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诗歌 > 散文诗 >

散文诗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散文诗2022-11-08202举报/反馈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李白 永王正月东拜师,君王遥分龙虎和旗。
楼船一举事件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省奔似永嘉县。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风声静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区,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龙蟠虎踞君王州,帝子南京金陵寻古丘。
清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二帝巡街俱未回,五陵松柏树让人哀。
诸侯国不救河南省地,更喜贤王远道而来来。
丹阳市北固是吴关,画出孤亭云水间。
千岩峰火连沧海,海峡两岸锦旗绕碧山。
王出三山按五湖,楼船跨海次陪都。
军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龙祖浮海不了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西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帝宠贤王入楚关,铲除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南京金陵作小山坡。
试借君主玉马鞭,指引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北京长安到日边。 归类标识: 战争诗 三川北虏乱如麻, 四海南省奔似永嘉县。
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风声静胡沙。
天和十四载(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谋反,第二年攻占陕西潼关。京中震恐,李隆基仓皇出逃四川,中途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璘运营长江下游。十二月中旬,永王引水渠师顺江东区下,经过九江时,三请李白出庐山,诗人应召,参与了李璘慕府。大军中途,写出《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这也是第二首。
“三川北虏乱如麻”,三川即大河、洛河、伊河,这儿指三水流过的河南省郡(包含河南黄河海峡两岸一带)。北虏指安禄山反贼。“乱如麻”喻叛军既多且乱。反贼四处滥杀无辜,导致众多三川地域人迹断决,万里低迷。“四海南省奔似永嘉县”,历史时间的令人震惊类似,使诗人回想到晋怀帝永嘉县五年(311)时,前汉刘聪的国相刘曜,攻占晋都洛阳市,把人民送入内忧外患当中。在诗人眼中,同是突厥人,同源于北方地区,一样导致了天翻地覆。这就从历史时间相对高度揭露了这一场灾祸的规模化和特性,表明了明显的爱憎。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风声静胡沙”是这篇最精彩纷呈之笔。史料记载,前秦苻坚攻击晋代,带兵上百万,盛况空前。谢安被孝武帝任为征伐大都督,却奕棋从容自若,破苻坚精兵于淝水,造就了在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知名战役。诗人自喻“重头再来”的谢安,描绘自身出匡庐以佐王师之情。可以看得出李白这时开疆辟土,自傲很高。前著“但用”,后书“为君”,笔势飞动,风范洒脱,一种豪爽的气魄、开朗的心情和取胜的信仰活灵活现。以“胡沙”喻反贼,品牌形象而深入。反贼之来,如同妖如魔,飞沙走石,风靡地面,仙逆蔽日。既写下它不可一世的气焰嚣张和暗无天日的暴虐行径,又写下徒有气势的孱弱实质和为时不长的大势所趋。“静”字,凝炼、归纳,让人见到胡沙平复后的清平世界,清平世界;为君“静胡沙”又在“谈笑风声”中间,更见其倒屣相迎,胜券在手,指挥若定,轻而易举之气魄,读之胸怀发展,精神实质为之一振。
此诗的一个特点是炼字精审,比较切当。古代人觉得取得成功的炼字应该有三条:“易见事”、“易识事”、“易朗读”。(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用事》)诗人并用二典,皆炼意惟妙惟肖,搞清楚晓达,情景俱现,交相辉映增辉,真不愧是炼字之上品。原诗艺术构思,欲抑故扬,跌宕起伏生姿。诗人于前二句极写反贼之多且凶,国灾民难之甚且危,目地却在烘托后二句创作者的鸿图大致。形势写的越比较严重,就愈见其昂贵的爱国精神和“一扫胡沙净”的壮志;氛围写的越焦虑不安,就愈见其坦然镇静地“挽狂澜于既倒”的魄力。这类反衬性的蓄势待发之笔,提高了诗的能量。
试借君主玉马鞭, 指引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 西入北京长安到日边。
李白到永王慕府之后,志得意满,认为可以一舒理想,“奋其智能化,愿为辅弼”,变成象谢安那般叱诧风云的角色。这首诗就表露出李白的这类情绪。
诗人一开始就应用烂漫的想像,代表的技巧,营造了盖世英雄式的自身品牌形象。“试借君主玉马鞭”,豪爽骏逸,可以说出语令人震惊,相比直向永王规定兵权,又来的有诗味多了。这儿非凡的豪爽,不但主要表现在勇于毛遂自荐、当之无愧的措施上;也不但主要表现在“平交诸侯国”、“顽强己不干人”的白落衡风仪上;还表 如今“试借”二字上,诗人并不稀罕权利(“玉马鞭”)自身,但是使用一回,冀申铅刀一割的用处。
有兵权才可以指引战事,本是极一般的大道理。一到诗人书中,就被授予理想化的辉煌,一切都化作奇特。“指引戎虏坐琼筵”,就指挥战事的坦然自信心来讲,诗情画意与“为君谈笑风声静胡沙”略同,但人生境界更奇。较为起來,连“决胜千里之外,决胜于千里以外”都越来越平时了。能轻松指引三军已无疑是高超统领,而这儿却能大坐琼筵以上,于觥筹交错中间“指引戎虏”,获得一场战事,那确实是难以置信的惊喜。写战事沒有一丝“硝烟味”,还难以置信用上“琼”“玉”字眼,这就把战事烂漫化或诗化了。这又恰好是李白个性化的当然表露。
那时候并不是“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省奔似永嘉县”,局势几乎一发不可收拾么?但拥有如此的人才,一切都将越来越易如反掌。“南风一扫胡尘静”,几乎刹那之间,就“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以南风扫尘来形容战事,不但具象化,并且有一定的取义。盖古代人觉得南风是滋润天地万物之风,“南风”句也就带有振兴邦家之意。而永王军那时候在南方地区,用“南风”设譬也切合。
当进行这样杰出的统一工作以后,又该如何呢?出将入相?否,那不是李白的理想。诗人一向钦佩的角色是鲁仲连,他的最大理想是急流勇退。这一点诗人频繁提及,同期诗词作品《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中的“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便是此意。
这儿,诗人再一次表述了这一理想化,并且为此推及永王。“西入北京长安到日边”(日是皇上的代表;来讲北京长安在日边),这不仅代表着“谈笑风声凯旋还”,还暗含功成弗居之意。诗人万想不到,永王璘广揽角色、征募将士是居心叵测。在他那过度浪漫的心目中,永王也被理想了。
李白第二次参政主题活动尽管以惨痛的不成功结束,但他点燃着爱国精神的篇章却并不因而减色。在唐古诗绝句中,象《永王东巡歌》那样蕴含政冶激情,把干涉实际和追求梦想结合在一起,应用浪漫派技巧写作的著作不可多得。此诗品牌形象飞动,词气浮夸,写的兴会淋漓,千古下列读之,仍冽冽有气愤。
(周啸天)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超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朝杰出的浪漫派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之为“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李白又统称“大李杜”。其人开朗大气,爱喝酒写诗,喜交朋友。
李白备受黄老列庄观念危害,有《李太白集》传奇世界,诗词作品中有以醉时写的,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两首歌。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经有人物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下),就其开辟实际意义及造型艺术造就来讲,“李白词”拥有极其高尚的影响力。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