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励志名言 >

励志名言

鼓励老话(精选200句)

励志名言2022-11-1153举报/反馈

1、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下》

2、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一《论语*子路》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论语*子罕》

4、观其容而知其心矣。——《国语*周语下》

5、国家将败,必用奸人。——《国语*楚语下》

6、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唐)唐备《失题》

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8、安能俯首低眉,向人觅颜色哉!一(明)袁宏道《锦帆集》

9、文中要自有诗,诗中要自有文。一(宋)陈善《扪虱新话》

10、佞人立朝,我将斥之。——(宋)王禹偁《待漏院记》

11、苍蝇不抱没缝儿的鸡蛋。——(清)曹雪芹《红楼梦》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唐)李商隐《无题》

1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宋)佚名《名贤集》

14、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战国策*中山策》

1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一《左传*襄公十一年》

1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17、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一(汉)王符《潜夫论*考绩》

18、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汉)乐府古辞《古歌》

19、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一(宋)陆游《读近人诗》

20、天寒知被薄,忧思知夜长。——(汉)乐府古辞《古乐府》

21、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22、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23、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唐)白居易《过昭君村》

24、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25、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一《庄子*则阳》

26、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郑燮《新竹》

2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可以知长短。◆孟子《孟子*粱惠王上》

28、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一(唐)杜甫《题柏学士茅屋》

29、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三国*魏)阮籍《咏怀》

30、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孟子:《孟子*尽心上》

31、贫人愁贫贫不去,病人愁病病不疗。——(清)陈确《君莫愁》

32、古诗云:人生一世间,忽如远行客。则世人尽客居也。杜拾遗《羌村》

33、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明)李开先《宝剑记》

34、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宋)司马光《续诗话》

35、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论语*里仁第四》

36、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3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38、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汉)蔡琰《胡笳十八拍》

3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里仁第四》

40、爵以功为先后,官用能为次序。一(汉)班固《汉书*外戚恩泽侯表》

41、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唐)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42、富贵何足求,节操为可尚。一(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伯夷传赤壁赋》

43、男儿七尺之躯,顶天立地,如何开口道个求字。一《格言联璧*学问类》

4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楚)屈原《渔父》

45、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汉)韩婴《韩诗外传》

46、天下无不可为之事。——(明)张居正《答河道吴自湖言蠲积逋疏海口》

47、戴盆望天,事不两施。——(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

48、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楚策》

49、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故先王贵善。◆管仲:《管子*枢言第十二》

50、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一《庄子*刻意》

51、足食足兵而人才足用,则天下不难理矣。一(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三足记》

52、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一(汉)徐斡《中论*修本》

53、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54、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宋)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55、不闻大论,则志不弘;不听至言,则心不固。——(汉)荀悦《申鉴*杂言下》

56、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唐)吴就《贞观政要*政体》

57、燕子来时,梅花落尽,人在江南。——(清)李良年《柳梢青*怀友人在白下》

58、人咸乐乎生,而愧于苟生;人咸恶乎死,而尚于有名。——(明)宋濂《周君墓铭》

59、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60、常知足则常足,故富;能脱俗则不俗,故贵。一(明)李贽《焚书*富莫富于常知足》

61、故败莫大于愚。愚之患,在必自用,自用则戆陋之人从而贺之。◆《吕氏春秋*上客》

62、李卓吾日:常人以为易者,圣人以为难,此其所以为圣人。◆张岱:《四书遇*论语》

63、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64、惟日孜孜,无敢逸豫。释义:天天努力不怠,不敢安闲游乐。——《尚书*君陈》

65、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66、夫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殉也。一(三国*魏)曹操《举泰山太守吕虔茂才令》

6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释义: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最坚硬的东西。一《老子》

6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释义: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一《论语*颜渊》

69、子渭收日:我未见欲仁好义而不得者也,如不得,斯无性者也。◆王通:《文中子中说*魏相篇》

7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释义:质朴多过文采则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则浮华。一《论语*雍也》

7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释义:人没有长远打算,必然会有眼前的忧患。——《论语*卫灵公》

