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励志名言 >

励志名言

养你几十年爸爸妈妈想要你照料时只需短短的两年!(精选71句)

励志名言2022-08-10172举报/反馈

1、前面的苦刑受完之后,还必须再到其他的地狱受苦。

2、人间牢狱是用水泥钢筋建筑的,墙上围着铁网,铁网的

3、【不孝罪报】佛告阿难:不孝之人,身坏命终,堕于阿鼻无间地狱。

4、人间有阿修罗,同样的,在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有阿修罗。

5、其实地狱的苦不只这些而已,地狱的苦是无法用人间的苦来形容的。

6、不孝是人生万恶之源,造作万恶,一旦临命终时,就会堕入阿鼻地狱中。

7、阿鼻无间地狱的长宽约有八万由旬——每由旬约或四十里,可见其宽广。

8、一日之中,千生万死——这是描述一天当中,在地狱时时死去活来,痛不欲生。

9、学佛人所说的福,就是从爱心开始,我们有力量就应该赶快造福人群,这就是报恩心。

10、尔时,大众闻佛所说父母恩德,垂泪悲泣,告于如来:我等今者,云何报得父母深恩?

11、佛陀告诉弟子说:你们如果真的想报父母恩,就要虔诚地以‘身行、口说’弘扬孝道。

12、历劫受殃,无时暂歇——历劫是表示很久的时间,也就是说灾殃永远跟随,没有丝毫间断。

13、佛陀对阿难说:阿难啊!不孝的人,到了生命终了、身体败坏的时候,就会堕入阿鼻无间地狱中。

14、一般人听经的时候,觉得每一句都是真理,但是离开听经的地方之后,人与人之间是否能退一步海阔天空呢?

15、有很多人怨叹自己命不好、环境恶劣,常常会说:我这辈子也没做什么坏事,为什么会遭受这么多的苦难呢?

16、古时候国家是君王制度,王位是世袭的,父子相传,父王在位时,儿子就是小王子。转轮圣王也就是国王的意思。

17、身体源自父精母血,若能以父母生养之身来回报一切众生,就是抱着一分清净的佛心;当佛心现前时,自然就能见到佛。

18、阿鼻地狱除了城墙高广,撒下天罗地网之外,其地亦铁,盛火洞然,猛烈火烧,雷奔电烁——地板也是用铁铺成的,

19、修行者并不看重分段生死的身命,而是努力修得永生的慧命。若能好好利用身体,发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即能增长慧命。

20、我们所接受的是父母和社会人群的爱,我们应该把这分力量及良能回报社会大众,这样做就是布施修福,才是名为孝顺之子。

21、人间也有阿修罗,有许多人虽然很有福报,物质富裕、环境好,但心量却很狭小,对周围的环境时时都不满意,生活得极其痛苦。

22、再说为人子女者,也要为父母亲受持斋戒,我们如果有这分虔诚敬意,自然就会遵守人生的规则;有了不犯罪的心,才能使社会和乐。

23、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听众当中还有诸天的乐神,也有非天的神……似人而非人,所以说人非人等。

24、当听完佛陀所说父母对子女的恩德难报之后,每个人又忍不住流下悲切的眼泪,恳切地请示佛陀: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报答父母的深恩呢?

25、又令更入余诸地狱,头戴火盆,铁车碾身,纵横驶过,肠肚分裂,骨肉焦烂,一日之中,千生万死。受如是苦,皆因前身五逆不孝,故获斯罪。

26、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甚至有很多人都已为人父母,有哪位父母不期待子女成为社会的栋梁?可惜现在的社会,有很多陷阱会戕害青少年。

27、十个匪徒九个被抓,一个死亡。十个人就有十对父母,他们的父母心中又作何感想呢?子女们的举止行为不但令他们痛不欲生,而且还终身蒙羞。

28、我们要得到充分的智慧,一定要先建立人性的道德观,人性的道德观念最基本的,就是要从报恩心开始。世间什么人对我们的恩情最大?就是父母。

29、悲泣哽咽,不能自裁——每个人的心都很悲切,因为有人想孝顺父母,父母却已不在了。有人过去对父母有忤逆的举动,当下都感到无比后悔。

30、想想看,母亲对子女的恩,父亲对子女的德,这分恩德,如果我们不懂得感恩、报恩,又怎能成为最基本的学佛者呢?所以佛陀教育弟子学佛要从孝开始。

31、及诸小王,转轮圣王——除了有八部龙神外,人间在场听经的,不只是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的平民而已,还有政府的官员,和领导国家的元首及小王。

32、净化社会当务之急,是要把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好,这是所有为人父母者的责任,身行教育比打骂教育更有效,如果能做到这样,家家就能幸福,社会也就能祥和。

33、在社会上为非作歹的人,他们不考虑父母的心情和处境,这也是不孝的人,他们在生时要接受法律——人间地狱与良心的制裁;将来死了之后,也要受大苦报!

