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百科 > 好词好句 >

好词好句

有关开发设计聪慧读书的句子(精选55句)

好词好句2022-08-0185举报/反馈

1、人人能学习做圣人,世间会愈来愈美好。

2、人生不能只是浮生若梦一般,不切实际。要能为自己的人生做最好规划,

3、第四,快乐的泉源;有的人认为有钱财就会幸福,有的人认为有名位就会快乐。

4、每一个人的智慧都能得到开发,端看方法得当与否。在此提出循序渐进开发智慧的方法,

5、如同每日必须吃饭一样,把读书养成习惯,可以长养我们的智慧,变化我们的气质,开阔人生的层面,提升生命的内涵。

6、如果一个人拿了博士学位,却不懂得生活,不通人情,不算是会读书。真正会读书的人,是能读熟人事,读懂生命,读通生活。

7、《颜氏家训*勉学篇》说: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因为开卷有益,开卷有乐趣,尤其会读书、读好书,才能领略读书之益,读书之乐。

8、人生要学习的面向很多、很广,除了技术性、知识性外,更重要的,还可以学习沟通、灵巧、慈悲、诚恳,这些对我们生命历程都有很大的帮助。

9、第三,说话笑容要慈悲;人类是群居的动物,在社会上不能不跟人说话、交流,不但要跟人说话,还要让人家感觉到我们释放的善意、慈悲、友爱与尊重。

10、人一生当中,读书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而做人则是一生的事业。在这世间,会读书的人,不一定会做人,会做人的人,也不一定会读书,如何读书和做人,

11、微笑代表友善与沟通,能够化解愤怒、缓和急躁,只要你肯给人一点笑容,做个微笑弥勒,就是对人间最好的布施,也是最好的供养,别人也会乐意和你结缘、往来。

12、第四,增加心意升华;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能使我们的心意升华,找到生命盎然的泉源。所以古人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理义不交于胸中,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通过书本

13、读书,可以改变气质;读书,可以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但是,坏书要禁读,好书要多读;有的书要熟读,有的书不可读。真正读书的人,要会选择:择时、择地、择师、择书,这是重要的开始。

14、第三,读书,能认识自己;人有两只眼睛,能看别人,却看不到自己。我们读书,因为书中有理,有婉转曲折的学问,读书能明心见性。读书犹如禅师,能认识自己,认识人生,认识你我他,认识世界。

15、读书,除了吸取前人的知识与历史的经验外,也能增添自身的知识与涵养。懂得读书的人,能读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味道,知道浸淫在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的乐趣。如何是读书的乐趣呢?

16、我坚持办设佛教学院,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来读书;集合百万人心血来创办大学,也是号召大家多读书。读书,可增加自己的寿命。我积极倡导读书会,因成就、心愿都是由读书而来。这四点读书的利益,值得我们身心投入。

17、第二,哲学以思维来运用知识;要活用哲学的思维,就要有思想,懂得以理智去探讨、思索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最高原理。生命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宇宙万有的起源为何?如果能善用哲学的思维,就可以运用知识。

18、中国传统社会相当重视有知识的人。为人父母者,再怎么辛苦,也会想办法让儿女读书,因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一直被中国人奉为圭臬。知识分子很受人尊重,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想拥有知识,各种学科又是如何运用知识的呢?

19、读书,不光是阅读书本,凡是读人、读事、读理、读社会,都是读书。读书,使人普受尊敬,受到尊崇;读书,也能获得人缘,给人欣赏。读书,并非呆板地死读书,而是融人人生,恰如其分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普遍用于一切生活之间。

20、第四,会做人不如会用人;除了自己做人好,这些还是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用人,并且还要用心教人。因为会做人,只是自我要求、独善其身,最多仅能获得人家的尊崇而已。但假如你会用人、会教人、能知人善任、提拔人才,就能兼善天下,让

