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诗歌 > 散文诗 >

散文诗

《山寺(得开字,章留后同游)》

散文诗2022-07-23147举报/反馈

山寺(得开字,章留后结伴游) 杜甫 野寺根山岩,诸龛遍崔嵬。前佛没了辨,百身一莓苔。
虽然有古殿存,世尊亦浮尘。如闻龙象泣,足令义者哀。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树羽静万里,沿江久裴回。
山僧袍蓝缕,告知栋梁之材摧。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花台。万界必开心,魅鬼无嫌猜。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穷子失净处,高手忧祸胎。
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考虑修行苦,自哂同婴孩。 原注:章留后结伴游,得开字。
依朱注编在宣城年间之冬。
野寺根山岩,诸龛遍崔嵬。前佛没了辨,百身一莓苔。虽然有古殿存,世尊亦浮尘①。如闻龙象泣②,足令义者哀。
(首述山寺荒残之象。前佛,露石龛者。世尊,坐殿中者。)
①黄希曰:诸经皆以佛为世尊。②《维摩经》:观音菩萨阵营,例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翻译名义集》:水行中龙力较大,陆行中象力最大。杜修可曰:《传灯录》云:龙象乃鳞毛类中最巨者,故经称僧之出类者曰龙象,非指佛象也。③义者,指佞佛之辈。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树羽静万里①,沿江久彷徨。山僧袍蓝缕②,..告知栋梁之材摧③。公为顾宾从④,咄嗟檀施开⑤。
(此计入寺布施。高官豪侈之状,僧家乞怜之态,摹写真实。)
①《诗》:“崇牙树羽。”②周弘正诗:“山僧尽凋散。”《高僧传》:“带索蓝缕。”《字林》:“南楚人贫衣物敝丑,此谓蓝缕。”③《晋阳秋》:谢尚收涕告知。④《魏氏春秋》:钟会乘肥衣轻,宾从众多。⑤《石崇传》:为客作豆粥,咄嗟立办。晋孙楚诗:性命皆有极,咄嗟不能保。《文选注》:《大品经》:不施不悭,是名檀波罗蜜。《大乘论》:“檀越者,檀施也,谓这人行檀能越贫困海故。”薛梦符曰:佛书:信施檀越。王简栖《头陀寺碑》:日行舍不得之檀,施诸群有。黄希曰:佛书注:梵语檀波罗蜜,华言布施,此合华梵之语而云檀施。
吾知多罗树①,却倚莲花台②。万界必开心③。魅鬼无嫌猜。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④。穷子失净处⑤,高手忧祸胎⑥。
(此借修寺托讽。发愿布施,借以祈祐神天,若移此奉佛的心,以慰问金士兵,岂知弘济才乎。盖穷子几行秽不净,想法者宜防祸于未萌,穷子指士卒。朱注谓讽章不修臣节,如穷子离净处而甘粪秽,将来源于蹈祸机,如子璋、了解之毁灭也。恐无此当席骂主之理。)
①《西阳杂俎》:贝多,出摩伽陀国,树长六七丈,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等,一多罗婆力叉贝多,二多梨婆力叉贝多,三部闍婆力叉贝多。多罗多梨并书其叶。部闍一色,取其皮书之。贝多,汉翻为叶。婆力叉汉翻为树。西域经卷用此三种皮叶,若能宝护,亦得五六百年。《翻译名义集》:“贝多形这般方棕榈树,极高,长八九十尺,花如小黄米子。”《嵩山记》:嵩高寺中,忽有思惟树,即贝多也,一年三花。②《文殊传》:世尊之座高七尺,名七宝莲花台。《大智度论》:“人群中莲花,大但是尺。漫陀耆尼池及阿那婆达多池中莲华,大如引擎盖。天空宝莲花,复超过此。这般莲花台,严净香妙可坐。”③佛书有三界万界,自欲界以上皆曰诸天。《金刚经》:“闻佛常说皆大欢喜2。”④王康琚诗:“周才信大伙,偏智任诸己。”旧本,“穷子”二句,在“抚士卒”下。白黄山将左右互调,特有贴心。盖“穷子”原就佛徒言,“以兹抚士卒”,方推倒章留后,语微婉而生姿。若将“穷子失净”接在士卒下,讥讽章氏,恐太切直。前注指“穷子”为士卒,绝知未当。⑤《法华经》:“例如有些人,年既孩子气,舍父逃逝,成长复加困穷。父求而不得,穷子佣赁,碰到父舍,受聘除粪,污浊不干净。父亲宣言口号,尔就是我子,今我财产,皆是子有。穷子闻言,即大欢喜。”王融启:“闭三乘于穷子,发二谛于四蒙。”⑥骆宾王诗:“高手傥有访。”《枚乘传》:“福生有基,祸生有胎。”
岁晏风破肉①,荒林寒可回②。考虑修行苦③,自晒同婴孩④。
(此自慨而含讽意。上文檀施抚卒,告章之意已完,此下颇难措语,兹将己意伴结,讽谕在离即中间。言当此寒尽春来之候,方欲如婴孩之自适,岂可与山僧辈因此修行之艰难乎。此章前三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唐吴少微侍:“岁晏风落山。”②谢灵运诗:“荒林纷沃若。”③《金刚经》:“虚无可考虑否。”《洛阳伽蓝记》:灵觉寺宝明,尝作陇西郡守,辞官修行。④《老子》:“若宝宝之未孩。”郭璞诗:“奇龄迈五龙,结爰方婴孩。”《汉武内传》:延陵阳形有婴孩之貌,皇座以青真小童为号。朱鹤龄曰:章彝事,二史无考,但附见《严武传》云,武再镇剑南,杖杀之。公在东川,与来往最数,然《桃竹杖》、《冬狩行》语皆含刺,他诗又以指引能事、练习强兵称之。大多彝之为人正直,将略似优,乃心不在皇室。是冬季子在陕,彝坦然校猎,不一定无拥兵犹豫、坐制一方之意。公窥其微而害怕诵言,因游寺以讽谕之。世尊浮尘,咄嗟檀施,岂君王虚华,独能宴然罔闻乎。“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欲其用此道以治兵敌忾,无但广求深圳福田也。而其词意委婉,此公之擅于劝告乎。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