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诗歌 >

优美诗歌

关于出塞古诗介绍 徐锡麟《出塞》译文解析

优美诗歌2022-05-1164举报/反馈

  自古以来都是男儿自当报效国家,有很多的人都在为国家默默的守边疆对抗敌人。说到出塞的古诗,很多人都会想到王昌龄的边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其实关于出塞的诗歌还有不少哦,下面就简单的去盘点盘点。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关于出塞古诗介绍 徐锡麟《出塞》译文解析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天宝(713-756)数十年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繁荣时期,唐王朝在政治、财政、军事上都非常强盛,国内稳定统一,对外开疆拓土,军威四振。在初唐大破突厥、战胜吐番、回纥归顺的胜利形势下,盛唐时对外战争仍很频繁,征戍仍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精神弥漫在社会氛围中,当时的文人也习武知兵,出入边塞。初盛唐的不少诗人都有过边塞生活的经历,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优秀的诗人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他们描绘了塞外的奇异景色,抒写出战士们乐观豪迈的精神和在征戍生活中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m.taIks.com)

  在描写边塞生活的诗人中,王昌龄长于抒情,长于刻划人物的思想活动,揭示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这一首《出塞》表现了边防战士昂扬的爱国抗敌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前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描写了驻守在边防线上的战士抬头仰望明月和关塞而产生的复杂情绪。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自古以来这里发生了多少战争,有多少英勇卫国的将士牺牲了生命。现在,战士们从万里之外奔赴而来,因为敌人侵扰,战争没有结束而不能返回家园。这两句既是写眼前景物,也是借对历史的回顾抒发心中的感慨。“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古诗文中的“互文”现象,意思是“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前半句省了“汉”字,后半句省了“秦”字,理解时要互为补充。旧体诗的语句力求精练,含蓄,又严受格律的限制,它常常省略一些字和词,成为不完全句,但只要省略得当,读者仍能领会到完整的意思。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现了边防战士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向往和捍卫边关的决心。他们回顾历史,面对现实,热切地盼望着国家能任用一位象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军,击退敌人的进犯,保卫边境的和平与安宁。这两句写出了战士们安边定远、保卫祖国的共同愿望,它同前句紧紧衔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深入了一层。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在我国诗歌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它真实地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事的频繁和动荡。但是,即使是表现出征、远戍、艰苦的战斗,也大都写得爽朗明快、壮丽无比。豪壮而不悲痛,慷慨而不凄厉,显示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色彩。前人在评论唐代七绝中的优秀作品时,推王昌龄的“秦时明月”为“压卷之作”(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这同它的昂扬乐观的基调是分不开的。

  送友人出塞

  唐姚鹄

  帝城春色著寒梅,去恨离怀醉不开。作别欲将何计免,此行应又隔年回。

  入河残日雕西尽,卷雪惊蓬马上来。有思莫忘清塞学,众传君负佐王才。

  [注]清塞:诗僧名,居于庐山、镇江等地,擅长近体诗,多写羁旅、送别之情。

  译文:

  都城春天来了,寒梅在枝头绽放,内心满是离愁别恨即使喝醉了也挥之不去。不忍分别却又无法挽留,你这次出行应该又得隔一年才回来,边塞的残阳将要落入大河之中,凶猛的大雕向西飞入天际,卷起的雪花像疾飞的飞蓬飘落马上,你道德纯净完备不忘向清塞学习,大家都说您拥有辅助君王的才干。不过在距离这些边塞诗产生一千多年后的清末,也有人写出了题为《出塞》的古诗。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首古诗是距离我们时间上最接近的出塞古诗了,但同时也是清末最豪气最引人共鸣的边塞诗。因为这首诗的作者很特殊,他的名字叫做,徐锡麟。

关于出塞古诗介绍 徐锡麟《出塞》译文解析

  诗人徐锡麟

  这个人的历史事迹我们大都知晓,在此我们先看下他的这首名为《出塞》的古诗:

  《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关于出塞古诗介绍 徐锡麟《出塞》译文解析

  徐锡麟·出塞

  作为清末的抗清义士,诗人30出头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他的历史价值却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他的这首古诗当中,所体现出的豪情与期望,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意思是,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关于出塞古诗介绍 徐锡麟《出塞》译文解析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在这首古诗当中,“胡奴”自然指的是腐朽的清王朝,而借用的“马革裹尸”的成语典故,自然坦明了诗人的志向。

关于出塞古诗介绍 徐锡麟《出塞》译文解析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前两句,诗歌呈现出不可阻挡的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号召人民起来,反抗腐朽的封建王朝,要把统治者赶往山海关之外,恢复中华。后两句更是体现了诗人的义无反顾,“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用的是“马革裹尸”的典故,表达的却是视死如归的气概!

关于出塞古诗介绍 徐锡麟《出塞》译文解析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中国古代的诗篇当中,激情洋溢的诗篇不在少数,但如此直白的、具有英雄主义气概的诗篇并不多见。诗人徐锡麟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全部涌入笔尖,写下如此淋漓尽致的诗歌,唱出了英雄主义的精神。

  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是1906年,距今111年。而在第二年的1907年,诗人被捕,慷慨就义。

关于出塞古诗介绍 徐锡麟《出塞》译文解析

  诗人画像

  回首再看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真可谓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