34、人不怕犯错,只怕犯了错而不知改过。凡夫的心是罪魁,一旦动了私心,则身被心转,就会步步陷入罪恶的深渊。如果能在恶念生起时,赶快制止,还是可以得救的。

35、尔时——也就是佛陀说到父母之恩高如山、厚如大地,做子女应该如何回报父母恩的时候,阿难与其他的听经大众,立愿生生世世,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信受奉行。

36、佛陀每一次讲经说法时,除了与我们同住娑婆世界的人之外,还有人间以外的天神,另外还有天、龙、夜叉、乾闼婆,总共有八部的龙神众,都会受佛德感召而来闻法。

37、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天、龙、夜叉、乾闼婆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闻佛所言,身毛皆竖,悲泣哽咽,不能自裁。

38、在日常生活中,如能每天都抱着朝圣的那股虔诚,天堂的路就在眼前;假如心一放松,恶念一起,自然五逆恶罪都做得出来,哪能不堕地狱呢?所以天堂地狱唯在善恶一念间。

39、过去的人写经是秉持修行者的心念来写,佛陀教导弟子报答父母恩就提倡书写此经。除了书写之外,还必须时时刻刻背诵;不只是背、诵,还要真正去做,做了之后才有心得。

40、是诸大众闻佛所言,身毛皆竖——不管是小王子或是转轮圣王,及无量无数的天人鬼神,听了佛所说的不孝重罪和报应后,全身的寒毛都竖立起来,这是形容非常地激动。

41、因此,就现代人来说,造此经典指的是要大家做到身口意三业清净,在日常生活中力行佛陀的教法,我们的身行就是道,从我们的举止动作中,让别人明白这部经的教理、真谛。

42、经者,道也;道者,路也。佛陀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让我们走,有句话说:一理通,万理彻,佛陀的教法千经万论,无非是要我们以虔诚敬重的心,扫除我慢,脚踏实地去践行。

43、大众——泛指佛陀的四众弟子。所谓四众弟子就是出家二众、在家二众。出家有比丘、比丘尼,在家有优婆塞、优婆夷。在场除了世间的人以外,还有在六道之中的阿修罗众生。

44、在经文中,佛陀说尽母亲怀孕的辛苦,也描述了父亲对子女付出的深恩重德,教导弟子如何回报父母。佛陀用种种的比喻让我们了解,听经的弟子也都非常感动,于是亟思报答父母恩。

45、天道的阿修罗因为曾经造福,所以得享天福,但由于他们心量非常狭窄,无法包容其他的人事物,欠缺冷静的智慧,时时动无明、发脾气,所以欠缺喜乐祥和之气,因此享有天福却无天德。

46、受如是苦,皆因前身五逆不孝,故获斯罪——为什么会受这么多苦呢?是因为过去生不孝和犯下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坏佛寺或僧侣修行、出佛身血等五逆重罪,才会得到这样的苦报。

47、尤其佛教说五戒,儒家说五常,为了父母亲,身为子女者必须力行布施修福,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人,生来世间并非一部印钞票的机器,也非争名夺利的工具,既然来世间,就应该发挥人身的功能。

48、佛陀要弟子抄写读诵此经,无非就是教弟子不要间断人生的孝道。而想让孝道绵延不断,除了口头宣诵外,就是用笔纸抄写。因为只以口头宣诵所流传的范围较小,如用笔纸抄写,流传的时间和空间会较长远。

49、母亲为了生育子女而受尽十月怀胎的折磨,甚至在孩子出生那天,更历尽生命的煎熬挣扎;而父亲为了养育子女,用一生的岁月在外面辛苦奋斗,这些付出,无非是为了给家庭、子女,一个良好、安定的生活环境。

