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守正创新才有发展活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文化产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传统文化产业“踩了刹车”,要过坎;数字文化产业“踩了油门”,要爬坡。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暨“2020年文化蓝皮书”发布会上,文化产业界专家深入解析此次发布的《文化蓝皮书》,把脉文化产业发展走向,探讨文化产业如何“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12月29日《光明日报》) 从文化消费数据来看,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正在悄然转型。因受疫情影响,传统文化产业与数字文化产业出现两极分化的状况,还只是例证之一,未来的文化产业受外部环境影响或将更加多变,从而也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将更趋于多极、多元。我们不得不思考,文化发展如果总是套用旧模式、重走老路子,则大概率会进入死胡同,终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更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故而,未来的文化产业能否顺利通过“爬坡过坎”的重大考验,关键还是要建成一套相对完善、能适应市场变化的生态文化体系。而传统文化和数字文化作为当前文化产业的主要表现形态,就是要促成二者之间竞相发展、融合发展。由此启示,文化产业发展若要立意长远、持续繁荣,从思想理念到传播方式,再到资源配置,都要采用全新视角,通过点面结合,做更多的探索与创新。必须肯定,只有当文化产业赢得市场认可,才能发挥社会效益,也才能承载起从“文化振兴”到“文化强国”的时代重任。 构建生态文化体系,首先应在“多变”中求“不变”。实际上,文化产业发展的“量变因子”有很多,包括市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不断增质,社会的关注焦点发生改变,网络科技快速发展倒逼文创产业转型升级,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会给文化产业市场带来一定冲击,导致在面临发展选择时,很容易出现“盲目突围”和“饮鸩止渴”的情况。为此,我们要树立信心,越是在多元、多变的外因刺激下,越要稳住心神,在“多变”中求“不变”。 归根结底,文化产业发展在“应变”的同时,又不能只顾贪图眼前短期效益,而要立足于可持续、有前景、能升值的核心目标。不论将来文化发展方式和路径如何改变,其主题思想都不能变,精神实质也不能变,品质追求更不能变。这就要求我们,在创造文化产品、构建文化产业时,对新时代内涵的把握一定要准确。毕竟,只有符合人们所期望的、大众所认可的、社会所需要的,定然才是最好的。 当然,做好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与融合,还需在“大同”中求“不同”。可以说,数字文化和传统文化并驾齐驱、协同发挥市场作用,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各地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创新的同一课题。只不过,要真正解决好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这个共同难题,不仅要有统一的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也要有多极的战术突破。比如,我们打造传统文化产业时,既要着眼于外部形象和服务功能提升,同时也要考虑向数字文化转型,这样才能扩大影响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时,也需要以传统文化产业为支撑、为载体,否则就显得很空洞。 一句话,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守正创新很关键,既要让传统文化产业顺利“过坎”,又要让数字文化产业快速“爬坡”,只有在二者之间达成合理、高效“双循环”的基础上,才能释放更大活力。(王坤) (m.tAik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