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诗歌 > 散文诗 >

散文诗

《成都府》

散文诗2022-11-09105举报/反馈

  成都府 杜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服。
本行群山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家乡。
大江东流去,漂泊异乡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花草树木苍。
喧然名都是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一望无际。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增光添彩。
自古以来有羁旅,我何必悲伤。 这一首五言古诗,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中途所作的十二首纪行组诗的末篇。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一日,诗人全家老小从同谷考虑,艰难跋山涉水,总算在年尾抵达成都市。此诗真正地描绘了他初到成都时喜忧交并的情感,设计风格古色古香浑成,有汉魏遗韵。原诗并没什么令人震惊之语,险峻之笔,仅仅将自身的所闻所见,所想所感,迤逦写下,搞清楚如话,殊不知却含有了低沉的情丝,耐人咀嚼。
抒发感情的深婉委婉是本诗较大的特点。初读此诗,认为仅仅一般的纪行景物描写,咏颂再三,则可觉得平静表面下波澜壮阔着的情感浪涛。这儿拥有喜和忧二种情感的掺合相融,心里细微的转变,坎坷淋漓尽致。杜甫全家老小远徙,千辛万苦,为了找寻一块栖身之地,现如今赶到富饶热闹的成都市,“本行群山异,忽在天一方”,面前进行一个新天地广场,给了他更好的生活期待,高兴之感,不容置辩。“但逢新人民,未卜见家乡”,快慰之情刚生,没多久想起了梦魂萦绕的家乡,什么时候再会,未可预卜,只见一江春水向东流,自身只有做长时间流荡的漂泊异乡了。下边接写出都市廛的热闹、气侯的柔和,又转悲为喜。但成都市虽美,终非故乡,鸟雀天黑了犹分别回巢,而一望无际中原,关山阻隔,自身何日才可以回家呢?诗人又深陷了悲痛当中。那时候中原州郡尚陷入安史反贼之手,一句“中原杳一望无际”,包括着是多少忧国忧民伤时之情!诗人遥望星空,愁思怅惘,最终只有以自宽之词作结。能够看见,原诗写喜,并不兴高采烈,诉悲,都不沥血迸空,在缓解友谊的希望之弦,寓含住一股喜忧交叠的错综复杂的情感潜流。
做为纪行诗,本诗用“赋”来铺陈其事,而“赋”中又通常兼具比兴,因此产生了坎坷回转,深婉委婉的设计风格。诗一上去就直道出面前之景:夕阳余晖,暮色朦胧,诗人行色匆匆地在岁暮傍晚中赶到成都市,3D渲染出一种茫茫的氛围。它即是赋,又兼比兴。桑榆之日难道说不恰好是诗人迟暮飘零的真实写照吗?与此同时它也崛起了低沉的羁旅之情。下边写“大江东流去,漂泊异乡日月长”,“鸟雀夜各归,中原杳一望无际”,全是赋中兼兴。最终写“初月出不高,众星尚增光添彩”,暗寓zte中兴草创、寇乱未平的优思。诗人用途比兴手法,书中的自然景物都暗含深厚的情感。原诗一一闪出群山、城郭、首脑、夜空这种室内空间景色,与此同时也让人感觉得到由霜夜至傍晚至星出月升的岁月流逝。这类时光的交错使诗意展现出立体式的美,衬托出情感上多层面的转变,做到情与景的当然相融。
胡应麟论汉末时的《古诗十九首》说:“蓄奇妙于淳厚,寓感怆于友谊;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能句摘,句不可字求。”(《诗薮》)杜甫此篇正承继了《古诗》的这一设计风格。而在情感上,它又提升了《古诗》多写消沉流荡之人烦闷忧愁的小天地,它应用喜忧交叠的技法,写下了呵护中华民族和人民运势的诗人丰富多彩繁杂的内心深处,其高空已经在此。
----------------------------------------------
《汉书·地理志》:蜀郡有成都市县,唐为成都府。《旧唐书》:成都府,在京中西南地区二千三百七十九里,去东都三千二百一十六里。
