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百科 > 好词好句 >

好词好句

感受生命的句子(精选98句)

好词好句2022-08-07105举报/反馈

1、说白了,就是同周瑜一样,气死的。

2、孤树和尚深感羞愧,悄悄地拜辞了那位学者。

3、衰老和成熟不是一回事,全然不是一个概念。

4、有位明智的老人说得好:钱袋子要敞开,嘴巴要紧闭。

5、这一招甚是高明,如有信奉此理的老者,不妨试试看。

6、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两只耳朵一张嘴,都会说话、听事。

7、老年人生应该选择什么路?见仁见智,不可能舆论一律。

8、但在结算工资的时候,雇主发给每个人的工资都是一枚银币。

9、如果不想被人远离,不想被嫌弃,那就必须谨言慎行,不要伤害别人。

10、被扎的人自然不甘心。为了解除痛苦,他想方设法终于把刺挑了出来。

11、落叶重新落到了地上,看了看身边的同伙,都在静享晚年。于是,它也安然了。

12、一代书圣,标高独立,竟在思想狭隘、行为欠妥上栽了大跟头,其教训不可谓不深!

13、基督教认为:人死了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狱,也是没有第三空间,没有第三条道路。

14、有一种心理疾病叫麻木,也叫麻木不仁。其表现是闻善不喜,见恶不怒。这种病不一定致命,但十分可怕。

15、人生之路,前半生是爬坡,后半生则是一路下行。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见老人的下山之路并不容易。

16、人生到此地步,名利双全,夫复何求?可王羲之还是被过多的欲望所累,从其身上显露出了一些致命的弱点。

17、这三个人都成功地跳过了沟壑,但促使他们起跳的动机却不同:第一个为了名,第二个为了利,第三个为了保全性命。

18、孔老夫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社会上的人不是君子就是小人,同样没有第三种人。

19、近读南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从对王羲之的记载中,使我认识了这位旷世大名人的另一面,并从中略有小悟。

20、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要想顺利而愉快地走好这一段人生之路,幸福地安度晚年,就必须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和智慧。

21、我国古人有颇多高见,厚德载物便是其中之一。有道德品行的人,不仅可能拥有较多的金钱物质,而且也能经得起金钱的考验。

22、明智可贵三个年富力强的人都极有进取精神,一心一意想在名利场上拼搏一番,以求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机会。

23、一根细细的小木刺,扎进了一个人的肌肉里。它以为找到了安心之地,沾沾自喜。可它不知道,被扎的人是何等的疼痛,何等的难以忍受啊!

24、以愚之见,当属郑重之路为宜,以自由自在和快乐为宗旨。讲忠恕,学慎独,严于律己,抵御外界诱惑,自觉用心尽力地生活,如此而已矣。

25、过去的人生如飘走的云、流逝的水,一去不复返。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其成功的标志大概就在于在自己的生活层面上能够知足。好高骛远不属于老年人。

26、你想过没有,上帝为什么给了你两只耳朵一张嘴,而不是两张嘴一只耳朵呢?据说目的就是让你多听少说。因为多听听有好处,说多了有害处,会听比会说更重要。

27、对于老年人来说,量力而行诚可贵。不管对何人何事,均应认真考量,慎重对待,掂量一下自己的体力和精力,量力而为之。不可自己已老不服老,勉强行事,难为自己。

28、一个老人,遇到不受人欢迎、不被人接受的时候,首先不要抱怨,不要迁怒于人,而是要好好反省自己,认真地检点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有尖刻的刺,扎进了别人的心里。

29、钱是人见人爱的好东西,但钱不是万能的,没有它却也是万万不能的。钱少了,手头拮据,捉襟见肘;钱多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否则,就有反被金钱所害的可能。

30、《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葡萄园的园主雇用工人干活,条件是每人每天给一枚银币。这一天,他先后雇用了五批工人,有早晨雇来的,有中午雇来的,也有傍晚才雇来的。

