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励志名言 >

励志名言

佛祖说的最经典语录佛语经典(精选99句)

励志名言2022-06-0767举报/反馈

1、以为在这里学得

2、【佛心禅语】 不计较人生的重重困境,因为每一分钟,我们都能抖落满身重负,放开过往的一切,开始下一段精彩。

3、贫中之贫的人,不仅物资、知识贫乏,见识也窄浅;更有既贫且病者,心态孤僻,常觉得自己被人遗弃……我们应设法给予

4、当我们真正参透了因果循环、了悟了生之大义、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时,就一定能够坦然面对人生的挫折,度过生活的困境。

5、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五

6、智者能迅速驱散涌起的悲伤,就像风儿驱散棉絮。应该拔掉自己的箭,自己的悲伤、欲望和忧愁。《经集》第三品,第八章《箭经》

7、【佛心禅语】 如不思量,自性便空寂不变;思量便造成自性的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宗教箴言录》

8、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

9、天下禾中生草,才败禾实,人当诛拔草,去之,禾乃成好实。比丘恶者,不乐经、不持戒,坏败善比丘,诸比丘当共逐出。《佛般泥洹经》卷上

10、【佛心禅语】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也不必苦口。在入际交往中,要学会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11、【佛家经典禅语】 境界产生的外在条件本来是没有美丑的,所谓美丑都是起源于人心的,心如果不强加给外物以美或丑的名称,那么虚妄不实的(

12、甚至,西方的有识之士冷静地指出:西方社会能否生存,取决于能否吸收东方首先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

13、【佛心禅语】 诸子莫错用心,无人替汝,亦无汝用心处。莫就他觅,从前只是依他解,发言皆滞,光不透脱,只为目前有物。——《归宗智常禅师》

14、父爱就像佛的禅,无法言说,没人能说清,只能用心去领悟,用爱去感知,用责任去深深体会。父爱更像茶一样甘甜、醇香,但只有慢慢品方能体味。

15、【女人幸福语录】佛说:“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能尽孝,如何礼佛?不能奉亲,如何悯人?尽到孝道,才能修得佛道。

16、爱心和智慧是最好的心灵良药。爱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净化自己。拥有爱心和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价值的人生,更是有意义的人生。

17、转过身,走自己的路,想自己的事,写自己的文字,过自己愿意过的生活。因为有些存在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我的心情我做主。

18、【佛心禅语】 人只有在生活的时空之中,当下接纳自己,把生活本身当做目的,不要为了追求物欲而把生活变成手段,这样才会发现生活的妙悦。——郑石岩

19、三宝加持的阳光下成长的我,由于获得恩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坚定地认知心中本来具足爱心的明灯和智慧的光明,再也不怕生命的夜路,也不畏轮回的黑暗。

20、【佛心禅语】 【福由心生,祸由己招】 信佛应避贪、嗔、痴,目的就是不要被欲望和尘世中的事情迷失自 己。心净而目清,目清而事明。欲从心生,祸从欲起。

21、在人际交往中,偏执于“我是对的,错的是别人”,毫无意义,关系的疏离,感情的疏淡,却是实实在在的损失。为了无意义的偏执而蒙受损失,显然并不明智。

22、恒顺:水随顺不同的器皿显现为不同的形态,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修正道德的人也如此,遇到善人时以善的方法来引导,遇到恶人时以恶人接受的方式来度化。

23、众生有烦恼,是因为我执的关系。以“我”的自私心理为中心,不但使自己痛苦,也会影响周围的人跟着痛苦。忘我,才能于修身养性中,造就健康、幸福的人生。

24、【佛心禅语】 每个人都不愿意让烦恼缠身,如果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消除表面的痛苦,获得暂时的解脱,就会陷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恶性循环。