7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释义:语言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很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孔子:《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74、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管仲:《管子*形势第二》

75、天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南朝*梁)沈约《宋书*颜延之传》

7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释义:祸与福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老子》 励志古语大全

77、我必尽义务,而后得与人共享权利;人享权利,亦必尽义务,自修身教授也。◆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集》

78、惟治乱在庶官。释义:政治清明或混乱,其关键全在所任命的官员是否得当。——《尚书*说命中》

79、人无善志,虽勇必伤。释义:人如果无正确的志向,虽勇猛也必受挫折。一(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80、任官者,宁以事胜人,无以人胜事。释义:任官人,宁可事多人少,决不可人浮于事。一(宋)杨万里《冗官》

81、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

82、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释义: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知其缺点,对自己厌恶的人要知其优点。一《礼记*大学》

83、文章频改,工夫自出。释义:文章应多次修改,使之自然,无人为的痕迹。——(宋)吕本中《宋诗话辑佚》

84、或问:性善而情不善乎?◆子曰:情者,性之动也,要归之正而已,亦何得以不善名之?◆程颢、程颐:《二程集》

85、不以一眚掩大德。释义:不要因为一个人有小小的过失而看不见他整体的德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6、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87、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释义:孤傲挺拔是松柏的风格,它没有桃李那样妖艳媚人的颜色。——(唐)李白《古风》

88、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寻根,得其原本。◆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89、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则贤焉,然后用之。◆孟子:《孟子*粱惠王下》

90、薛收问圣人与天地如何。◆子曰:天生之,地长之,圣人成之。故天地立而易行乎其中矣。◆王通:《文中子山说*巍相篇》

91、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吕氏春秋*审己》

92、君子失时,白首抱关。释义:一个人尽管才德均优,但失去了时机,可能终生不过是个看门人而已。——(晋)陶潜《韩非》

9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子思:《中庸*第二十章》

94、心无力者,谓之庸人。报大仇,医大病,解大难,谋大事,学大道,皆以心之力。◆龚自珍:《龚自珍全集*壬癸之际胎观第四》

95、天薄我以福,吾原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洪应明:《菜根谭》

96、寡交多亲,谓之知人。释义:虽然结交的人不多,但都是知心朋友。这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善于了解人。——《管子*戒》

97、尽公者政之本也,树私者乱之源也。释义:公正是治国的根本,培植私利是国乱的根源。——(唐)房玄龄《晋书*刘颂传》

98、故日: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庄周:《庄子*刻意》

99、阴德既必报,阴祸岂虚施?人事虽可罔,天道终难欺。明则有刑辟,幽则有神祗。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诛之。◆《白居易集*读史》

100、众志成城,众口铄金。释义:万众一心,像城堡一样,坚不可摧;众口一词,可使金属熔化。形容舆论强大的力量。一《国语*周语》

101、善知识!法无顿渐,人有利顿。迷即渐契,悟人顿修,自识本心,自见本性,悟即无无差别,不悟即长动轮回。◆慧能:《坛径*一六》

10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老子*六十三章》

10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释义:全军的主帅可以被抓走,但作为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能放弃自己的志向。——《论语*子罕》

104、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释义:顺从事物的规律就畅行无阻,不顺从事物的规律就受阻不前。——(汉)司马迁《史记*礼书》

105、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释义:要把一些重要的语句放在关键的地方,使它成为全篇文章中的警句名言。——(晋)陆机《文赋》

106、生长富贵,但闻谀颂之言,不闻督责鄙笑之语,故文理浅陋而不自知。又处境太顺,无困横激发之时,难期其长进。◆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107、安危治乱,存乎上之为政也,则夫岂可谓有命哉?释义:国家的安危治乱在于统治者执政的得失,与天命无关。——《墨子*非命下》

108、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孟子:《孟子*万章上》

109、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庄周:《庄子*人间世》

110、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驰;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则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洪应明:《菜根谭》