31、自责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即自己看不起自己、贬低自己、否定自己,内心有愧疚感,甚至自惭形秽。很显然,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对老年人心气的伤害十分严重。

32、西方哲学家塞涅卡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那么既不愿意让命运领着走,也不愿意被命运拖着走,难道就不能自己独立地行走吗?我想应当是可以的。

33、古人云: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是啊,自己谦虚一些,拥戴的人就多;居功自傲,整天高谈阔论自己有多厉害,谁还愿意听你的!哗众取宠,往往适得其反。

34、有个早已退休的老者哀叹着对我说:唉,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终生是个失败者,活得实在乏味!你看人家某某,房子那么气派,孩子那么有出息……那才像个成功者的样子呢!

35、故事的寓意很明白:在天国里,信教不分早晚,上帝一视同仁。上帝对于那些因为早来而嫉妒后来者的人是蔑视的,持否定的态度,并断言:那些居后的,将要在先;那些在先的,将要居后。

36、人老了,不再好高骛远,没有了宏图大志,也不想硬着头皮往君子堆里钻,不想往天堂里爬,当然也不会甘心沉沦。心里只是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自由自在地做一个第三种人,这有什么不可呢?

37、你看飞禽大雁尚有如此的忠贞哀情,谁人见了能不崇敬、不怜悯呢!诗人元好问出资买下两只死去的大雁,并将它们安葬了,筑好坟,立上碑,其情其义也够笃厚的。难怪丰子恺为之著文作画,以旌其善举。

38、人与人的尊重是互相的、双向的。人家对你尊重说明人家懂文明,讲礼貌,有修养;对于他人的文明、高尚不能漠然视之,而应当以文明的方式回应。这样,人与人的关系才能和谐。大家都这样,社会才能和谐。

39、人之于人,更是不可无情无义,更不可有歹情恶意。对人对物的留情同情,并不一定非有成本不可,有时你那一瞥含笑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言语,一个善意的举动,都会给人以美好的感受,甚至产生巨大的正能量。

40、小比丘之路小比丘在师父的手下学习修炼了多年,师父对他说:你长进了,可以游走四方了。我到哪里去呢?小比丘不知所措地问。师父告诉他说:地上的路很多,任你选择,任你驰骋。今天晚上你必须离开这里。

41、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得好: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纪大了不一定没有作为,不一定奄奄待终。恰恰相反,自古人间重晚晴,只要你珍惜生活的每一天,寻找一个自己的情趣或兴趣,完全可以活出一派潇洒和美好。

42、海贝的种类十分繁多,其中珍珠贝最奇特、最可贵。它不仅有美丽的外壳,而且有独特的本能。那就是,在受伤以后,其肉体不仅不会溃烂残缺,而且会在受伤的地方逐渐形成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故被称为珍珠贝。

43、这三个人的结果也大不一样:第一个人得到了英雄的称号,第二个人得到了金子,第三个虽然跳得最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为什么?前二者有激情,有明智的选择;而后者是迫于无奈,缺乏胆识,没有把握住机遇。

44、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说:才不逮强思之,力不胜强举之,伤也甚矣。明明知道自己的才能达不到,还在不停地苦思冥想;面对体力已经难以承受的重载,却还在勉强地去做,这对人的伤害是十分严重的。

45、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即今山东临沂市)人。此君可谓天厚之人,生于富贵之家,异常聪敏,天赋书法特长,尤喜隶书,为古今之冠,后又号称书圣。王羲之一生为官,最终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人称之为王右军。

46、秋风骤起,一片树叶被吹落在地上,它随风反转飘到空中,试图再回到树上。树枝摇了摇头,摆了摆手,诚恳地对它说:对不起,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不同于春天;老化了的叶片不可能再回到树上,随遇而安吧。落叶归根是正道。

