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情感美文 >

情感美文

“静音车厢”来了,文明脚步近了

情感美文2021-02-0776举报/反馈

  2020年12月24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即日起,旅客通过铁路12306网站、手机App、自动售票机等渠道购买京沪高铁、成渝高铁指定车次车票时,如需提供“静音车厢”服务,可根据系统提示自愿选择购买“静音车厢”车票。(12月23日《新民晚报》)

  静音的目的在于保持安静,营造一个免受外界打扰的环境。车厢作为公共场所,保持最基本的安静秩序,属于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当下很多领域包括高铁、地铁行业在内,共同努力的方向。

  我们通常所见的是,在国外公共场所,大家彼此恪守着“不喧哗”的基本要求,“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不但成为普遍行为规范,就连彼此之间的交流都非常低声,若大的场内尽管人数很多,却有着一个非常安静的氛围。在餐厅、车站、图书馆等场所尚且能做到如此,高铁、地铁车厢则显得更加安静,在电子设备普及的当下,无论是看影视剧还是接打电话,都使用耳机将声音置入“自我可控的”状态下,尽快车厢内人来人往,却显得安静异常而无嘈杂感。其他人该睡觉的睡觉,该看书的看书,丝毫不会担心被此起彼伏的声音所干扰。

  反观国内,在高铁、地铁车厢,无论是接打电话,还是用电子设备收看视影剧,普遍处于一种无人之境,如同在自家客厅一样把声音调于最大化。一个人如此尚可以接受,若其他人都纷纷效仿甚至变本加厉,则整个车厢就会如一个热闹而喧嚣的市场一样。

  问题在于,车厢属于封闭场所,过于嘈杂会让人心情烦躁,易怒且冲动,既不利于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也不利于公共秩序的维护,以及公共文明的形成。如果如此封闭的场所都无法做到“静态化”,更加开放的场所情况则更不容乐观。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习惯养成取决于细节的落实。一个人若是不注重别人的感受而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表达和权利自由,不但无法形成对文明的遵循和保护,反而会成为一种习惯性破坏。一些人天性喜欢热闹,通常会在无意识间就制造出较大动静,丝毫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觉。这既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一种极大的不文明行为。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对文明的要求更高,对社会文明的标准也更加严格。以公共出行为例,时下的高铁、地铁车厢不再局限于出行工具,而兼具了更多功能,比如,对于白领一族或学生群体来说,可以作为短暂休息的场所,对于学者或者其他爱好读书的人来说,这又是难得的读书学习或思考的地方。因而,建设“静音车厢”实现最基本的安静环境,是对文明诉求的有效满足与实现,也是文明提升的必然路径。

  “静音车厢”从无到有的改变,实质上是文明标准从低到高、文明程度从差到好的根本转变,并由此推动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不过要看到,铁路部门只是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我想静静”是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每天忙碌而紧张的出行者的基本诉求,也是一种现实性的权利要求,这种基本诉求与权利要求,要想普遍能够得到满足,还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唐伟)
来源: m.taiks.com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