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借书

随笔美文2022-05-25146举报/反馈

我借书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十多岁,刚能结结巴巴看些短篇小说。那时一般人家是没钱买书的,主要是向邻居小伙伴们借。

开始时,读的多是连环画、神话传奇、民间故事等,篇幅短,通俗易懂,很有吸引力。后来就读《雷锋》《欧阳海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汲取了不少正能量。再后来就喜欢悬疑侦破故事、古代小说,如《秘密图纸》《徐秋影案件》《孙悟空的故事》等,当时识字少,许多是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一次,看到姐姐借回了《镜花缘》,立即被侠客奇异的故事吸引了。清人写的,还是文言文,读起来就是囫囵吞枣,知道个大概意思,看个红火热闹。

上中学时,小伙伴神神秘秘的把我拉到一边,说,“好书,**,谁也别告”,就把书塞到我手里。书斑驳陈旧,没头没尾,裹在报纸里。又说:“《水浒传》,只能看两天。”书中英雄豪杰、劫富济贫的故事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不忍释手,废寝忘食,总算没有食言。

随着“文革”的结束,许多书解禁了,山西省图书馆重新开放。上世纪70年代末,我排了一整夜的队,办理了一个借书证。图书馆各种书籍琳琅满目,视野一下开阔了。从此,借书走进了一个新时代,许多书可以一饱眼福了。文源巷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之一,我在那里吮吸着知识的养分。
(m.Taiks.com)

借书时,首先在一组组分门别类的大木柜上,找到你要借书的目录抽屉。抽屉里一根铁丝串着卡片,一张卡片上记着一本书的信息。把信息抄在一张纸上,请图书管理员找书。一本书最长能借1个月,否则,逾期每日违约金2分,所以,再忙1个月也要把书看完还上。那段时间确实读了不少书,其实是缺什么补什么吧。

和我同岗位的马锡崇,古诗词知识丰富,有时聊天,不经意的,诗句就顺口而出,形象生动,很有文采,自己有时似懂非懂,许多诗词没学过。于是,我重点就借唐诗宋词。借下书就读,就背,认真理解含义,体会意境。连上班乘车1个来小时也边看边背,坚持下来大有裨益。一次,在工作的推焦车上看到了我们丢失的一个灭火“工具”铝饭盒,马锡崇边用手擦,边说:“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我脱口而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相视会心一笑,开始工作。

一次听到侯宝林的相声“关公战秦琼”,广播里听众大笑,我也不知笑什么,又不好意思问。主要不知秦琼是谁?后来听说是唐代的,就借阅《隋唐演义》《中国通史》等书籍,自然就心里有数了。1982年读了电大中文专业后,就根据课程需要读,几年下来,眼界大开。那时读了不少中外名著,是读书最多的时候,文史知识长进不少。

上学时,老师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租书,看来确有道理。现在条件好了,买本书,有时翻几页就放在了那里,总觉得不急,结果竟成了书架上的摆设。想想借书的岁月,也是令人怀念的。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