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慧语經典(精选98句)
1、【佛心禅语】 人生要接受很多的教训才能学到 2、【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人即使活到一百岁,如果不努力不进步,还不如活在这个世上一天,尽最大的努力去奋斗。 3、我说佛道如幻如梦,我说涅槃亦如幻如梦,若当有法胜于涅槃者,我说亦复如幻如梦。《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九,幻听品 4、当下,于这薄凉的世界里,定要做一个矜柔且深情的女人,踏着斑驳,簪着诗意,恋上一巷梨花雨凉,悟出一片云水禅心。 5、【心灵禅语】 恶人加害于有才能的人,就好比仰面朝天吐唾沫,不但不能将唾沫吐到天上去,反而还会回落到自己的身上。 6、从贪欲生忧,从贪欲生怖,离贪欲无忧,何处有恐怖?从欲乐生忧,从欲乐生怖;离欲乐无忧,何处有怖忧?(《法句经》) 7、佛教的出发点就在于慈悲,慈悲是最好的武器。故事中的盲人是慈悲的,他告诉我们:对别人慈悲,事实上就是对自己慈悲。 8、菩萨的精神就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一个“难”,一个“能”,难能可贵,不是空口说白话,要在实际行动上落实这种精神。 9、谀谄之人不可疗治,奸邪之人不可疗治,恶口之人不可疗治,嫉妒之人不可疗治,无反复之人不可疗治。《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等见品 10、商人之导师,*行善知识;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识;宗亲相习近,通财善知识;自所修功德,后世善知识。《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0经 11、事忏诵经持密咒,观像礼拜供养力,造塔造像及布施,称赞佛僧名号等。若能了达真空理,名为理忏灭罪根。(明)宗喀巴《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12、善良到底是什么?在狡诈者的眼中,善良是一种幼稚,善良是一种愚笨,善良是一种毫无回报的付出,善良是被讽刺、被挖苦、被讥笑的落荒者。 13、有人要向我请法——弥陀,我说:“弥陀之法不用请,如同空气,充塞一切处,没有听说请空气的。当下当处呼吸自在,也当下当处念佛自在。” 14、真正的修行,未必得在深山古刹,抑或深木禅房,避开车水马龙,喧哗纷扰。越是找常处越能体现修行的深度,越是小小处越能窥见境界的高度。 15、世间的生态平衡,是以生命共融为前提的。如果我们不能自觉维护生命的共融,以掠夺的方式来开发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灾难。 16、人生难得糊涂。所谓糊涂,不是不明事理,而是表面糊涂、内心清明的大智若愚。想得开,放得下,事事朝前看,这样才能从琐事的纠纷中超脱出来。 17、【佛心禅语】 任何经验和智慧,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教会的,既不能照搬也不要当成包袱背。在任何时候,都要开动脑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18、【心灵禅语】 不正当的行为方式只能带来不堪设想的恶果。染上恶习——不限于这六个方面,还包括其他恶习,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会对人造成巨大的损害。 19、【佛心禅语】 万事皆有缘,人生当随缘。随缘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忧,不 躁进,不强求。以佛心保持平和,能处变不惊,并能体会到生活之乐 之关。 20、以应萨婆若心,内外所有布施,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无所得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檀那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五,问乘品 21、大地宇宙间,没有一项不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没有一项不是佛法,也没有一项不是修心的功夫。只要肯用心去想、用心去修、用心去做,就没有不能成功的事。 22、如果我们能把握到每一刻的当下,且保持觉醒、珍惜拥有,并以感恩之心去善待周围的一切的话,幸福在我们的身边,快乐在我们的心间,成就在我们的掌中。 23、为**者,对外应鼓励丈夫于饱暖之余多做善事,多体念贫穷人家的困境;对内应将心比心孝敬老迈公婆,并在公婆、丈夫间努力多方圆融,这是为**者的责任。 24、年轻的佛学院学生问师父如何修持?师言:“每天都是我人生道上的一页,过眼的每个人、每句话,都是页中的字字行行。在人生中得佛法,而非在佛法中得人生。” 25、人人都希望生活在包容、和谐的环境中,宽容不仅于健康有益,而且也有助于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应保持一颗宽容的心。 