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佛系句子(精选99句)
1、【佛心禅语】 人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越是富有的人,越想 2、其心如刚石,坚住不倾动,染着心已离,瞋者不反报。若如此修心,何有苦痛处!《杂阿含经》卷五十,第1330经 3、【佛心禅语】 因为慈悲,人生路更宽 慈悲是学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为我们修福,对别人慈悲就是对自 己慈悲。 4、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所要达到的目的、所要表达的根本宗旨就是尊重生命。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有生命才有一切。 5、以应萨婆若心,自具足忍辱,亦教他行忍辱,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羼提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五,问乘品 6、【佛心禅语】 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寒热,嗔恚惊怖,色欲怨祸,皆由于身。夫身者,众苦之本,祸患之源。——佛陀 7、万法唯心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等。(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8、大气是一种态度,孔子见齐景公面不改色,都是平常人,心中没有神,见贤思齐,而不是惧贤,时刻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9、【佛心禅语】 无论做什么事,即使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也要全力以赴,专心致志 地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件成一件。 10、你要想未来拥有什么样的世界,你不妨现在就生活在未来的心智模式中,当下你就能体悟那种心智模式给你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11、【佛心禅语】 人们常常执著于某种念头,而忽视了人生的道路上的许多岔路口,不知道适当的转弯也许能够带来更加美丽的风景。 12、安忍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以忍者上。《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三,增上品能行忍者,方可名为有力大人。《四十二章经》 13、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14、【佛心禅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些人想尽一切办法苦苦追求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却不知认真做事、老实做人才能开开心心地生活。 15、【佛心禅语】 悲苦其实来自内心,我们自认为悲苦,生活才处处笼罩着愁云。如果能意识到自己生命中时时富足,就不会沉浸在哀叹抱怨之中。 16、世俗人常常会彼此争执,以为“我是他非”而据理力争,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道理比对方充足,于是互相争斗不已。为了私我而竞争,这就是一般凡夫。 17、【经典禅语悟道】 有情义就会孝敬奉养父母,有道德就会上、下之间互相爱护,有谦让就会不分贵贱和睦相处,有忍耐就会让各种恶的声音不至于喧闹。 18、大气是一种谦虚,半瓶子水总是在瓶子里晃荡,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轻视任何人,多从别人身上找自己的短处,不崇拜任何人,但很善于多学习别人的长处。 19、智者常作如是思维:欲令此物随逐我身至后世者,莫先于施。智者自观:余一抟食,自食则生,施他则死,犹应施与,况复多耶!《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20、真实义者,微妙寂静,足涅槃因。言说者,妄想合,妄想者,集生死。大慧,真实义者,从多闻者得。大慧,多闻者,谓善于义,非善言说。《楞伽经》卷四 21、【佛心禅语】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上天唯独宠爱那些将爱心献给他人的人。”这 就告诉那些想成就大业的人,要谨记把爱心送给别人,成功在等待着你。 22、【佛心禅语】 曾经有多少人感叹:难得有几天清净的日子。工作太忙了、事情太多 了、应酬太多了,妨碍了清净心。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一直保持清 净心? 23、【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如果只能说,不能做,不如不要说;如果只能做而不能说,不如不要做;说话要考虑到造成的后果,做事情要事先检查其产生的弊端。 24、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须先对朋友真心,然后你会发现朋友也开始对你真心;如果你希望快乐,那就去带给别人快乐,不久你就会发现自己愈来愈快乐。 25、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开悟,是为众生之慧命,若不能以众生 之苦乐为己身之苦乐,是为自私自利,与无上菩提背道而驰, 即使诸佛菩萨、善知识在面前,也会错过。 