47、王羲之与王敬仁、许玄度关系本来不错。但王、许死后,他却在公开场合对其大加贬损,致使其部下都看不下去,显然这是有失修养的行为。王羲之是怎么死的?史书说就是因与他人争高低,闹得情绪不佳,最后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48、第三个人由于迟疑不决,错过了得到金子的机会,正在懊丧悔恨之时,突然从背后蹿过来一只凶猛的大老虎,张牙舞爪地向他扑丁过来。这人为了逃命,情急之下啥也不顾,赶紧起跳,结果不仅跳过了沟壑,而且绰绰有余,比谁跳得都远。

49、再如去医院查体,从A房间到B房间,再到C房间,串来串去大半天,所接触到的多是仪器,少有医生问津。至于看一看、问一问,那更是少之又少。待最后拿到报告单,那就更是数字一篇篇、一串串,对一个不明就里的老人来说,真是如坠浓云重雾之中。

50、一棵小草的归宿经历了春暖花开,沐浴了和风细雨,一棵茁壮的小草长大了。它喜欢温暖的阳光,它愿意伴随着一阵阵和风翩翩起舞,它更钟爱那绵绵细雨,它一直生活得自由自在,热情奔放。可是,温暖的春天,热烈的夏天,不知不觉地很快就过去了。

51、窃以为这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是不客观、不全面的;这种二分法有失偏颇,不能正确地反映现实。许多人虽达不到君子的高境界,但也不至堕入小人的浊流;不违命,不抗命,也不屈服,中间道路可以走,能够走得通。不少人就是这么走的,而且走得很好。

52、美国的卡耐基说:人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他的用意是让人不要占有过多的钱,不要太自私。钱多了,就应当回报大众,回报社会。对于平常人,卡耐基也有自己的建议,那就是守住自己的当下,既不要仇富,也不要嫌贫。你所拥有的,就是恰如其分的。

53、一天,上帝将他们三人一起带到一条深不见底的沟壑旁边,指了指对岸对他们说:你们三人谁能跳过这条沟去,我就给他以英雄的称号,让他名扬天下。这话激起了其中一人,他二话没说,鼓了鼓劲一跃跳了过去。上帝向他竖起拇指,给他戴上了英雄的桂冠。

54、如不加以克服,任其发展下去,就会由自责到自残,直至失去生活的信心,走向自杀的绝路。所以,凡有自责心理和行为的老年人一定要振作起来,坦坦荡荡地度日,向前看,向大处看,不要再去翻腾那些毫无意义的陈芝麻烂谷子,阳光和春风就会迎面扑来。

55、以这位智者看来,成功的人生并不复杂。从不尿裤子开始,到不尿裤子作终,中间的阶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其结果自然也不会是一样的。此类诙谐之说我们可以视为笑话,但有一点不能不考虑,那就是必须承认人的衰老过程,必须直面现实;脱离现实论成败无异于痴人说梦。

56、孤树上人将自己的奇遇讲给一位很有学养的老先生听。讲的时候眉飞色舞,得意扬扬,意思是想用他人的赞美,提高自己的名声。哪知这位老先生不捧场,反而冷冷地说:你以这样的神态和语气讲述别人对你的评价,用意何在?依我看,你与那些专在大庭广众面前诵经的人也没有什么两样。

57、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尤其在那封闭固化的时代,老年人或多或少会形成一些条件反射,甚至陷入固执、强迫当中,容易钻牛角尖。这是过去时代的烙印,是新时期、新生活的障碍。因此,有些老人应当检讨自己的思维方式,克服那些陈旧的习惯和情绪,避免非此即彼和因果必报的思维定式。

58、于是,早来的工人不干了,认为自己吃了亏,向雇主提出**。雇主的回答是:我们讲好的条件是每人每天的工资是一枚银币,我如数发放,并没有亏待你们。至于我给后来者也是这么多,这是我对他们的慷慨,我有权支配我的钱财。你们的**行为是嫉妒,与我无关。**者无言可对,只好悻悻地走开。

59、植物的果实丰满了、长成了叫成熟。人的成熟是指一个完备的阶段,完善的过程。人的成熟不同于植物,植物的果实老了方能成熟,人不一定。有的人年龄不大,但思想行为已经成熟了;也有的人年龄虽老大不小,但思想行为却很幼稚,这正如俗话所说: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活百岁。

60、清朝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中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其大意是:京城有个叫孤树上人的老和尚,他说在一个寂静的深夜里,四处无人,自己正在专注地诵经。突然窗外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似有人走动。他喝问何人,对方的回答是:人家是在有人的时候诵读,你却在无人的深庭里用功,真了不起!