25、年轻时我口若悬河,嘴巴比脑子快;中年后,我木讷无言,非深思熟虑不敢开口。年轻时,心里搁不住事情,天天生龙活虎;中年后,事情喜欢搁心里,日日难免愁眉。

26、【佛心禅语】 没有贪欲,真佛现前。摒弃贪欲,你会生活得坦然,没有干扰,没有 麻烦,也没有外来的祸害,快乐的心情永远伴随自己,在自在宁静的生活 中尽享天年。

27、批评和指责的话语一旦说出口,便烙在了对方的心里,留在了对方的记忆中,能不能让它消失,已经不由自己掌握了,而恶业却要自己承当,所以,说话时,要慎之又慎。

28、【佛心禅语】 别人的过失容易发现,自己过失不易察觉。传播别人的过失如同丢弃稻壳一般容易。可是隐藏自己的缺点却像赌徒隐藏骰子那般的狡猾。——《佛陀的格言》

29、【佛心禅语】 如果我们能把握到每一刻的当下,且保持觉醒、珍惜拥有,并以感恩之心去善待周围的一切的话,幸福在我们的身边,快乐在我们的心间,成就在我们的掌中。

30、【佛心禅语】 有一般学人,向五台山求文殊,早错了也。五台山无文殊,尔欲识文殊幺?只尔目前用处,始终不异处处不疑。此个是活文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31、近来每次下乡看到农民依然那么辛苦,田间的路依然那么窄小,仍然存在原始的劳作方式,我就在想:修一公里高铁的钱,如果用在一个乡镇的农田基本建设上会是什么状况?

32、【佛心禅语】 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就因为它总是在最低处,因而所有的河流都汇集到 大海的怀抱中。人的知识越是渊博,胸怀就会变得越宽广,这样,他获得 的东西会越多。

33、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人于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业烦恼种种暗障,悉能除尽。《华严经》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34、人生最大的五种病,是“贪、嗔、痴、慢、疑”。而诸多烦恼及种种罪业,皆因贪着“财、色、名、食、睡”五欲;若能去除五欲,则能启发良知,开展良能,自度度人,饶益一切众生。

35、【佛心禅语】 苦为乐、乐为苦,苦与乐的感受全在于一心。达摩面壁,凡人皆称其为苦修,却不知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归空灵、慧及宇宙,体肤之苦皆化为心灵的极乐,并无半点苦楚可言。

36、【佛心禅语】 纵有广厦千万间,夜眠不过三尺地,拥有再多财富,也不过是身外之物。重要的不是拥有钱财的多少,而是考虑财富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拥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才是智慧。

37、不怕讥谤。因为讥讽毁谤可以消除我们的罪业,是我们学佛修道的逆增上缘。所以一个人,尤其是正信的三宝弟子,不但不必惧怕讥谤,更可以把别人的讥讽毁谤,转变为激励自己上进的力量。

38、【佛心禅语】 爱别人就等于是爱自己,施恩于别人就等于把恩惠留给了自己。古代 哲人曾经说:“喜爱人们的人,人们也常常喜爱他。恭敬人们的人,人们 也始终恭敬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9、假如孔子生活在今天,他可能成为代课教师,最后接受被清退的命运;假如孔子生活在今天,他也有可能成为官员,因为没有文凭,或有幸被招干,但他必须不断地混文凭,才有可能立足和迁升。

40、【佛心禅语】 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完完全全、真真正正抓住的,无论是物,还是人,因此不必斤斤计较,刻意追逐。对于不生不灭的生命本源,要把握得住,要认识得透彻,才能够善始善终。

41、【佛心禅语】 前先,以珍惜所拥有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中间,以少欲知足让安定的心稳同;最后,以放下贪执让稳固的心发挥用。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使我们的心安定、稳固及发挥功用的方法。

42、【人心与佛性】心与性是一样的,于佛称为「性」,于人叫做「心」。如一杯白开水叫「水」,加上茶叶就叫「茶」,加上咖啡则叫「咖啡」。实同样是一杯水,但咖啡与茶都是水「以外的东西」。