26、【佛心禅语】 自责既是对他人的道歉,也是对自己心灵的解脱;它既可以化暴戾为祥和,也会使人真心相对。这时,双方的心里都会涌上一种感动。自己快乐,别人才能 27、有的人说:“这是我的习气。”你我他各有不同的习气,将我的见解、思想与行为,全部归纳成习气而不肯改过;任由自大骄慢、与人争斗的心态一再产生,以致不能自制。 28、归命弥陀,凡夫的生命与弥陀的生命融为一体,难分你我。若说是我,大事小事,一任弥陀做主,我已经放弃了我,不再做主;若说是佛,依然是凡夫的形态,未离贪嗔烦恼。 29、此大乘诸佛宝藏,十方三世诸佛眼目,出生三世诸如来种。持此经者,即持佛身,即行佛事,当知是人即是诸佛所使,诸佛世尊衣之所覆,诸佛如来真实法子。《观普贤行法经》 30、【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人活在世上要有极大的诚信,崇高德行的可贵胜过黄金。如果所到之处都能够得到别人的接纳和配合,就能够肯定地知道自己没有做过愧对别人的事情。 31、笑不仅能使心灵感到平静,还有其他效果。诱使人发笑的故事里面必须要有出人意料的笑料,绞尽脑汁地制造这种意外性会使人的想法变得丰富起来,并成为产生新东西的原动力。 32、佛告弥勒:若金银、琉璃、真珠、玛瑙、珊瑚诸宝,及诸乐具,不能令人离于老病死忧悲苦恼。弥勒,唯有正法能大利益,离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大宝积经》卷八十八,摩诃迦叶会 33、有一位心结重重的人,心念只在想着别人辜负了他,他付出发谊金钱来帮助别人,却遭到被倒钱(借钱不还。——编者注)的命运,心中充满了埋怨与嗔恨,所以想要到法院去控告对方。 34、真正的佛是人群中最平凡的那个。他也许终生不会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来,可是他一直默默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他不虚度、不推脱,是人世间最朴实的存在。 35、【佛心禅语】 人在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时产生的压力会激发出巨大的潜能。那些主动迎接挑战,经常接受磨炼的人,才能顶住困难,并激发出自身的潜能,从而走出逆境,创造出崭新的天地。 36、五浊尘染的世界,念佛便是呼吸净土的新鲜空气,念佛便是享受净土的佛光浴。一间佛堂,一处念佛道场,便是一处极乐七宝树林的氧吧,里面有丰富的“佛离子”,最有益于法身慧命的生长。 37、心清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生活就像一架钢琴,白键是快乐,黑键是悲伤。只有黑白键的合奏,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若不尝试着做能力之外的事,你就永远不会成长。 38、【佛心禅语】 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悲欢离合,长长短短的因缘际会之后,一切皆空。诸法都是空相,飘然而过不着痕迹。常人将出家修佛称作遁入空门,四大皆空,如去如来,无遮无碍,是为空。 39、禅宗、密宗是非常正宗的法门,其最高境界都提倡不立文字。但没证悟这种境界的人,必须先通过文字来学习佛法。否则,什么佛理都不懂,就打着这种旗号来弘扬佛法,所作所为一定会与佛法相违。 40、若欲诤论议,杂意怀贡高,非圣毁訾德,各各相求便,但求他过失,意欲降伏彼,更互而求胜,圣不如是说。若欲得论议,慧者当知时,有法亦有义,诸圣论如是。《中阿含经》卷二十九,《说处经》 41、【佛语心经】 深刻的寓意,冷静的沉思。以冰水喻生死,并且说出了惊世骇俗之语——“生死双美”,可谓参破了生死问题的玄机。生与死相伴相成,循环不已,所以真正的智者,决不至于贪生怕死。 42、大多指那些物质上匮乏的人,那么物质上富有的人是否都称得上强势群体呢?行者以为,不可以物质多寡为人群分类,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强弱:物质富裕者,或许精神贫乏;物质紧缺者,或许精神强大。 43、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块小小的缺角,这块小小的缺角用一生也补不全。那个缺角是希望和绝望轮番上阵的战场,总是充满硝烟和无声的厮杀。没有人一生都处在希望之中,也没有人一生都总是绝望。 44、社会的关系非常复杂,如果我们能够善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摄法,深信亲友间就可以守望相助彼此尊重;夫妻间就可以敬爱有礼幸福和睦;君臣(主雇)间就可以彼此互信互依共存共荣。 45、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你根本不可能凭懊恼一下子就消除懊恼、解脱烦 恼的。再加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所以应该做的是尽量少把精力用在对过去 发生的事的反思中,放下,就可以轻松,就能继续前行。 46、远远地欣赏,美丽的风景才会被人读懂。欣赏风景,需要一种心情,才能远看是景,近看是情;欣赏风景,需要一份稚雅,才能风雨有情,四季有景;欣赏风景,需要一份风度,才能乱象成章,错杂成意。 47、【佛心禅语】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往往仅有一点点的差距,前面 大部分的困难已使人筋疲力尽,这时即使一个微小的障碍也可能导致前功 尽弃,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一下,胜利便近在眼前。 48、念佛,如同晒太阳,念念得到佛的慈爱温暖。念佛,是得佛的好处,并非把好处给了佛。佛念众生是给予,众生念佛是接受。佛并不是为他自己而要众生念他,而是为了给众生好处、救度众生才让众生念佛。 