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历史遗址应有敬畏之心
最近,国家文物局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关于“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建议”时表示,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11月11日《北京日报》) 圆明园是我国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建筑之一,曾以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1860年和1900年先后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所毁。从具有别样魅力的皇家园林,到失去往日辉煌的历史废墟,圆明园的沧桑命运,让人扼腕痛惜,而又心驰神往。 或许正是基于此,这些年,关于重建圆明园的建议时有所闻,称重建圆明园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体现,还可恢复民族荣光。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则主张保留圆明园现状。 实际上,圆明园在被焚毁前,的确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是“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是中华文明无比辉煌的象征。然而在被焚毁后,其历史价值就发生了重大改变,已经不只是一座园林,而是有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那些断壁残垣承载的是一段不能抹煞的屈辱历史,是近代中国被侵略、殖民的历史见证,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镜鉴,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 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教育,圆明园遗址才是活教材,完好的圆明园不是。如今,游客游览圆明园遗址,不是去欣赏奢华的皇家生活,也不仅是去膜拜富丽堂皇的建筑艺术,大家最想看的,其实是被焚毁后的遗址的自然状态,这样才不会忘记祖国曾经发生过的灾难。让历史的疮疤永远留存,更能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能兴邦”,从而不忘国耻,建设强国。 换个角度说,如果重建圆明园,一方面会动用一笔巨额资金,浪费纳税人血汗钱。我国亟待抢救性保护的文物众多,保护资金有限,与其重建圆明园,不如加大投入保护好其他文物。 另一方面,重建圆明园,重建的不是原貌,而是赝品,不是历史,而是掩盖真实的历史状态。故有网友表示,“重建圆明园与爱国恐怕并无密切的联系,花巨资重建圆明园也并非爱国的好方式”。一些地方曾经出现“遗址公园化”倾向,带有教育警示意义的历史文化遗址变成重建后的公园,结果伤害了遗址与众不同、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内涵,导致其教育价值大大贬损。 因此,国家文物局针对“重建圆明园”的建议,回复“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无疑是明智的。据报道,国外很多遗址一切都是原汁原味,大片大片残垣断壁不会当作垃圾清理掉,罗马人甚至连遗址的一根柱子倒了也不会扶起和修补,若扶起来修补好,历史随即就会消失。我们对待历史遗址,也应当有如此神圣的敬畏之心。(何勇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