43、【佛心禅语】 有些人生性好竞争,逞强好斗,绝不轻易屈服于他人。其实,战胜别 人不一定非要打败他,向人低头也是争取胜利的一个手段。争强好胜的人 如果不能自我控制,最终是要吃大亏的。

44、一个愈有修养的人就愈是谦虚,愈有学问的人愈觉得德学不足。因为世间的学问浩瀚如大海,何况出世的教育,更是无量无边。了解道理后,才知道自己距离真理尚远;自觉渺小,才愈会向前精进。

45、佛告阿难:此观佛三昧,是一切众生犯罪者药,破戒者护,失道者导,盲冥者眼,愚痴者慧,黑暗者灯,烦恼贼中是勇健将,诸佛世尊之所游戏、首楞严等诸大三昧始出生处。《观佛三昧海经》卷九

46、佛言:阿难,是郁伽长者,虽住居家地,常有等心,于是贤劫,所度人民甚多,胜余出家菩萨百千人教授。所以者何?阿难,虽有出家菩萨百千人,其德之智不及郁伽长者。《郁伽罗越问菩萨行经》

47、【佛心禅语】 “物物而不物于物”,意思是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古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物欲横流”这个词会成为后世的现实。物质崇拜或物质信仰,确实让很多现代人迷失了方向。

48、【佛语心经】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立下志向去实行,遵循客观规律去实行,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实行,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始终如一,如果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结果就会一事无成。

49、【天天禅语】破坏大自然,等于破坏自己的家园;浪费资源,等于浪费自己的福德;伤害动物,等于伤害自己的生命。最终亏损的还是自己,实在是得不偿失。如果你真的疼爱自己的话,应值得慎重。

50、世间万事万物,随时在发生变化,事过去了,心过不去,这是烦恼丛生的原因。如果对境无心,以灵动之心,感受人与自然的灵动变化,当苦时苦,当乐时乐,却不着痕迹,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痛苦了!

51、【佛心禅语】 人无事也要寻觅一点愁怨,更何况有事时?世间人大多如此,每天都被诸多莫名其妙的烦恼所包围,心灵很少有平静的时候。心头的闲愁太多,吃饭就不香:心底的思虑太多,睡眠便不宁。

52、【佛心禅语】 阿弥陀佛在修行成佛前,曾经发下四十八个大愿,其中一个大愿就是说,将来他成佛后,凡信奉并持诵他的名号的人,在命终之时,佛就前往,接引其人往生自己的国土,即西方极乐世界。

53、金地藏是我的邻居,与他为邻我发现好处多多。最大的好处大概有三:一是认识了平等,王子和平民身份不是绝对不可互换;二是懂得了慈悲,众生渡尽,方正菩提;三是理解了无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4、【佛心禅语】 做人修行,做一件善事或做一天善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行善。在佛家看来,前者是布施积福,后者才是真正的觉悟。“大爱无私,至善无痕”,一个人倘若拥有这样的品质,便与圣人无异了。

55、佛教认为,人的生命不仅是从生到死,还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人的一生仅是这个大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佛教对现实的态度超然,对文明的终极追求更透彻、更究竟。无论世界如何变换,佛教都有自己不变的真理。

56、【佛语禅心】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所谓“敢作敢当”、“一人做事一人当”就是这个意思。这其实是要求人具有社会责任心,为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情承担责任。要敢于担当,推卸责任是可耻的。

57、【心灵禅语】 不要贪恋高官厚爵。在我们这样的社会,领导者被称为人民的公仆,本来应该没有高官厚爵可言,可是偏有人把人民授予自己的职位当成了官位、爵位。这样的领导者,当然无“公仆”意识可言了。

58、人生是变化无常的,在变幻莫测的生活里,人与人之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摩擦,有些事本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一笑了之。但有的人却做不到,总是对别人的小错误斤斤计较,结果不仅别人生气,自己也生气。

