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有道理吗?
老人常说: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无论古今中外, 老人都是每个家的宝贝, 都有为老人祝寿的传统, 只是因为各地风俗习惯不同, 祝寿的形式会有所差别。 寿宴就是给家里老人做生日宴席, 在这一天,邀请亲朋好友来为老人祝寿, 保佑老人身体健康,保佑家族兴旺发达。 能流传至今的传统, 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不过给老人做寿是存在许多讲究的。 俗话说:“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 按照传统理解。 就是“男做九女做十”、“未满六十”、“父母健在”, 这三种情况下不能过大寿。 01. “男做九女做十”
在此之前先区分过生日和祝寿, 两者虽然意义相同都是庆祝诞辰, 但细分肯定是不同的。 过生日是长辈对晚辈的爱怜和祝愿, 祝寿则是晚辈对长辈行孝道。 而做寿自古以来, 都有一个不约而同的禁忌, 那就是“男做九女做十”。 这句话简而言之, 就是说男人过六十大寿, 要在五十九岁时举行, 同理过七十大寿要在六十九岁时办理, 女人则是要在整十时候举行, 六十就在六十当年做寿。 因为在古人看来, 男人要防止过于圆满带来损失, 女人要防止自己大变性格招惹灾祸。 02.“未满六十不得做寿”
按照古代礼制规定, 幼儿,青年,中年人都是不能过寿的人, 《周礼》记载: “ 六十为下寿, 八十为中寿,一百岁则为上寿”。 从古至今, 六十以下的人过生日, 很少称呼为做寿的。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六十岁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生命节点, 象征着人生的成熟与稳定。 在此之前的人生, 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阶段, 因此不建议过大寿。 就像民间的俗语一样: “生日年年有,寿诞六十首”。 都说明, 人只有到了60岁才有资格做寿, 才能成为被人尊敬的人。 03. “父母在不做寿”
现在很多地方还流行一种说法, “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落难日”。 尤其在古代医疗不发达的时候, 生育的风险是很大的, 所以孝顺父母反哺父母, 是孝道的关键点。 因此古人经常说: “尊亲在不敢言老”, 就是这么来的, 体现古人对老人的尊敬和孝心。 只要父母还健在, 就算本人到了可以做寿的岁数, 也是不建议做寿的。 因为中国讲究孝为先, 自己父母还健在, 自己做寿就是不孝的行为, 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寿诞礼都是比较重要的, 因为一个人连孝道都做不到, 人品必然是不怎样的, 也就是不值得结交的! |
相关文章
- 摘尽枇杷一树金
- 出现下面3个征兆,说明贵人在找你
- 凤凰花园四月天
- 中秋节:感恩一路帮助过我的所有人!
- 男人爱你到极致,不是花钱浪漫、也不是承诺表白,而是做这3件事
- 女人允许你这样称呼她,说明她真心爱你,别不懂
- 给所有已婚人提个醒:婚姻关系里3个残酷真相,希望你早点看清!
- 朋友关系再好,也别亮出这三张底牌
- 男人招架不住的撒娇方式,女人学会了,效果会事半功倍
- 兄弟姐妹中,命最好的身上往往有这两个特征
- “米放三处,家中不富”,家中米不能乱放,是过来人的经验
- 六一:致我们逝去的童年!
- 女人爱极了你,就会忍不住为你做三件事
- 这一年,我30岁,孩子3岁
- 别去爱太远的人,别去暖太冷的心
- 谈恋爱,女生眼中的男生油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