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支教奶奶”那样的拓荒者
《光明日报》11月30日在头版的“道德模范光明礼赞”栏目,报道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浙江宁波退休教师周秀芳的事迹。报道介绍,2014年,从小学教师岗位上退休多年的周秀芳老师,踏上了漫漫支教路,日夜奔波在贵州、湖南的山路上,只为那些渴求知识的稚嫩脸庞。她往返于山区和沿海,将长三角上万名市民的爱心一点点地搬运到湘西、黔南,捐建了30所希望小学,让4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结对帮扶,累计捐款物3500余万元。近两年,她还建起了研学基地、爱心驿站,精准帮扶湖南溆浦、吉林延边开展产业脱贫。 一名为教育事业奋斗数十年的退休老人,本该颐养天年、安享亲情与幸福,却在66岁时又重新踏上漫漫的支教路。周秀芳老师在旅游途中,得知当地招募支教教师信息后,毅然放弃安逸生活,决定将生命余热再次奉献给山村教育。做出这个重要选择,既与她自身的工作与生活经历有关,更多还是源于她对理想信念的守护与坚持:那就是要帮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爱心照亮美好未来。显然,在周秀芳老师眼里,只有持续奋斗、持续奉献的人生,才最有价值、最有意义。 作为全国道德模范荣誉获得者,在她身上有很多闪光点需要我们学习,特别是她对事业的那股执着的较真劲,永远值得我们去传承、去发扬。 她爱孩子,完全胜过爱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站立讲台,对教育的追求和热爱,积淀了她对孩子的一份特殊感情。她曾体会过贫寒的辛酸,即便退休在家,也要寻找机会为山里孩子做些有意义的事。在她支教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体会到学习文化知识的快乐,还能真切感受慈母般的关怀与温暖。尽管自己身患疾病,却舍不得花钱治疗,相反,她对孩子们一点都不吝啬,哪家孩子有困难,她会第一时间送去温暖。帮助他人、关心他人、温暖他人,已经成为她人生的最大幸福。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于是,一颗颗汇聚感恩与爱心的幼小种子,在心灵深处不断生根、发芽,直到长成参天大树。从最初站立讲台到退休后下乡支教,周秀芳老师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让爱心奉献得以延续。 周秀芳老师太善良、有同情心。她从大城市来到偏远山村,看到村里大部分孩子常年与父母分离,缺少亲情的陪伴与关爱,这是她心中难言的痛。为此,改变山村的贫困面貌,让留守孩子们不再留守,成了周秀芳老师最大的心愿。为了让年轻父母留下来,她又开始踏上产业扶贫之路,从茶叶到柑橘,找关系、拉赞助、谈合作,终日劳苦奔波,却乐在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主导的产业越做越兴旺,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不仅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好收益,还让更多年轻父母放弃外出打拼。看到孩子们不再孤单,周秀芳老师心里暖暖的,从而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她不仅是落后山村教育的拓荒者,还是脱贫攻坚队伍的先进标兵,更是引领时代风尚的道德楷模。 六年时间里,周秀芳老师捐建了30所希望小学、帮扶过400多名贫困学生、搬运3500余万元的钱款物资……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堪称奇迹、值得骄傲。但谁又知道,成绩的背后,经历了多少艰难与困苦、努力与奋斗、坚守与执着?我们仿佛看到,她拄着拐杖、穿梭泥泞山路、艰难却充满力量的背影。更让人敬佩的是,面对本该属于自己的鲜花和掌声,她却表现得非常谦虚和低调,把赫赫功劳归结于所有热衷奉献、默默付出的人。我们体会到的是理解,是包容,是无私,是大爱。不得不说,她的一言一行总是那么富有感召力,给人以亲切、施人以教化,让孩子们找到了学习的方向,知道为什么去努力,也让我们找到了人生的坐标,懂得如何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周秀芳老师用实际行动证明,世上根本没有无法战胜的困难,而引领我们不断向前的,便是爱心坚守的力量。下乡支教、产业扶贫、建希望小学、建研学基地、建爱心驿站……在她的影响下,爱心半径正在不断扩大。如今,已经年逾古稀的周秀芳老师,却还在爱心奉献的道路上奋力奔跑,这种无私、无畏的拼搏精神,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又何尝不是一种鞭策、一种鼓舞?(王坤) |
相关文章
- 一个人有没有福气,看三个地方就知道了
- 人老了最好的依靠,是这四个人(深度好文)
- 白岩松:曾经抑郁过,睡不着觉,而读书帮了自己,提升了自己
- 深爱你的女人,会在这3个时候变得“不讲理”
- 不管夫妻还是情人,会不会走到最后,一开始就注定了
- 在女人眼里,男人有这几种“不成熟”的表现
- 中年女人想你了,多半有以下三种大胆的表现,很真实
- 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深度好文)
- 子女有这三种坏习惯,劝父母别再付出,不值得
- 公益是文明的“常青藤”
- 感恩教育材料
- 感恩情深,芬芳漫径
- 没见过世面的女人,才会选择三种男人,还觉得自己遇见了真爱
- 不管夫妻还是情人,做到3点,才能一辈子
- 人生,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勤奋事事顺
- 掌握三个技巧,让你暗恋的女人,主动靠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