111、一夜干条计,百年万世心,火院有海来深。头枕着连城玉,脚踏着遍地金,有一日死来临,问贪公那一件儿替得您。◆卢润祥:《元人小令选*贪》

112、红尘干丈,风波一样,利名人一似风魔障。恰余杭,又敦煌,云南蜀海黄茅瘴,暮宿晓行一世妆。钱,金数两;名,纸半张。◆张文潜:《元代散曲选》

113、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释义:有德之人在小节上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但对待别人则不拘泥其小节。——(清)魏源《默觚*治篇》

11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孟子:《孟子*离娄上》

115、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物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下众而上寡。寡不胜众者,言君不足以遍知臣也,故因人以知人。◆韩非:《韩非子*难三》

116、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释义:自然规律有继承有革命,只有这样,自然才有新的发展,也才能顺应规律发展下去。一(汉)扬雄《太玄经》

117、苟无精神生活的人,为社会计,为个人计,都是知识少装一点为好。因为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作歹事的本领也增多。◆梁启超:《梁启超选集》

118、明主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释义:英明的君主,听了大臣的言论,必须考究其功用;看他办事,必须检验其功效。——《韩非子*六反》

119、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释义:治理河水的方法,在于导引水流使其通达;治理国家的要诀,在于让百姓公开地发表言论。——《国语*周语上》

120、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释义:傲慢之心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能使自己乐到极端。——《礼记*曲礼》

121、盖凡有人类,能具二性:一日受,二日作。受者譬如曙日出海,瑶草作华,若非白痴,莫不领会感动;既有领会感动,则一二才七,能使再现,以成新品,是谓之作。故

122、偶因放逐得安闲,总计平生仕隐间。老不废书聊识字,贫犹筑屋为看山。芒鞋竹杖常行乐,社洒村歌一破颜。愿祝太平今日始,近来朝报满人寰。◆翁同龢:《瓶庐诗稿》

123、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释义:用人用他的长处,不过问他的短处;用人用他熟练的方面,不强求用他笨拙的方面。——《晏子春秋*问上》

124、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释义:对于众人都赞扬的人,没有必要刻意去套近乎;于众人都诋毁的人,也没有必要有意去疏远。——(宋)苏洵《衡论*远虑》

125、知能不举,则为失材;知恶不黜,则为祸始。释义:知道有德有才的人不提拔,就会流失人才;知道恶人不斥退,就会遗留祸患。——(唐)李世民《唐太宗集*金镜》

126、故日:知何知乎?谋何谋乎?审而出者彼自来。自知日稽,知人日济知苟适,可为天下君;内固之,一可为长久;论而用之,可以为天下王。◆管仲:《管子*白心第三十八》

127、造父者,天下之善御者也,无舆马则无所见其能;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无弓矢则无所见其巧;大儒者,善调一天下者也,无百里之地则无所见其功。◆荀况:《荀子*儒效》

128、官达者,才未必当其位;誉美者,实未必副其名。释义:官运亨通的人,才能未必和他的地位相当;声誉很高的人,实际情况未必和他的声望一致。一(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129、采尺璧者,弃其微瑕;录大功者,不论细过。释义:采集大璧的人,扬弃它的小斑点;录用建立了大功劳的人,不计较他细小的过失。——(唐)魏征《谏西行诸将不得上考疏》

130、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口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31、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释义:君子治理国家,必须观察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检验当世的实际情况,并加以人事上的反复比较。一(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32、将进酒,肠润欲枯时。自觉老来佳趣少,屈将花月助新词。◆聊得付乌丝。词已就,有酒正盈挥。兴浅未须愁庚亮,还将啸咏列诸公。忘拙便为工。◆刘熙载:《刘熙载论艺六种*望江梅》

133、毋受小人私恩,受则恩不可酬;毋犯士夫公怒,犯则怒不可救。释义:不要接受小人的恩惠,一旦接受则难以回报;不要触犯士大夫的公愤,一旦触犯便难以平息。——(清)金缨《格言联璧》

134、人不能单纯工作,以致脑筋枯燥,与机器一样。运动吃烟饮酒**,皆是活泼脑筋的方法。但不可偏重运动一途。烟酒**,又系有害的消遣,吾人应当求高崇的消遣。◆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

