮弱、时节寒热、风雨燥湿、身之劳逸,应自审察,无失其宜,能令众病无因得起。“四十华严”卷十一 72、不修于梵行,不得少财宝,犹如老鹳鸟,守死于空池。《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59经,佛见老夫妇而说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法句经》卷上,暗愚品 73、【沟通技巧】佛法是让我们认清生命,并不是抛弃世界。是需要我们沟通人间,并不是挑剔人间。悲并不是让我们单纯的悲悯人情,慈悲的作用在于我们要用什么态度温暖人心。 74、【取长补短】 善识己之短,善取人之长;要善于取先辈之长、取师长之长、取学友 之长、取部下之长,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人易于成功,不善于取长补 短的人很难有所成就。 75、【佛心禅语】 必常恭敬,精进行道,报父母恩,衣取蔽形,不以文彩,食取支命,不得嗜味,花香脂粉无以近身,好以邪声一无视听。精勤思议,温故知新。——《敕修百丈清规》 76、布施是一种奉献,既指一颗虔诚修行的佛心,更要在生活中随时尽己所能帮助困境中的人们。布施不但是给予他人,也是给自己一个体验的机会——只有通过帮助别人才能体验到快乐。 77、【佛心禅语】 人在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时产生的压力会激发出巨大的潜能。那些主动迎接挑战,经常接受磨炼的人,才能顶住困难,并激发出自身的潜能,从而走出逆境,创造出崭新的天地。 78、譬如甜酥,八味具足,大般涅槃亦复如是,八味具足。云何为八?一者常,二者恒,三者安,四者清凉,五者不老,六者不死,七者无垢,八者快乐。是为八味。《大般涅槃经》卷三,名字功德品 79、每一朵花开的时间不过刹那,破颜为笑是佛祖为其指明的处世之道。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应该是人沉醉于山水花风中的的心境。无论桃花是指爱情,指女人,或是指禅心,都是一种无暇的静然。 80、【佛心禅语】 知足是控制感官疯狂倾向的唯一办法,我们不应做我们感官的奴隶;相反我们必须做感官的主人。到那时候,我们就能了解生活的真正目的非常简单:寻求永恒的幸福。——《法露缘》杂志 81、佛陀就像太阳:太阳远离乌云密布,佛陀远离烦恼障碍;太阳的光芒普照大地,去除一切世间的黑暗,佛陀的智慧照遍宇宙,去除一切生命的无明;太阳的温暖能令一切万物生长,佛陀的慈悲培植一切众生的善根。 82、【佛心禅语】 人人都渴望得到财富,那么财富究竟为何物?在佛家看来,财富就是资粮(佛教术语,喻指成佛路上所需要的特质资助和精神修行)。一个人拥有的衣食住行,名和利,以及自由自在的心灵,都是财富。 83、【佛心禅语】 人总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一时的得意并不代表永久不失意,而在失意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把心态调整过来,就很难再有得意之时。生活很平常,不要想太多,一切平常对待,就能达到快乐无忧的境界。 84、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我们的社会上,特别是年轻人 的生活方式大多是推崇享乐型,他们鄙视“忧患”地生活,仅仅希望有安逸 的环境。可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 85、【佛语禅话】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在内心中未生起菩提心和证悟空性之前,应唯一观修死亡无常。尊说:“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 86、以其男女追胜福,有大金光照地狱,光中演说深妙音,开悟父母令发意。忆昔所生常造罪,一念悔心悉除灭。口称南无三世佛,得脱无暇苦难身,往生人天常受乐,见佛闻法当成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87、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修,修杂念者,一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唐)善导《观经散善义》 88、人只活在当下,没有你之前,地球已然存在,有了你之后,地球依然存在。茫茫尘世间,人不过就是一粒浮尘,来自偶然,也不知去向何处。今世做人,就做好人的本分,不必去追问前生,亦不必去幻想来世。今生为何而生、为何而亡,亦不必追想。 89、相思,是一场深沉的酣梦,我在梦里,与你相依。你温柔的呵护着我,笑容依旧是初见时的阳光,你会讲给我听人生的大道理,爱情中的悲喜,还有你心灵深处无人知晓的秘密。你像一个行者,历经了红尘风雨,参悟了人间山水,修得了如禅的心境。 90、禅门中有句话,放下便是,这并不是生活的奢望,或者逃避,更不是对生活的一种脱离,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心地的观照与觉察,去除那些复杂,契合与融入生活。水流花开,温暖盎然,这是心地的一种直白,把生命完成了一场佛事,自然而然,欢喜随缘。 91、【佛心禅语】 我们为什么会生烦恼?是因为我们看到众生的行为有过失。虽然这个烦恼是因由众生而缘起,但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心仍有烦恼的缘故。佛陀的心续已经没有烦恼,所以他视一切众生没有过失,正因为我们自心有种种染垢,所以才会看到别人的过失。 92、打开窗户,耳朵陶醉于鸟鸣的愉悦,目光被浓浓的绿色牵引。我想高声表达内心的快乐,又怕惊破这喧嚣中的静谧。极目远眺,一只鸟恰好穿过晨光,翅膀剪出优美的线条,仿佛颤动在天穹的琴弦。早晨的风景美丽而新奇,不容错过,爱她、拥抱她,我们的人生将 93、【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快乐,你希望得到,我希望得到,他、她、它也希望得到;痛苦,你不愿承受,我不愿承受,他、她、它也不愿承受。这就是所谓一切众生平等的道理。如果我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的话,就再也不会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了。 94、【佛心禅语】 问:“慈悲和善的关系如何?”师言:“光有慈悲而缺少智慧,有时也会生出毛病来的。最浅近的例子,像当前社会上常发生善心人被骗的事,如此,慈悲不仅未能达到善的理想,反而助长了骗徒的罪行。我们要在智慧中发挥慈悲,才是真正的善。”——证严法师 95、似乎是无从记起,夜阑人静,我就成了那位任思绪渺茫追忆的女人。在静悟深省中,静听音韵风铃,摇醒灵魂里的一帘幽梦又隐秘包裹触觉。无从记起,青灯黄卷中,我就成了那位深夜执笔,任思绪飘零到双鬓纷落白雪,在世俗的洗礼中,一再隐忍禅让把灵魂就烧成了一把灰烬。 96、劝人不要说谎,谎言就像幌金绳,一旦被捆上,会越挣越紧。说一个谎,即使用一百个谎也无法圆,说谎者的一生注定在说谎和圆谎中消磨。谎言仿佛吹到极致的气球,一碰就炸,熬尽心血也难以守护。人如果终生生活在谎言里,生命便无时无刻不处在惊惧之中,偶有风吹草动,都会魂飞魄散。 97、或问:三十而立如何理解?行者揣度:古人崇尚“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因平均寿命不及现在,古人三十入壮,既人壮年,要懂得做人,德立;事业要有建树,功立;能教诲后生,言立。壮年三立,要求并不严苛。这句话今天依然适用,不过可以改为四十而立,现在人推迟十年人壮应该不成问题。 98、出去走走,这个世界能给你的,往往能比我们一直乱想的东西还多。人生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心存善良,世界就会变得美好;心若坚强,生命就会有力量;心若有归宿,日子便会馨香;心若随缘,便无烦恼生成;心若超脱,便会淡然;心若感恩,幸福就会来临;心若有禅意,人生则豁然开朗。 99、生活中,当你春风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痛苦时,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当你烦恼时,留点空白给快乐,烦恼就会烟消云散,笑容便会增多;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谊是第二个自我。留一点空白,这是人生的真理;留一点空白,这是生活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