61、一会儿,上帝又拿出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在剩下的两个人面前晃了晃说:还是这条沟壑,你们两个人谁能跳过去,谁就能得到这块金子。他们二人面面相觑,都对那金块垂涎三尺,但也都有些胆怯和犹豫。最后终于有一个人鼓起了勇气,助跑,起跳,他也顺利地跳到了对岸,将那块熠熠生辉的金子收入了自己的囊中。

62、何为成功?何为失败?这要看你的标准是什么。网上有位智者在总结人生成功的标准时说得很好。他首先将人生划分成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成功标志。他说:三岁不尿裤子,五岁能自己吃饭,二十几岁有工作……七十岁有充足的空闲空间,八十岁能自己吃饭,九十岁不尿裤子,这就够得上成功的人生。

63、小比丘离开师父后,天已变得一片漆黑。他沿着一条路走了不多远,便遇上一个岔路口。他踌躇了一会儿,就选择了其中的一条继续往前走。可正在他走得很起劲的时候,眼前又出现了一个岔路口;为了前进,他只好又做了一次选择……就这样,他在黑暗中不断地前行,不断地选择,至于选择的对与错,只有天知道。

64、古人云:美言不信,巧言令色不可取,对说得天花乱坠的人要小心。多听,能让人获得 多听、会听,不仅能获得新信息、新知识,同时还能使人避免说瞎话、空话和废话。老年人应当懂得,人上了年纪往往不自觉地爱重复、爱唠叨,年轻人对此多有反感。人家不愿听,你何必唠唠叨叨招人烦呢!所以,可以多听,但不可以多说。

65、有的人,看到别人的善举和良好的行为,无动于衷,漠然置之;更有甚者,看到别人做好事不仅不高兴,反而故意讽刺挖苦,说些不三不四的风凉话。这就不仅是麻木了,简直就是冷血、冷酷。其另一表现就是见恶不怒。从表面上看,这种人似乎是中立的、客观的,实则是对施暴者、作恶者的纵容和支持,对受害者缺乏起码的同情心。

66、难在哪里?难的不只在过程,选择更是一道难关。哲学家梁漱溟说:人生大致有三种态度,实际上也就是三条路:一是追求的路,如美国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是人对物的无止境的追求,即世俗之路;二是厌离之路,如佛家,反顾人生无聊,于是选择了出世;三是郑重之路,讲求童心、天真,不是对外用力,而是反顾于己、对内的剖析。

67、大学问家钱锺书,直到去世前不久,一直笔耕不辍,但对于报刊和出版社的约稿,他却统统婉拒。他的答复是:人已老,不堪重托,唯恐接受了任务给人家耽误事。实际上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写作,作品也不断面世。很显然,他是要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写,不在任何压力下写。他的这种为自己留有余地、量力而行的做法,的确值得老年人效法。

68、有些僵化落后的封建思想,经过一代代传承下来,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误以为是颠扑不灭的真理,沉淀在头脑中,一直束缚着自己,并试图以此教育后代。其结果必然与当今人们的观念不吻合,甚至发生激烈的碰撞。孩子们不接受老一套,甚至会顶撞你几句,于是你就不痛快、苦恼了。须知,这种不快和苦恼是你自找的,责任在己不在人。

69、老人常有自责的现象:或责备自己无能,既没有升官发财,也未能创下什么业绩,一生碌碌无为;或自觉愧疚,对不起儿女,既没有为他们提供升迁的才能和机会,又没有为他们攒下钱财,到头来还要增加他们的负担;或后悔自己错过了某个时机;或悔恨自己性格上的某些缺陷……自责得对不对无须探讨,其作用的好坏和后果却是值得研究的。