21、第一,数学以逻辑来运用知识;要会数学,就要懂得数字的法则,例如一加一是二,一加二是三。数量、形状、重量的计算,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微分、积分等,其中都有一个不变的原则。所以,数学是以法则逻辑来运用知识。

22、第二,以方法技巧为辅佐;读书除了眼到、口到、心到之外,也要有方法,才能有效率。例如课堂上做笔记,课后还要重新整理,找相关资料补充、注解,甚至做表解,这都是做学问的基本功夫。此外,读过的书,经过分析,可以知道文章的脉络;通过演绎,懂得

23、从读书、读人、识人、做人到用人,是一层一层的个人用功,也是一门人学。唐太宗因了解他的大臣,让他们各尽其能,因此打下大唐盛世的天下;反观唐玄宗.因为裙带关系重用杨国忠,几乎失去半壁江山。所以,读书与做人是一生的事业,我们应该好好地经营。

24、第四,以细心运用为实际;读书要能实际运用,才不枉费辛劳。平时多读多看,并常写心得,多背佳句,跟别人讲话,就能言辞有内容,不会空乏枯燥。读书,最主要是学做人处事,例如明白古训的孝悌礼义精神,落实在生活中,就能使家庭幸福、朋友和睦、社会和谐。

25、第二,接触过去未来;文字的出现,记录了文明及圣贤的智慧,让人类知古鉴今,展望未来。像佛教经典的成立,是佛弟子将佛陀的教法通过文字记录,集成三藏十二部,让佛法得以流传,众生对未来有了希望,有了解脱的指月标。通过读书,我们能知道过去、探索未来。

26、第三,识朗则理见;能够清楚知道我们对于世间的爱憎贪厌、喜恶好怒都是识的作用,就可以彻底明了世间万法都是因缘和合,并没有特别值得你去憎恶的事,也没有特别值得你去贪恋执着的人物,不会因爱起贪,因恶起嗔,因顺境起慢,因逆境起忿,自能过理性且清明的生活。

27、第四,邪妄之书不读;现今的宗教界,有不少邪妄的信仰。例如有些教人集体自杀,以获得拯救,或是以奇装异服,魔术变化,骗人耳目;这好比一盲引众盲,相牵人火坑,可见的可怕。邪妄之书也是一样,它让我们陷入妄想、执着的泥淖里不得自拔,因此我们不可读邪妄之书。

28、第三,科学以分析来运用知识;应用科学要有科学的精神。学科学就是要懂得分析,一个人在平常生活,要懂得分析事理轻重;运用金钱时,要懂得量人为出;交朋友的时候,也要懂得把握朋友之间往来的标准。如果做人处世不懂得分析,即使科学知识再丰富,也称不上会运用科学。

29、这是真实的快乐吗?其实是很虚浮的,唯有读书可以获得内在的快乐。有语云: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又说: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从书里,可获得接心的欢喜;从书里,有着快乐满足的泉源。

30、第三,闲杂之书少读;读书就像交朋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择交良朋,终身受益,结交损友,一败涂地,所以要慎重选择。不正派的书籍,题材诱人犯罪、消耗心灵能量;道听途说、搬弄是非的书报杂志,不实的内容,腐蚀人心,对思想、灵魂没有一点帮助,这种闲杂之书还是少读。

31、第二,会读人不如会识人;你读懂了一个人后,对他钦佩、对他景仰,不如要会识人。识人,可以识很多种人。你认识很多的人,就不是只读一个人,谁是善人,谁是恶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能把人分成多种,人的善恶、是非、好坏、智愚等,都分得很清楚,这就表示你是个很有智慧的人。

32、第三,以勤恳熟读为功效;所谓勤能补拙,只要不怕辛劳,必定有所成就。清代著名学者阎若璩,虽然天生口吃又迟钝,但是他勤恳熟读,熟背文章,常常思索文义,即使寒冬之夜,仍于案前勤读、苦思。十年后,有一天恍然大悟,变得聪颖异常。他还以一物不知,以为深耻自勉,终成饱学鸿儒。

