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安化闻茶香
慢行安化闻茶香 文/ 闫进堂 风丝柔,春先蕊,树木百草皆油青。资江畔,安化华莱茶园和水龙茶园的茶山上,茶农们又在辛勤地劳作着。春日的上午,我和《茶业周刊》的钟淇来了。 满山满坡的茶树,在明媚的春天里闪烁着生命的光辉,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些茶树,常受阳光、雨露、云雾和四季风的伺候,每天在日月星辰、朝云暮露的浸润滋养中,寂静而茁壮。 你来的正是时候,我来的也正巧,徐千雅的歌声直抵游客们的灵魂深处。风雨桥上,眼前幻影出茶马古道的马帮,梅山煮茶散发出深沉而清新的芬香沁人心脾。 移步安化黑茶博物馆,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场景扑面而来。一弯古道,一彪马队,一列旌旗,呼啸着,飞扬着,呐喊着,翻过山岭,越过沟壑 穿过峡谷,奔赴远方。这是安化的一部史诗,一部传记,一部宏大叙事的写真。 眼前幻影出磅礴的马队,奔腾着,长啸着,豪迈壮丽的大场景,几百人的马帮在茶马古道上逶迤前行,尘土漫漫,遮天蔽日。从遥远的历史而来,又向遥远的未来而去。安化黑茶,一道绣在天地彩云间的风景,一张连接世界各地的地域生态名片。 安化种茶、产茶、卖茶,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即为贡品,现在华莱万隆产业园内可见大片达几百年树龄的古茶树。慢行安化,永远都走不出茶园的包围,放眼远望,只见峰岭是茶,山坡是茶,峡谷是茶,石头缝隙中也是茶。 老钟是个茶迷,他说,安化黑茶,随便一杯什么水,资江河里的、泉水井里的、潺潺溪里的,杯里一冲,那茶叶就成了一块迷醉的琥珀,在雾气里缓缓的苏醒,一溵淡红色的浸染立刻铺展开来,这杯水也就红得醉人,溶化了大自然的清香甘醇。几百年前的安化茶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捧回了一大堆金奖、银奖。 阅读安化得从黑茶开始。漫步于茶乡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茶楼、茶坊、茶店,还有街边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关于茶文化的雕塑。从历史中检索跟安化有关的只言片语,安化黑茶在东汉《桐君录》里就有了记载:安化当时隶属武陵,位于武陵以东。东汉之时,安化就开始植茶了。近两千年的风风雨雨,这其中有多少沉淀在时光最深处的故事和传说,竟不得而知了。茶作为一种饮品,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已经与安化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连。“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安化人的热情和安化黑茶的悠香,就这样在外来商客的好奇中淡开,弥漫。 我和老钟在万隆产业园内找一处临江的雅室坐下来,窗外,姹紫嫣红,资水悠悠,品味安华黑茶,顿觉心净身安。口舌之间味蕾所触,任茶气于身心运转,四季的变奏、人与自然的修为,瞬息融合在一起。 步入温馨的华莱,别具一格的华莱茶学院让人浮想联翩。高雅舒适的学习环境,茶韵缭绕的实践课堂,禅韵十足的绚丽茶服,每一处都展示着安化黑茶的文化韵味。 华莱茶艺馆内,端庄、典雅、秀美的茶艺师如同张艺谋某个古装电影中的画面,芙蓉出水,袅袅婷婷,款款而至。行云流水般地温具、置茶、冲泡,感觉是在云端里跳舞,指尖上弹琴,太具神韵了。还未品茗,万隆茶室内已是清香馥郁,口舌生津,沉醉其中。手捧杯盏,一样一样地喝,一小口一小口地饮啜,细细地感受香满唇舌的滋味,享受闲适的慢时光,不知不觉就醉了。 华莱致力于将安华黑茶打造成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华莱科技馆承载着企业发展的初心和梦想,绽放产业发展的智慧和光芒。在潮头的创意策划和建设标准下,馆内运用多媒体技术制造出多元的展示内容,全面展示华莱自2007年创办至今所取得的成果,包括研发丰富的产品系列、兴建种植加工基地、打造茶旅文一体化项目等,并对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规划。 步入华莱茶园看茶,那漫山遍野的绿,从山脚到山顶,从这块地到那块地,那一坡一坡的茶树,一山一山的茶园,怎么看也看不完。那绿油油的茶树,整整齐齐,一行一行,半个坡都是,一样的色调,一垅一垅,像是喝醉了酒的画师,不小心将一碟的绿倾倒在了山上山下。 站在山巅,头顶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绚丽的阳光铺洒在群山上,那一座座山重重叠叠,层次分明,光和影结合营造出一种立体感。俯瞰山脚,一户户人家散落在山间。不知道是大山因为人家而有了烟火气,还是山里的人家因为大山而有了仙气。这些居住在深山里的农户,种茶养茶,远离红尘,过着世外桃源、与世无争的日子,每日泡在茶香里,实在令人羡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