49、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50、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夫求法者,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证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无戏论,若青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维摩经》卷中,不思议品 51、【佛心禅语】 生命是虚无而又短暂的,在于一呼一吸之间如流水般消逝,永远不复回。一个人只有真正认清了生命的意义和方向,好好地活着,将生命演绎得无比灿烂、无比美丽,才是真正懂得善待自己的人。 52、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大可不必太在意人生历程的潮涨潮落。只要悟透了其中的禅机,便会豁然开朗。生命也有保质期,想做的事该趁早去做,如果你只是把你的心愿慎重地供奉在心里,却未曾去履行。 53、所谓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佛语有言,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简单地说就是,在顿悟的这刻,一刹那间妄念俱灭。人的思维等于进入了无物,无他,无我,一切皆无的浑噩状态,即如同空明一般。 54、左手太阳,右手月光,我喜欢亮。爱夜晚的寂静,因为有星星做伴;恋尘世的皮囊,因为有蜡烛可以点燃。如果心空是透明的,生命就不会黑。为什么不告诉自己,其实,在孤独的人生道上,有一盏灯相随就已足够。 55、【佛说人间八苦很经典的禅机哲语】人生第一苦——生苦。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生生死死,何时尽?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56、欣赏他人,才能成就自己。生活的芬芳或许会长久地留在心中,或许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消散,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可我们无须为此遗憾,因为这根本就是期望之外的礼物,得到固然欣喜,没得到也在情理之中。 57、【佛心禅语】 善待他人需要一颗爱心。向别人奉献自己的关爱,不图任何回报,本身也可以成为幸福。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善待你。它的高尚性会使人产生从来没有的满足感和轻松感,因而能够为自己带来幸福的体验。 58、【佛心禅语】 这些不良的想法和习惯渐渐地捆绑住你,让你陷入缺乏信心的泥沼里无力自拔,久而久之,你就失去了勇气,于是慢慢沉沦,安于囚笼中。此时,只有你走出囚笼,不再抱怨和诅咒,幸福才会温柔地拥抱你。 59、又说:“知足的人,虽卧地上,犹如天堂;不知足的人,虽处天堂,亦如地狱。”我们可以从佛陀的弟子大迦叶冢间修行,从孔子的门人颜回居陋巷,得到证明。从这些道理来看,苦就是由于多欲而来,多欲就是苦的根源。 60、【佛心禅语】 一位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许多人都抱怨过处境艰难,有人抱怨之后,着手改变现状,有人却在抱怨之后放弃了,而放弃便意味着屈服于现状。 61、【佛心禅语】 愿每个人都懂得爱的真谛:爱是奉献而非占有,爱是随缘而非强求,爱是坦诚而非谎言,爱是清净而非功利,爱是包容而非狭隘,爱是温暖而非冷漠,爱是智慧而非愚昧。请敞开你的心扉,将真爱的能量释放! 62、着相而求,咫尺也成天涯。心性本自圆成,却时时攀缘过去、未来,并 于当下起分别、执着,显好坏、生爱恶,于是烦恼丛生。金刚般若经言,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且于不可得处,悟达心 性圆成。 63、恒唯法师禅语人生动能养身,静能养心,乐能养寿;善能聚爱,诚能聚友,适能聚力;忍能生福,忠能生禄,勤能生财;学能成识,智能成谋,搏能成业。廉生德,德生爱,爱生敬,敬生威;学成识,识成智,智成谋,谋成业。 64、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十善业道经》 65、【悟道谣】一分木然,三分痴呆,闲事少问,多些黯然。个清静,拈香伴佛,是非不究,没有更好。失不论,水月戏文,愁就免了,烦恼没用。是悟了,是你错了,若是不悟,那是木头。与不悟,凡夫空扰,最后一句,是我错了。 66、【佛心禅语】 佛说,一切拥有都是从布施得来的。现代人一味地追求财富、名利, 你争我夺,搞得自己和别人都烦恼不已。对于一切事理、业因果报,看得 最清楚、最透彻的还是诸佛。佛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 带去。 67、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让自己永住人间。既然生命去来这么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充实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68、纷扰练心,静时养心,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莫说无益身心之语,莫入无益身心之境,莫动无益身心之念。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休必劳心。 69、云是云,山是山,溪是溪。乡野人家,往往是十里一家。独享一方桃红杏白,水墨丹青。一个镢头,一把锄,一袭蓑衣,一个笠。牛羊在云烟里,篱笆在悬崖上,种豆栽花,自在安逸。空山野岸,一人独来,一人独往,只把禅心逐白云。 