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情感美文 >

情感美文

文明实践活动应多一些创新

情感美文2021-02-07123举报/反馈

  日前,一辆贴着“幸福巴士”字样的大客车驶入浙江宁波慈溪宗汉街道百两村,“幸福巴士”上乘坐着文艺文化志愿服务队,他们将红色故事会、文艺展演等活动送到村民家门口。精彩的文艺活动吸引着村民踊跃参与,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慈溪“幸福巴士”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自2019年10月起,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扩大到500个县(市、区、旗)。(11月10日《光明日报》)

  “幸福巴士”是慈溪市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一种创新举措,这种形式灵活、机动,能够满足不同地方群众的需要,已经成为慈溪市文明实践活动的一块闪亮品牌。这也给其他地方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中,要注重结合实际,根据群众需求,积极创新举措,创新形式。一句话,文明实践活动应多些创意,多些特色。

  文明实践活动不仅担负着传播文明的重任,也是政策规定与理论宣讲的好途径。近年来,我国制定和出台了很多政策规定,这些政策规定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在全面从严治党与治国理政方面,也有不少创新理论。如何让政策规定在基层落地落实,如何让治党与治国理政方面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群众理解消化,就需要大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摘自: m.taiks.com

  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得到群众拥护,受到群众欢迎,只要群众能够听得懂、听得进,能够理解,就是可行的、成功的。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多琢磨,多思考,不能照本宣科,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应该紧密结合地域实际,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调整方式方法,采用不同的语言艺术,增加文明实践宣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比如,老年人喜欢戏曲,在文明实践宣讲中,面对老年群体,可以将政策规定、理论知识融入到戏曲节目中,让老年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政策规定传授、理论滋养;比如,孩子喜欢游戏,可以将相关政策与理论知识分解到简单的游戏中,通过游戏来传播相关知识,提升文明素养;年轻人喜欢音乐等文艺,可以根据政策规定、理论知识,创作出一些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比如,通过编排小品、相声、情景剧等来吸引年轻人参与,或者抓住年轻人熟悉网络的特点,借助网络来开展宣讲,可以拍摄一些短视频,可以在宣讲互动中设置一些小刺激、小惊喜,吊起年轻人的兴趣,提升年轻人的参与率,让年轻人觉得好玩、新鲜、亲切,不枯燥、不厌倦,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形式,提升年轻人的参与度。对一些农民朋友,可以将枯燥的政策规定、深奥的理论翻译成通俗易懂的方言,不仅接地气,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还有助于群众消化吸收。或者,将政策规定、理论宣讲植入地方文化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不仅有助于地方文化传承,也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总之,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创新,在具体的实施和操作中,应该抓住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群体的心理特点,该严肃的严肃,该活泼的活泼,出其不意,寓教于乐,根据不同的人群,烹制出不同口味的文明实践活动大餐,这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才能得到群众喜爱,才能取得实效。(刘剑飞)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