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餐厅”是个助残好样本
透过落地玻璃窗,阳光洒进郑州市郑东新区一座商业楼18层的餐桌上,每张餐桌桌面上都立着一个特殊的提示牌:“我们有听不到您声音的孩子,喜憨儿式的服务是我们的特色,谢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感恩!”目前,这家素食西餐厅里10名工作人员中,有6名是听力障碍人士。(9月2日《工人日报》) 如何对待弱者,是一个人教养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表征。郑州这家餐厅聘请听力障碍人士作为服务员,让他们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融入社会,令人感动,心生敬佩。 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就是关爱。同情弱者之心,很多人都会有。路遇一些残障的乞讨者,不少人会选择施舍,哪怕背后有一部分是“职业乞丐”,那也不影响一些人表达自己的同情心。对弱者的关爱,“给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取的,也是必要的。但笔者认为,对残障人士最大的关爱,应该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从而实现人格上的独立。一方面,要让一些残障人士在精神上强大起来,而不要把自己作为一种负担,或者甘于被施舍。只有精神强大的人,才能看到最美的阳光,才能收获生活的希望;另一方面,要搭建一些就业平台,既提高残障人士的劳动技能,又创造出一些适合于残障人士工作的职业岗位。当然,还需解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不能任由那些困难成为阻碍残障人士实现独立的绊脚石。 从这个意义上说,郑州这家“无声餐厅”的做法,无疑值得肯定。它既为听力障碍人士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在实际工作中为那些特殊的员工配备了震动呼叫器。这样一来,既安抚了顾客,又解决了员工的实际困难,是行胜于知的最好表现。 让平等相待成为最美的相助。对特殊群体,有时需要把他们作为正常人一样来平等对待。因为人格上的平等相待,远比一味地怜悯更令人感到幸福。平等相待,要接受那些残障人士的不足,不歧视,不嘲讽,不过度关心;平等相待,要在人格上尊重,让他们独立于我们这个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中,一些残障人士完全可以借助于一些工具独立生活。社会相助,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便利,让他们行走得从容稳健,生活得坚强而乐观。 相信善也是会互相传染的。这家“无声餐厅”带着理想的种子,期待能开出更美艳的花朵。餐厅温柔地对待那些处在无声世界的听力障碍人士,给社会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前往就餐的顾客,“听”懂了那句“感恩”,便是一次爱的传播。同时,餐厅实现盈利后,希望能够把49%的盈利捐出去做公益事业,从而唤起更多人关注那些需要关爱的人群。爱意相传,善意播撒,必定让社会更多姿多彩。 “无声餐厅”是个好样本,乐见更多助残的实际行动。(王玉初) |
相关文章
- 一个人会不会沟通,看他懂不懂这4句口诀,照着做成为沟通高手
- 40岁以后:不骄,不躁,不要脸
- 教师节:老师,您辛苦了
- 一纸笔墨,始终为你留藏
- 不管你要去哪,出门前要默念这5个字,别不当回事!
- 爱你的男人见到你时,身上这个反应很明显,骗不了人
- 读别人,更要读懂自己
- 黑天鹅般的爱情,让人想哭一会儿
- 当一个男人看不上你的时候,会有下面的几种反应,很明显
- 老伴过世之后,你养老的底牌不是房子和存款,而是这几个人
- 这几种性格的女人,才是女人中的天花板,让男人离不开视线
- 男性“耗阳”行为,烟酒未上榜,排第一的,多数人不重视
- 把你写进书里
- 公众人物更应把好开玩笑的“度”
- 看不惯一个人,记住这4句话你就赢了
- 真正聪明的老人,会主动藏起以下“两样东西”,不让儿女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