26、如果前世我们是大善人,积累了足够的善功福报,那么我们这一世就会转世投胎成为幸福快乐的人;相反,如果我们前世作了大恶,到这一世就会遭受许多挫折和磨难。 27、修心禅语:种下一个善念,收获一种良知;种下一种良知,收获一种道德;种下一种道德,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个人生。 28、【佛心禅语】 人生亦应如此,在生活强迫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前,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智者日:“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29、放下执念,放下贪嗔痴恨,放下自私自利之心,放下对名利声名的迷恋,放下五欲六尘。只有真正做到了放下,才能让内心清净起来,从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智慧。 30、“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有一些人,常不以为然地对学佛的僧侣信众说:你们奉行佛教谨守戒律,不喝酒、不打牌,甚至不抽烟,丝毫没有人生的享乐,这不是太消极了吗? 31、受苦其实是了苦,享福其实是消福。福来时,不要沉溺;苦来时,不要惧怕。在享福时念着未来会来的苦,在受苦时畅想日后的甜。唯有如此,才能更长久地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32、当你深入禅定后、将会发现世间任何事物对你都是多余的、你不会留恋世间任何事物在你心头,你只会随缘做事、既不是消业、也不是结缘、而是一种爱心、智慧、责任的使然。 33、有的人布施,是为了积德,以期万事顺利;还有的人布施,是为了给自己造福,为心灵找到安慰的居所。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活着,心灵都要有所依托,否则人生将索然无味。 34、【佛心禅语】 平淡中见奇趣,浅近中具哲理,表达了一种十分超脱的人生态度。当我们面对生活的乱麻而烦恼丛生时,不妨想想这位皆大欢喜的弥勒佛,便能以微笑面对世界了。 35、做一个坚强的人,哪怕没有别人的同情,至少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了一种大度的风范,生活的禅法,就在于在那些痛苦与悲伤中,活出人生的柳暗花明,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崭新。 36、【经典禅语悟道】 热佛尔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深入思考,正确定位自己的未来,然后下定决心去实行,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让自己的人生列车换一个行驶的轨道。 37、【佛心禅语】 一个人所说的话,是他价值观、格调及情绪的映射。喜欢说无聊话的 人,会让听者觉得他素养不高,内心空虚,有意无意说挑拨之语的人,会 让人认为他品质有问题。 38、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深佛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四十二章经》 39、站在真理的道路上,迈开大步向前行,心情会更加安定平稳。因为方向正确,即不再迷失,心中自然会产生一股永不歇止、不断精进的意念,沿路风光更是令人感到一分踏实的欢喜。 40、【佛心禅语】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他是众菩萨之首,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佛法。大部分文殊菩萨象是身骑狮子,以狮子勇猛,表示菩萨智慧威猛。 41、你眼里的“小人”可能是最值得你同情的人生活中受到别人的侵害、冒犯,该怎样对待?佛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 42、生活,就要乐观地去面对,笑着去生活,简单而明快,悲观只会让希望沉沦,乐观才能使自己在苦难中看到希望,不要拒绝苦难,拒绝苦难就是在拒绝希望,有了希望生活就会快乐惬意。 43、不喜繁华喧嚣,喜欢安安静静的一个人,守着那一份仅属于自己的恬静。放上一段清纯的轻音乐,沏上一杯香茗,写几行自己喜欢的文字。许是禅林遗落的一颗种子,生就一副多情的柔肠。 44、【佛心禅语】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 古语讲: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 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 枯竭。 45、“忍”,就像搬石头压在草地上一样,地下的种子还仍然存在,只是一时无法生长出地面而已。所以,先由忍做起,然后要把忍的感觉吞下去,进而消化掉,提升到“忍而无忍”的自然境界。 46、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四十二章经》 47、恭敬于法及说法者,为法,欲法,乐法极乐,助法,住法,持法,护法,坚住于法,赞叹于法,住于法行,增法,求法,以法为力,施法器杖,唯法为务。