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诗歌 >

优美诗歌

独坐敬亭山古诗的意思 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优美诗歌2022-05-19176举报/反馈

关于李白的古诗有很多哦,不知道大家对于《独坐敬亭山》是否还有印象呢?其实《独坐敬亭山》是李白游宣城时所作的千古绝唱哦。诗句采用的就是常见的拟人手法,创造出的意境让大家知道敬亭山的静。那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瞧瞧关于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独坐敬亭山

[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城县北。

尽:没有了。

闲:偷闲,安闲。

“相看两不厌”,将山人格化了,说山与人彼此看不厌。

厌:厌弃,厌烦。

【古诗今译】

鸟儿们都远远地飞走了,没有了一点儿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默默地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赏析】

敬亭山,在安徽宣城县北,因山上有敬亭而得名。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相传也是诗人谢朓赋诗的地方。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天宝12年,李白漫游至此,登览敬亭,吟出了这首千古绝唱。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诗人是在写一种孤独:天上众多的鸟儿都高高地,远远地飞走了,没有了踪影;孤独的白云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弃他而去。“尽”和“闲”两个字,巧妙地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孤静”的境界:仿佛是在鸟儿和白云销声匿迹之后,天更空寂了;山,更幽静了;人,更孤独了。因此,这两句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不仅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文写 “相看两不厌”作了结构和内容上的铺垫。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山人格化,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凝视着诗人。使人仿佛感觉到:世界上大概只有这敬亭山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结句“只有敬亭山”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这首诗作的灵魂和血脉,全诗虽然不曾见一个“静”子,可“空寂、宁”却贯穿始终。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

独坐敬亭山古诗的意思 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赏析这首诗前,大家先思考一下,本诗的意象有哪些?有何作用?本诗的意境怎么样?本诗哪些字的表现力比较强?为强化主旨诗人用了什么高妙的手法?诗人李白抒发了什么情感?

各位朋友先思考一下,再往下看。若有不同,欢迎您赐教;若认可,请推荐给学生,这是几个典型的考点,别忘多多点赞哦!

本诗的主要意象有鸟、云、诗人、山,他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鸟与云是会动的,山是不会动的。只要是能动的,都走了,留下来的,只剩下是动不了的了。会动的鸟与云是衬托不会动的景物的,鸟代表着热衷名利的一些人,都向高处走了;云来去无踪,代表着向高处无望的人,最后一个也孤独地去了。总之,只要会动的,高就的高就去了,不能高就的,孤独落寞着也去了。他们衬托着不能高就、不能动者的更落寞。本诗的意境,是能动者都走尽后,诗人不愿动也不能动的静、冷。

本诗的“尽”、“闲“”二字很有表现力。乱嚷嚷的群鸟走尽了,代表着山空了,强化了诗的意境的静。到最后一个会动但不能发声的云走后,这山,真是一动不动了,这“闲”字,更突出了山的落寞。只剩下了诗人和敬亭山了。这二字生动形象地衬托了诗人和山的孤独、清静。

本诗主要的手法是衬托,以鸟和云的离去,衬托出诗人和山的独、静。本诗表现了诗人李白弃世、被弃世的落寞的悲伤之情。

独坐敬亭山古诗的意思 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李白

独坐敬亭山古诗的意思 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注 释

独坐敬亭山: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众鸟高飞尽:

尽:没有了。

孤云独去闲: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相看两不厌: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译 文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

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

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m.taiKs.com)

赏 析

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首五绝的前两句是说,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其墓碑在今安徽当涂。而在四川江油、湖北安陆均有其纪念馆。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