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百科 > 生活百科 >

生活百科

除夕是几月几日?为什么大年三十叫除夕

生活百科2021-02-0282举报/反馈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阴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扫除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对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除夕是几月几日?为什么大年三十叫除夕?除夕的来源和习俗

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纪录,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区域的阴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样平常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圆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由于这鱼代表“富足”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少数地方习惯差别,好比贵州,桌上的鱼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一些,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的热潮是年饭后尊长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对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月朔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破晓。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除夕是几月几日?为什么大年三十叫除夕?除夕的来源和习俗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主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牢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主要。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实显示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慎密。家人的团圆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获得抚慰与知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巨细共叙天伦,已往的关切与抚育子女所支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怙恃的养育之恩表达感谢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鞭炮的时刻,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月朔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炮仗声,再夹杂着到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说到除夕的刀砧声,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却纪录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涯难题,三十晚上是个关。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器械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若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除夕是几月几日?为什么大年三十叫除夕?除夕的来源和习俗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刻。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圆,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样平常少不了两样器械,一是暖锅.一是鱼。暖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另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纵然不会喝酒的,也若干喝一点。古代,过年喝酒,异常注重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听的酒名,如“葡萄酒”、“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

贴对联

对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致、对偶、简练、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都会照样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对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最先盛行,到了清代,对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对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种种作品的特色都作了叙述。

对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央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凭据差别的内容,贴于响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种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浏览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好,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以是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归纳综合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显示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雄壮。

贴福字

在贴对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巨细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习惯。“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涯的憧憬,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实地体现这种憧憬和祝愿,有的人爽性将“福”字倒过来贴,示意“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另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种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欣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质朴的习惯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对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知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泛起了年画三个主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派别,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珍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尤物。民间撒播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遵照人世的习惯迎娶新娘的有趣排场。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生长成挂历,至今风靡天下。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祥。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品种花色也日渐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祝贺,图个吉祥。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区域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脱销天下,而且还远销天下。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