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读书名言 >

读书名言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450字

读书名言2021-03-21185举报/反馈

  【第1篇】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名叫《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的书。我一开始不太喜欢读这本书的,因为我觉得历史书一般都比较枯燥无味,但从我真正走入书中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它。这本书语言生动活泼,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看到书中的故事,人物和场景就像3D电影般浮现在我的眼前。从此我对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了,除了睡觉和写作业外,一有时间,总会不自觉地拿起它。

  我最喜欢《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里的第六册, 第六册里我最喜欢的是谪仙诗人李白和颜真卿的故事。

  谪仙诗人李白讲的是:李白从小就学习诗和剑,他的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意境奇妙,他因才华出众曾得到皇帝的赏识。一天,皇帝和杨贵妃去游玩,看到景色宜人,就请李白作诗一首。李白刚刚饮完酒,他醉熏熏地赋诗《清平调》三首,将杨贵妃的美貌和娇艳的牡丹花融为一体,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看到这里,我的脑海中就出现这样一幅画面:李白醉熏熏地站在花园中,一摇三晃,手执毛笔,挥洒自如,皇帝和贵妃站在他的旁边,看着诗卷,不住地点头称赞。

  颜真卿的故事讲的是:皇帝派颜真卿去劝降叛军李希烈,但李希烈向来生性凶残,颜真卿虽然知道自己可能一去无回,许多人也劝他不要去,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李希烈不但不听劝告,反而让颜真卿投降,否则就杀死他。颜真卿宁死不屈,结果被李希烈用绳子勒死了。读到这里,我的眼泪不断地在眼眶中打转,我仿佛看到颜真卿站在刑场上,大义凛然,毫不畏惧。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真是太好看了,让我入了迷,我一有时间就拿起书看。这本书在台湾畅销了30多年,刘墉、罗兰、林清玄等很多的名家都倾力推荐这本书。

  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我不知道的历史,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建议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2篇】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题目是《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本书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有教益的人和事,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让我接受到了真正的历史教育。

  走进《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本书,心灵得到了净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奋斗精神与节操,震撼了我的心灵。

  当我读到“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时,我真为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所感动。“廉颇是赵国大将,战功赫赫。可他看到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高,心里不服气,事事跟蔺相如过不去。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以先公后私的胸怀不跟廉颇一般见识。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作为,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与蔺相如精诚团结,保卫赵国。”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我应该具有蔺相如宽阔的胸怀,也应该具有廉颇知错改错的精神。记得有一次,我与同学因为一件小事闹矛盾,我不听老师劝解,放学后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应该因为一点小事而闹不和。应该具有廉颇知错改错的精神,时刻找出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真是一本好书。这本书从历史开启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懂得了热爱自己的民族,懂得了民族英雄的苦境与成就,懂得了中华儿女应当为国家奋斗,为国家操劳,为国家付出自己的才华。

  【第3篇】

  在寒假里,我读完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的第四册,这本书讲述的是隋,唐的历史故事。

  隋朝是处心积虑的杨坚抢到了皇位,为隋文帝,自从他建立隋朝以来,实行了许多良好的措施。如:实行中央集权 ,加强地方控制;改用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隋文帝有五个儿子,太子杨勇性好奢侈,宠爱姬妾惹得文帝夫妇不悦,这为二儿子杨广造就了机会,狡诈的杨广利用计谋,使文帝废掉太子杨勇,改立他为太子,后杀父篡位,为隋炀帝。

  隋炀帝是个爱花钱玩乐的人,想到江都,不顾百姓的疾苦,开了一条大运河。不准大臣报盗窃之事,盗贼越来越多,遇到荒年,人们没有东西可吃,只好互吃**。隋炀帝的残暴,引起了全国民众的不满,宫里的大臣造反,用他的丝巾将他勒死。

  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人正直,宽宏大量,知人善任,能提拔人才,在他临朝的二十三年之中,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君臣之和睦,民生之富裕,文治武功之鼎盛。

  我佩服李世民的机智勇敢,痛恨隋炀帝的浪费,我们应该学习古代人的好品德,让我们一起来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吧!

