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诗歌 >

优美诗歌

节气民俗|寒露 深秋渐至,满目秋黄

优美诗歌2023-10-05144举报/反馈

秋渐深,秋意浓,满目秋黄,月露清冷,转眼已至寒露。但也是秋高气爽的好时候,登高赏红叶,出门看菊花,秋风萧瑟,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寒露是农历九月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因露水而得名的节气:

秋分之前的白露,是夏秋的过渡节气,以露水的颜色定节气;

秋分之后的寒露,则是“寒”,气温更低,露水都带寒意。

此时天气开始逐渐由凉爽转初寒,叶面上的露水已经冰冷,再到霜降节气,由“寒”转“冻”,水汽凝结成固态的冰晶(霜)

寒露,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意味着全国大部地区热冷交替季节的来临,天气将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与白露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

节气民俗|寒露 深秋渐至,满目秋黄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草木由绿转黄,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从寒露到它后面的节气霜降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却是一年中气温降得比较快的一段时间。进入寒露,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寒露节气这半个月气温,从凉爽向寒冷过渡,节后就能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到了寒露,便意味着冬天将不再遥远。

节气民俗|寒露 深秋渐至,满目秋黄

寒 露 | 物候现象

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时称为寒露,它代表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北方已是深秋景象,南方秋意渐浓。我国古代一些著作将寒露分为三候:

初候,鸿雁来宾

鸿雁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古人提到的黄华是一种野菊花,在秋季最后一个月的季秋盛放。在那个年代,菊花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

节气民俗|寒露 深秋渐至,满目秋黄

寒 露 | 养生

传统将寒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这时节应注意养生。

滋阴润燥

深秋季节寒冷而干燥,应该以保养阴精为主,中医四时养生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寒露时节,容易出现内热上火的情况,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宜。

多吃滋阴润燥、益胃生津食物,如芝麻、核桃、银耳、莲藕、百合、雪梨等。保持室内湿度,涂擦护肤霜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节气民俗|寒露 深秋渐至,满目秋黄

谨慎喝凉茶

进入秋季由于天气干燥,一些忙碌的上班族可能会和粗线口舌干燥、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症状,这时候千万别盲目喝凉茶想要降火。寒露时节,上火往往是因为气阴两虚或者气不化阴,盲目喝凉茶可能会加重秋燥,耗气伤阴。

节气民俗|寒露 深秋渐至,满目秋黄

早卧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寒露起居原则是早起早睡,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早睡有利阴精收藏。

节气民俗|寒露 深秋渐至,满目秋黄

寒露勿露身,露水太冻人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里的“秋冻”就是指秋天慢慢添衣,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注意肩颈、腰背的保暖,脖子受凉会导致咳嗽,感冒、嗓子发炎,“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注重足部保暖,以防“寒从足生”,建议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节气民俗|寒露 深秋渐至,满目秋黄

寒 露 | 诗词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唐.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节气民俗|寒露 深秋渐至,满目秋黄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一件单衣,已不足以抵御微凉,一句问候,必然少不了一份关怀,叫做秋凉添衣。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