《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48、我们在人群中,哪一个人特别有才能呢?世间并没有一个特别能干的人,放大心胸来看,比我们贤能、有德的人比比皆是。学无止境、德无止境,道也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自谦。 49、【佛心禅语】 钱财,如果妥当使用,能让我们迈向幸福;如果使用不当,会让我们趋向痛苦。钱财乃一切善与恶的媒介,具有爱心和智慧之人,能善用钱财;自私和愚昧之人,则会使用不当。 50、【一日一禅】佛曰: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相是一副皮囊,也是给人的外在形象;心是一种境界,也是操控情绪的源泉。要想自己成为什么样子,一切的取舍都在于自己。 51、佛告阿难:此观佛三昧,是一切众生犯罪者药,破戒者护,失道者导,盲冥者眼,愚痴者慧,黑暗者灯,烦恼贼中是勇健将,诸佛世尊之所游戏、首楞严等诸大三昧始出生处。《观佛三昧海经》卷九 52、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何以故?……但有名字故。……名字是因缘和合作法,但分别忆想、假名说。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一切名字,不见故不着。《摩诃般若经》卷一,奉钵品 53、没有琪花瑶草的贵气,却蕴藏风雪不折的坚贞,野火不灭的根须,年年知为春生。不上寂寞城的台阶,不入惆怅客青帘。禅坐于这川烟波的氤氲中,倾听溪涧流水潺潺,静看落絮逐波,坐等羽鹤归来。 54、禅宗、密宗是非常正宗的法门,其最高境界都提倡不立文字。但没证悟这种境界的人,必须先通过文字来学习佛法。否则,什么佛理都不懂,就打着这种旗号来弘扬佛法,所作所为一定会与佛法相违。 55、了知自身,观心数法,若有喜相、愁相、瞋相、软相、坚相,知已能除,犹如金师善知冷热,不令失所。乐甘露味,虽处世法,身心不动,犹如须弥不为四风之所倾动。《优婆塞戒经》卷七.禅波罗蜜品 56、大善之人的布施,是真正的清净布施,行善而不求福德的果报。正如孔子所说:“求仁而得仁。”本是出于善良之心,想做一件有利于人的事,现在按自己的心愿去做了,可以心满意足,还要求什么呢? 57、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58、人生本来与痛苦相伴,最可靠的处世之道是忍耐怎样提高忍的修养、有效左右自己的情绪?佛日: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佛道教经》 59、生命就象是大梦一场,梦醒之后,即使头脑中还残留着梦中的些许痕迹,但是双手已经握不住一物。古人语“一指弹风花落去,浮生若梦了无痕”,人生本来如此,在不可掌控的时空变迁中忙碌奔波,直至死去。 60、月亮本来就在虚空中,它既不增也不减,而我们看不到月亮是因为云层太厚,遮蔽了它的光亮;这就如同我们每个人都有清净明亮的智慧一样,并不会因年龄的老或少,而增减我们内心与生俱来的这分本性的明月。 61、【佛语禅话】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在内心中未生起菩提心和证悟空性之前,应唯一观修死亡无常。尊说:“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 62、【佛心禅语】 一个人真正的住处应当存于内心。如果能够不为外物所动,心中的佛性坚如磐石,那才是真正找到了灵命的安身之所。我们也应该不断在社会中接受磨炼、坚固自己的心,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坦然地去面对。 63、我们参禅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信佛诵经是为了死后的天堂门票,那么我们所信仰的主题便跟佛陀无关,因为佛陀不谈生之前、死之后,不谈世界之外所有不能实证的事物。当初佛陀说法时有十四个问题不谈:世间常吗? 64、【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僧徒问:“什么是没有差别的事物?”师父说:“千差万剐的事物就是没有差别的事物。”僧徒十分不解,继续问,师父说:“不说了,不说了,不需要说了,你权且自己去体会千差万别的意思吧。” 65、佛说,割舍就是得到,残缺就是圆满。我们曾经用无数时光都无法记住的经文,待了悟之时,却可以过目不忘。许多人认为精深渊博的禅,其实在一念之间,在每一个途经的日子里,在一滴水中,在一朵花间,在婆娑的世界里。 66、【处事语录】于丹经典语录:【什么样的人是佛?】说话不急不慢;做人不卑不亢;吃饭不咸不淡;遇事不怒不怨;待人不分贵贱;得失很少分辨。怎样可以成佛?】处境能上能下;处事不上不下;做事拿得起放得下;始终活在当下。 67、深信:佛、法、众僧是常,十方诸佛方便示现,一切众生及一阐提悉有佛性;不信:如来生老病死及修苦行,提婆达多真实破僧、出佛身血,如来毕竟入于涅槃,正法灭尽。是名菩萨信心具足。《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 68、早晨最无私,你若需要,她必然给予;早晨最公平,普惠众生,她没有分别;早晨最宽容,你的缺席,她从不抱怨。