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散文 >

优美散文

雁鸣水阔芦花飞

优美散文2021-02-0197举报/反馈

  “碧云天,黄草地,北雁南飞”的季节,我喜欢到鸡龙河边走一走。此时的河湄,远远近近,层层叠叠,此起彼伏的芦花,绽放在蓝天白云之下。风吹花动,漫天起舞,纷飞如雪。“天高下征雁,水阔芦花肥”。芦苇摇曳,婀娜多姿。“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这是小学时读过的课文《芦花》里的句子,几十年过去了,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古诗云:“三寺楼台烟雾里,一川芦苇画图中。”鸡龙河湄的风景就在这句古诗里。你看,秋水微澜,芦影倩摇,河湄卧佛寺的佛塔于水雾氤氲中朦朦胧胧,一川芦花更使景色迷蒙醉人,好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如果说秋风若一支悠扬的乐曲,芦花肯定是向金秋打出的旗语。铺天盖地的芦花素洁、飘逸、高雅,雪一般的白,白得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无风时的芦花宛若淑女般恬静、淡雅、透着灵气;而风中起舞的芦花,又恰如当下爆劲的广场舞,煞是壮观。“一川窈窕诧红蓼,两岸芦苇明秋霜。”这优美的诗句,是对芦花最好的写照。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不对!不对!应该是‘飞入梅花总不见’”。
  “你那是乾隆版的《咏雪》诗,我这是郑板桥版的《咏雪》诗。况且梅花那有芦花的浩荡气势。漫天飞雪只能对这轰轰烈烈,浩浩荡荡的芦花才会情有独钟,才会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原来是一群学生面对这淡雅素洁、曼妙无比的芦花,争吟着咏芦花的古诗。他们或站或坐,面对丛丛芦苇花正谈论得热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苇是最早出现在古典诗词中的植物之一。它从《诗经》里款款走来,将我们带入一个纯美的境界;它阅尽了乡村板桥的霜晨残月,经历了多少寂寂的风雪之夜;让古诗里便有了这安逸闲适和哀愁。”
  “你这诗意的描述,激起我‘老夫聊发少年狂’。咱们来场‘飞花令’比赛怎样?”一位学生故意捋一捋下巴,假作老先生模样说。
  “飞哪个字?”几位学生一起发问。
  “芦花!谁输了做一周的值日。”
  “好呀,我先来。‘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芦花飞雪暗长汀,枫叶栖霞映秋水。”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一声横玉西风里,芦花不动鸥飞起。”
  “菊色滋寒露,芦花荡晚风。”
  “渔人已入兴王梦,枫叶芦花似未知。”
  “澄江如练月华圆,枫叶芦花岸岸连。”
  “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
  “你输了!‘芦花’俩字不能拆开”……
  几位学生的飞花诗赛,把我带入一段难忘的岁月。
  上世纪七十年代,乡村学校的生活办公条件差,办公室的门窗漏风,有时屋外钻进的寒风能把煤油灯吹灭。身上还好说,那一双脚简直受不了。那年代,有双“解放鞋”穿就不错了,哪来的棉鞋。这“解放鞋”透气性差。那时我年轻,一活动脚就流汗。白天鞋里湿漉漉的,晚上坐在门窗透风的屋里办公,脚冻得又痛又麻又酥又痒。实在受不了,就起来蹦一蹦跳一跳,可刚坐下一小会,脚照样疼痛难忍。躺下后脚在被窝里一晚上都暖不过来。
  这事不知怎么被我家斜对门的三爷爷知道了,他送给我一双“毛窝子”(用芦花编织的‘棉’草鞋)。三爷爷手巧,生产队里的篓子、筐子都是他编的。三爷爷对我说:“毛窝子难看,穿着干活也不方便,不是你这当‘先生’穿的鞋。不过晚上办公穿一穿挡寒。”三爷爷的老伴去世多年,两个闺女已出嫁,平常就三爷爷孤单一人,因而他特别喜欢孩子。小时候的我认为“芦花”都是芦苇的花,是三爷爷告诉我开“芦花”的除了“芦”还有“荻”。他说“芦”我们这儿叫“柴”,它花絮大、灰白色,杆粗莊;“荻”花絮小、初开时有点淡淡的红,杆细长。“芦”可削篾编席子,“荻”可用麻线结成“荻箔”囤粮食。难怪唐人有“秋风冷萧瑟,芦荻花纷纷”的诗句。“鞭打芦花”的故事就是三爷爷讲给我听的。后来读到孔子“孝哉闵子骞”这句话,对芦花的好感更加深了一层。“毛窝子”的鞋口很粗糙,袜子很容易磨破,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难岁月里,磨破了袜子会心痛几天的。母亲戴上老花镜,细心地用旧布把毛窝子的鞋口包起来。这“毛窝子”还真顶用,双脚拱在里面,暖烘烘的,舒服极了。“月色满湖村。枫叶芦花共断魂”;几十年过去了,这事仍清晰如昨。如今我还是很怀念蕴藏着亲情、乡情、陪伴我在山村学校度过了几个寒冬的这双“毛窝子”!
  几位学生不知什么时候离开了这儿,河湄静悄悄的。“秋风忽起溪滩白,零落岸边芦荻花。”我走进芦苇深处,亭亭玉立又神采奕奕的芦苇,就是一首朦胧诗,满载着诗情与画意。我想当芦花谢了,芦苇枯了,那些吮吸着溪水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曲滩枫叶回渔棹,两岸芦花叫雁群”。风起,水漾,雁鸣,絮飞;芦花空灵清雅,超凡脱俗。这宛如梦境的“芦花飞雪”图,把河湄点缀得美轮美奂,定格成一帧永恒的画卷……
  
  文中引用古诗句出处:
  “碧云天,黄草地,北雁南飞。”——元·王实甫《西厢记》。
  “天高下征雁,水阔芦花肥。”——清•孔尚任《芦洲宴集》。
  “三寺楼台烟雾里,一川芦苇画图中。”——宋·张致远《句》。
  “一川窈窕诧红蓼,两岸芦苇明秋霜。”——宋·王孝严《舫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老夫聊发少年狂”——宋·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芦花飞雪暗长汀,枫叶栖霞映秋水。”——明·何乔新《送金郎中还南京分韵得韡字》“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宋·戴复古《江村晚眺》
  “一声横玉西风里,芦花不动鸥飞起。”——宋·汪崇亮《青溪主客歌》
  “菊色滋寒露,芦花荡晚风。”——宋·吴芾《初冬山居即事》
  “渔人已入兴王梦,枫叶芦花似未知。”——清·陈恭尹《题枫江渔父图为徐虹亭二首》。
  “澄江如练月华圆,枫叶芦花岸岸连。”——明·张萱《五石匏告成用玄真子韵志喜·其五》
  “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唐·贯休《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秋风冷萧瑟,芦荻花纷纷。”——唐·岑参《楚夕旅泊古兴》。
  “月色满湖村。枫叶芦花共断魂。”——宋·秦观《南乡子·月色满湖村》。
  “秋风忽起溪滩白,零落岸边芦荻花。”——唐·杜荀鹤《溪岸秋思》。
  “曲滩枫叶回渔棹,两岸芦花叫雁群”明·蔡汝楠《督兵后还省发吉州》
  (此文属于古诗词欣赏类随笔,自然要引用一些古诗词,由此引起的一些阅读不便,望见谅!)

  【编者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空灵清雅的芦花,超凡脱俗。作者引经据典,笔下的“芦花”给人美的享受。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