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诚信与善良温暖社会每个角落
摘要:10年前,一对名叫孙水林、孙东林的兄弟“感动中国”,哥哥孙水林为赶在新年前给农民工兄弟发工资不幸遇难,弟弟孙东林继续筹措资金,完成哥哥的遗愿后才给哥哥办丧事。近日,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法官齐明明在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也遇到这样一位令人感动的“信义妻子”。(8月5日《陕西日报》) “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世债”——孙水林、孙东林两兄弟生死接力送薪的感人事迹,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信义兄弟”之所以“感动中国”,关键在于他们视诚信为立身之本,恪守了人性最本真的道义良知。西安这位“信义妻子”,同样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了重信守诺的社会正能量。 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在民间,有一个朴实的道理,叫“人死债不烂”。法律上,虽没有这样的条文,但也秉持诚实信用的道德准则,要求任何诉讼当事人都要讲求诚实、信守诺言,兼顾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序良俗。据报道,吴某的丈夫曾向3名原告借钱,均出具借条并约定了利息。李某因病去世,妻子吴某陷入困境,收入微薄,无力偿还,但依然担起了责任,“愿意用一生来偿还丈夫生前所欠的债务”。 我们在看到吴某表示诚信还债的时候,3名原告也表现出了让人暖心的善意。原告张某当场表示自愿放弃5万元借款,原告刘某、王某也分别表示自愿放弃1万元借款,同时均自愿放弃利息请求。最终,双方达成2030年12月31日前还款的调解协议。显然,这是一种基于共情的真正善意。这份宽容与大度,同样让我们感动。 诚信与善良,是照亮社会和谐的温暖之光。一方愿意用一生来偿还、一方表示自愿放弃借款,借贷双方可能产生的冲突,却因各自的社会担当而新生和谐,这是诚信与善良让双方化干戈为玉帛。诚信与善良,底蕴是中华传统美德中人性最本真的模样,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或许,在一些人看来,这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不过是一件琐屑平常的小事,不值得太过在意。但事情虽小,其背后折射的“诚”与“善”及其蕴含的人性、人格光辉,以及由此构筑的“社会和谐大厦”,却不容轻视小觑。诚如审理这起案件的法官说,在推进社会治理的当下,正需要这样的和谐因子。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暖心故事出现在人们身边。坚守做人最基本的良知,呵护诚信、善良的本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就可以让我们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让这个社会大家庭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我们身边多一些诚信、多一些善良、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就会多一些温暖的阳光。 |
相关文章
- 男女之间,是不是正缘,其实很好判断,看这3点就够了
- 男人一旦对你动了真情,会出现这几种“情不自禁”
- 让女人放不下的男人,往往都有这3个明显特征,和钱无关
- 唤起旅游中的文明自觉
- 不管是情人还是夫妻,能够陪你到最后的人,大多会有这几种特征
- “美德银行”传递好人好报价值取向
- 生命中,有一个人可以去惦念,是缘分;有一个人惦念自己,是幸福
- 人间小满,岁月长安!
- 常说这3句话的人,不要深交
- 当一个男人常给你发这5个字,说明他已经不爱你了,女人要知道
- 今日白露:三宜三忌三秘诀,全家这样做,这个秋天更平安
- 谈谈我们的初恋
- 可否让回忆死在过去
- 不管房子有多大,家里这3个地方要“满”,才有福气
- 给你花钱的男人不一定爱你,“舍得”这些东西的,才算嫁对了人
- 你深情的眸曾点亮我情感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