33、第二,明事之书多读;语云:化当世,若莫口;传来世,无如书。读明事之书,可以增加知识,开展思想,可以提供建言,贡献智慧;读明事之书,思想会精致,分析有内涵。例如读科学、哲理之书,让我们开阔眼界,与世界接轨,与哲人相应。因此,明事之书不妨多读,让知识成为人生的动力。

34、第二,信心的增进;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要更上一楼,读书就是阶梯。你每读一本书,就像向上爬一层阶梯,不断扩展我们的视野,增加知识的力量。西方哲学家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不断地获得这些好书的法财,自我的信心会增进,生命的高度会提升。

35、第二,学习明白善恶;人在世间,至少要明白是非、善恶、好坏,要有所分别。是的、善的、好的要接受,非的、坏的、不善的就要去除。你假如善恶不分、是非不分、好坏不分,那就成了乡愿了。甚至在世间不行善而作恶,这种负面的人生,到最后会被大众厌恶、淘汰。因此,学习明白善恶,是人生重要的大事。

36、第四,理见则智明;因此,修行人要设法转识成智,转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让我们所作所为均是为众生行善;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善于观察诸法实相;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观一切有情悉皆平等;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得离一切虚妄分别。能够确实转识成智,就已经达到了智慧朗现的解脱境界。

37、第二,心清则识朗;一个人心里清净,他的真识、本性就会朗如晴空。佛教讲八识:眼、耳、鼻、舌、身、心、末那识、阿赖耶识,识有分别、了知、执取的作用,凡夫以识来计较分别世间所有事物的好和不好,受识的主宰而对一切因缘起憎爱执着。如果你的心愈清明,识就愈清朗,愈不会随习性而盲目反应,愈能看清宇宙人生。

38、第四,学习圣人之道;学习要有目标,没有目标,怎么学都学不会。既然有心要学,就不能学凡夫,整日只为贪嗔愚痴、嫉妒嗔恨,生活在困扰、烦恼中。要学,就要学圣人,他不为小事计较,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胸襟,凡事以大众为先,以大方向着眼,这种伟大的情操,是我们的榜样。

39、第二,读书,能变化气质;气质使一个人显得态度优雅,雍容华贵,读书则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令一个人具足修养。台湾暨南大学教授李家同曾说:一个国家若不增加教育经费,将来经费就会用在监狱方面。可见,教育能增加道德人格的尊严。借此通过推广读书,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书香人生,建立书香家庭、书香社会、书香台湾、书香世界。

40、然后,再来深入佛学,研究《大智度论》《六祖坛经》《维摩诘经》等经典,就能让我们全面拥有一个佛学的人生。读书的利益甚多,具体有下列四点:第一,读书,能树立形象;一般人依靠化妆来装扮自己,或以名牌来炫耀自己,做个名牌人,我则认为大家应学习做个读书人,以读书、写作来树立自己名牌的形象,重视人格的尊贵,超越富贵与名利。

41、第三,学习生活技能;学很多道理,满腹经纶固然很好,但如果满口仁义道德,却不能实践,在生活上就派不上用场。因此不能空口说白话,必须学习一些生活上的技能。例如打计算机、基本的烹饪、水电技能等,哪怕是开出租车、做个小店员,总有一技之长,会做一些事情,用自己的能力、时间,赚取自己的所得,养家糊口,就不会是负面的人生了。

42、第四,思维活泼成自然;智慧的启发要靠思维,一个人日常应该要训练自己的思想,宇宙跟我是怎样的关系?人生是如何去来?做事情该怎么给人方便、给人协助,慢慢就会思有所成。所谓闻思修人三摩地,思考活泼、正向、有变化、有弹性空间,自然做事也容易成功。因此,思想不要刻板、负面或钻牛角尖,落入死胡同里,只有自己辛苦,也得不到他人的肯定。

