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诗歌 > 散文诗 >

散文诗

《题郑县亭子》

散文诗2022-11-16128举报/反馈

  题郑县亭子 杜甫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多发兴新。
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市。
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
更欲赋诗满清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当是乾元年间赴华州区时作。陆游《笔记》:华之郑县有西溪,唐昭宗避兵,尝幸之。其地在官道边七八十步,澄深讨人喜欢。亭曰西溪亭,即郑县亭子。玩七句,知此诗即题竹者。
郑县亭子涧之滨①,户牖凭多发兴新②。云断岳莲临大路③,天晴宫柳暗长春市④。巢边野雀群欺燕⑤,花底山蜂远趁人。更欲赋诗满清竹⑥,晚来幽独恐伤神⑦。
(上边登亭发兴,乃叙景。下边临去伤神,乃感概。三四承上,五六起下。郑县亭子,入律颇拗,得次句,方见栩栩如生。中四言景,先远后近,先赋后比。云断夭晴,二字一读。雀欺蜂趁,喻众谤交侵,而一身独立。故自残幽独耳。)
①《唐书》:华州区倚郭为郑县。《杜臆》:周时郑桓公封在此。②鲍照诗:“发兴谁与欢。”③岳莲,西岳莲花峰也。《华山记》:峰顶有池,生千叶莲化,因名。晋檀道济伐后秦,至陕西潼关。秦遣姚鸾屯大路,绝道济粮道。《通鉴注》:自渑池西进关,有双路。北路由回谿阪,自汉之前皆由之。曹公恶路险,更开北路,遂往北路为大路。④《魏都赋》:“西辟延秋,东启长春市。”《唐书》:同州朝邑县有长春宫。《寰宇记》:周宇文护所筑。《旧书》:汉高祖造反,精兵济河,舍于长春宫。梁简文诗:“雾暗窗边柳。”⑤汉乐府《猛虎行》:“野雀安无巢。”⑥满清竹,刻诗于竹上。⑦《楚辞》:“幽独处乎山间。”《别赋》:“感孤独而伤神。”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