135、言长本对短,未离生死辙。假使得长生,才能胜夭折。松树干年朽,槿花一日歇:毕竟共虚空,何须跨岁月?彭生徒自异,生死终无别。不如学无生,无生即无灭。◆白居易:《白居易集*赠王山人》

136、诗之义本于讽谕,盖心欲有言而不足以道志,故假于辞焉。◆而辞也者,欲其谕难言之志也。然语涩而俚,意浮以近,文采不足以动人,立言易朽,君子不由也。◆揭侯斯:《揭侯斯全集*全台集后序》

13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况:《荀子*劝学》

138、一乡风俗视乎士类,果能相率崇俭,乡里必有观感。浮华渐除,生计自然渐裕。城市读书人尤戒专讲酬酢世故。即异日显达仕宦亦望以此自持,则廉正无欲,必有政绩可观。◆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輶轩语》

139、圣人何以不可欺?日:圣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也。类不悖,虽久同理,故乡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以此度之。◆荀况:《荀子*非相》

140、天地之间,何物非道?赫日当空,处处光明。闭眼之人,开眼即是,岂举世皆盲,便不可与共此光明乎!眼盲者摸索得着,故谓之暗合,不应二千年之间有眼皆盲也。◆陈亮:《陈亮集*又乙巳秋书(与朱熹)》

141、孔宣父云: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可者适意,不可者不适意也。君子以布仁施义,活国济人为适意。纵其道不行,亦无意为不适意也。苟身心相离,理事俱如,则何往而不适。◆王维:《王右丞集*与魏居士书》

142、人的生活像是蠕动于奋斗力极弱,抵抗力极微的生活线上,并由此而生出一种静态的心理,庶使人难以容忍侮辱而与宇宙相调和。它也能够发展一种抵抗的机谋,它的性质或许比较侵略更为可怕。◆林语堂:《吾国吾民》

143、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日: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日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孔子:《论语*宪问第十四》

144、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也俗累而有益乎已,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柳宗元:《柳宗元集》

145、圣人与人同类也。类同则形同,形同则气同,气同则知识同矣。类异则形异,形异则气异,气异则知识异矣。人之所以相君长者,类也,相使者,形也,相管摄者,气也,相维持者,知识也。◆程本:《子华子*阳城胥渠问》

146、学之言觉也,以先觉觉后觉,故萃野以畎亩乐尧、舜君民之道;学之言效也,以后人师前人,故傅严以稽古陈恭默思道之君。觉伊尹之所觉,是为尊德性;学傅说之所学,是为道问学。◆魏源:《魏源集*默觚上*学篇一》
(www.taiks.com)

147、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日:持其志,无暴其气。◆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148、命下之日,则拊心自省:有何勋阀行能,膺兹异数?苟要其厚禄,假其威权,惟济已私,靡思报国,天监伊迩,将不汝容。夫受人直而怠其工;儋人爵而旷其事,己则逸矣,如公道何?如百姓何?◆徐元端:《吏学指南*省己》

149、专于意,一于心,耳目端,知远之证。能专乎?能一乎?能毋卜筮知凶吉乎?能止乎?能已乎?能毋问于人而自得之于己乎?故日,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管仲:《管子*心术下第三十七》

150、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释义:处于污浊世间里而显示荣耀,这并不是我心里所乐意的事;一个人与其没有道义而徒具虚名,倒不如处于穷困而能保持高风亮节。——(战国*楚)宋玉《九辩》

151、于仁言体,于诚言存,示人以涵养之功切矣。◆淡然无欲,粹然至善。存养者,养此而已。◆天下原无善而变为恶之人,其变者,必其善非从源头上流出。此君子所以务养其源。◆存养者,存养其善,非养空也。◆刘熙载:《刘熙载论艺六种*存省》

152、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释义:古人谁能不死,何必计较长寿与短命;名誉声望实在没有穷尽,财富地位也是短暂的事情;屈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保持着为国而死的节操。一(宋)苏轼《屈原塔》

153、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已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孟子:《孟子*告子上》