70、【佛心禅语】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渐修就要 不停地断除各种杂念妄想,以对境心不起。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 得作净想,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 念心。 71、【佛心禅语】 小乘行者注重断恶,大乘行者重视行善。出离心,是断恶的起点;菩提心,是行善的动力。证悟空性,是大小乘的共同趋向。为个人的解脱而修证无我,是小乘佛法的解脱之道;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是大乘佛法的菩提大道。 72、【佛心禅语】 事物本身无所谓好与坏,所谓的好与坏是人们按照自己的观念所定义的。我们所认识的千差万别的外相,都不是事物的本质。而且我们所妄执的善恶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善恶本身没有自性,只不过是我们对待事物的一种差别与执著。 73、【佛心禅语】 人类自古以来就敬天,遇事常祈求上天保佑。很多人经历的事情多 了,就会得到一个结论:“与其求天一直不要下雨,不如让自己常备一把 伞。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谁也救不了你,除非你自己。自救者天救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74、不论是有形、无形的烦恼,我们均要一一断除,训练心思安然自在,没有喜、怒、怨、憎、爱的分别,要有平等的爱念——有平等的大爱,就不会生特别的爱意,也不会起特别的怨恨心;如此就能心情平静,去除欲念,也不会产生患得患失的恼乱心。 75、【佛心禅语】 有些人永远盲目崇拜他人,贬低自己,而结果,长了他人的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说不定,自己的某些长处也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我们要摆正心态,增强自信心,让实践证明:自己才是最好的! 76、【佛学智慧经典语录】《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介绍了多方面的“善知识”:在做人态度方面,有四种善知识:“一者外如怨家,内有厚意;二者于人前直谏,于外说人善;三者病瘦县官为其征松忧解之;四者见人贪贱不弃捐,当念求方便欲富之。” 77、我们总是憧憬着未来的美好,为了自己设置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却从来没有享受这个过程中的快乐,因为我们总是认为经历了现在的苦,才会有以后的甜,我们每一刻都在期盼,盼望着那个最美的时刻出现,但也因此错过了人生路上很多美好的事物。 78、不要放大自己的缺点,也不要掩藏自己的优点,这样你会自信一些。不要害怕面对内心的龌龊,也不要忽视对内心美好的赞美,这样你会对自己客观一些。拥有自信,做到客观,人生就已经像模像样,若有余力再稍事打磨,成为精品绝品,或许并不是一种奢望。 79、最初需要对生死轮回生起畏惧之心,决心要逃脱,就像被屠夫拴住的麇鹿一样。中间需要一个死而无悔的精进,像一个勤劳耐久的农夫耕田一样。最后需要一个乐陶陶,安稳稳无可死者之心,像一个具大威权,成大事业之伟人的心胸一样。(宋)冈波巴《宝鬘集》 80、【经典佛语录】 这叫做“各得其所”。人在品性、资质、才能等方面各有千秋。“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每个人正确地认识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做自己最能够发挥才干的事情,对整个社会来说,就是做到了人尽其才。 81、人的本性清净无染,善恶都是后天的积习。接近恶知识,模仿恶知识,最终必然受到恶的熏染。在恶知识的引导下,我们错将谬见当做真知,错将退步认作进步,错将恶习看做个性,错将作恶视为自己的自由权利,久而久之,必然种下恶果,甚而危害到自己的生命。 82、在坎坷崎岖的道路上奋斗,固然也是有意义的人生,但是如果前程顺利的人生,更可多做些有意义的事。一个人如果要前程顺利(少灾少难、逢凶化吉),就必须注意善因善缘(人际关系、广结善缘),勤修因果必获福报,前程顺利贵人相助,自然是最幸福温馨的。 83、理若无行,理终不显。依体起行,行必称体。由行证理,理无行外之理;由理显行,无理外之行故,要籍于解,方能起行称解,起行,行不异解,故解行不二。次以智是理用,体理成智,还照于理,智与理冥,方日真智。则理、智无二。(唐)澄观《三圣圆融观门》 84、【佛心禅语】 话说多了,漏洞就多,容易出毛病甚至引火烧身。不难理解,这是对 说话“多”的人而言的,譬如滔滔不绝的醉鬼、妙语连珠眉飞色舞的政 客,这类人因话多招致的所“失”往往惨重,譬如醉鬼丢了性命,政客落 得革职除名,都是值得我们去吸取经验教训的。 85、中国几千年的基因传承,几千年的美德传递,时至今日,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变异,也没有产生断裂,它依然存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只不过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它累了、倦了,暂时沉睡了,一旦被召唤就会醒来。重要的是,谁去召唤?是否有人愿意自觉承担起召唤的责任。 86、宁愿自己生病,也不愿伤害任何一条生命。每一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性命,每一个生命都拥有苦乐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寻求生存的平安,每一个生命都曾是我们的父母,每一个生命都是修行的助缘,每一个生命皆有如来佛性。祈请佛菩萨加持,愿我永具菩提心,愿您速证菩提果! 