70、有人就有路,但人生的路千差万别,有的人走过的路是宽阔的、笔直的;有的人走过的路则是曲折的、坎坷的;有人走的是光明大道,有人走的则是偏僻小路;有人走的是顺风路,有人则是一路逆风而行……不管什么样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自己走出来的。你一路走的怎么样,别人无从评说,即使评说也无关紧要,最切实际的当是自己的感觉。

71、小比丘马不停蹄地走了整整一夜,天亮了,他放眼向四周一看,到处灰蒙蒙的,一望无际,什么东西也没有。这时他在想,如果我不走这条路,而是选择另一条路,也许能走向一片光明;假若我不朝这个方向走,而走向另一个方向,也许那里就有美好的一切……可现在一切都晚了,如果和假若毫无意义。怎么办?只能直面现实,想方设法生存下去。

72、民间有句俗语,叫作海斗量祸福。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把芝麻粒看得比西瓜还大,把微不足道、鸡毛蒜皮的小事,看得比泰山还重,把星星点点的得失看得比天还大。于是,就难免使自己惊慌失措,焦躁不安。何以如此?就是因为自己的视野忒狭窄,心胸太小,缺乏应有的心量。其实,就你那么一点点福也好,祸也罢,放在海斗之中,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73、《菜根谭》有言告诫人们说: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憾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恻之人情。其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心态是正常的,是没有障碍和缺憾的,那么他所看到的世界就会是美好的;如果一个人的心境是宽容的、平静的,那么他就不会有什么险恶的人际关系。此说看似有些唯心主义,但它所强调的心地圆满和宽平却是非常重要的。

74、孔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句名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一个素质良好、品格高尚的人,做了好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他也不感到懊恼。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很清楚,孔子推崇赞扬的是无名君子。换言之,一个喋喋不休、自我夸耀的人,或借他人之口为自己涂脂抹粉的人,恰恰暴露了自己的轻浮和浅薄,绝不是个高素质、好品格的人。

75、人们常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是不该没有是非感、善恶感的。《三字经》上尚有寓褒贬,别善恶之说,并以此教育孩子,何况我们成年人、老年人呢!我们的传统美德是提倡见贤思齐闻恶远之。见到做好事的能随则随,无力相随起码是闻善则喜。遇到作恶的能阻止则阻止,无力阻止起码也应发出正义的声音。在善恶面前是容不得调和折中的。

76、一个鼠目寸光、不明事理、做事荒唐的人,常被讥为愚蠢。愚字是禺和心组合而成的。禺是角落的意思,心理不阳光、不敞亮,那肯定是狭隘的、阴暗的。蠢字是由一个春和两个虫组成的。春天虫子多,灾害多,那肯定好不了。心理阴暗狭隘,而又灾害重重,那还有什么心量胸怀可言!所以,要想具有海斗、海量,就必须敞开胸襟,使自己更加阳光些,更加大度些。

77、前者,可谓是具有珍珠贝特质的人,会在受伤的地方逐渐形成宝贵的珍珠,使自己终身受益无穷。很显然,这是智者,心有城府,值得效法。而后者,则应当好好学习珍珠贝的精神,尽早尽快地抹去那心理的阴影,使自己保有清明的心境。也像那美丽的贝类一样,张开紧闭的心灵之壳,坦然自在地正视眼前的生活,接受和煦的春风和温暖的阳光,生活同样是美好的。

78、人在漫长的一生中,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会受到一些伤害。有的人在伤害面前英勇不屈,不折不挠,或自行慢慢地将伤害化解,或从中吸取教训,并转化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使日后的人生更加辉煌灿烂。但也有的人受到伤害之后,便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在心理上留下永久的阴影,一直到老,依然被那阴影笼罩着,想起来就感到心痛,甚至潸然泪下,生活暗淡无华。