43、第三,用世的工具;你会读书,读书就会成为用世的工具。所谓隔行如隔山,无论任何行业专员、机关科员,或是农工商人,都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有了知识,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有了知识,可以转不可能为可能。例如利用厨余垃圾,可以增加农业生产质量;发明航天飞机,人类可以翱翔外层空间,举凡人类的进步,都缘于知识的发挥。因此,要如何用世?唯有读书。

44、第三,体会哲理妙昧;《菜根谭》云: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阅读书籍,若洞察不到古人圣贤的思想内涵,那也只是文字的生吞活剥,所以佛教说闻思修入三摩地,要体会妙义,才能真正受益。王佐良翻译的《论读书》中提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今日世界、现实人生、自然万象贯通,运用于生活、人生,才真是领略读书的三昧!

45、以我的经验来说,读书,可从文学书籍开始读起,也不一定用眼睛看,不一定用语言说,你可以用耳朵听。例如听掌故、听历史、听好人好事,读书,要会听,产生好奇,心中自然向往趋之。就像我识字,是从不会念字的母亲处学来的;我教书,是从不会教书的老师那里学来的。进一步,读历史之书,如《资治通鉴》《古文观止》《传记文学》等,因为历史好比一面镜子,可让我们了解人生的去向。

46、第二,诚恳反应有表情;人是有感情的群体,遇事有反应是很自然的现象,对人讲话、做事,要诚恳、要有反应。别人欢喜的时候应该跟着一起欢喜,该赞美人的时候就要随喜赞美。好比一颗石子投到水里,也会咚一声;就是对山喊一下,山也会回应你啊一声,否则人家热情跟你讲了多少话,你一点反应都没有,甚至也没有一点表情,谁会欢喜呢?因此,做人处事要诚恳、有反应、有表情,才是得体。

47、第四,佛学以悟道来运用知识;研究佛学有什么用?佛学有大用,因为研究佛学,会让我们对道、对真理有精确的认识。悟道之后,我们看世间会跟别人不一样。比方说未悟道前,看到一间房子,它只是房子;看到一张桌子、一扇窗户,也只是桌子、窗子。可是悟道之后,桌子不是桌子,窗子不是窗子,我们会看到它是许多因缘聚合而成,会了解世间的事物,都是因缘所成。所以说:佛学是用悟道来运用知识。

48、第四,读书,能增广时空;读书,能让人扩大自己的世界,增广时空。从读书中,可以知道上下古今数千年的历史,人类的进化,甚至未来的世界。历史是生命,在无限的时空里,读书让我们得到前车之鉴。读书也能让大家知道未来,使我们有限的生命得到延长,扩大我们的时空。古人常强调立功、立言、立德,也就是重视功德、言论与成就的寿命。读书,能使人们增加空间,书中的世界天地,宽广浩大,一本旅游杂志,带领我们遨游天下;一本天文地理书.让我们知道星际宇宙五大洲。

49、过去社会提倡书香世家,以书香传给下一代,今天要提升国家社会的力量,更要建设一个书香社会。放眼国际,凡是文明的国家,人民百姓大多都是好读书者,在公交车里、火车上,常见人手一书。因此我们不要只是向钱看,比金钱物质更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读书。读书之利,可归纳为四点:第一,知识的获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不读书,容易流于浅知浅见、愚昧不懂;不读书,思想就会停滞不前,难以提升。而思想要开通,只有靠读书加强,吸取书中的精髓,扩充见识,增加智慧。尤其书中的思想、经验,许多都是

50、人从一出生,就要学习生存的能力,吃奶、学爬、走路;长大后要读书、学技能、学生活,乃至毕业后要学做事、要有一技之长,懂得人情义理,才能立足社会。那么学习的要点在哪里?有四点看法:第一,会意灵巧能主动;无论什么事情,不能闻一知十,至少也要能会意通达,懂得举一反三。灵巧有时候虽然是与生俱来的,但有时候也可以靠后天用心学习,比方注意聆听、用心揣摩,就能从中得到经验、方法。尤其贵能主动积极、主动帮忙,凡事要人喊、要人教,做事漫不经心,自以为是老大,总是我以为、我认为……那就什么都学不会了。

