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诗歌 > 散文诗 >

散文诗

南歌子?杭州市端午节

散文诗2022-11-1588举报/反馈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客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忝连昌?,琼彝倒玉舟。哪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到晚云留。 这一首词写的是杭州市的游赏之乐,但并不是写全杭州市或全杭州西湖,反而是写宋时杭州市名胜古迹十三楼,这十三楼是邻近杭州西湖的一个旅游景点。有这种的记述:“十三间楼去钱塘江门二里许。苏东坡治杭日,多治事在此。”此词以写十三楼为核心,但并没将这一名胜古迹的风景作细腻的描绘,反而是用写意画的技法,着意勾勒听轻音乐、喝酒等雅兴豪举,衬托出一种与自然界同化作用的思想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快之感;与此同时,对比手法的应用也因此词提色许多,十三楼的美貌便是根据与竹西亭的比较而惊现出去的,省了许多墨笔,却增加了明显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移情别恋的功能也不能小瞧。作者运用歌眉与群山、眼光与水波纹的类似,授予群山和水波纹以人的情感,造就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美丽动人的造型艺术胜景。晚云为歌唱而留步,当然也是一种移情别恋,意味深长品位。“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是说作者以及伙伴应对山色湖光,畅快听轻音乐,欢喜同饮。女歌手眉梢黛色浓聚,就象远方葱郁的峰峦;醉后眼波流动性,就象湖内的滟滟水波纹。然后补叙一笔:“游客都上十三楼。”意即只要是来游西湖的人,沒有不了十三楼的,此一迷人场景就发生十三楼顶。为了更好地写下十三楼的观光之胜,作者将古扬州的竹西亭用来比衬:“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这儿说只需一上十三楼,就不可能再艳羡古代扬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楼不比竹西亭稍逊。据《舆地纪胜》记述:“扬州市竹西亭北门口五里”,而出名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没想到竹南街,歌吹是扬州市”。竹西亭为唐时名胜古迹,向为游客艳羡。过片之后极写自身和伙伴于此中的游赏之乐。“菰黍连昌?”,写她们宴席上放的点心,原材料一般而精美味美。(一题中作“杭州市端午节”,则此指棕子。)“琼彝倒玉舟”,“彝”为贮酒器,“玉舟”即酒杯子,句意为好看的酒坛,不断往杯里斟酒。综上所述二句,意表明她们游赏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更好地身在其中,作烹龙炮凤的盛会,反而是迷恋山水之美,追求完美精神实质上的开心和达到。最终以写凤清歌曼唱满湖山作结:“哪家水调歌唱头。声绕碧山飞到晚云留。”水调,流传为隋炀帝于汴渠开挖取得成功后所自做,唐时为大曲酒,凡大曲有歌头,水调歌头即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代。此二句是取自杜牧《扬州》“哪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市”意,但更富声情。意思是不知道哪家唱出了水调一曲,嗓音婉转,声调悦耳,情满湖山,最终飘绕着近点的碧山而去,而黄昏的云朵却不愿流动性,好像是被歌唱所吸引住而留步。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