154、人之性有本恶者,荀子之论,特一偏耳,未可尽非也。小人于事之可以为善者,亦必不肯为;于可以从厚者,亦必出于薄。◆故凡与人处,无非害人之事。如虎豹毒蛇,必噬必螫,实其性然耳。孔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圣人之言,万世无弊者也。◆《易》

155、夫成才之本在学。君子诚务于学,则其息愈深,其出愈溥,虽川之方至,不足喻也。不然,挟微末以自足,袭近似以为能,往者不虑其宗,来者不思其继,非独无以充之日盛,且纵而消耗淤塞之,可不为大惧乎?◆刘熙载:《刘熙载论艺六种*答问海子池》

156、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日天时,二日人心,三日技能,四日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进而名成。◆韩非:《韩非子*功名》

157、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入,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干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孟子:《孟子*尽心下》

158、管子曰: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过为,而民毋过命。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以为不善。故我有善则立誉我,我有过则立毁我,当民之毁誉也,则莫归问于家矣。◆管仲:《管子*小称第三十二》

159、气直养而无害,便塞乎天地之间,有少私意,即是气亏。无不义便是集义,有私义便是馁。心具天德,心有不尽处,便是天德处未能尽,何缘知性知天?尽己心,则能尽人尽物,与天地参,赞化育。赞一本无赞字,则直养之而已。◆程颐、程颢:《二程集*遗书》

160、人之可杀,以其恶死也;其可不利,以其好利也。是以君子不休乎好,不迫乎恶,恬愉无为,去智与故:其应也,非所设也;其动也,非所取也。过在自用,罪在变化。是故有道之君子,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管仲:《管子一心术上第三十六》

161、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备。释义:使国家灭亡的君主,必然是骄傲自满,必然是自作聪明,必然是轻视外物。骄傲自满就会怠慢贤士,自作聪明就会独断专行,轻视外物就会疏于防备。——《吕氏春秋*骄恣》

162、但古之圣贤,从根本上便有惟精惟一功夫,所以能执其中,彻头彻尾无不尽善。后来所谓英雄,则未尝有此功夫,但在利欲场中头出头没,其质美者乃能有所暗合,而随其分数之多少以有所立,然其或中或否,不能思善,则一而已。◆陈亮:《陈亮集*寄陈同甫书之九》

163、尝慕黄叔度汪汪如万顷之波,澄之不清,挠之不浊,其雅度真足治吾人轻躁浅露之病。◆余谓养气工夫,尤要在澄之不清上吃力,更觉要紧一着。◆古人德成而不欲为师,学成而不欲出仕,真是重道德而轻功名,何等度量!何等器识!◆刘光第:《刘光第集*都门偶学记二》

164、追风逐电之足,决不在于牝牡骊黄之间;声应气求之夫,决不在于寻行数墨之士;风行水上之文,决不在于一字一句之奇。◆若夫结构之密,偶对之切;依于理道合乎法度;首尾相应,虚实相生:种种禅病皆所以语文,而皆不可以语于天下之至文也。◆李贽:《焚书*杂说》

165、生活与乐趣凡食之道:大充,伤而形不臧;大摄,骨枯而血冱。充摄之间,此谓和成,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饥饱之失度,乃为之图。饱则疾动,饥则广思,老则长虑。饱不疾动,气不通于四末;饥不广思,饱而不废;老不长虑,困乃速竭。◆管仲:《管子*内业第四十九》

166、知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勇怯,兼而用之。释义:聪明的人,用他的谋略;愚笨的人,用他的力气;勇敢的人,用他的武力;怯弱的人,用他的谨慎;没有聪明勇敢和怯弱,各方面都可以用一点。——(唐)李世民《唐太宗集*帝范*审官》

167、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释义:为政就像做农活,日夜都想着它,望着它的开始和结果;从早到晚都照着所想的去做,所做的不超过所想的,就像农田里有田埂一样,这样过失就少了。——《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168、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雷陈?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老逢佳景唯惆怅,两地各伤何限神。◆论才赋命不相干,凤有文章雉有冠。赢骨欲销犹被刻,疮痕未没又遭弹。剑头已折藏须盖,丁字虽刚屈莫难。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元稹:《元稹集》