59、你还很年轻,有许多路等待你去走,有许多事等待你去经历,一切都不可知。如果心灵是透彻的,你会一直沿着光的方向走,光的方向就是你人生的方向。可以试着在不同的天空亮出翅膀,剪出你想象的一切图案。

60、岁月虽然带走了你青春的足迹,何必在意当年青春的美丽,只要你能够坦荡地面对血与泪的洗礼,直面去看待人生,无私地品味天地沧桑,正确品味自己生命中的禅唱。正确拥有自在的自己,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傀儡。

61、人们往往执着于虚幻的“心”,由于这样虚幻的执着心,我们久久沉陷 于怨恨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怨恨”的本质是虚幻 的,当我们能切实懂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虚幻的怨恨。

62、六和文化【禅语人生】人生中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63、“三分医药,七分精神”,通过医疗、食疗等物质方法可能改善形象;“三分人才,七分打扮”,通过修饰、着装等物质手段也可能改善形象,但最方便、最省钱、效果最佳的美容法是心系当下、保持宁静愉悦的心理状态。

64、【佛心禅语】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心灵纯净得一尘不染,凡人之所以是凡 人,就在于他心中的杂念太多,而自己还蒙昧不知。所以,圣人了悟生 死,看透名利,继而清除心中的杂质,让自己纯净的心灵重新显现。

65、【天天禅语】从古至今,凡夫俗子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追求金银财宝与名闻利养,最终却没有一个人是满足于荣华富贵而死亡的。因为心的力量是无限的,欲望也是没有限制的,因此对于物质的贪欲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

66、生活的禅法是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或者理解为面对生命中得失、荣辱、爱恨、沉浮的一种心理素质。谁也不是生活的旁观者,不要埋怨幸福有多么的遥远,向着幸福跑过去,或者说幸福已经跑远,但是你把幸福放在心底。

67、人在爱欲中,是永远没办法满足的;爱欲愈炽,贪念也愈多。通常物质上愈充足的人,精神上愈感到空虚。放眼古今世界,古代人与现代人有着极端的不同。过去的生活因为物质缺乏,日常所需都是以人力操作,所以事事辛劳。

68、荒野地,如果没有人下种,只能杂草丛生,绝不会长出豆苗;烂泥塘,如果没有下种,只会浊气熏天,绝不会飘出莲香。而今凡夫的口居然念出了阿弥陀佛的名,那不是阿弥陀佛在他心里种下佛种的活见证吗?他日成佛,岂非自然!

69、懈堕有六失:一者富乐不肯作务,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堕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懈堕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70、一日禅:【用宁静的心拥抱世界】闭上眼睛好好地想想,自己是不是因为心浮气燥而搞砸过很多事?是不是常常被环境、被人所影响?是不是常常为了小事生气,不放过自己?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

71、自己给自己套箍最容易,你若不愿意,别人就是想套,也还是要费些周折。我们一边梦想着自由,一边却在不停地给自己套箍,同时对别人套来的箍半推半就,怎么会不沉重,怎么会不累呢?实际上,套再多的箍都无妨,只要不套在心上。

72、【佛心禅语】 小乘行者注重断恶,大乘行者重视行善。出离心,是断恶的起点;菩提心,是行善的动力。证悟空性,是大小乘的共同趋向。为个人的解脱而修证无我,是小乘佛法的解脱之道;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是大乘佛法的菩提大道。

7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违法乱纪的恶人和喜欢惹是生非的小人,都是既可怜又可恶的人,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弱者,没有能力凭正当手段创造美好生活,只好用令人痛恨的方式去营造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他们多一点厌恶,不如多一点同情。

74、初发心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应当拥有一颗怎么样的心去修行。禅宗讲即心即佛,佛就是心;净土宗讲唯心净土,还是讲心;密宗讲三密相应,还是心;天台宗讲三谛三观,还是心;华严讲一真法界,还是这个心。离开心就没有法,所以心是一切的根本。