79、很显然,在 拥有A级人生的老年人不可炫耀,能回报社会的是高尚,不愿回报的也应懂得感恩。拥有B级人生的老者也应庆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要健康的老本尚在,就没有不高兴的理由。即使属于C级人生的老人,也应当常怀信心,看到希望,鼓起勇气。社会正在一日千里地前进,医疗条件在不断地改善。只要看到光明,一往直前,美好的未来永远属于坚毅的人。

80、森永卓郎将人生分为A、B、C三级,标准只有钱与闲两条。它引起共鸣的人群是有职业者、上班族,与老年人关系不大。为什么?因为老年人每时每刻都是闲着的,时间不是大事。但有一条至关重要,那就是健康。因此,针对老年人,可以将闲换成健康,来一个新的组合,将老年人的人生也分成A、B、C三级,即A级是有钱有健康;B级是有健康缺少钱;C级是既缺钱又缺健康。

81、日本有个名叫森永卓郎的经济学家,他把人生分成A、B、C三级:A级人生的标准是有钱有闲;B级人生是钱少一点,但也有闲,大致也可以算是有钱有闲的人;C级人生是有闲缺钱,有的是闲时间,但就是没有钱。这一论述据说曾在日本引起热烈讨论。2012年,韩国有个叫海星的音乐人,创作了一首名为《B级人生》的歌曲,同样轰动一时,并制造了具有中毒性的超影响力,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82、那就只能听天由命,这样忍受着吗?小草抬起头看了看大树,似乎并不完全相信大树的说法。大树也看了看小草,进而对它说:死亡的季节不可怕,春夏秋冬都是生命的过程;生命是永存的,但作为生物,我们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冬天来了,雪花飞扬,小草与它的伙伴们都静静地躺下了,闭上了眼睛,开始了长眠。不过它确信,生命是永存的这话是正确的,明年春天它还会欣欣向荣。

83、心地圆满宽平是成熟练达的表现。老年人处于人生的金秋季节,应当是成熟的、洒脱的。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有诗句赞美老年人的可贵之处: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老年人见多识广,不仅经历了许多事,见过许多世面,结识过许多人,而且还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和本质,这不正是成熟的优势吗?成熟的老人有自己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遇事会三思而后行,不会人云亦云,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焦躁不安。

84、就人而言,衰老是指人失去了旺盛的活力和机能,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人的机体如草木一样,有生长发育,也有枯萎凋零,不同的是,人有思想和精神。人老了头发可以脱,牙齿可以掉,活动能力相对丧失,但精神不能倒。所以,人的衰老可分生理和精神两个层面,我们所强调的是精神。也就是说,人的生理可以衰老,但心理和精神要坚强。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只要心不死,就能克难前行,战胜一切困难。

85、在精神领域里,包括宗教信仰、思想探索,资格是不起作用的。倘若有人认为自己资格老,有资本,凡事就得优先,那只能说明他的精神境界是低下的,自己应当加以反省。现在社会上对老人注重礼让,医院挂号看病老人优先,乘车坐船有专门通道,在公交车上年轻人都为老人让座……对此老人应当清醒:没有哪部法律规定必须如此,这是别人对你的尊重;而自己不能将他人的礼让当成应该,不能把年事已高当成资本。

86、人的心量气度如同一条船,平常看不出大小,当将一笔巨款放在他身上之后,立马就能看出其承载的能力。德行宽厚的人,在金钱面前能表现得从容不迫,多了也行,少了也不在乎,他什么时候都能稳稳当当地向前航行。而那些浅薄之人就不行了:钱少了咋咋呼呼,抓耳挠腮,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旦富了,钱多了,又不知如何是好,或纸醉金迷、挥霍无度,或像现实版的阿巴贡,整天为钱所累,惴惴不安。到头来,很可能死在金钱上。

