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诗歌 > 散文诗 >

散文诗

《醉歌行》

散文诗2022-11-17167举报/反馈

  醉歌行 杜甫 陆机二十写作赋,汝更腊月二十三能缀文。
总角草体又飞速,世界上孩子徒陆续。
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
词根逆流三峡水,笔阵独扫上千人军。
只2021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
旧穿杨叶真知道,暂蹶霜蹄未为失。
不经意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系统有毛质。
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春色澹沱秦东亭,渚蒲牙清水荇青。
风轻轻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
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乃知困穷别更苦,吞声踯躅泣涕零。 原注:别从侄勤落第归。
勤,郭本作劝。据史:十三载秋八月,上御清正廉明楼,试四科制秀才。前此十二载秋七月,诏天地秀才,不可乡贡,须补国子学员,随后贡举。诗云“春色淡荡秦东亭”,当是天和十四载春,在北京长安作。
陆机二十作《文赋》①,汝更青少年能缀文②。总角草体又飞速③,世界上孩子徒陆续④。骅骝作驹已汗血⑤,鸷鸟举翮连青云⑥。词根逆流三峡水⑦,笔阵独扫上千人军⑧。
(先赞勤才美。上二称文章内容,次二称书法艺术。骅驹鸷翮,言少负奇气。倒三峡,谓文势浩瀚无垠。扫群雄逐鹿,谓草字横纵。)
①臧荣绪《晋书》:陆机少袭父兵为牙门大将,年二十而吴灭。退临旧里,与弟云苦学。机妙解情与理,心识健身培训,佯装《文赋。》②《汉书赞》:自孟子以后,缀文之士众矣。③《诗》:“总角■兮。”《三十国春秋》:封秀,总角著名。后汉张芝好草体,见二卷。赵曰:草书以迟为功,说白了“匆匆忙忙不到草体”是也,以速为神,说白了“一笔转变书”是也。④《庄子》:“孩子动不知道所为。”鲍照诗:“陆续徒满眼。”⑤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驹,小龙。汗血,见二卷。⑥孔融《荐祢衡表》:“得凡鸟百,比不上得鸷鸟一。”《楚辞》:“冠青云之崔嵬。”⑦《隋·艺文传》:“笔有全力,词无竭源。”《海赋》:“吹涝则百州逆流。”梁元帝《檄侯景》:“按剑而叱,水流为此逆流。”《益州记》:明月峡、巫山县峡、广济峡,此谓三峡。⑧《法书》:书法家赵孟頫《题卫夫人笔阵图》:“纸者阵也,小编刀稍也,墨者鍪甲也,砚者封地也,本事者大将也,情意者偏将也。”
只2021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①。旧穿杨叶真知道②,暂蹷霜蹄未为失③。不经意擢秀非难取④,会是排风系统有毛质⑤。汝身已见唾成珠⑥,汝伯何由发如漆⑦。
(次慰勤下第。上是叙平日,此乃叙其临试。穿杨,言击中之技。蹶蹄,应骅骝,惜其不遇也。擢秀,言识拔有时候。排风系统,应鸷鸟,望其终达也。唾成珠,矢口成章。发如漆,青年人莫返矣。)①姜宸英曰:汉朝岁课士,有防范措施、射策。颜师古注:“射策者,刁难问异议,书对于策,量其尺寸,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展示出,有欲射者,取而择之,以知好坏。防范措施者,显问以经义,令各对之,而观其文词定胜负也。”按:董仲舒以防范措施为江都区相,萧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是矣。后汉刘淑,五府辟不就,帝令舆诣京中,迫不得已而防范措施第一。射策之射,音石,见《文心雕龙》,注详二十五卷。②《战国策》:楚有养由基者,去柳树叶百丈而射之,弹无虚发。③《圣主得贤臣颂》:“过都越国,蹷如历块。”霜蹄,见前。④《晋书·文苑传》:“擢秀士林。”⑤鲍照《与妹书》:“浴雨排风系统,吹涝弄翮。”《舞鹤赋》:“烟交雾凝,如果没有毛质。”⑥《庄子》:“子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赵壹诗:“咳唾开创珠。”⑦《陈书》:张丽华,发长七尺,鬓黑如漆,光泽度可鉴。
春色潭沱秦东亭①,渚蒲牙清水荇青②。风轻轻吹客衣日杲杲③,树搅离思花冥冥④。酒尽沙头双玉瓶⑤,众宾皆醉我独醒⑥。乃知困穷别更苦,吞声踯躅泣涕零⑦。
(末叙别时景事,情溢启齿。东亭践行,蒲荇方新,客衣离思,勤将去矣。皆醉独醒,公不忍心别也。此章三段,各八句。)
①富嘉谟《明水篇》:“阳春二月朝始嗽,春色潭沱度于门。”《江赋》:“随风飘荡猗萎,与波潭沱。”何氏曰:潭沱,即淡荡也。《选注》:潭沱,逐起伏貌。今从何说。何氏曰:秦东亭,京都门口送行,超过这里。②梁简文帝诗:“诸蒲变新节。”《诗》:“参差荇菜。”③庾信赋:“山月没,客衣单。”《诗》:“杲杲日出。”④陈子高诗:“拼花搅春心。”《楚辞》:“森林沓以冥冥。”《注》:“冥冥,蔓草繁茂也。”潘岳诗:“缘何叙离思。”⑤庾信《春赋》:“沙头渡水人。”⑥《晋书·徐逸传》:”众宾沉溺引满。”司马迁《渔父篇》:“举世混浊我独醒。”⑦鲍照诗:“心非木石岂没什么感觉,吞声踯躅害怕言。”古诗词:“泣涕零如雨。”何氏曰:在鼻曰涕,在眼曰泪。吞声,声啜泣也。踯躅,行不进貌。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争,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宏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