早晨就在那里,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拥有,倘若错过,我们错过的不仅是早晨本身,重要的是,错过了向早晨学习的机会。 69、【佛教的绝对论】欲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业,必须抱持:「绝对要任劳」、「绝对要忍怨」、「绝对要有爱」、「绝对心存快乐」。这是佛教精神的「绝对论」,也是与世间法「相对论」所不同之地方,更是利生事业臻至完美境界之关键。 70、未有挂名山林,身驰朝市,悠悠扬扬,一暴十寒,而成道业着;亦未有苦志力行,殚精竭神,不退不休,以悟为则,而道业无成者。盖求名在人,求道在己。学道人惟宜决心精进而已,勿怀侥幸之图,勿以枉屈为虑。(明)莲池《竹窗随笔》 71、环境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一个人,而且是根本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在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尽量创造一个适于自己生长的小环境,如小的家居佛堂。我们心里有了山门、围墙、大殿、本尊,也才必然会外在地显现出来——外境乃内心的显现。 72、虽然我们皈依很早,却仍未生起虔诚心,说明我们业障很重;虽然我们学佛很久,却仍未生起出离心,说明我们贪欲很大;虽然我们修行认真,却仍未生起菩提心,说明我们私心很强;虽然我们打坐很久,却仍未树立空性见,说明我们无明很深。 73、【佛心禅语】 心灵的自主和快乐是生活的磐石,它是思考醒悟的结晶,它源于佛家 “无所住而生其心”。人生中本来就有许多忧愁烦恼,如果自己一直惴惴于 心,就会将自己累垮。只有善于把身上的重担放下,才能解脱自己,找到 真正的快乐。 74、恩宠不以为荣。假如有什么光荣、有什么奖赏,甚至有什么荣誉利益,对有道德修养的人来说,他因为证悟到“富贵繁华,镜花水月”,所以对世间的虚名与虚荣,都已经看得开,放得下,所以也会视之如浮云,不会以恩宠为荣,跳出了名缰利锁。 75、【经典佛语录】 这个事例,生动地说明了生活中存在着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无意之中被扭曲的现象(故意地歪曲另当别论)。同样的道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往往也是难以避免的。但只要我们不偏执、不武断,最终还是可以看清事情的真实面目的。 76、童年结对过家家的伙伴,少年同桌读书的女孩,青春走入梦境的姑娘,培养了我的想象力,左右了我的爱情观。时光流逝,颠沛流离,我以为自己早已忘记了她们,实际上她们已经悄然在我的心中扎根。年华愈是老去,记忆愈是清晰,往事愈是历历在目。 77、虽然我们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但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如果得不到善知识的引导、敦促和摄持,那么受往昔世强大的业力和不良习气的影响,我们只能不由自主地流转在轮回的苦海之中,并受苦受难和无法自拔。所以依止和亲近具德的善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啊! 78、徒弟问师傅:为什么事事都让我跟您学呢?师傅回答:为你好,我就是这么过来的。徒弟又问:一点也不能走样吗?师傅答:那是当然!徒弟说:让我学您的手艺不走样,学您的勤劳不走样,这些都没问题,但有些事我不敢学,也无法不走样。师傅问:此话怎讲? 79、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莎士比亚说:“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进口与出口,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 80、【佛语禅心】在我们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与你关系最密切、给你的爱最多、和你接触频率最高的是你的父母。可以说,对父母的孝,是最能历练和考验人的善根牢不牢、善念真不真、善行久不久的。对父母的孝是每时每刻都需要的,而帮助社会和其他人却不是这样。 81、所谓风水轮流转,人在做,天在看。做多了不得人心的事,终究会自食其果的。说到源头,他的事业失败,不是谁造成的,一切都是他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感召来的。圣人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散发出去的负能量积攒到一定程度时,首先殃及的就是施者本人。 82、爱情心理是一种艺术化与神化。每个人在爱情萌发时都是诗人与佛徒,认准了一个目标而充满了诗意与禅意了。其实那个人却不是你所追求的那个目标,只是自己的一个愿望。诗化与神化引导你走进婚姻,否则就不是自由恋爱。相反包办婚姻就是逼你出家或做道姑。 83、【佛心禅语】 墨守成规的人,恐怕一辈子也打不开通向成功的大门。因为在命运的关键时刻,往往是没有现成的钥匙的。