87、数字化也许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和需要,作为一个落伍的、被边缘化的老者,只能怨自己跟不上形势,而不能对新生事物说三道四,更不能妄加指责。虽如此,但由于自己的接受能力有限,对数字化总感到不习惯、不适应。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某些事关老年人的部门和机构,能否多为众多老人想想办法,多为他们提供一些方便;某些事关老人的事情,来点老人老办法,在数字化的同时,再增加一点人性化。

88、萧瑟的秋风送来了阵阵寒意,吹得小草摇摇晃晃,东倒西歪,颜色由绿变黄,由黄变得越来越灰暗…一又过了不久,大地上的许多野草都倒下去了,树上的叶片也纷纷飘落,天气渐渐变凉。这时,小草害怕了,它吓得浑身发抖。在它的旁边有一棵大树,看见它那可怜的样子深表同情,于是安慰它说:春天变夏天,夏天变秋天,由冷变热,由热变冷,这都是自然变化的必然规律,完全不必担心。再说,担心害怕又有什么用呢?毫无用处,谁都改变不了规律。

89、农村的情况且不说,就城市而言,有退休金或掌握一定财产的老人,即使有钱,恐怕也不再是家庭的主宰者了。你的钱儿女可以要,你介绍的对象他们却可以不接受;你出钱给他们买房子、搞装修似乎是应该的,至于他们怎么住、干什么,你是不能干预的;车子你可以给他们买,但开到哪里去,你最好不要过问……父母不再是家庭中天然的主人,出钱多、占家庭开支比例大,也别想掌握控股权。如若非要力争不可,其结果必然是不愉快、不和谐,弄不好还会出现更大的乱子。

90、对一个老者来说,不管你过去从事的是何种职业,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了几十年,甚至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坎坷坷,做出了巨大付出,十分不容易。其实什么也不用说,你能活到如此高龄,你能看到如今的太平盛世,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这本身就是莫大的胜利,你就是赢家,你的人生就值得骄傲,何必再回过头去责备自己,折腾自己呢?同时应当懂得,自责不仅无用,而且危害极大。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扒着眼照镜子——自找难看。别人尚且没有责备你,你自己何必硬往陷阱里跳呢?
摘自: m.taiks.com

91、老年人既然不能改变时代,也甭想改变别人,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抛弃自己那些过时的、僵死的东西,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应该懂得, 在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中,老人主宰一切:儿女婚姻,修房盖屋,重大家庭开支等,均由老人说了算,那时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现在已是商品社会,昔日的经济基础早已不复存在,家庭结构、经济支配权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已今非昔比。所以,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话语权等,自然也与从前大不一样。

92、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刚刚步人老年的人会对生活感到不适应。其表现是:有的人时有焦躁不安状,像是迷失了方向,无所事事,不知所措;有的人对很多事情看不惯,遇事容易激动发火,故被称为愤老;有的人整天闷闷不乐,不是抽烟、喝酒,就是睡觉,不愿说话,不愿见人,老人变成了老闷;还有的人像是到了人生末日,看天是灰的,看地是暗的,即使观花赏月、看山看水,也都感到是乏味的、恼人的……凡此种种,大抵都是心理在作祟,对人的日渐衰老、必然衰老这一自然规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93、有人看了儿童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后受到启发,将人按有头脑和没头脑分为两类,按高兴和不高兴也分为两类。然后将其交叉组合,就形成了四种人,即:一是有头脑不高兴,二是没有头脑不高兴,三是有头脑高兴,四是没有头脑也高兴。如果要分好与坏的话,大家一看就明白,最好的人当属有头脑且高兴,这样的人不论遇什么样的困难、不幸和打击,都能积极应对,保持平静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即使没有头脑的人,但活得轻松、愉快而又高兴也不错。最糟糕的是既没有头脑又不高兴的人,不高兴得十分糊涂。