75、【佛心禅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很多人将这句话当做对“执著”二字的最好诠释。但我们可以将“求索”二字理解为对生活方向的摸索,既然要摸索,就少不了摸爬滚打,只有在跌跤碰撞中,才能更准确地确定真正合适自己的路。

76、【八大经典佛语】1一切皆为虚幻。2不可说。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4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5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6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8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77、佛教中有一句禅语,大意是:与其试图改变难以改变的事物,莫如改变自己。对此境界,我只能表示无限感佩,却难以为之。毕竟,我乃尘世之人,六根未净,与大千世界里的凡人俗子一样,以“适”而“中”,以“中”而“和”,才是我等处世的第一法器。

78、【佛心禅语】 通向胜利之路要务实,不要坐而论道,从最细微处开始行动,一点一滴的积累也能穿透顽石。因此,行动才是我们做事的起点,它使我们的幻想、计划、目标都变为现实,成为—股活动的力量。行动,是滋养成功的食物和水,是接近梦想的捷径。

79、一花一世界,一尘一禅悟。拂拭,是对物的净化,但光阴之尘,不久又会蒙蔽原有的光华。尘,也是生活的真实。朝花夕拾是怀旧,昔尘今拂是迎新,怀旧看到生命中曾有的自我,迎新是面对未知的岁月。任那些尘轻轻扑面,见尘如见雪,祛烦但不忘忧,心生自在。

80、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在待人处事上,也都有他自己的价值观,依每个人修持的不同,表现也就不一样,修养好,能够包容与尊重别人,你就容易不为“外境”而影响自己的身心;反之,如果你自我意识强,喜欢计较的话,就常会因为“外境”而不能安住身心。

81、【佛语禅心】 人如果能够一以贯之地与人为善,就必然能得到周围人们善意的回报,他就会生活在快乐中,生活在光明中;人如果一味地为非作歹,就必然会受到周围人们的憎恶,他就只能生活在痛苦中,生活在昏暗中。这,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一种表现吧。

82、【佛心禅语】 正邪只在一念之间,对于人生来说象是在做选择题,是选择天堂还是 地狱,由你定。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佛说:“这个心,一念 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的确,是升天堂,还 是入地狱,是值得每个人都思索的问题。

83、人们都希望身体健康,却很少人找求精神健康;都希望此一生安,却很少人追求来世光明;都希望打败敌人,却很少人懂得降伏自心;都希望工作成功,却很少人希求修行成就;都希望事业圆满,却很少人追求福慧圆满;都希望得到地位,却很少人祈愿一切众生安置于佛果。

84、生命里,总有一些深情无关春花秋月,总有一些遇见无关天涯零落,却是一场宿命的邀约。执手相望的岁月,在我写完的一首清韵里淡暖生香。若,遇见已无路可逃。那么,允我携一颗云水禅心,在一帧未打开的安宁里静静陪你。让爱,一直如影随形。让念,一直安然生长。

85、职业关系。一个人立身社会做人处世,不能没有生活,既然要谋求生活温饱,就要和各种职业建立关系。在受教育的时候,要和老师、同学来往;在要衣要食的时候,要与雇主、同事往来。不管在什么行业,担任何种角色,欲求“人际关系良好”,“诚实无欺”是不二法门。

86、一个人对生活的承担,就是生命的责任,生活中免不了有许多的违缘,用一颗充满善意与关怀的心,去对待那些人生的纠缠,人生总是向前,一念间的转换也能带来生活幸福的改善,生活的禅法在于内心找找自我,所以说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由自己决定。也可以理解为善有善报。

87、以意行善,也在简单又不简单之间,人人都有善心,也有恶念,心念随外境而变,遇到一定的情境,善心、爱心、同情心、慈悲喜舍心,总之一切好心都在心中闪现。遇到别的情境,比如受人侮辱、欺骗、侵害,则“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好心全不见了,只剩下魔心恶念。

