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百科 > 科普知识 >

科普知识

夏至节气的民间习俗及注意事项

科普知识2022-05-10202举报/反馈

夏至这天太阳到达黄经90度,直射北回归线。这是北一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所以夏至日又称日长至。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的民间习俗及注意事项,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夏至节气的民间习俗及注意事项

夏至节气的民间习俗

1.吃面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在很多地区都非常盛行。山东各地夏至日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这是因为夏至虽然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大约再过二三十天,就会进人“三伏天”。

2.祭天

在古代,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到了宋代,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而辽代时妇女则互赠粉脂囊,用来除去身上的汗渍味。

3.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故《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夏至养生运动注意事项

做好防护措施

在阳光下锻炼时,要戴上白色遮阳帽或草帽,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锻炼时穿的衣服以松软、宽大、色浅、便于身体散热的样式为好。室内锻炼要敞开门窗,使空气流通。露天室外锻炼,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些盐开水,不要喝大量的凉开水,如果运动之后满身大汗,不要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浴,这样容易感冒或引起风寒痹痛、关节疼痛。最好洗热水澡,既可消除疲劳,又使人感到格外舒服。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

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清晨起来到公园、河岸、湖边、庭院等空气新鲜处迎着朝阳,选择合适的项目锻炼,如慢跑、太极拳、气功、保健功、广播操等。晚饭之后,到户外悠闲地散散步,对身体大有好处。在假日或合适的时间去江河湖海游泳锻炼,最益于调节情志,消除疲劳,增进健康。

锻炼要适度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胃炎、甲状腺机能亢进、肥胖病病人及年老体弱者,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

出汗不宜过量

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但出汗的过程主要是为了散热降温,大量的出汗会流失体内的水和盐份,导致人体处於失水状态,这样只能暂时减轻体重,却起不到减肥效果。一些无汗运动如散步、骑车,同样可以起到防治各种慢性疾病的作用。那些稍微一运动就汗如雨下的人,有必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夏至养生误区

忌过于剧烈的运动

一年当中阳气盛的一天就是夏至时节,在这时人体的阳气会泄发、毛孔张开,在此时如果做一些剧烈的运动,比如打篮球、跑步等等,都会使人体消耗太多从而使得身体内虚,因此切忌不可做过于剧烈的运动,运动好以散步、太极拳、游泳、瑜伽为宜。

勿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汽水、果汁、可乐等冰冻饮料中成为夏天受欢迎的饮品。这些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如大量饮用,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影响肾功能。而且过多摄入糖分会增加人体热量,使人肥胖。

夏季多出汗能减肥

天气炎热,稍稍走动便汗流不止,不少爱美女士心里窃喜:是不是我的脂肪在燃烧了?真相:出汗减肥,没有科学依据。据了解,人的身体分布着约300万个汗腺。当热引起血管扩张时,血液中的水将热量传递至皮肤表面,然后随汗水蒸发,将热传到周围环境中,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可高达每天8-12升。夏天出汗只是身体调节温度的一种生理现象,和燃烧脂肪关系不是很大。

在密闭的室内泼水可降温

在夏至炎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给室内洒水降温,虽然这样做可以使室内的温度降低,带走一些热量,但是,如果室内的通风不是特别好,就会导致室内的湿气增加,等过一会儿室内的温度又会增高,这时由于室内潮湿,人就会感觉特别的闷热,又可能会引起中暑。所以,夏至在密封的室内进行泼水降温的做法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泼水的同时,一并打开门窗以及电风扇,使空气流通。

忌夜卧吹冷风

晚上睡觉时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严重。

小儿睡后好不要扇风取凉,否则易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夜卧吹冷,极易折损人的阳气。但是很多人因为夏至炎热,都会整夜开着空调,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

晨练越早越好

许多人都认为夏季晨练越早越好。其实,在天亮之前或天朦朦亮的时候,空气并不清新,不利于健身。据专家研究,在夏季早晨6时前,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是污染的高峰期。此外,日出前,由于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周围并没有多少新鲜氧气。太早晨练易患感冒,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故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时。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