94、王羲之天生好忌妒,喜欢攀比,在书法、文章、名利、地位等诸多方面,样样不甘人后,所以一生活得很累。史书记载,有个叫王述的人,与王羲之为同门、同宗、同龄人,同时为官,其人颇有素养和气质。但王羲之从小把他视为假想敌,一贯甚轻之,由是情怀不协。后来王述做了扬州刺史,会稽归扬州管辖,这样,王羲之便成了王述的下属。于是王羲之受不了了。初得消息,求分会稽为越州,他向上级打报告,要求将会稽划出扬州,升格为越州,以求自己的官职能与王述平起平坐。目的没有达到,结果大为时贤所笑。

95、人是一种感情动物。凡人皆有情,但情有善恶之别、好坏之分。美好的情愫表现出来的是爱心、仁慈、怜悯;恶劣的情愫表现出来的是歹毒、肃杀和仇恨。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一首七言绝句《放鱼诗》中说:香饵见来须闭口,大江归去好藏身。盘涡峻激多倾险,莫学长鲸拟害人。现代文学家、漫画家丰子恺解读说这是幸福的同情。他以为这是老白对鱼儿的同情,忠告它们不要上垂钓者的当;同时也告诫某些人,要学会与人为善,不应有害人之举。元代的《虞初新志》一书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全文是:元裕之好问,于金泰和乙丑,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捕得二雁,一死,一脱网去。其脱网者,空中盘旋哀鸣,亦投地而死。裕之遂以金赎得二雁,瘗汾水,垒石为识,号日‘雁丘’。

96、我想说的是,有没有头脑不是自己说了算数的。如果前半辈子就没有头脑,到了后半辈子要想有头脑也很难。依我看,不管你有头脑也好,没有头脑也罢,人已经变老了,就别在这 有人说,社会现在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也有的说是量化时代数码时代。对此,我一窍不通,深感困惑。我知道,因为我老了,离现代化的东西渐行渐远了。令我费解的是,即使再现代化,难道什么都能数字化、量化吗?数字化就等于进步了、变好了吗?如打电话查询什么事情,我就感到很烦琐、挺困难。电话拨通了,听到的不是真切的声音,而是录音,它只能机械地提示你查××按l,查××按查××按3……当你按了所需要的数字后,所得到的回答依然是机械的、预录的,整个通话的过程,似乎总是凉冰冰的,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情味和情趣。

97、心地圆满宽平,方能坦然安详。生活总是多舛的、坎坷的,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的确如此。既然要想万事如意是不可能的,那就不如直面人生,坦然面对,泰然处之。既然人已步入老境,前面已无太多的路程,何不开心地生活,以和平安详的心态笑迎未来呢?老去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失去的过程,既然什么都可以失去,那本难念的经为什么就不能抛弃呢!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无可挽回,就让它逝去吧;未来虽然尚可以追求,但也不必费神操劳。年纪大了,还是让心地圆满宽平点好。心地圆满宽平了,方有恬淡宁静的生活。要想恬淡宁静,就要甘于寂寞,甘于沉淀。在物质上要学会知足常乐,不贪婪、不攀比,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在精神上要守住自己,学会内省,尽可能地摆脱世俗,努力走向更高的境界。

98、成熟老人的标志是什么?我以为首先要给自己定位准确,不要过高或过低地估计了自己;再就是要有严于律己的精神,对自己要学会克制和忍耐,对别人要宽容大度,不能自以为是,不能老想着改造别人;三是接纳自己生活中存在的缺陷,既能适应顺境,也能适应逆境,也就是要做到随遇而安。成熟的标志也许还能罗列很多,但只要能具备 20世纪30年代初,在我国文坛上曾发生过一场能不能做第三种人的激烈论争。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联盟认为:生在有阶级的社会里而要做超阶级的作家,生在战斗的时代而要离开战斗而独立……实在也是一个心造的幻影,在现实世界上是没有的。意思是说,在阶级社会里,你不革命就是反革命,根本没有中间道路,没有第三种人。而胡秋原、苏汶等作家则认为,在文艺上完全可以做一个自由主义战士,充当第三种人。从此以后,第三种人便成了贬义的反面教材,被斥之为看似中庸,实则是资产阶级的走狗,甚至是乏走狗。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