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短句 > 空间说说 >

空间说说

只要心有净土,处处皆可归隐

空间说说2023-08-0767举报/反馈

只要心有净土,处处皆可归隐

文 | 美物计

曾读到过这样一首小诗:

待我了无牵挂,从此归隐天涯,深山老屋为家,远离都市繁华,忙时修篱种花,闲时听雨品茶。

想象着真的有一天能够归隐,

便忍不住心生向往。

俗尘琐事,是是非非,

尽数抛于脑后,

离开钢筋混凝土的世界,

拥抱内心的安宁。

人群太吵了,我想去隐居,

去山居小院观星探幽,

去清幽古寺寻觅心安。

隐于山,隐于庙,

隐于烟火日常。

只要心有净土,处处皆可归隐

01

小隐,隐于山

人和山在一起,便是“仙”,

仙境不常有,山境却多见,

所以,最美好的生活,

大抵便是你我暮年,山居小院。

国人皆爱山,

千年前陶渊明念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开荒南野,返璞归真;

宋代杨万里幽居山中,

写下“柴门疏竹处,茅屋万山中”,

且听风吟,且观夏蝉。

今人爱山,

可雅致,亦可清闲。

寻一方小院,

春日赏百花,夏日觅清凉,

秋日食百果,冬日雪漫天,

感受四季的变化,

顺其自然,自在舒畅。

只要心有净土,处处皆可归隐

在山中隐居,时间是缓慢的。

暮年蒋勋放下城市生活,

到池上村落居住,

在这里,他不用急着做什么,

可以写作、画画、散步、发呆,

可以吹吹风喝喝茶,

也可以听着雨读读书。

在任何时间,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大概便是向往山居生活的理由,

将寻常日子里的不如意抛之脑后,

不去强迫自己,

风来听风,雨来听雨,

静心养性,如此甚好。

只要心有净土,处处皆可归隐

所以,在山中隐居,

实际上是心的返璞归真。

与山水为伴,心中自然清净,

见山水方能见自己,

见自己方能参禅道。

得闲的时候,去山里小住一段时间吧,

无需个把月,三五日即可,

得恬静,怡性情,

为平凡却处处有烦恼的日子,

增添一抹闲趣。

只要心有净土,处处皆可归隐

02

中隐,隐于庙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可得解脱处,

唯山水间,与神佛前”。

若隐居山中是心灵的返璞归真,

那么隐于寺庙,

更像是为灵魂找一处“避难所”。

只要心有净土,处处皆可归隐

在成都工作的朋友,

闲暇时很喜欢去文殊院小坐,

点上一壶盖碗茶,

或是抄几张经书。

被问到原因,她说:

“在寺庙里待着,即使什么都不做,

心里也能轻松很多。

也不是特意去修身养性的,

只是想离生活中的破事儿远一点。”

忙不完的工作,

无法稀释的精神压力,

让人忍不住向往自在生活,

但往往腾不出时间、兜里没钱。

能为人们提供“紧急避难所”的,

唯有走入寺庙,

在禅意中短暂修行。

只要心有净土,处处皆可归隐

千余年前,唐代诗人李涉,

或许有同样的感悟。

整日昏昏沉沉的生活,

像困在梦中,麻木且不真实。

意识到美好春景即将逝去,

他终于强打起精神,举步踏入鹤林寺。

与路过的僧人闲话几句,

听师父轻吐禅语,

看着眼前的竹林和幽径,

忽的,他如梦方醒,

于是写下这首小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题鹤林寺僧舍》

只要心有净土,处处皆可归隐

每个人都需要一处静地,

用来“偷得浮生半日闲”。

或许第二天烦恼尚在,

但紧绷的心弦总能松弛片刻,

给自己一刻喘息,

隐于寺庙,觅得安闲。

03

大隐,隐于市

常听到一种说法,叫

“手持烟火以谋生,心怀诗意以谋爱”。

生活,诗意与烟火并存,

在俗常里,亦有清欢。
(www.taiks.com)

曾经以为只有身处幽静,

才算得上是隐居,

后来才渐渐明白,

人间烟火,柴米油盐,

一蔬一饭,一朝一夕,

只要心有净土,

处处皆可归隐。

只要心有净土,处处皆可归隐

在生活中隐居,

无需安静的环境,

车水马龙的街上,角落里,

有三花猫正在打鼾;

春盛夏萎的海棠花瓣落下,

秒速五厘米,落地声悄然。

去街上走走,看来来往往的行人,

观世间百态,品人间悲喜,

不与人群扎堆聚集,

不与旁人议论是非,

知世故而不世故,见众生而知众生。

只要心有净土,处处皆可归隐

在生活中隐居,

也不必一味追求雅致,

一日三餐,四方食事,

用心吃好每一顿饭,

不将就,不糊弄,

用柴米油盐,

烹调出寻常生活里的小幸福。

学会在生活中隐居,

便能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出门前,把皱巴巴的衬衣熨好,

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窗台上,养几盆嫩绿的盆栽;

走在路上,时不时抬头看看天,

不要急着赶路。

只要心有净土,处处皆可归隐

这般诗意的世界,

很简单,

不过是多关注生活的细节,

将日子过得讲究些;

也很难,

需要一颗愿意好好生活的心。

所以,大隐隐于市,

是心隐,是归于本心。

在心中保留一片精神自留地,

便是隐居的最高境界。

只要心有净土,处处皆可归隐

你我暮年,隐入尘烟,

居于山,藏于庙,

隐于烟火日常。

把自己同尘世隔绝开,

心安即是归处。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