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情感美文 >

情感美文

老化“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有道理吗?

情感美文2024-05-14129举报/反馈

老化“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有道理吗?


人类文明随着发展而不断进化,丧葬习俗也随之演变。其中有一句俗语,“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能查到的最早记载于《左传》,然后经过岁月的变迁流传至今。至今仍然有一部分人遵守这句俗语,一是因为夫妻之间是人间最亲密的关系之一,二是因为丧葬仪式一直都是庄重且有很多讲究的。


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事与愿违的事情,夫妻两人谁也说不准谁会先离开。其实先离开的那个最轻松,既不用经历逝去爱人的痛苦,还可以什么都不用操心。而后离开的人经历悲痛的时候,还有一堆事情要处理。

就像“夫妻不送葬,送葬比遭殃”这句俗语,就是告诫后人在配偶去世后,生者不应该亲自参与送葬的过程,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灾难。

今天一起来看看,这句俗语到底值不值得继续传承下去?这种做法又是否属于封建迷信?

老化“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有道理吗?



在人们的认知中,一种解释是因为古代对家庭的延续性,和对祖先血脉传承的重视。而家庭送葬就会打破这种传统价值,会给家族和后代带来不好的后果。这种就是比较古老的解释,颇具迷信色彩的说话,毕竟一个家庭的兴盛和衰败,肯定不是由夫妻之间是否送葬决定的。


另一种解释是觉得夫妻感情深厚,活着的一方肯定会在葬礼上悲痛,甚至是表达跟着一起去的想法。这样的氛围可能导致,逝者的灵魂不愿意离开转世,逝者不能安详的走,生者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因为古人认为,死者的阴魂会纠缠活着的人,甚至最终将其也带走,继续夫妻情缘。这个解释也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不过夫妻生前要是感情非常深厚,彼此日常羁绊非常多,丧偶后太过伤心,也是有可能自己把自己“哭走”的。

随着时代的变革,人们对此还产生了新的解释,认为这句俗语,更多是先人的“人文关怀”。不允许夫妻彼此间“出殡”“送葬”,先辈们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夫妻中的一方,不加重悲痛的伤害。

毕竟大部分送葬的路,是非常难走的,而刚刚失去配偶的人情绪是极其不稳定的,在艰难险阻的路上容易出现意外,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悲事;毕竟“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生前频繁吵闹的夫妻,也是相守大半辈子的,其中的感情是外人无法体会的。面对一方的离开时,情绪上肯定是有起伏的,一起出殡大概率会影响情绪,甚至影响一家人往后的生活。

不过不管怎么解释,这句俗语本身是残酷的,这世间的悲痛大部分都是因为生离死别。虽然本质上是避免生者遭受二次伤害和打击,但相爱的人连最后一面都不能送,另一个角度上看也是悲痛的。

老化“夫妻不送葬,送葬必遭殃”,有道理吗?



你们那边,关于夫妻送葬的习俗,还有哪些?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习俗习惯,已经被年轻人逐渐淡忘,或者被新的方式所替代。能被留下来的,都有其中的道理。就像这句俗语,人们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其中对逝者和生者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夫妻间送不送,怎么送送葬,只要符合法律,只要自己愿意,旁人尊重就好。

传统习俗中我们有这样的说法:“死亡不仅仅是生命的终结,更是灵魂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开始。”所以活着的人,面对亲人的逝去,也应该好好继续生活,替逝者继续看美好的河山,继续吃美味的食物,继续经历人间的故事。

人生,除了生死无大事!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