翳翳桑榆日①,照我征衣服②。本行群山异③,忽在天一方④。但逢新人民⑤,未卜见家乡⑥。大江东流去⑦,漂泊异乡日月长⑧。
(初遇成都市角色,而叹漂泊异乡不归也。此以江水东流,兴己之栖泊。)
①《归去来辞》:“景翳翳以将入。”翳翳,若隐若现之貌。《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此谓桑榆。《后汉·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②古诗词:“照我罗衣帏。”③潘岳诗:“群山邈离婚。”④苏武诗:“益友避开别,各在天一方。”⑤曹植诗:“但睹新少年。”⑥“晏子春秋》:“未卜其夜。”汉《伤歌行》:“思念故乡,郁郁累累。”⑦谢朓诗:“大江流日夜。”《博物志》:“水潦东流。”⑧汉人《变歌》:“怆怆漂泊异乡怀。”陆机《短歌》:“来日蹉跎,去日苦长。”
曾城填华屋①,季冬花草树木苍②。喧然名都是会③,吹萧间笙簧④。信美无与适⑤,侧身望川梁⑥。鸟雀夜各归⑦,中原杳一望无际⑧。
(又闻成都歌吹,而叹中原遥隔也。此以鸟雀回巢,兴己之无家。刘会孟曰:“漂泊异乡日月长”,“中原沓一望无际”,凄凉愤怨,读之暗然。公初至成都市,而辄动乡关之思,说白了“成都市诸事好,比不上归吾庐”也。)
①陆机诗:“朝游游层城。”注:“层,重也。”曹植诗:“特邀嘉宾填城阙。”注:“填,满也。”《国策》:张仪见赵王于华屋下。注:“华,高丽也。”②阮瑀诗:“季冬乃来归。”汉古歌:“花草树木何修一修。”③《盐铁论》:皆为天地之名城。《释名》:都者,君主所居,人所都是会也。《蜀都赋》:“鑫城石郭,兼济南槐荫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市。汉武帝刘彻元鼎二年,立成都市十八门。④乐府诗:“玉女坐吹箫。”《诗》:“吹笙鼓簧。”⑤王粲《登楼赋》:“虽信美并非吾土兮,曾何足够少留。”无与适,意不自适也。⑥《楚辞》:“欲侧身而没有。”刘铄诗:“河广川无梁。”⑦谢灵运诗:“空庭来鸟雀。”⑧《诗》:“中原有菽。”书法家赵孟頫诗:“一望无际原畴。”
初月出不高①,众星尚增光添彩②,自古以来有羁旅③,我何必悲伤④。
(此心碎羇旅,而聊为自宽之词。霜夜方至,故云桑榆。既而傍晚,故云鸟归。时间一长,星出月升,盖在腹杆之候矣。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尾端四句收。)
①《子夜歌》:“碧楼冥初月。”②古诗词:“众星何历历。”《史记·屈原传》:“虽与日月增光添彩可也。”《淮南子》:“日出星看不到,不可以与之增光添彩也。”③陶潜诗:“自古以来有行役。”《左传》:“羇旅之臣,幸若获宥。”④阮籍诗:“挥涕怀悲伤。”杨德周曰:此诗寄意合情合理,悲痛猛烈,政复有仰俯六合之想。
朱鹤龄曰:此诗词意,多本阮公《咏怀》。“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服”,即阮之“灼灼西颓日,余阳光照射我衣”也;“侧身望川梁”,即阮之“登高望远望九州”也;“鸟雀夜各归,中原杳一望无际”,即阮之“小鸟相伴翔,荒野莽一望无际”也;“自古以来有羇旅,我何必悲伤”,又翻阮之“羇旅无俦匹,仰俯怀悲伤”以自广也。“初月出不高,众星尚增光添彩”,则本子h建《赠涂干》诗“圆景光没满,众星粲以繁。”公云:“熟精《文选》理。”在此益信。桑榆,喻明皇在西内;初月,喻肃宗;众星,喻史思明之辈。此更为曲说。王伯厚《困学纪闻》亦引之,吾所疑惑。
李长祥曰:前后左右《出塞》、《石壕》、《新安》、《新婚》、《垂老》、《无家》等作,与山水风景诸作,少陵五言古诗之大者。《出塞》等作,尤有三百篇、汉魏之在其前。山水风景诸作,则前后左右当无复创作者矣。“语不惊人死不休”,少陵之写诗也。“篇终接混茫”,则其诗之气侯也。“死不休”,用劲处;“接混茫”,神格化处。其至,尔力也;在其中,非尔力也。又曰:少陵诗,得蜀山水风景出气;蜀山水风景,得少陵诗出气。
周珽曰:少陵入蜀诸篇,绝膏脂以坚其骨,贱丰神以实其髓,破绳格以活其肢,首首摛幽撷奥,出鬼入神,诗运之变,至此顶峰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诗人,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