87、徐志摩决定追求美女林徽因时,遭到大家的反对,但他还是决定投入一场毫无希望的爱情角逐,他说了一句话,后来被许多人当成座右铭:“得之我幸;不得之我命。”最后,他没有得到他渴望的爱情,只好认命。一个人只要肯认命,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了! 88、【佛心禅语】 要做到贫而安并不容易,俗话说:“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别人穿金戴银,纸醉金迷,自己却捉襟见肘,箪食瓢饮;别人万贯家财,一掷千金,自己却不名一文,省吃俭用,为柴米油盐烦恼,日常生活都过得艰难,内心难免产生诸多不平,也就难以对现状坦然处之。 89、一富人请教禅师,为何自己有钱后变得更狭隘了?禅师带他到窗前问:向外看到了什么?富人说:外面有山有水。又带他到镜子前,问: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自己。禅师笑:窗户与镜子都是玻璃的,区别只是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就这点银子,就使人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90、【佛心禅语】 中国古代著名的得道高僧慧能有一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却始终难以看破因缘,洞穿生死,超脱爱恨情仇。所谓人有百岁寿,却有千岁忧。千忧万忧到头来都是一个“空”字。不如付之一笑,坐看云淡风轻。 91、一调皮学生常偷母亲腌制的咸鸭蛋贿赂先生。天长日久,先生馋上了咸鸭蛋。一日,先生问学生:你家鸭蛋怎么会是咸的呢?学生灵机一顿,乘机戏弄先生:我家鸭子是吃食盐长大的,下的蛋当然就是咸的啦。先生当真买回一只母鸭喂养,数月后不仅没吃到咸鸭蛋,反而将鸭子喂成了咸鸭子。 92、生命的次第从有形到无形,物质永远是第一性,凡人要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身体,形体都不规范、不圆满又何谈神韵。生命的运气好坏皆由有形之身——心、肝、脾、肺、肾来决定,如肝气旺之人必然有谋略和胆识,自然也就具备当官的素质,反之胆都拿掉了,魄力从何而来,官又如何求之。 93、急,会让心焦躁;缓,会让心懈怠,于修行无益。然而,欲要离开急与 缓之两端而觅一个适中的状态,却非佛法之中道。因缘所生法,佛说即 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急的当下,能够了知触发急的因缘, 急不但不会障碍修行,反成了开悟的契机。欲闻中道之曲调,就在缘起 之空性中。 94、云何真实义?谓略有二种:一者依如所有性诸法真实性,二者依尽所有性诸法一切性。如是诸法真实性、一切性,应知总名真实义。此真实义,品类差别复有四种:一者世间极成真实,二者道理极成真实,三者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四者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 95、反季节蔬菜没味道,反季节儿童少了童真。现在的孩子成熟太早,回忆里会缺失童年的快乐。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熟,其实他们这么做是错的,但更大的错还不仅在父母,而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令人欣慰的是,在被速度催化的当下,也不乏少数的清醒者,他们已经开始追求返璞归真。 96、【佛语经典语录】 做对自己和别人都有利的事情,这才是“善”的境界。我们可以将利他与利己统一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对自己说:“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美,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这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谈人的成长时说的。 97、我们一生中的幸福与快乐,都源于他人的爱心、关怀与奉献。我们要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育,感恩朋友的陪伴,感恩大地、房屋、公路、桥梁、公园、流水、一尘一土、一草一木带给我们的幸福与快乐。我们要时刻心存感激之情与回报之心。感恩回报的最佳方法,就是保护环境与关爱生命。 98、【禅是禅非】①气不与时少说话,有言必失;心不顺时莫做事,做事必败;②事莫虚应,应则必办,不办便结怨;愿莫轻许,许愿必还,不还便成债;③万物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是考验,试你如何用心;④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无事是仙人,无心是圣人;⑤想开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 99、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那波罗蜜,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波罗蜜。心不动故,应具足羼提波罗蜜。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应具足毗离耶波罗蜜。不乱不味故,应具足禅那波罗蜜。于一切法不着故,应具足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一,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