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为什么老伴不能去送呢?
也有着新的延伸。 在中国传统文化深处, 其实有很多蕴含文化意义和人生哲理的俗语。 其中, “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流传至今。 这句话本来意思是说, 一对夫妻有一方先过世, 另一方不准去送葬, 否则会给活着的人带来厄运。 清明将至, 也成了人们口头的讨论话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句俗语, 其中蕴含的含义和背后的内涵。 一、出处
史料上, 目前已知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湿时期, 《左传》记载“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 其实不管从现在角度看, 还是从初衷看, 都是出于对生者的关心。 毕竟, 夫妻两个人相知相守几十年, 一方离世另一方肯定会陷入悲伤。 而活着的人总还是要继续生活的, 如果长久陷入悲伤, 就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也会让其他家人太过担心, 从而影响一家人的生活和幸福。 不让送葬, 看不到总还是会好一些, 看不到有利于情绪过度, 避免生者过度沉浸悲伤, 丧失对活的信心和盼望。 二、为什么呢?
从迷信角度解释:
在古代, 丧事被视为极其不吉利的事情, 人们普遍认为, 参加丧葬的人都会染上晦气和厄运, 需要特殊的方法祛除。 尤其是在夫妻关系中, 尽管生前两个互相相爱, 但一旦对方过世, 另一方通常是不允许参加对方葬礼的。 从传统文化解释: 古代一般都是土葬, 然后送葬的道路通常遥远而艰辛, 所以需要身心健康的男性抬棺。 然后因为宗族制度, 送葬也讲究血缘关系, “五服之内为亲”。 所以送葬的人, 特别是注重直系亲属。 因此, 虽然夫妻关系也是亲密关系, 但是在古代观念中, 还是被认为是外人, 是不如血缘关系神圣和重要的。 从情感角度解释:
就算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 但毕竟夫妻之间相处多年, 感情肯定还是很强烈浓厚。 因此当一方逝世后, 另一方会受到一定的打击。 这种悲痛有时候是长久的, 会一直影响着生者的情绪。 所以, 避免夫妻亲自送葬, 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他们不受到二次伤害和打击,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空间和时间, 去适应这种变化。 综上所述, 这句俗语有其迷信的一面, 也有其深奥的一面。 而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夫妻关系的性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所以, 现在的丧葬制度, 没有特殊要求, 送不送全在自己决定。 |
相关文章
- 鲁迅美文摘抄600字
- 时光清浅,你好便好
- 一生中爱你最深的男人,不是丈夫,不是儿子,而是……
- 男人这3种行为是把你当“备胎”,不是爱你,要看清
- 一夜秋黄,十里秋光
- 比抑郁症更严重的心理疾病,正在侵袭百万学生,家长却还未察觉
- 当一个人不联系你,最好的处理方式:一个字
- 中年夫妻,长期陷入这三种状态,就离分开不远了,别大意
- 爱你如命,恨你入地,如何应对感情中的极端心理?
- 女人越喜欢你,就越会主动找你要3样东西
- 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
- 元宵节,致我的亲人和朋友!
- 男人想和你分手的“暗示”,别傻傻的不懂
- “拿命拍照”的疯狂当休矣
- 俗语“一女开两门,人财都难存”,哪“两门”不能开?有道理吗?
- 如果一个人总是很倒霉,这个特征一定掩饰不住,一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