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融入生产生活才更有教育效果
摘要:在上海,刚刚结束的这个暑假,不少孩子撸起袖子干起了家务。孩子们在劳动中接受锻炼,感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劳动教育正在融入上海大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9月8日《光明日报》)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方式。但在应试教育下,一些地方轻劳动教育,劳动课被挤占,或者劳动课仅局限于课堂教育,不重视实践教育的现象非常普遍。但实践证明,这种融入日常生活的劳动课更有教育效果。 “劳动课”融入日常生活符合劳动的特质。劳动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体验,只有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经受磨炼后,才能体会到劳动的不易和成就感。而如果仅仅开设课堂教育、仅仅在实验室中体验劳动,得到的劳动认知是不一样的,就不会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动体验。一定意义上,劳动课只有融入日常生活、走进具体的劳动场景,动手实践,才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才能更好地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进而真正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劳动课”融入日常生活能让学生在磨砺中健康成长。劳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但劳动教育的缺失,以及一些家长的过度包揽,使得许多孩子不会劳动,甚至养成了不愿劳动、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高度认识劳动的育人作用。学校要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让学生多走进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现场,在实实在在的劳动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让孩子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社会各有关单位也要积极为学生参加实践劳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吸引更多学生到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接受劳动教育,合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总之,劳动教育意义重大,各地要建立健全劳动课程体系,在开展好课堂教育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在生产、生活中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让学生切实感知劳动乐趣、体会劳动光荣,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相关文章
- 无论是情人还是夫妻,一旦说出这句话,再好的关系都会散
- 给妈妈的一封情书
- 夫妻之间,没有共用过这三样东西,算不上真夫妻!
- 指间滑落的爱情
- 亲家关系再好,这3种心眼,你也得有,可以保护好自己
- 有两类女人,不适合做情人,再心动也不要招惹,没有什么好处
- 90后妈妈的心里话:宁愿生两个儿子也不想生一个女儿,理由很真实
- 奋斗,是一场关于吃苦、自律、坚持与努力的全面战役
- 有一种通透,叫算了
- 人过五十,不管儿女多孝顺,都要懂得“麻雀定律”,别不当回事
- 女人手上没有手镯,脖子上没有项链,她在这3个方面是“特别”的
- 青青菜园
- 秋分,养生谨记“三宜”、“三忌”、“三不漏”你做到了吗?
- 天真的死神
- 养生秘诀就2个字,不是睡觉,不是锻炼,而是这两个字
- 老了才知道,最亲的人不是老伴,不是儿女,而是这3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