51、第三,会识人不如会做人;我们有能力认识很多人,但光认识是不够的,不如会做人。所谓,上等人会做人、做事、读书,三者皆会;中等人会做事、会读书,不善做人;下等人仅会读书,不会做事,又不会做人,那么在人间讨生活,就很辛苦了。如果我们会做人,慈悲、谦虚、和蔼、明理,处处与人为善,缘分一定很好,才是真正的人。假如你不会做人,傲慢、忘恩负义、自私自利,霸道官僚,到处与人结仇,在现今这个人与人往来密切的社会,只能算半个人或四分之一个人,甚至不像个人,你想做任何事情,都会很难成就。所以,我们要会做人,做个有慈悲、有智慧的人。

52、人生各方面的资源都要靠开发,才会愈来愈大、愈来愈多。业务要开发才能壮大,财源要开发才能广进,人际关系要开发,才能人脉丰沛。智慧当然也要开发,人生才会精彩且有意义。如何开发智慧?有四点意见贡献给各位:第一,无欲则心清;一个人的欲望太过强烈,他的心地就不会清明。天上的乌云太厚了,就看不见天;要云淡风清时,才能看到万里蓝天。欲望就如同天空的乌云,欲望太强,心眼就被蒙蔽,看不清一切事物;欲望愈淡,心地才能愈清明。河中的水太浑浊了,就看不到鱼虾;如果水清见底,才能见到河中的生物。欲望就如同水中的淤泥,欲望少了,清朗的本性才能浮现。

53、读书不是为了文凭,而是为了学习。或许有人会问,学那么多科目做什么?其实每一种学科,都在培养一种观念和素质,例如研究法律,懂得人权;研究经济,了解供需;学数学,可以精确计算;读文学,可以美化心灵;读历史,能够贯通古今;读地理,能够开阔视野……如果都不学就是无知了。由此可知,读书很重要。读书的诀窍有:第一,以融会贯通为主旨;读书不求甚解,囫囵吞枣,读了等于没读。清朝左宗棠教儿子读书要用心体会,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虚字审其神气,实字测其义理,自然能渐有所悟。读到好书、有用的书,要认真钻研,以理解代替死背;真正了解,对自己才有帮助。

54、每个人一出生,就开始学习,婴儿时学吃奶,再大一点学走路,到了学龄前,就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到研究生,一直都是在学校学习。读书上学,当然学愈多愈好,甚至走上社会、成家立业、职场上班,还是有许多专业训练课程要学习;无论在哪里,无论老少,学习是终身的,都可以称作学生。到底学生要学什么?有四点意见:第一,学做人的道理;有语云:人不学不知义,古人从《三字经》、四书、五经开始读起,就是先学习做人的道理,它教你从洒扫、应对、进退,再到三纲五常、四维八德、服务社会、与人和谐等等。学会了做人道理,懂得处世,能够知理知事,知人知情,才能在社会立足,对家庭、同侪、社会有所贡献,否则不明白做人的道理,读再多也是枉然。

55、许多人忧心挂念现在的台湾社会风气,为什么?**充斥、*情泛滥、暴力横行,烟、酒、财、色到处蛊惑人心。虽然如此,近年来还有一件好事,就是各种读书会、社区大学的设立。只要看书的人、买书的人多,出版界不断出书,读书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还是有希望的。到底应该怎样读书呢?有四点意见提供:第一,有道之书尽读;书,有好、有坏,其中,有道之书不妨尽读。例如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读了《论语》,治理天下之道,皆在其中矣;读《资治通鉴》,可以知古今兴替;读《二十四史》,可以见证天下兴亡的因果关系;读佛教三藏十二部圣典,可以体会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有道之书要尽读。如同台湾高希均教授呼吁:读一流书,做一流人,建设一流的事业。读有道之书,能让我们成为有思想、有智慧,懂得分析事理、判断是非善恶的人。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