  【第4篇】

  推荐之前,先说题外话,昨天让学生根据测试情况写作业,少部分学生两天的作业比上个星期一星期的作业还多,我怕家长有意见,昨天在博客上啰嗦一番。今年放学时,只有三个没有完成,其他提前完成任务。首先感谢家长没有给我扣帽子,从中我也能感受到家长的态度变化。近期整理三、四年级的教学笔记,发现我一直存在这样的妄念:希望全班100%的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从而达到学生、老师、家长都轻负高效的目标。100%?可能吗?家长、老师都互相信任对方,相信都是为了学生好,即使做得不恰当,也没有恶意。六年的时间,我们也许能创造一个100%。

  再次感谢!无限欣慰!我不怕家长提意见,只要坦诚相待,期盼家长多提建议。

  昨天收到朋友寄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一、五册,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今天上午上课立马推荐给学生,下午就有学生说家长已上网订书。网上打折后280元,价格不低啊。但比起马小跳之流,这是有益学生一生的书。近期我到新华书店二楼买了很多演义的历史故事。我两周教完课本,期末前还要复习课本,已经把课本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了,如果不是要考试的课本,我不会用如此长的时间去教学。因为要想真正学扎实汉语,靠的是大量阅读,而不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在课本那么小小的空间里无论怎么教都不会学好汉语。我自己的阅读也有这样的深刻体会。前段时间读了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刘邦和项羽》,整本书除了大家都熟悉的观点——刘邦擅长任用人才是打败项羽的原因外,书中 还 反 复说项羽出生于盛产稻米的楚国,他一直流动作战,而刘邦总是据守粮仓。我就自以为是地认为刘邦出生于逐渐贫瘠的关中大地,竟然把自己囫囵吞枣的阅读所得告诉学生。再读《楚国八百年》,才知道陈胜、刘邦、项羽都是楚国人,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竟然与历史演进的过程吻合。于是我读了两本厚书,记扎实了一个小知识:刘邦、项羽都是楚国人。再比如,我和学生反复理顺:西周定都哪里?东周定都哪里?读到汉史时再问西汉、东汉的首都;学到唐史时自然还是强调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学到两晋时,还要强调西晋定都洛阳,东晋定都建康,和前面的西、东两首都不一样。很多知识都是在不同的文章中,不同的书中反复阅读才能牢固记忆于脑中的。所以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把反复学课本当做“基础扎实”是不是钻牛角尖了。当然了,全国上下数十年都把课本当圣经,像我这样进行海量阅读更容易被众人看做钻牛角尖。众人皆醉我独醒,狂!但是事实。

  从11月初开始,我们班在学《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是我第二次教这本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上届学生2005年学习时买的就是盗版书。现在盗版也买不到了,曾打电话问出版社,他们没有再版的意向。我就萌发自已编写五千年的妄想,很显然,我缺乏深厚的历史知识和阅读文言文的功底,没有能力做成这件事,但心里总是蠢蠢欲动,所以案头放了数本《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时间就翻看比较。

  对众多《中华上下五千年》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我的感触最深。因为近期,我们班由学生轮流讲课,要求五分钟左右讲清楚一个故事,语言简练,还要抓住重点,尽可能引用原文中的精彩语言。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除了五年级小学生的概括能力尚欠缺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五千年故事人物关系复杂,小学生自己不容易理顺清楚。在三年级时,我们班学过一套四本的《成语故事》,三年级小学生理解成语故事的难点也是理不清人物关系。很多人以为成语故事容易学,那要看是什么成语故事,容易理解的是“补天浴日”这样的神话类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郑人买履”这样的童话、寓言类的成语故事,而历史类的成语故事小孩子很难读懂,老师也很难讲出趣味,因为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加上时间、空间的变化,把人都绕晕了。

  前段时间收到过一本吴姐姐的宣传材料,没有看出好在哪里。今天拿到一本书一翻,立刻就有感觉了。对学生的阅读障碍,我搞了十多年大量阅读教学,观察了两届一百多个学生的阅读过程,自以为还是有发言权的。

  我们学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分上中下三本,近期学完第一本,比之前期学的唐诗、宋词,学生自读的热情要高很多,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正巧这时候看到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于是动员学生买,当然买不买家长说了算。我打算或者借学生的,或者上网购一套,这两本下次见到我们前任校长时给他,他到了一处新建学校,图书馆正准备配书,我曾建议他不要三本五本地配书,要一下子配齐几十本,够一个班学生共同阅读。有了《吴姐姐》垫底,明年再学中、下两册五千年就轻松多了。如果学生买得多,我也会和他们把15本《吴姐姐》历史故事理顺一遍。比如第五册从52《感业寺中的邂逅》一直到100页《老年才俊张柬之》,都是讲武则天的故事,用一节课就能学完。当然,这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学生不用老师提要求就一定会自已提前读的,因为每一篇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如果用于班级共读,老师要做的就是邦学生前后联系理清一个个历史阶段的脉络。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