何况,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只有头脑灵活,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说,人最需要的不是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阻碍思维的石头! 84、【佛心禅语】 那些功名富贵、金钱物质不是不重要,只是你可以用它,但不能被它所用。分散一些给社会大众,自己的生命也会得到延展。能操控生命的长度与活法不是最大的自在吗?人生的前途,得失苦乐,不是求得,的,而是做到的。一切操之在我,不由他人也。 85、心静是一种惬意的境界。心静而凉生,须有一个心境的营造,这便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有一颗平常心。禅的最高境界是无字;音乐最高境界是无词;爱的最高境界是无言;生活最高境界是理解;朋友最高境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人的心的最高境界就是心静。 86、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却没多少人真正懂得美。以女人为例,漂亮女人出口就是脏话,她美不美?姿色平平的女人举止不俗,她美不美?格调不同,品质不同,境界不同,美有增减。外在的美是短暂的,内在的美才可永恒。真正的美由内而外,再高档的化妆品也涂抹不出。 87、母亲给孩子煮饭,却不能替孩子吃饭;老师教学生知识,却不能替学生学习;医生为病人冶疗,却不能替病人服药。同样的,佛陀引导我们如何踏上解脱之路,却不能替众生成佛;法教帮助我们如何解决烦恼,却不能替众生证悟;僧侣陪伴我们一路修行,却不能替众生成就。 88、【睡仙】右侧卧,像卧佛那样,躺好后,默念:真人本无梦,一梦则游仙。人亦无睡,睡则浮云烟。念完就全身放松,做体呼吸20次。气的时候,想着全身毛细孔都打开,把好的气给吸纳进下丹田,呼气的时候,则想着全身的病邪之气从全身毛细孔射出体外。此很快即可入睡。 89、作为凡夫的我们,虽然从无始轮回以来到现在,从来没有休止过,一直在为自己的利益而繁忙奔波,然而很可惜,一点也没有往觉悟的方向发展,反而更加陷于迷乱的轮回苦海之中。这就好比广阔的河流并没有休止,但它从来没有往雪山的方向上流,而是距离大海越来越近一般。 90、【六度】度是梵文波罗密多,意为到彼岸,即这六个法门能让修持者从烦恼此岸到解脱的彼岸,在佛教中属于菩萨所修行的六个法门。六度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个法门能对治掉我们身上的六种习气,分别是:悭贪、毁犯、嗔恚、懈怠、散乱、愚痴。 91、佛说,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水往低处流,云往天上飘,一切都自然与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便是禅悟的心得。就让我们都拥有一颗平常心吧,该放下的时候绝不奢望,该奋斗的时候决不后退。 92、谁曾经善待我,谁又曾经欺骗我?谁给了我一次次信心,谁又让我一回回泄气?谁是我最忠实的朋友,谁又是我最强劲的对手?谁怂恿了我的轻狂,谁又造就了我的淡定?我的失败是谁的责任,我的成功又该记谁的功?因为这个谁就是我自己,而我却总是向外界求索,所以注定找不到答案。 93、传统文化非指被历代统治者异化了的儒释道文化,而是指具的中国文化内核,它包含上述三家文化的精华部分,也包含先秦诸子百家的源头探索,还包括历代启蒙思想家的思考。修人的道德格调,治国的仁心法度均蕴涵于这种传统文化之中。不反对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但需谨防淮南之枳。 94、老木匠想退休,向禅师请辞。禅师让他盖最后一栋房,他答应,但明显不用心。墙歪歪斜斜,屋顶粗制滥造。他辞行时虽愧疚,但一想到自己以往就就业业,也就坦然了。禅师并没有指责他,只是告诉他:那栋房子是送给你的,谢谢你。老木匠愣住了,他一生盖了多少好房子,却以这样的羞愧结尾。 95、【佛心禅语】 世界上不明理的人,他想多得钱财用来布施,得到福德,于是以做生意为职业,经营之时做了许多不道德和违法的事,这样做虽暂时也能赚来些钱,但所得到的利益补偿不了害人的祸业。这样的人,将来还要坠人地狱,就像《百喻经医治脊偻喻》中的病人,被压得双眼迸出一样的危险。 96、淘气的妹妹给哥哥出了一道难题:你能让石榴树开出桃花来嘛?哥哥实在为难,就带着妹妹向时间老人讨教。时间老人说:有个人一定能。妹妹抢着问:那人是谁呀?时间老人答:那个人叫赵高,我带你们去秦朝找他。妹妹又问:秦朝远吗?答:不远,也就一次穿越的功夫,现代人不都喜欢玩穿越吗? 97、贪嗔痴为人生大病,贪病的对治是舍,在不能完全做到舍的时候,应该常行知足,唯有知足才能常乐;嗔病的对治是忍,在行忍的时候应行慈悲,慈能兴乐,悲能拔苦,真正做到慈悲方能忍,唯有能忍才能自安;痴病的对治是觉,在求觉的时候要增长智慧,唯有具备正知正见的智慧,才能觉今是而昨非。 98、【人不当人看】看人,不要当作独立具体的个人。他只是一堆因缘的聚合体,是一个因缘团,如同一团烟雾,不自在,不能自主。虽然他口口声声说“我,我”,但他并没有“我”,所以不要上当。既然都是因缘,就会理性不情绪。难道我们可以对一团因缘的烟雾怒吼吗?指着它说“就是你,才这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