169、防意如城,守口如瓶。释义:有修养的人,提防他人的意识就像坚守城堡那样高度警惕,说话时慎之又慎,就像瓶口塞紧了一般。——(唐)道世《诸经要集》九方其中,圆其外。释义:待人处事心中要有原则,处理事情时不能拘泥死理,要圆滑周全。——(唐)柳宗元《与杨诲之再说车敦勉用和书》

170、乐者,太古圣人治情之具也。人有血气生知之性,喜怒哀乐之情。情感物而动于中,声成文而应于外。圣王乃调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颂,荡之以钟石,播之以弦管,然后可以涤精灵,可以祛怨思。施之于邦国,则朝廷序;施之于天下,则这神只格;施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施之于战阵,则士民勇。◆《旧唐书*志第八》

171、夫邪曲之相衔,枉桡之相错,正直故不得容其间。诌佞之相扶,谗口之相誉,无高而不可上,无深而不可往者何,以党辈众多而辞语谐合,夫众口之毁誉,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为曲。视之不察,以白为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殊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而目缪心惑者,众邪误之矣。◆陆贾:《新语*辨惑第五》

172、盖闻目之所见有界,耳之所闻有量,界有远近,量有大小,本乎天,因乎习,成乎学。语侥焦以龙伯之人,则口眩而合。临裸国以裳冕之文,则足跂而骇走。泻钜海之水,则诏沚不能泛其波;抟垂云之翼,则观望不能辨其物。度外之议,非常之论,龌龊者不能容,因而笑之。◆康有为:《康有为全集*与潘宫保伯寅书》

173、《易》有渐卦,道有渐门。人之修真达性,不能顿悟,必须渐而进之,安而行之。故设渐门观我所人,则道可见矣。渐有五门。一日斋戒,二日安处,三日存想,四日坐志,五日神解。何谓斋戒?日澡身虚心;何谓安处?日深居静室;何谓存想?日收心复性;何谓坐志?日遗形忘我;何谓神解?日万法通神。◆《天隐子*渐门》

174、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推,福将自归。彼道自来,可藉与谋,静则得之,躁则失之。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大无外。所以失之,以躁为害。心能执静,道将自定。得道之人,理存而气泄,胸中无败。节欲之道,事物不害。◆管子:《管子*内业第四十九》

175、或日:善恶皆性也,则法教何施?日:性虽善,待教而成;性虽恶,待法而消。唯上智下愚不移,其次善恶交争,于是教扶其善法抑其恶。得施之九品,从教者半,畏刑者四分之三。其不移大数,力分之一也。一分之中,又有微移者矣。然则法教之于化民也,几尽之矣,及法教之失也。其为乱亦如之。◆荀悦:《申鉴*杂言下第五》

176、日: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君子以道为乐,则但见欲知苦焉;小人以欲为乐,则但见道之苦焉。欲求孔、颜之所乐,先求孔、颜之所苦。愤、欲皆火也,未有炎上而不苦者也。淡莫淡于五谷之甘乎,乐莫乐于道谊之湛乎!故世味不淡者,道味不浓;熟处不生者,生处不熟。但念苟同情念,何凡不圣矣;道味苟同世味,何愚不哲矣!《诗经》

177、若非道义可得者,则不可轻易受此。要做好人,第一要在此处下手,能令鬼服神钦,则自然识日进气田轻而易举刚。否则,不觉坠人卑污一流,必有被人看不起之日,不可不慎!诸弟现处极好之时,家事有我一人担当,正当做个光明磊落神钦鬼服之人,名声既出,信义既著,随便答言,无事不成,不必爱此小便宜也。◆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78、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虽桀、跖不能无是以生。但戕贼以灭天耳。始则不知爱物,俄而至于忍,安之以至于杀,充之以至于好杀,岂人理也哉?有欲乱之人,而无与乱者,则虽有强力,弗能为也。有劫人以杀者,则先治劫者,而杀者次之。将以垂训于后世,则先杀者而后劫者。◆程颐、程颢:《二程集*遗书》

