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巴士”让爱心多维度流动
最近,有段视频感动了很多人,事情发生在青岛“真情巴士”K1路公交车上。视频画面中被抱起的是一名患脑瘫无法行动的男孩赫赫,抱他下车的是这辆公交车的司机于师傅。赫赫的母亲每天带着他坐公交车去医院做康复治疗,因为孩子行动不便,又要随身携带轮椅,母子俩上下车非常不方便。于是,公交车司机每天坚持背着赫赫上下车,这暖心一幕,于师傅和这条公交线路上的其他几位司机已经坚持了六年。(11月22日央视新闻)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六年的光阴虽然离一辈子还很远,但六年如一日地做一件好事,也颇为不易。这位母亲原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层面的多重压力,但她又遇到了这样一群好人,可谓不幸之中的万幸。她的生活虽然艰难,但有好心人帮助,她不仅不显得孤独,反而具有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这又让她的生活极富有意义,仍然能够乐对面对挫折,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这样的坚守之所以能够持续六年,除了几位司机个人自觉和有爱之外,还因为存在时间维度的情感推动力。有些善事能够持续多年的原因是什么,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分析清楚了这些原因,就可以有意识地人为创造条件,从而让善事持续下去。尽管其他原因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真情巴士”上,多人参与所形成的相互激励,以及行善者内心的成就感与满足感等,都能够成为推动爱心长时间向下传递的力量。营造这种氛围和感受,很多善事或许也能具有跨越时间的穿透力。 除了时间之外,空间层面的推动力同样重要。公交车是一个流动的空间,来往的人很多,在这个空间里发生的善事,更容易向外扩散,展现出强大的空间穿透力,眼见这几位司机做好事的人,不仅对于自己被耽搁毫无怨言,而且还不吝掌声,对行善者形成了进一步的激励。更重要的是,乘客将来仍会见贤思齐,对他人更愿意搭手相助。 如果说,将爱心增量回馈社会,使之不在自己手中衰减,是爱心传递的“平面模式”,那么,让爱心在时间或空间等维度流动,则称得上是爱心传递的“立体模式”。让爱心呈现多维度流动,或许也有规律可循,这方面的思考与探讨很有意义,可以作为慈善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而透过“真情巴士”这类事例,有利于总结这些规律,使一些具备条件的善行义举,能够长久不衰。(罗志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