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施救比“奋不顾身”更重要
摘要:6月21日15时30分左右,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报告该镇童家村涪江河坝水域发现有人落水,当地政府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搜救。截至6月22日7时10分,经全力搜救打捞,重庆潼南区8名落水青少年全部打捞出水,均已无生命体征。(6月22日 央视新闻) 1名学生失足落水,旁边7名学生前去施救,这种“奋不顾身”的行为,是一种见义勇为。但令人痛心和惋惜的是,仅凭一己之勇、牺牲自己的救人行为,不应是见义勇为的“标配”。青少年本身就是弱者,是社会保护的对象,尚不具备与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甚至违法犯罪分子抗衡的能力。教育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懂得施救,比“奋不顾身”更重要。 近年来,青少年“奋不顾身”救助同伴而导致自己身亡,这已经不是个例。中国教育学会曾经发布的暑期中小学生防溺水调研数据显示:发现同伴落水后,高达30.55%的学生会选择“手拉手”救人,而“手拉手”救人是群体溺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反映了我们在安全教育与见义勇为宣传中存在着薄弱环节。此次8名小学生溺水事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教育警钟,让我们进一步反思见义勇为与自身安全的关系,反思安全教育的方式与效果等。 应当肯定,每逢夏季来临,学校都会进行防溺水教育,家长们也是千叮咛、万嘱咐。但从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来看,并不令人乐观。一是我们的教育往往是临时性的“恶补”,没有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二是我们的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 要改变这一局面,首先,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应纳入学校教育,自救、救人技能应成为必修课,在教学中注重采取形象生动的案例、录像等进行“现场说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应对危机的观念和见义智为、巧为的意识。其次,社会应重视青少年的安全保护,如通过公益广告等宣传见义智为的方式,完善危险场所警示牌等设施,联合社区、学校做一些实践演练。同时,家长也应给孩子传授必要的自救与救人常识,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对别人进行施救,这应是最基本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