179、论日:君子之为善,非特以适己自便而已。其取于人也,必度人之可以与我也。其予人也,必度其人之可以受于我也。我可以取之,而其人不可以与我,君子不取。我可以予之,而其人不可受,君子不予。既为己虑之,又为人谋之,取之必可予,予之必可受。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是亦去小人无几耳。◆苏东坡:《苏东坡全集*刘恺丁鸿孰贤论》

180、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人乎自,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易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啧。傲,非也;嘴,非也;君子如向矣。◆荀况:《荀子*劝学》

181、昔者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弑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自司马迁、班固皆作《高后纪》,吕氏虽非篡汉,而盗执其国政,遂不敢没其实,岂其得圣人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旧史因之,列武后于本纪,盖其所从来远矣。◆欧阳修、宋祁:《书*本纪第四》

182、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庄周:《庄子*寓言》

183、《书》称麟凤,称其出类也。夫麟凤之希奇,实出鸟兽之类,亦犹芝草之秀异,实出草木之类也。虽日希奇秀异,然亦何益于人世哉!意者天地之间,本自有一种无益于世而可贵者,如世之所称古董是耶?今观古董之为物,于世何益也?失圣贤之生,小大不同,未有无益于世者。苟有益,则虽服箱之牛,司晨之鸡,以至一草一木,皆可珍也。◆李贽:《焚书*人物》

184、画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采备谓之绣。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火以环,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凡画绩之事后素功。◆《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

185、人之血气,固有强弱,然志气则无时而衰。苟常持得这志,纵血气衰极,也不由他。如某而今如此老病衰极,非不知每日且放晚起以养病,但自是心里不稳,只交到五更初,目便睡不着了。虽欲勉强睡,然此心已自是个起来的人,不肯就枕了。以此知,人若能持得这个志气定,不会被血气夺。凡为血气所移者,皆是自弃自暴之入耳。◆朱熹:《朱子语类*自论为学工夫》

186、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毅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僳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谓治气、养心之术也。◆荀况:《荀子*修身》

187、胡子曰:修身以客欲为安,行己以恭俭为先,自天子至于庶人,一也。◆道不能无物而自道峨不能无道而自物。道之有物,犹风之有动,犹水之有流也,夫孰能间之?故离物求道者,妄而已矣!◆道非仁不立。孝者,仁之基也。仁者,道之生也。义者,仁之质也。◆未能无欲,欲不行焉之谓大勇。未能无惑,惑不尚解之谓大智。物不尚应,务尽其心之谓大仁。人而不仁,则道义息。◆胡宏:《胡宏集*修身》

188、忽有告我者日:或谤汝,则将应之?日:某未之闻也,果有之,吾反吾罪焉。又有告我者日:我欲聚众而辱汝,则将应之?日:夫夫也,亦何至于是。果有之,吾反吾罪焉。忽遇谤且辱我者于前,则何如?日:敢请某之罪。不得,则回车而避。既解仇焉,则何如?日:择其善者而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然则唾面而干者是乎?刘子抚然日:非谓此也,吾将励入以进吾学也。◆黄宗羲:《黄宗羲全集*子刘子学言》

189、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自鸣。◆庄周:《庄子*德充符》

190、说到圣人,一般人总想到一个全知全能底人。讲到学问,圣人一定是,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讲到本领,圣人一定是所谓文能安邦,开能定国。其实圣人并不是如些全知全能底人,实际上亦没有如此全知全能底人。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人伦之至即是圣人,至于其有无在别方面底知识本领,则与其是圣人与否无关。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亦说:途之人皆可以为禹。◆冯友兰:《三松堂全集*才人与圣人》

19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孟子:《孟子*告子上》

192、人赖衣、食、住而生,故衣、食、住为保命之要务是也。然使但以衣、食、住保命,而更无活动以尽义务,人生亦太无聊矣。譬如机器,需有房屋以藏之,修理以维持之,此亦机器之权利也。然使但藏诸房屋而不尽其用,则机器之为机器,又何足贵乎?人之能力,远非机器之比,果能为人类尽义务,则衣、食、住之权利,不难取得。且本当发挥其良能,以庄严此世界。余故日,权利由义务而生,无义务外之权利,而勤朴则义务自尽。◆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集》

