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小雪
小雪,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时节,气寒导致雨凝结为雪。因为此时降雪尚小,所以称为小雪。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天空仿佛被一层薄纱笼罩,阳光变得柔和而清冷。风,不再如秋日般温婉,而是带着丝丝凛冽。空气里弥漫着清寒的气息,让人在一呼一吸之间,感受到季节的变迁。 【节气物候 】 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即农历十月下半月,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分为三候: 一候 虹藏不见: 由于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霜雪,雨水减少,天空中难以形成彩虹的条件,所以彩虹便隐匿不见。这一候标志着天气正式进入寒冷的冬季模式。 二候 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在古人的观念中,天气为阳,地气为阴。阴上阳下,万物勃兴;阴下阳上,天地不通。此时,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大地一片静谧。 三候 闭塞而成冬 随着小雪节气的深入,江河冻结,大地冰封,万物失去生机,正式进入寒冬。此时,大自然仿佛进入了一种沉睡状态。人们也开始减少户外活动,躲在温暖的室内,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节气特点】 小雪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明显降低。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可能降至 0℃以下,开始出现冰冻现象,可能会迎来初雪,雪量通常较小,多为零星小雪。 南方地区虽然气温相对较高,但也能感受到明显的寒意,气温逐渐向冬季的低温过渡。 随着冬季的深入,大自然中的万物也在小雪节气里悄然蛰伏,草木逐渐枯黄凋零,褪去了繁华的绿叶,只剩下干枯的枝干在风中摇曳,田野里一片寂静,农作物们在土地的怀抱中沉睡,动物们也纷纷寻找温暖的巢穴,躲避严寒,为漫长的冬季储存能量。 大自然呈现出一片寂静、萧索的景象。但这也是生命在为来年的复苏积蓄力量。 【节气养生】 小雪节气,大自然中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万物失去生机,转入严寒的冬天。人们感受着孟冬的凋零和湿冷。 此时,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界蛰伏闭藏的规律,以“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进行保健,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 滋阴潜阳,润燥降火 小雪时节天气寒冷干燥,湿度较低,人们多食用火锅等温热食物,穿着增加,使得体内热气蕴结,形成“内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因此小雪节气要少吃辛辣食物,多补充水分,防止“内火”产生。 饮食宜选用温润益肾之品,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温补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益肾食品有栗子、核桃、黑木耳等。也可适当食用芹菜、莴笋、生菜、等食物,有解热去火、清热润燥的作用。 合理运动,常晒太阳 有研究表明,平日里活动量少的人,患感冒的几率比活动正常的人要高出2~3倍。且该时节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人体自然也不例外。 冬天常晒太阳,走向大自然,积极运动,起到身心愉悦、激发阳气、温通经脉、强健体质作用。 【诗意节气】 《咏廿四气诗 · 小雪十月中》 【唐 · 元稹】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 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