88、【佛心禅语】 佛说:“只有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心怀感恩,才会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使自己过得更幸福快乐。”感激生活给我们的一切苦与乐,用心去接纳所 有的感觉,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以宽容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 人,这样才可以每一天都过得充满热情和乐趣。

89、处于逆境的时候,要懂得善待自己。要记住:如果这个世界没人疼惜你,你要疼惜自己,没有人看得上你,你要看得上自己。是的,若能懂得始终对自己好,生命就永远没有失败。善待自己,就是要学会宽恕,不在过去的错误中纠缠;就是要学会退一步,不在不能得的欲望中挣扎。

90、“自性”是什么呢?是佛性,是空性。为什么反闻自性能够悟道呢?因为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自然也存在于自己的心灵世界,只要觉知自性,自然大彻大悟,成就无上道果位。很显然,通过反闻自性,比向外弛求更方便。正如一句禅偈所说:“须知自有家中宝,切莫纷纷向外求。”

91、【佛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有些人即使在认识数年之后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间总似有一种隔膜存在,仿佛盛开在彼岸的花朵,遥遥相对,不可触及。而有些人在出场的一瞬间就是靠近的,仿佛散失之后再次辨认。

92、我常常无法面对自己灵魂里的丑陋,这种丑陋或者是一种自私,或者是一种贪婪,甚至是一种龌龊的恶。因此我时时渴望自醒,渴望发自内心的公义、给予和良善。这是一种艰难的自修,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长途跋涉。我必须如此,否则不能使自己的灵魂获得救赎,不能获得安详快乐的人生。

93、一个修行者要想渡过轮回的大海,若没有像舵手一样的上师善知识的引导,就难以超越轮回的束缚,虽然乘上了趋入佛法的大船,具备一些功德,但却因不能圆满而还会沉没在轮回的苦海中,随业流转,无法到达涅槃的彼岸。正如《华严经》说:“善知识就像船夫,救渡我们渡过轮回的苦海。”

94、道德示范缺失,就难免出现极个别的无道之人,或许这个人的本质极差,魔鬼一牵就走;或许这个人的本质还有药可治,但看不见天使,最终还要恶化。多数人或受教于家庭,或自律于自我,再颓废,道德的底线也不会破,但是,若社会风气过于浮躁,你便不能期望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样有底线。

95、换位思考往往是一把打开问题之锁的灵钥。许多问题的发生是因为单向思考造成的,如果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有些问题可能就不成为问题。譬如微博之间因为某个观点发生对撞,假如双方换位思考一下,对撞可能就变成了理解。推而广之,民众与政府之间,如果也能多一点换位思考,多好!

96、【佛心禅语】 我们的繁忙并不在利益他人的事情上,而是在利益自己的事情上,所以忙的最终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佛陀曾经很清楚地告诉过我们:幸福和快乐源于利益他人,痛苦和忧虑源于利益自己。无着菩萨也说:“诸苦由贪自乐起,佛从利他心所生,故于自乐他痛苦,修正换是佛子行。”

97、不要为已做的事情后悔,要为将做的事情三思。没有现成的人生可以重复,已走过和将走的人生都是独创。过去的,即使错了也是必须的错,吸取教训就好;未来的,即使对的也不一定就对,要以过往的经验做参照。人生不是免费课堂,该缴的学费一分都少不了,我们要避免的是:为人生重复缴费。

98、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还是要从解决文化危机下手,大力弘扬中国五千年传统道德精华,进行全社会的道德重建。解决文化危机难吗?找到要领就很容易,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的传承,即使是今天的人,身体里仍然有这种文化基因,只不过这个基因在沉睡,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快唤醒它。

99、我们应该突破狭窄的范围,将爱推广出去,普及整个社会人群。一个人若时常抱着感恩的心,好好思考日常生活的来源,就能体悟到:没有一个人,可单凭自己的力量生活在世间。我们要靠社会一切众生的帮助,才能维持生活;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多去付出,不断地彼此感恩。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