193、君子不敢违善以邀誉,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义、妇顺、家人和、姻族睦,不伤人,不害物,安常处顺以求无负于民彝,如斯而已。其吉也,福也、誉也、君子为善自若也,反是,君子之为善亦自若也。吾为所当为,如饥之食,渴之饮耳;吾不为所不为,如饥不食馑,渴不饮鸩耳,吉凶祸福毁誉,听其自来也,于我何与焉。虽然善者难言也,不择善者每失之,或日:忘其贵贱,同其尊卑,忍耻包羞,纳侮受欺,善乎?日:非也。◆吕坤:《吕新吾先生文集》

194、圣人顺天道、防入欲,布和以调其性,宣乐以察其俗。气将导志,五声发以成文,化尽欢心,百兽率而叶曲。茫茫太空,乐生其中。声随化感,律与天通。交四气之薄畅,贯三光乎昭融。◆将君子以审乐,故先王以省风。致同和于天地,谅难究其始终。◆惟乐之广,于何不有。包阴阳兮不集不散,降神灵兮或六或九,故季札聆音而感深,宜尼忘味于耳盈。昭覆帱兮煦妪,召游泳以飞走。演自冥,发于性情。将不动而为动,自无声而有声。◆元稹:《元稹集*箫韶九成赋》

195、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日: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巳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196、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日: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孔子:《论语*泰伯第八》

197、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束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裾。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战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曹植:《洛神赋》

198、有失败之英雄,有成功之英雄。英雄而成功也,人讴歌之;英雄而失败也,人哀吟之。若夫屡失败而将来有成功可望之英雄,则世界之视线集焉。是故欧美之于英雄也,于其未至,则画书以相讯问,于其戾至,则开会以盛欢迎。贵绅淑女,黄叟稚童争握其手;有接其罄楷者,则以为希世之荣;甚至如加里波的之至英,英人欲留其所着之衣以为纪念,顷刻而其衣片片撕尽,迄今思之,其狂愚诚不可及,亦足以窥见白人崇拜英雄之一斑。夫于异国之英雄,犹有其然也,况为本族之英雄乎?况为本族屡失败而将来有望之英雄乎?人之向往其风采,愿接其颜色也,何怪其然?◆陈天华:《陈天华集*纪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

199、古贤美极,无以卫身。故循性行以俟累害者,果贤洁之人也。极累害之谤,而贤洁之实见焉。立贤洁之迹,毁谤之尘安得不生?弦者思折伯牙之指,御者愿摧王良之手。何则?欲专良善之名,恶彼之胜己也。是故魏女色艳,郑袖劓之;朝吴忠贞,无忌逐之。戚施弥妒,蘧除多佞。是故湿堂不洒尘,卑屋不蔽风;风冲之物不得育,水湍之岸不得峭。如是,牖里、陈蔡可得知,而沉江、蹈河也。以轶才取容媚于俗,求全功名于将,不道邓析之祸,取子胥之诛,幸矣。孟贲之尸,人不刃者,气绝也。死灰百斛,人不沃者,光灭也。动身章智,显光气于世,奋志敖党,立卓异于俗,固常通人所谗嫉也。以方心偶俗之累,求益反损。◆盖孔子所以忧心,孟轲所以惆怅也。◆王克:《论衡*累害篇》

200、道者,古今共由之理,如父之慈,子之孝,君仁,臣忠,是一个公共底道理。德,便是得此道于身,则为君必仁,为臣必忠之类,皆是有自得于己,方解恁地。尧所以修此道而成尧之德,舜所以修此道而成舜之德,自天地以先,羲黄以降,都即是这一个道理,亘古今未常有异,只是代代有了一个人出来做主。做主便即是得此道理于己,不是尧自是一个道理舜又是一个道理,文王周公孔子又别是一个道理。老子说:失道而后德。他都不识,分做两个物事。便将道做一个空无底物事看。吾儒说只是一个物事。以其古今公共是这一个,不著人身上说,谓之道。德,即是全得此道于己。他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若离了仁义,便是无道理了。又更如何是道!◆朱熹:《朱子语类*力行》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