50、虽然佛陀已经苦口婆心地分析,除了身体力行事奉父母外,还要我们以口赞诵父母恩德,并且以身作则去相互教育,但是弟子中有的已经了解,有的还无法深切体会,所以再进一步请示佛陀报答父母深恩的具体做法。

51、我曾在报上看到:台中有一个抢劫集团,拥有很多,他们的行动早在警方掌握之中,等到因缘成熟时,警方在他们计划犯案前将之团团包围,展开警匪枪战。歹徒终于被制伏了,其中有一个嫌犯企图跳楼逃脱,却不幸摔死。

52、如雨如云是形容刀轮不停地转动,尖刀像雨一样地落下,让人无法闪避。或斩或刺,苦罚罪人,意思也就是说尖刀像雨点般地落下,躲不过的就被斩断,躲得过的也会被尖刀刺伤。以这种种的酷刑,来惩罚在人间无恶不作的罪人。

53、阿鼻无间地狱——冷时如置身冰库中,热时如身处火炉内;冷热两极之间,没有让人喘息的机会。就像打铁一样,铁烤得通红,取出捶打,打完之后马上放进冰水中;随后又立刻投入火炉内。如此反复地动作,没有片刻休息。

54、天堂地狱一念间,一个人的恶念如果不断,灾祸就会永远随身;种恶因,得恶果,因果丝毫不爽。所以我们在人间,一定要好好培养良善的心念,身行要时时刻刻谨慎,一步也错不得;假如一念差、一步错,地狱的苦难就逃不掉了。

55、学佛就是要学佛的明心见性,然后用我们的清净本性来化度一切众生。佛和我们的心没有距离,只要我们用心亲近佛,时时用心追随佛,则佛绝不会舍离我们;只要我们以身力行经法,以心庄严自性道场,则诸佛菩萨自会时时现前。

56、头戴火盆,铁车碾身,纵横驶过,肠肚分裂,骨肉焦烂——火盆就是铁制的洪炉,在铁炉中有熊熊的烈火。将烧红的铁炉戴在头上,多痛苦啊!不只如此,还有铁车铁轮从身上来回纵横碾过,不只肚破肠流,而且整个人都变成肉酱。

57、能造一卷,得见一佛——这是一种形容,我时常说以佛心为己心,只要有一念慈悲心,就有一尊佛在你心中。万法之善从孝起,我们如果时时抱着报恩的心——不只报父母恩,也要报天下众生恩;如此以佛心看人,则人人都是佛。

58、须知这辈子所受的果报,是过去生所造的业缘引致。为人处事如果有错,就要赶快及时回头,如果不回头,就会走上不归路。所谓的不归路,就是舍了今生,来生连做人的机会都没有了。既然没有做人的机会,又会趋向哪里呢?那就很可能堕入地狱。

59、地狱中的刑具无不是火和铁,火的热气使人身心痛苦,内外交攻的热气让人无法忍受,而且铁是极硬的东西,身体如遭到铁器的攻击是非常痛的。用火和铁当刑具,是表示最极端的苦刑,而且这种苦刑像下雨一样,绵绵密密,让人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

60、剑树刀轮,如雨如云,空中而下——在地狱中受到烈火烧烤,可想而知那股热气逼人的痛苦。平常人间的树下,会有石头供人坐着纳凉,地狱中的树则是利剑所造,根本找不到一丝的凉气,况且树下都是刀轮,不停地旋转,一旦靠近就被搅成肉酱。

61、焚烧煮炙,脂膏焦燃,苦痛哀哉,难堪难忍——相信大家都有煮东西的经验,一道菜用火烤、水煮或油煎,很快就会熟烂。同样的道理,脂膏焦燃的意思也就是人在地狱接受火刑,热到出油成脂的程度,当然会叫痛哀号。但尽管是痛苦难堪难忍,又有什么办法呢?

