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敲碎离愁
敲碎离愁,窗纱外、风摇竹林。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放眼望去无奈三月暮,仰首已觉千山万水绿。但试将一纸寄来说,从头开始读。想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什么时候足?滴罗襟点点,泪滴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更苦是、立尽月傍晚,阑干曲。赏欣李商隐写作了大批量的抚时感事的爱国主义精神词章,以词风豪爽雄大而出名于世,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种妩媚动人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在这种“作妩媚动人语”的著作中,也不缺出色章节,这篇《满江红》就属这种著作。这也是一首写离人痛苦的词。起止三句,是“窗纱外,风摇竹林,敲碎离愁”的倒装句,把“敲碎离愁”写在第一句,不但是韵角的必须,也具有篇首主旨题旨,扣起来阅读者心田的功效。“敲”字让人感受到,主角的内心遭受碰撞,“碎”是“敲”的結果。换句话说,主角原本就由于与恋人别离而忧虑的心境,被风摇晃竹林的响声搅得更为烦闷了。“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下自然环境的幽静,也勾画出主角在恋人走了之后形只影单,守空房,庸庸碌碌的场景。“放眼望去无奈三月暮,仰首已觉千山万水绿。”暮春三月,已经是落花时节,“无奈”似是伤春,事实上仍是思人,言想念之极,难以忍受;“已觉千山万水绿”,是说在忧虑烦闷中爬山高楼大厦,不经意间中发觉一望无际早已“绿”了。这几句承前启后,衬托氛围。深闺人因为想念出门人而无精打彩的场景记忆犹新。“但试将、一纸寄来说,从头开始读。”想念恋人,不可以碰面,因此不断把他的来信阅读文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常常有的,诗人把这类日常生活状况立即用白话文载入词中,读来格外亲近。苏东坡有一首《沁园春》,在其中有如此两三句:“预料到伊行,随时来看,一看一回和泪收。”这也是说写信人可能收信人会“随时来看”;辛词则立即写收信人把不知道读过是多少遍的信“从头开始读”。俩位诗人的视角不一样,但诗意相,或是是俩位大师的构思相通,不谋而合;或是是稼轩受苏东坡的危害。下片再次写相思之苦。“想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什么时候足?滴罗襟点点,泪滴盈掬。”阅读文章远处来信,表述想思之情的字“盈幅”,也就是目前英语口语说,“写满了纸”,但人却不可以碰面,那分离出来的痛苦依然不可摆脱,已至是满把眼泪,湿漉漉罗襟。用“足”字表明离恨绵绵无期,用“掬”浮夸地描述眼泪之多,皆是惟妙惟肖之笔。以上一两句竭力3D渲染恋人不可以相见的痛苦。“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芳草”句非常容易让人想到苏轼的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这里反其义而用之,是说外地他乡的“芳草”,并不可以使“行客”迷失流连忘返,弦外之音说他终归是要回归的;后句说垂柳的枝干阻拦了视野(因而深闺人极目远望也难以见到自身的恋人);这就品牌形象地写下她期待路人回归,夜不成眠的场景。“更苦是、立尽傍晚月,护栏曲。”末尾二句浮夸地说由于每天直到月下傍晚,倚着护栏翘首以望,以至把护栏也折弯了,这自然令人“更苦”的。末尾与上片“倚楼人独”相映衬,呼应题型,写尽离愁。这篇描绘离愁别绪而陷入烦闷的词作,毫无疑问是宋代社会动荡中日常生活的体现。中华民族东西南北瓦解,成千上万家中离散变量,深受家人伤离的痛苦。李商隐自己也避开家乡,对这种情况也深入掌握,颇有感受,因而在他书中才发生了那样描绘儿女之情,表述离人痛苦的词章。不必穿凿附会、易错成语地去寻找什么政冶寄予,只就真正鲜活地体现社会发展而言,也应深刻认识到它的人文使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