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诗歌 > 优美诗歌 >

优美诗歌

戴叔伦四首山水诗赏析,一汀烟雨,燕子不归,神清气爽,韵味无穷

优美诗歌2023-03-30165举报/反馈

本文作者:芸裳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专注古诗文20年

戴叔伦四首山水诗赏析,一汀烟雨,燕子不归,神清气爽,韵味无穷

戴叔伦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李白、杜甫之后,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之前,他的诗歌,可以说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最高水平。

戴叔伦出生在一个隐士之家,他的祖父、父亲都隐居不仕。到了戴叔伦这一代,经历了安史之乱和建中之乱,为了生计,他的哥哥戴伯伦曾外出求官。戴叔伦也几番入仕,担任过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官职。

但是,即便多次为官,即便写过“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样豪迈的诗句,悠然自得的道家思想始终在戴叔伦的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到了晚年,戴叔伦自请出家为道。

戴叔伦的边塞诗和山水诗都很有特色,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四首最能体现戴诗特色的山水诗。

戴叔伦四首山水诗赏析,一汀烟雨,燕子不归,神清气爽,韵味无穷

--01--

苏溪亭

戴叔伦〔唐代〕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这首诗的意思是:

苏溪亭附近长满了野草,它们蔓延至远方,无边无际。这个时候,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今年的春天来得晚了些,燕子到现在还没有归来。料峭的春风吹拂着大地,杏花在一汀烟雨中也感到凄寒。

戴叔伦四首山水诗赏析,一汀烟雨,燕子不归,神清气爽,韵味无穷

戴叔伦的这首诗写的是暮春之景,抒的是离别之情,是中唐山水诗中难得的佳作。

诗歌的首句“苏溪亭上草漫漫”,点出时间、地点和环境。暮春时节,青草遍地,绿水荡漾,这样的景色最能唤起人们的离愁。

下一句“谁倚东风十二阑”,诗人正望着绵绵春草,愁绪满怀的时候,偏又听得有人在唱阑干十二曲。这不得不让诗人去想,那斜倚栏杆的人是谁?还有那东风中,佳人凝眸沉思的身姿。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是这首诗的名句。

戴叔伦四首山水诗赏析,一汀烟雨,燕子不归,神清气爽,韵味无穷

已经到了晚春时节,燕子还没有回来,徒留灼灼杏花在一汀烟雨中黯然绽放。

春事将尽,思念的人还没有相见,迷蒙的烟雨笼罩着沙洲,细雨中,杏花也失去了晴天里艳丽的色彩,在料峭春光中,徒然绽放。游子不至,而红颜已老,人间惆怅,尽付与阑干十二曲之中。

这两句诗虽然是写眼前之景,却暗含诗人心中之情。这正是以景结情,韵味无穷。

戴叔伦有自己的诗歌主张,他认为诗歌创作应该像“蓝田日暖,良玉生烟”那样朦朦胧胧,可望而不可即。

这首《苏溪亭》就是这种诗歌思想的体现,全诗四句都是写景,诗人把无限的愁情隐含在景色之中,以景语言情,情景交融,浓郁迷蒙的景色恰如诗人忧郁而沉重的心情,读来韵味隽永,诗意醇厚。

戴叔伦四首山水诗赏析,一汀烟雨,燕子不归,神清气爽,韵味无穷

--02--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唐代〕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这首诗的意思是:

五月,松树覆盖下的茅草亭,在五月里凉爽宜人。暮色中,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远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

戴叔伦四首山水诗赏析,一汀烟雨,燕子不归,神清气爽,韵味无穷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也是一首羁旅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的是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赶路的诗人,在五月仲夏时节长途跋涉,旅途艰难,突然出现的松下草亭怎不令人喜出望外。

诗人走进亭中休息,阵阵凉风袭来,吹走疲惫,让人心情舒爽。

诗人向远处望去,江中汀洲白沙,远处云烟缭绕着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  

稚川山水给予诗人的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受。晚眺之中诗人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此诗抒写的是一种普遍的思乡之情,但是,妙处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戴叔伦四首山水诗赏析,一汀烟雨,燕子不归,神清气爽,韵味无穷

--03--

过柳溪道院

戴叔伦〔唐代〕

溪上谁家掩竹扉,鸟啼浑似惜春晖。

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飞。

这首诗的意思是:

溪水边上有一屋舍,竹门轻轻掩映,鸟儿不停地鸣叫,好像是舍不得春天离去。

夕阳西下,幽深的巷子里没有人的行迹,之看见片片梨花飘落下来。

戴叔伦四首山水诗赏析,一汀烟雨,燕子不归,神清气爽,韵味无穷

诗人赶路途中,经过柳溪道院,被宁静的暮春景色感染,描写的是山村风光。

诗歌的首句“溪上谁家掩竹扉”就透出山村风味,竹扉是山村的特征之一,“溪上”也显出山村之幽,这是静景的描写。

“鸟啼浑似惜春晖”则是动态的描写,鸟儿在晨昏啼鸣本是常事,而诗人却说它们好像是惜春。惜春之情本是人的感情,这就将鸟儿拟人化,传达出诗人对山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日斜深巷无人迹”又见幽深静寂,诗人妙笔一挥:“时见梨花片片飞”以动沉静,唯有分外宁静,才能注意到梨花的凋落,另外,梨花凋谢于暮春时节,也正与上联中的鸟儿们“惜春晖”相照应。

诗人处处扣住山村特色,无论是竹扉、深巷还是梨花,都散发着悠远静谧的气息;无论是新鲜活跳的语言,还是清新优美的意象,都使人百读不厌。这诚如前人所说:“心思之巧,辞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m.taiKs.com)

戴叔伦四首山水诗赏析,一汀烟雨,燕子不归,神清气爽,韵味无穷

--04--

兰溪棹歌

戴叔伦〔唐代〕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首诗的意思是:

一弯冷月如蛾眉一样,静静地挂在柳湾上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淅淅沥沥的春雨,已经下了三天,兰溪里的水涨了很高,溪中的鱼儿争抢着新水,在夜半无人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戴叔伦四首山水诗赏析,一汀烟雨,燕子不归,神清气爽,韵味无穷

和《苏溪亭》充满浓浓的情韵别恨不同,戴叔伦的这首《兰溪棹歌》则过滤掉了人世间的一切情缘与烟尘,空灵洁净,纤尘不染。

静静的夜晚,一弯浅月挂于兰溪上空。雨后初晴,月色更加秀朗,月光的清辉一泻千里,倒影在兰溪之上。溪面如镜,溪水澄清,那幽深明艳的山色倒影水中,摇曳生姿,朦胧缥缈,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

三日来,春雨不断,溪水已经上涨了很多,撒欢的鱼儿,随着春水,跃上浅滩。

这首诗中,有明丽的山水,有皎洁的月色,有活泼的鲤鱼,却唯独没有人的踪迹,这恰是诗人远离尘俗的反映。

戴叔伦的思想是真正接近道家庄子的思想。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真正的道,不是消极遁世,羽化登仙,而是积极自然,享受天地之美,感受自然之乐。

诗人沉醉于明丽动人的山水之中,在清澈秀丽的水光山色中,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整个画面,有动有静,充满蓬勃生机,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

戴叔伦四首山水诗赏析,一汀烟雨,燕子不归,神清气爽,韵味无穷

本文作者:芸裳

这里有最美古诗词,欢迎关注~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