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兴趣班“鄙视链”教坏孩子
摘要:不少家长认为,学古筝、扬琴、吉他不上档次,学钢琴、小提琴的人又太多,要学就学一门罕见的,对孩子发展有好处。在体育、棋类兴趣班中,也存在一条越来越明显的“鄙视链”,“足球、篮球、游泳、跆拳道都司空见惯了,现在受家长追捧的是棒球、橄榄球、击剑、冰球、高尔夫、马术”。(9月8日《北方新报》转新华社报道) 兴趣班“鄙视链”,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不选对的,专选贵的”,越贵、越冷门的兴趣班,就越“高大上”,可见,课外兴趣班早已异化。 儿童兴趣班,儿童应该是当仁不让的主角。然而,不顾孩子的兴趣与意愿,只顾家长的“面子”和“小算盘”,兴趣班演变为家长间世俗的攀比和无聊的展示。浮躁功利的社会,催生了当下人们攀比炫耀的心理,参加何种兴趣班仿佛是家长们人生成就的直接体现,更俨然成为财富比拼和高端教育的“竞赛”。这是让人忧虑的。 实际上,兴趣班“鄙视链”深藏着一些认知误区。一些家长认为,冷门项目容易学成,其实,因曲高和寡、教学条件较差等原因,往往事与愿违。还有一些家长贪多求全,却给孩子造成负担,“贪多嚼不烂”导致“消化不良”。 更有甚者,某些家长认为,专挑冷门、昂贵的课程,可以让孩子借此交到“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做朋友,却不知孩子们的童真和友谊不是金钱能买得到的,将成人化的交际提前到孩子们的交往中,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同学间的情谊。因此,与其说是金钱和炫耀绑架了孩子的兴趣班,莫若说实际上是一些家长自己“绑架”了自己,情不自禁地陷入到攀比、虚荣、功利的漩涡之中。 等级分明的兴趣班“鄙视链”,藏着家长们的功利心,也藏着市场的商业鼓噪。真正的兴趣班,是以帮孩子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为出发点,而不是打着“为孩子未来着想”的旗号,把家长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孩子身上,用金钱来标注儿童兴趣的“级别”,凸显扭曲的教育观。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正确的兴趣培养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与学习动力,反之则索然无味甚至面目可憎,家长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却触发孩子的抵触心理,加剧教育焦虑,实在是得不偿失。 孩子的兴趣与特长,是一片可以开垦的地,但是,需要家长细心挖掘,耐心培养,撒下兴趣的好种子,将来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因材施教,让兴趣班真正起到愉悦身心、增长才智的作用,让儿童在快乐、平等中成长,而不是在攀比中长大。莫让功利的兴趣班“鄙视链”教坏了孩子,这应该成为现代家长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