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佩老师
记得1977年考入霞流中学高六班,同学们一个个叽叽喳喳兴奋无比。突然,一位留着西式头、身材干瘦、穿着一件有些发白的蓝卡叽布上衣的中年人慢悠悠走进教室。他两手空空,其貌不扬,口里镶着一颗金牙,除了皮肤白点之外,与当地农民无任何区别,因为瘦,脖子上的喉结和脸上的“括号”特别明显。 年轻班主任曹伟雄用黑板刷敲着桌子:“安静,请同学们安静!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是颜佩老师。大家欢迎!” 掌声稀稀拉拉,同学们以貌取人,缺乏激情。 颜佩老师朝大家点了点头,满眼含笑,脸上露出一个明显的“括弧”:“我叫颜佩,颜色的颜,玉佩的佩。根据学校的安排,从今以后,我给大家上历史课,希望同学们喜欢。”然后,他把自己的姓名写在黑板上,典型的隶书字,颇见功底。 “颜佩,是不是孔子的弟子颜回?”同坐的同学对我挤眉弄眼。 “我国历史悠久,从盘古、女娲、后羿等神话时代算起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有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有2200年……”颜老师的课一下子就抓住了同学们放荡不羁的心,他如数家珍,将中国的历史倒背如流。教室里发出了一阵惊叹声。 颜老师用粉笔飞快地将中国朝代顺序排列写在黑板上:夏、商、周、秦、汉、三国时期、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 颜老师写完,就满怀激情地给我们讲战国七雄,讲魏、蜀、吴三国,讲太平天国故事,讲得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唾沫星子直溅。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思绪仿佛飞到了那鼓角争鸣刀光剑影人仰马嘶的古战场。不知不觉,四十五分钟的时间一晃而过,下课铃响了。颜老师缓过神来,故事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下课!” 说完,他背着双手慢悠悠走出教室,给我们留下一个微驼的背影,带走了一些故事的悬念,乃至在上其它课时,同学们还在回味颜老师那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历史故事。 “腹有诗书气自华。”颜老师知识渊博,记忆力相当惊人,上课从不用教案,却按照自己的独特思路将历史课上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他对教学很投入,在我的学生时代,他是唯一不用教案不看课本上课的老师。我开始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而颜老师每讲到一个历史事件时,总是旁征博引,把历史事件的精彩场面讲得绘声绘色,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充满好奇。后来,有人告诉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并不是颜老师的记忆力好,而是他比其他老师更用功。每天晚上,他都要将授课内容“打腹稿”,一些重要章节要背得滚瓜烂熟,躺到床上后,还得反复“过电影”,次日清晨还得仔细回味,如此方能在课堂上放开书本,讲得有条有理,引人入胜,连那些不爱读书的同学也竖起耳朵,课堂里鸦雀无声。他的每堂课均有一至两个精彩的历史故事,还有《论语》《史记》中的名言警句。他还会以古喻今,联系一些社会现象发表感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讲起**战争时,他对满清政府的谴责溢于言表;讲到马关条约时,他痛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讲到太平天国运动时,他赞扬农民起义军的伟大……他在教历史时还给我们传授一些地理知识,包括世界各地的地理位置、民俗风情、宗教信仰,讲得头头是道,让山里的孩子大开眼界,放飞梦想,热爱祖国。 颜老师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出生在衡山县新场市乡咸宜村,与白衣港只一河之隔,他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1949年就在海南岛担任部队文化教员,多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因业绩突出,荣立过三等功。他于开国大典一个月后入伍,属于建国初期老干,但他与世无争,甘于平淡,从不居功自傲,在霞流中学默默无闻地教了40年书,无怨无悔,直至退休。 颜老师艰苦朴素,在我的记忆中,除了他那件褪了色而发白的蓝布中山装之外,没穿过一件新衣服,其他老师穿的是皮鞋,他经常蹬的是一双解放鞋,还不时到食堂跟我们吃钵子饭。见到同学们,他点头微笑,没有那种“师道尊严”,总是笑口常开,那颗金牙在嘴中闪闪发亮。后来我们才知道,颜老师的家境并不宽裕,爱人身体不好,没有工作,生有5个小孩,一家7口就靠他的工资维持,怪不得他那么节俭、那么朴素。 记得有一次,公社修建撇洪渠,要颜佩老师挑选两位同学去写石灰字。我与聂华玉同学被他挑中,一位干部要他写“人定胜天”等标语,他认为不妥,与那位干部争得脸红脖子粗:“人应该尊重科学,尊重自然,不能盲目蛮干,追求政绩,人犯罪,天不容,大自然会疯狂报复的!”那位干部无言以对。颜老师气愤地带着我们返回学校。途中,他板着面孔,满脸暗淡,脸上的“括弧”不见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条小港子流过了几千年,如今硬要改变它的走势,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气势可嘉,但劳民伤财。公社动员上万个劳力在山上修什么撇洪渠,估计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一路上,颜老师评判社会上的种种弊端,这在当时,需要多大的胆量和勇气! 果不其然,两年之后,撇洪渠因不尊重科学、不尊重自然被停工下马,上万劳力两年的血汗付之东流。 没想到,其貌不扬的颜佩老师具有一种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和相信科学的责任担当,他在用另一种方式追求人生的理想与价值。 从农家弟子到抗日军队大学学生、从部队教员再到一位普通历史老师。历史似乎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也给了他一种求变图存机会。在人生这种巨大的反差中,我有幸成为他的一名学生,并能在他的言传身教中收获“历史”。他的人生轨迹与中国历史同频共振,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颜佩老师默默无闻的奉献,才构成了一部“历史”上鲜活的“中国元素”和“中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