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惠民“文化圈”沁润百姓精气神
摘要: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的中心,一个颇具规模的乡镇文化站引人注目。漫步于文化站周围,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文化墙、励志栏等为文化站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文化站内,图书借阅室、电子阅览室、舞蹈排练厅等功能用房设施设备齐全,已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精神文化家园,服务周边十里八乡百姓。(9月14日中国文明网) 公共文化建设得好,才能沁润百姓生活。就如桑枣镇的“十里文化圈”,不仅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更让“文化圈”成为基层百姓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幸福圈。 建好有效“文化圈”要以百姓需要为本。随着基层百姓文化需求的增加,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锻炼、文化交流,吃过晚饭在家门口能健身,走到村文化礼堂能看戏、下棋、跳舞,等等,这些不仅是丰富地方文化的载体,更是满足村民们幸福生活的乐园。百姓需要什么,我们的公共文化就建设什么。这样,才会让文化建设“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农家书屋书飘香、文化大院乐陶陶,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就会不断递增。 建好惠民“文化圈”要挖掘本土资源。乡村文化,说到底还是姓“乡”,文化圈里没有乡土味,百姓会水土不服。比如桑枣镇松林村的文化圈中,不仅雕刻着关于传统家风标语,还将村中乡贤家族坚持诚信经营、礼貌待客的理念整合成公共文化中的好故事传颂,如此建设,不仅让文化圈成为吸引邻里的文化磁场,更成为周边争相效仿的典范。这样的文化景观,不仅是乡村独特的文化风景,更是村民感受美好的有效载体。这样的文化圈,除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农闲时来这里看书习字、健身跳舞,也促进了邻里关系更加团结和谐。 “文化圈”更要善于提炼文化元素。要真正建好惠民的乡村文化圈,同样少不了在建设中深度挖掘提炼本土文化元素。乡村文化建设只有不断在农耕文化、陶艺文化、校园文化、家风文化等方面有效提纯,才能更好地激活乡村文化,不断扩大乡土文化的影响力,引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仅是建一个圈子这么简单。要想在文化惠民上结出丰硕的果实,只有在基础建设和人才建设两方面齐头并进,不断培育一批群众身边的文化能人,让群众随时能与文化相伴,才能真正激发广大群众自身的文化活力,让乡村文化圈不断孵化壮大,为乡村振兴激越更多精神力量。 |
相关文章
- 当一个男人,频繁出现这3件事,可能暗示他外面有人了,别不懂
- 请记住,人生,先上车,再调整姿势
- “有钱不去两地,没钱不求两人”,老祖宗的忠告,现实又心酸!
- 时常对你说这3句情话的男人,是真心爱你的,女人别辜负了
- 人不奋斗就会懒散,人不奋斗便会被动,奋斗是一种生活方式
- 喜欢把“谢谢”挂在嘴边的,往往是3种人
- 爱我是你最不舍的疼痛
- 无论贫富,生病住院不宜告知外人,原因值得深思
- 一个男人假装爱你,会经常对你说这句话:3个字
- 想念那时那人
- 以下三种男人,变心会非常快,怎么努力也看不住
- 男人到底有多疼你,其实无需试探,看他的行为就知道了
- 杨绛:嫁人时,如果被有钱人看上,要嫁给有钱人,而不是嫁给穷人
- 有意思的各种恋爱心理
- 别让任性探险行为“前赴后继”
- 一个人对你做了以下事,别来往了,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