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散文 >

优美散文

摹写传统(一)——艺术路径的起点与未至

优美散文2021-02-0181举报/反馈

  我的绘画经历
  我的起点很低,也没有固定的师从。我是从读《芥子国画谱》开始的,一位朋友听说我想学画,就把他的一套《芥子国画谱》送我了。学了那么一阵子,后来转到模仿名家名作上,一开始当然不行,渐次用功,居然也能画得几分相似了。我的2018年的画展中,有十几幅画就是当年的所谓作品,看上去颇像婴幼时期的露裆裤。我不觉得丑陋,甚至还感到几分温暖——那时我是多么用功啊!
  我北京的居所不算宽敞,没有可供单独画画的地方,因为被书画的魅力所蛊惑,我不能等有了单独的书房才开始,于是就在阳台上安了一张桌子,开始学画。阳台空间很小,放下一桌一椅,几乎没有转身的地方了。而且,阳台里的温度在四季中变化很大,有时热得汗流浃背,有时冻得瑟瑟发抖,但我忍受下来了——无非是多冲几次澡,或多加点衣服嘛。
  那时我还在工作,没有成块的时间去专修班学习,只能靠自己多练,遇到机会(比如见到技艺高超的画家)就认真请教。有两年,我常去武怀一先生的画室,他办了一张很好看的报纸,叫《藏画》。那里经常举办小型画展。去看画展时,会遇到一些名家,我就借机向他们请教。有时我提的问题被他们认为很幼稚,我也不揣浅陋,反复地问。
  从他们那里,我了解到文人画,粗略懂得传统技法的微妙,诸如丘壑构成、气韵设计、情调表达、笔墨轻重等都有人提醒。不久,我就开始临摹古人名作,包括徐渭和朱耷。那时我仅仅知道临摹人家的线条和画面,不懂得绘画的内在,所以,尽管有几分像,还是没有精神。胡石先生曾送我一本徐青藤作品专辑和一块端砚,他对我说:徐青藤这人是没法学的,什么时候明白了他那无法学的成分,你就入门了。后来我和王鲁湘讨论了八大山人和徐青藤,读了他写的书,才知道他们的屈辱、愤怒、幽怨和不屑,渐渐有了些领悟。于是,我开始抛弃临摹,整理自己的资源,开始创作。
  这种付出是必须的。传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其中有艺术的必然要走的路径。每个有志于绘画的人,都不要试图走捷径,必须承认传统,好好学习,虚心谦恭,才能得其奥妙,参悟一点玄机。在这方面,我可能用功不够充分,但态度是非常认真的。从画册中,“摹写传统”这个部分的作品,大体上能看到我当年是何等努力。
  为什么选择故乡山水做题材
  按说,学画山水,应当走遍名山大川。但是,我选择的题材却是老家沂蒙山。
  在这里,我得说说理由。
  首先,我熟悉故乡的山水,有充足的主观感情。艺术之树不仅需要阳光、水和空气,还需要强大的根系。人的精神根系有许多条,其中最重要的是童年生活、中年经历和读书教育。童年是不仅和故园联系在一起的,也和后来的经历、教育、写作有密切的关系。国人大都具有乡村背景,因此,童年的乡村便是我学画的理想之地。
  童年,童趣,值得艺术家格外珍惜。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乐趣,那种无忧无虑的时光,值得终生回忆。丰子恺先生有一次问四岁女儿华瞻最喜欢什么事,华瞻答:“逃难。”对于大人,逃难是充满恐惧、紧张、居无定所的辛酸历程,可孩子体验的却是一家人坐着大车到处玩,战争的硝烟如同节日的烟火,童心将苦难一一滤去,留下温情与趣味。成年人被诸多俗事裹挟,劳心劳力,难见本相。
  李贽说:“失去童心就是失去真心,失去真心就是失去真人。”王国维:“主观之诗人不可多阅世,阅世越浅,性情越真。”马克思说:“成人不能再成为儿童,否则稚气,但成年人难道不该努力在更高程度上使儿童的淳朴本质再现吗?”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天才不是别的,只是能够自由地恢复童年。”当童心在艺术中再现时,一定能感动读者,因为清纯即是美好。

  【编者按】:文字里的记忆,满满的都是学习画画的经历,细读每一个字,都能感受到作者学习画画的成长历程,看到与画画密切相关的酸甜苦辣故事,尽管只是全篇故事的开始,却给读者引起悬念,期待后续故事的延续。文字真诚而朴实。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