62、佛告弟子:欲得报恩,为于父母造此经典,是真报得父母恩也。能造一卷,得见一佛;能造十卷,得见十佛;能造百卷,得见百佛;能造千卷,得见千佛;能造万卷,得见万佛。是等善人,造经力故,是诸佛等,常来慈护,立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诸快乐,离地狱苦。

63、钩竿枪槊,铁锵铁串,铁锤铁戟——地狱酷刑除了火烧油炸之外,还将人悬吊,以枪、矛等铁钩铁竿利器穿身。铁锵是表示铁器互相撞击所发出的声音,串是指共业的众生,被地狱中的长铁器串在一起。除了用铁器串成一串用火烤,烤了之后,还用铁锤敲打。铁锤铁戟都是一种刑具。

64、此大地狱,纵广八万由旬,四面铁城,周围罗网。其地亦铁,盛火洞然,猛烈火烧,雷奔电烁。烊铜铁汁,浇灌罪人,铜狗铁蛇,恒吐烟火,焚烧煮炙,脂膏焦燃,苦痛哀哉,难堪难忍。钩竿枪槊,铁锵铁串,铁槌铁戟,剑树刀轮,如雨如云,空中而下,或斩或刺,苦罚罪人,历劫受殃,无时暂歇。

65、佛陀时代,尚未发明排版印刷,更遑论录音广播;想要听闻佛法,就必须跋涉千山万水,四处参访善知识。当时的人要听闻佛法很难,但却抱持一颗敬重的心,尽管要走很远的路,而所听闻的法也不多,但一句法进入心中,就能拳拳服膺,牢记在心,而且应用在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中,确实身体力行。

66、每个人来到人间,都离不开生死、死生,以佛教而言,这就是分段生死。我们有永生不灭的慧命,也有分段生死的身命。永无生灭的是慧命,它绵延不断、不增不减;而身命却是以时间来分段落的,所谓的分段,指的是有些人也许有七八十年的寿命,有些人则可能是三四十年,也说不定只有三五天而已——不管时间长短,总有一天会结束一段生命。

67、学佛的人一定要培养慈悲心,所有的慈悲心都从感恩心开始,我们要好好事奉父母、孝养父母、感恩父母,这才是学佛者至高无上的善心。父母如果还在堂上,不管过去自己有多大的过错,现在就要好好弥补悔过。我们又有多长的时间可以好好孝顺父母呢?所以,要懂得感恩、报恩,才不致有所遗憾。假如父母已不在世,就该视普天之下的老者如父母,这就是慈心、爱心。

68、是不是能彼此谦让而如沐春风呢?其实,我们如果时时尊重对方如佛菩萨,当下就是尊重自己如佛菩萨。我们如果能把这部经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日行一善就有一佛,行万善就有万佛;一日当中如能接连不断,分分秒秒发愿、培养善心,那么一天就有八万六千四百秒,如果能分秒不失善念,千经万律都在身体力行中,如此,我们的身行就是一部最完整的经典,也是一处最庄严的道场。

69、多数人都有一种心态:既然已经做错了,就将错就错吧!千万不可有这种心念,昨天的错,今天赶快反省还来得及;早上的错,现在马上改过仍然可以得救。就如同有人喝了一杯酒就会醉,他想:既然已经醉了,就继续再喝吧!反正不差那一杯。这就错了!喝一杯虽然会醉,但也只不过是面红耳赤而已,意识还可保持清醒,假如继续喝第二杯、第三杯……就不只是面红耳赤,还会乱了善良本性。

70、把国王尊称为转轮圣王,意思是他除了用政策治民,还用宗教的教育来领导人民,用国家政策法律来规范人民,让人民不敢犯错,这是用国法政治去领导人。而宗教的教育是根本的教法,也是道德的提升,假如当政者有了宗教的信仰,在人民还没犯法之前,就能培养人民的爱心,把人性道德健全起来,这就是圣教。用德政来领导教化人民的国王,称之为转轮圣王,转轮就是转众生的恶念为善念,转心的。

71、烊铜铁汁,浇灌罪人,铜狗铁蛇,恒吐烟火——在地狱中不只受到烈火烧烤,甚至还把铜熔成铜汁,灌到口中,更有铜狗、铁蛇不断吐出毒烟烈火,焚薰罪人……现在的医院大多设有烫伤中心,遭烫伤的病患必须隔离,以免空气中的细菌感染,否则伤患一旦受到感染,皮肉便会继续腐烂。由此可以想象,皮肉一旦受到烫伤,那种椎心刺骨的痛,真是无法言喻;而地狱中人在皮肉受苦之外,内脏又被热铜汁浇灌,内外夹攻的苦,又岂是在人间所受的苦可以形容?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